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上士道.学菩萨行〉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寅一、学习布施
: 巳一、法施
: 施性差别有三︰法施者,谓无颠倒开示正法,如理教诲工巧等明,世间无罪事业边际
: ,令受学处。
───────────────────────────────────────
■ 补充——法施谓如实,无染辩经等
摘自:《俱舍论自释》却佩格西 廖本圣老师翻译
《俱舍论自释》(唐.玄奘法师译):
“法施云何?颂曰:‘法施谓如实,无染辩经等。’论曰:‘若能如实为诸有情,以
无染心辩契经等,令生正解名为法施。故有颠倒,或染污心求利名誉恭敬辩者,是人便损
自他大福。’”
产生福德之三个基础,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是持戒、第三个是修行。
布施有几种分类,其中法施,法施云何?法施谓如实,无染辩经等。
法施是以无染不带有烦恼的心为动机,不贪著名闻、恭敬、利养等世俗八风(又称世
间八法),而去为他者说法。
说法的动机是无染不带有烦恼(世俗八风或称世间八法的染污烦恼:利、衰、毁、誉
、称、讥、苦、乐),为了利益圣教于众生,不是为了收拢徒众、贪图财富受用、博取名
闻、博取恭敬等,这是法施的第一个条件。
除了 (1) “无染不带有烦恼的发心动机”,还要有 (2) “如实不颠倒解释佛典三藏
的能力”,具备这二者才能够称为法施。
法施:(1) 不带有烦恼的动机 + (2) 如实不颠倒的解释佛典三藏。
相反的,如果带着现世的世俗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为求名闻
、恭敬、利养、衣食等而去说法,即不具备法施的条件。即使说的法能有些利益众生,但
对于说法者无利益,反而是破坏了我们过去生所累积的诸大福德。
故以清净动机说法极为重要,同时对于讲说的法也必须是正确的,不能够误导他人。
以清净的动机意乐、以正确的方式,告诉他人“经”或者是“论”当中的内涵,这样的一
种方式,才能够称之为是法的布施。
当一个说法者,有纯正的动机,但无法如实不颠倒的解释佛典三藏;或者能够如实不
颠倒的解释佛典三藏,但是动机不纯正。这两者都不是(具定义的)法施。
必须具备 (1) 动机纯正 + (2) 对于所说的法能够如实不颠倒的阐释经论三藏,俱足
这两者才是具定义的法施,利益才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