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释量论》:敬礼成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9-10-04 07:42:15
摘自:《释量论》2011TP/洛桑却佩格西/张福成老师翻译 (个人听打笔记)
CBETA B09, No.0043
《释量论.成量品第二》
#1〔量谓无欺智(识)。〕
在《集量论》中,陈那阿阇黎说:“成就证量教示利众生,导师如来怙主我顶礼。”
法称菩萨的《释量论》是解释陈那菩萨《集量论》的著作,《释量论》共有四品,第
二品是对《集量论》供赞文的解释,第二品主要成立导师释迦牟尼佛是位量士夫,以八个
能立的原因去成立。
【成量】是所立(佛陀是位量士夫),有四个能立因:(1) 欲利生、(2) 大师、(3)
善逝、(4) 救护者。供赞文以四个原因,成立导师佛陀是位量士夫。
“成量”有很深的涵义,意谓导师佛陀原本与我们一样,也是位轮回中的凡夫,受到
轮回烦恼痛苦的逼迫,以后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广大累积资粮,成为量士夫。
如何成为量士夫?首先“欲利生”,内心产生大悲心,对于众生纯粹出于利他的想法
,由大悲心推动,努力做禅修累积资粮。(佛初发心,中集资粮,最后现证圆满正觉) [1]
“敬礼成量”亦表示,导师佛陀比外道导师更为殊胜。
外道认为,其导师原本就已经天然恒常存在,除此之外,本来不是的,而累积福德与
智慧二种资粮,然后成为一位导师、一位救护者,外道的主张中认为不可能。外道认为其
导师原本就存在,是位主宰,因此诚恳地向他祈祷请求,他才会救护我。
外道一般的情况,内心对于他们的救主非常热切祈请、请求。除此之外,自己努力修
持福德与智慧二种资粮,获得一切相智(或译为:一切种智、一切智智)之佛果,这种情
况没有,因为他们主张其救主原本就存在、天然、永恒。
而就佛教内道主张,佛陀成为量士夫之前,跟我们一样也是凡夫,可是靠着内心努力
累积广大福德与智慧资粮,而后成为量士夫。故我们是佛陀的追随者,佛陀走过的道路,
我们一样去走,圆满了福德与智慧资粮,也会成为一位量士夫。
要成立所立法【成量】,为何将“欲利生”置于首先?导师佛陀原本不是位量士夫,
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作禅修,以后才成为量士夫?
首先,内心产生纯粹为利众生的想法,基于这个原因,而作禅修努力累积资粮。“欲
利生”直接开示了大悲心,间接开示了菩提心与菩萨行持。
内心纯粹为了利益众生,具有大悲心的帮助之下,还要具有了悟空性的无我胜慧。
“大师”代表现证空性,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去修证无我的心,圆满证得空性无我胜
慧的果位为“大师”(佛陀的果位)。这里所指的现证空慧,不是声闻独觉行者内心的现
证空慧,而是菩萨行者内心的现证空慧。
“欲利生”产生了菩萨的行持,此是‘福德资粮’,“大师”要有证空慧的因,此是
‘智慧资粮’。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广大累积福德与智慧二种资粮,透过以上这两个因,成
为“善逝”的果位。
在尚未成为量士夫佛果位之前的学道位,依靠内心大悲心的禅修,广大累积福德资粮
;在大悲心的帮助之下,依靠现证无我胜慧的禅修,广大累积智慧资粮。经过三大阿僧祇
劫,努力精进行持福德与智慧二种资粮,成就“善逝”的果位。
“善逝”分为两项功德:‘断德’与‘证德’。[2]
“断德善逝”:菩萨因地广大累积福德与智慧二种资粮,将烦恼障与所知障无余断除
,此断德称为灭谛(佛果位的灭谛称为大般无住涅槃,只有佛果才有的涅槃)。
“证德善逝”:烦恼障与所知障二种盖障灭除的同时,内心获得一切相智(一切智智
/一切种智/遍智)之智法身等功德。
获得“善逝”的佛果之后,对于所调伏众,毫不颠倒的开示四圣谛、善恶取舍的关键
,由开示善恶取舍的关键,能够救护众生,成为佛果之后,所要做的是“救护者”。
(《释量论.成量品第二》#147:“具足悲心故,凡一切所作,为利他行故。以故是
定量。复次救护者,宣说四对谛(四圣谛)。”)
以救护众生的“救护者”角度来看,佛如实的对众生开示四圣谛,使众生了解、听从
佛的教法,继而修持,从轮回解脱出来。
由于佛陀开示真实语,所以具有救护众生、作为众生依怙的功德,所调伏众从轮回解
脱出来,也能成为量士夫,因此称佛为“救护者”。
“善逝”为圆满的自利。圆满的自利,是透过利他,以大悲菩提心与无我空正见,行
持福慧二种资粮,无余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之后,自身成办智法身等功德。
“救护者”为圆满的利他。成办佛果后有圆满利他的能力,佛陀透过大悲心,以一切
相智之智法身为增上缘而转法轮,观待所化机因缘成熟,圆满无倒善巧利益所调伏众。
产生佛果位的因果:“由圆满二因,产生圆满二果。”
“因”的阶段─意乐的圆满、加行的圆满;
“果”的阶段─自利的圆满、利他的圆满。
“因”的阶段─‘意乐的部分’与‘加行的部分’:
意乐指大悲菩提心,加行指六度波罗蜜。六度波罗蜜中,最重要者是般若胜慧(了悟
空性的无我胜慧),加行的圆满直接讲到证无我慧,间接包括了六度在其中。
透过“从圆满的因,产生圆满的果”这个过程,从而产生了“量(无欺诳)士夫”。
“敬礼成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因为以上原因,导师佛陀成为一位量士夫。
法称菩萨依此供赞文的顺序,解释了【成量】的四个原因:(1) 欲利生、(2) 大师、
(3) 善逝、(4) 救护者。
(一)修行成佛的次第/大乘不共成佛之道:
内心生起大悲,为了去除众生的苦,以利他为出发点,修习无我的智慧,借由修习方
便与智慧这二种资粮,能够得到善逝的果位,并成为能够为众生宣说四圣谛正法、善恶取
舍关键要点的救护者。
顺的次第,透过:1)欲利生、2)大师、3)善逝、4)救护者,佛陀成为具有圆满果位功
德的量士夫。
(二)众生认识解脱的次第/大小乘共的次第:
认识解脱主要以四圣谛为主,佛陀是宣说四圣谛正法的救护者。
逆的次第,透过:1)救护者、2)善逝、3)大师、4)欲利生,认识佛陀是一位具圆满果
位功德的量士夫。
佛陀的功德特质,以顺的次第与逆的次第,解释了成量的原因,因此共以八个能立,
去成立佛陀是一位量士夫,认识佛陀成量具有圆满果位功德的原因。
【成量】主要有两个意涵,一指所调伏众跟随导师佛陀所走过的道路,也能成为量士
夫,一指导师佛陀比其他外道的导师更为殊胜。
《释量论》第二品是要成立导师佛陀是位量士夫,在说明是不是量士夫之前,先要认
识“量”是什么?才能进一步说明导师佛陀是不是位量士夫。
首先讨论“量”的性相:“量谓无欺智(识)”。[3] (....下略....)
作者: ykkdc (ykk)   2019-10-04 10:27: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