一、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如经云: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解脱就是放下,头一个放下
身,身不是我,是我所有。这个工具可以利用,借假修真,这就对了。用这个假身体来修
真道,修成心性里面本来佛,这是佛教。《华严经》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自性就是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的人是真佛不是假佛。所以我们愈学愈清楚,愈
学愈明白,自己有信心、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活当中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欢
喜从哪来的?从净土来的,从阿弥陀佛那来的。身独度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
的福德我们无法想像,不可思议。生到极乐世界就是无量寿,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泥洹就
是般涅槃,意思就是不生不灭。真正得无量寿,证得大般涅槃,跟阿弥陀佛一样。
“又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遇到这部经,你能够相信、理解、读诵、依
教奉行,那你就随意所愿,能度自己也能帮助别人,皆可得度。
‘而为上首’,“表以上十六正士为会中无量无边、一时来集之在家菩萨中之上首”
。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的时候,在家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会疏》及《甄解
》说,“(一)普贤、文殊正是释迦会中上首,故举两大士总摄会中一切菩萨”。第二,
“弥勒是当来贤劫成佛诸菩萨之上首”,弥勒代表贤劫千佛。第三个,“贤护等十六正士
是会中居家菩萨的上首”,在家菩萨。“此说稳妥”,日本祖师大德的注解说得好,表法
的意思非常圆满。释迦会上,普贤、文殊代表;贤劫千佛,弥勒代表;十六正士,代表无
量无边的在家菩萨。
二、大道心有情:菩萨还有情,情执没有断干净
下面“广叹”,赞叹这些菩萨们的真实之德。第一“普赞实德”。第一小科“德遵普
贤”。经文只有一句: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这一句太重要了。“本品从咸共遵修,至品末之不可思议,皆是赞叹普贤大士暨会中
一切菩萨之德”,与会的这些菩萨。‘大士’,“大士者即菩萨”,对菩萨的尊称,“即
大道心有情”。大道心可以成佛,佛是大道心;但是菩萨还有情,情执没有断干净。这个
情是无始无明的烦恼习气。
现行跟习气,阿罗汉见思烦恼的现行断掉了,但还有习气。他在四圣法界声闻法界里
断习气,断掉之后他就提升,辟支佛。辟支佛见思习气断了,他要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
断尽,他就是十法界里的菩萨,菩萨带着尘沙烦恼习气。把尘沙烦恼习气断尽,菩萨成佛
了,十法界里面的佛,相似即佛,不是真佛,在这个位上断无明。无明断了,不起心不动
念,眼见色、耳闻声,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没有起心动念,这是无明破了,他就脱离十
法界,往生实报庄严土,称之为法身大士。
实报土四十一个位次都是法身菩萨,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没断。这个没有方法,随它去
,时间久了自然没有了。多长时间习气断干净?三个阿僧祇劫。经上比喻,好像酒瓶倒干
净擦干净了,还有味道,那叫习气。瓶盖打开放那里,别理它,半年、一年再去闻,没有
了。不起心不动念,哪还有等级?没有等级。所以等级不能说真有,也不能说真无,每一
个实报土菩萨习气浓淡问题。到完全断尽了,实报庄严土也没有了,《金刚经》上说“凡
所有相,皆是虚妄”。真的现前,常寂光,这时候菩萨融入常寂光,身心都融入。
常寂光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常寂光净土里的法身如来
在面前,他要现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没有来去,没有先后,没有远近,就在面前,
跟我们自己的自性融成一体。虽然融成一片光,但是光能起作用,能现万法;不起作用的
时候隐,什么都没有。起作用时候现,“能生万法”;不现的时候就是隐。隐现一如,隐
