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 #1SkeSRi1 《地道建立》(103)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讲授)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以显教大乘的讲法,在整个大乘五道[1],需要三大阿僧只劫去累积福智资粮[2]。
在大乘资粮道和加行道主要是累积第一大阿僧只劫的福智资粮,从大乘初地到第七地
是累积第二大阿僧只劫的福智资粮,从大乘的第八地到第十地是累积第三大阿僧只劫的福
智资粮。
从大乘见道转移到大乘修道时,要对治或断除修所断(俱生所断)也就是俱生实执。
因为俱生所断(修所断,俱生实执)是难断的,断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俱生实执
也分很多不同的层次。
首先从最粗的开始断,断到最细。它的分品,先分粗、中、细,这三者每一个又再各
自分粗、中、细。所以粗品中分:粗粗、粗中、粗细,中品也分:中粗、中中、中细,细
品也分:细粗、细中、细细。共有九品。
九品中最粗的粗粗品再分粗细,所以有粗粗粗和粗粗细。粗粗粗是从大乘见道进入到
大乘修道的第一地所要断除的俱生实执。因为总共有十品。十品中最细的是第十个细细品
,此是第十地所要对治的,一旦断除了就进入大乘无学道。[3]
大乘“见道无间道”(初地)是对治“见所断”,到了大乘“见道解脱道”时已经断除
了见所断,这时行者会从大乘见道解脱道出定。因为大乘见道的无间道和大乘见道的解脱
道都是根本定,到了大乘见道解脱道断除了见所断之后,行者会出定到后得位,再累积福
德资粮,接着再进入以空性为所缘的根本定,这时的根本定是“既不是大乘见道无间道,
也不是大乘见道解脱道的见道根本定”。
这个根本定(既不是大乘见道无间道也不是大乘见道解脱道的见道根本定)以空性为
所缘,在此根本定当中,当行者有办法开始对治修所断(俱生所断,俱生实执)的粗粗粗
品时,此时行者就就从大乘见道转移到大乘修道,只要还没有到达对治的程度就还算大乘
见道,一旦能够对治就转移到大乘修道。所以这个根本定涵盖大乘见道和大乘修道两部分
,等于是在同一座根本定中分出大乘见道和大乘修道,它的分界点就在于行者有没有办法
开治对治粗粗粗品的俱生实执(修所断)。
前述的内容请看 32 页的说明:
7.从大乘见道转到修道的方式(....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