现自在,众生有感他就现。众生念佛,佛就现。我们念阿弥陀佛,为什么阿弥陀佛没有现
?我们有业障,如果我们没有业障,阿弥陀佛随时就现。海贤法师晚年,跟阿弥陀佛那边
,他的业障没有了,所以他随时可以看到。
三、普贤大士之德
“士谓士夫”,士是有智慧、有德行、有道德、有学问的读书人,就是大道心众生。
“本经会中,以普贤菩萨为一切菩萨之上首”,他做总代表,代表出家。“余文殊、弥勒
、贤护等出家在家菩萨,暨十方来会无量无边之诸大菩萨,皆悉遵行普贤大士之德”,这
句重要,普贤菩萨所表的法,是成佛的第一法,想修行成佛,最高的层次就是修普贤大士
之德。“普贤大士乃华严长子,其至德即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不修生不了极乐世界。
净宗行门五科就是戒律,就是持戒。净业三福、六和敬、戒定慧三学、六波罗蜜、普
贤十愿。时时刻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五科相应是正法;不相应,走偏了,走歪了。
净业三福是最高指导原则,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另外戒律、威仪,在
第二福。第三福讲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依照这个
指导原则。六和敬,那就是“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如果互相批评、毁谤,佛法就
灭了。信众看到,你们都不是好人,好人不骂人,你们都不是好人,我不学了。
四、真正佛教是佛陀的教育
真正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教现在社会上有六种,第一个,佛教是教育,很少看到。
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教学,佛教传到中国来是教学,高僧、高士(在家居士)很多,真的
是有修有证,著作等身。这释迦牟尼佛教育的宗教。另外有学术的宗教,很多大学文学院
,特别是哲学系里有佛经哲学,当作一种哲学去研究去了。第三种,经教不学了,以经忏
、法会为主,变成宗教。古时候寺院庵堂都是学校,讲经教学。日本出家人告诉我,四百
年前,日本大大小小寺庙统统讲经。现在有企业的佛教,把佛教道场做企业经营,好像国
际连锁店,企业化了。另外,观光旅游的宗教,变成观光旅游的景点。最后,邪教的佛教
。你学哪一种要搞清楚,最后的结果不一样。
净土宗也要教学,像海贤那样的禀赋可以不要经教,一句佛号念到底,一生不拐弯,
没有疑惑,可以,为什么?你会念到开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方法是“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教你开悟,不是跟你讲,跟你讲,把你的悟门堵死了,你没法子开悟了。
为什么会开悟?他得定。一千遍念下去,心定了,用念书修禅定。所以读书千遍是戒律,
你要守规矩,就一部书,老实念三年、五年,不定什么时候得定、开悟了,这个好。
现在博士很多,他没开悟,还是凡夫。持戒、得定、开悟,戒定慧三学,一定要用这
个。用这个方法要什么样的条件?人要老实、要听话、要真干。一般人来讲,要真诚、要
清净、要恭敬。有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读书千遍他会开悟。如果没有这三种心,心
浮气躁,没有恭敬心、尊重心,神仙、孔子来教你都没用。如果把戒律疏忽了,没用处,
将来都变成知识。
==
现在博士很多,他没开悟,还是凡夫。
持戒、得定、开悟,戒定慧三学,一定要用这个。
前几天陪俺爹妈去淡水,在河边看到漂流木,我爹一直说不能捡太可惜,一直放在那边会
诱惑人。我忽然有种感触。违法就像犯戒,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真正守法,死了妄想心,
哪有什么诱惑?有诱惑就是妄心没死尽。
所以真的持戒,一定能得定,他心死透了,不痒也不动了,不会妄想侥幸或钻门偷缝了。
心死透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巨大的目标或严重的后果能打死其他念头。
比如会严重过敏的人,他对过敏物就死心了。
比如想考一百分获得变形金刚的小孩,他对电视卡通就暂时死心了。
比如了凡先生,他知道命已经被说定了,他可以三天不起一个妄念。
因为没有非分之想了,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言行就有智慧,很多事不用想,一目了然。
这就是很初浅的智慧了吧?
所以我们要不是时时想到因果丝毫不爽(后果),就是时时想到极乐世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