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二百四十一面,看第二段,“下品中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
。偷僧祗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
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
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
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
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
这一段前面是讲生因,后面是说往生的状况,讲生因讲得很多。这一段我们看到的往
生的人,生前是破戒,毁犯五戒及具足戒,这是破戒之人。经里面特别举出两桩事情,一
个是偷盗,一个是‘不净说法’。“不净说法”是以说法这种手段取得世间的名闻利养,
这一类都叫做不净说法,所谓是稗贩如来,目的是达到自私自利,所以果报都是在地狱。
如果在临命终时遇到善友,为他赞叹西方依正庄严的殊胜,劝他念佛,他能够一念回心也
能往生。但是诸位要晓得,实际上绝对不是这么简单,原因在哪里?还是《弥陀经》上的
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说这个人一生造的罪业,他哪里还有
什么善根福德因缘?诸位要晓得,那个善根福德因缘是过去生中所修的。他所造的罪业是
他这一生没有遇到善缘,没有遇到善知识,交了一些坏朋友,这一生造的罪业,不是他前
生善根不深厚。正因为前生善根深厚,也就像经上讲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
如来,所以临终的时候,一句话提醒他,他善根能现前。如果没有那么样深厚的善根,临
终你劝他念佛,他不爱听!这种事情我们也真的见过。
我初出家的时候,在圆山临济寺,临济寺有个念佛会,一直到现在还有,这个念佛会
有三十多年了。念佛会的副会长林道奇居士,他那时候是台湾银行的襄理,地位也很高,
是我们临济寺的大护法,念佛会的副会长。他能敲法器,可以当维那,法器敲的很好。他
得癌症过世,临终的时候我们去帮他念佛,不听,听到佛号就讨厌,就骂人!临终业障现
前,我们看他一生没造这么重的罪,才晓得往生的事情一定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不是那
么简单的事情。过去生中没有这样深厚的基础,说是靠这一生就能往生,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一生当中就那么容易往生,这个法门也不必叫难信之法了。确实是要深厚的基础,现
前三宝加持,所以他一念回心,众罪就能够消灭,这样往生的。
这一段在注解里面,“此品行人,有道俗二类”,就是有修行人、有在家居士。在家
居士,“俗人或毁五戒八戒”,这是在家,“比丘或犯具足大戒,如此二类,皆是不智愚
人”。讲到偷盗,特别是常住,偷常住物,就是偷寺院里面东西,这个罪太重了,这点诸
位要晓得。因为他结罪不一样,譬如我们偷一个人的东西,我们所犯的罪只对他一个对象
,这一个对象好解决。如果我们要是偷政府机关的东西,譬如说是公共电话,这是政府设
置的,是我们这个地方老百姓税收、纳税装置的。你要偷这个东西,结罪跟谁结罪?这一
个地方老百姓,凡是纳税人你都偷了他的东西,这个麻烦大了,这个罪太重了,这搞不清
楚的。如果这个公共设施是国家建立的,你要偷它,就是偷一分钱,全国的人你都要跟他
结罪。所以结罪不相同。
‘僧祇物’,寺庙里的物,从前寺庙叫十方常住,凡是出家人都有分。不但我们这个
世界出家人有分,尽虚空遍法界,他方诸佛国度出家人也有分,因为只要出家人,没有界
限的,佛国度界限都没有的,这个罪就永远算不清了。所以,经论上一再劝勉我们,佛寺
院里面东西决不能盗取,这个盗取决定是阿鼻罪业;不是像你偷一个人的东西,偷两个人
东西,那不一样。他结罪比偷国家东西的罪还要重,因为他范围大,人数多,晓得这样一
个关系。当然了,现在寺院变质的很多,真正十方常住才有这么重的罪,如果不是十方常
住,罪就不会有这么重。十方常住这个寺庙是一切出家受戒人所有,他来的时候都可以挂
单,都可以受用。现在有很多寺庙叫子孙庙,子孙庙结罪范围就小的多,就很小。是他寺
庙里头常住,充其量是他寺庙这些护法、信徒,不可能再结罪结到外面去。为什么?外面
人来挂单他不准的,那就不是属于十方常住。
在中国大陆,从前丛林寺院都是十方常住,以后演变为子孙庙。十方常住里面,住持
当家是选举产生的,一任是一年,就是腊月三十辞职,正月初一新的执事上任。是选举产
生的,不是他喜欢交给那个就交给那个,不是这样的。当然,老的住持可以推荐,但是要
大众同意才行。所以佛教里面,自古以来就实行民主选举的制度,不是专制的。这个罪是
非常重。“不净说法”这个罪重,因为他破坏佛法形象,这个罪是重大恶极。后面是讲利
益。
【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
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这段是讲利益。
末后再看“下品下生”,下品下生这是造五逆十恶极重之罪。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
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
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应称无量寿佛。】
‘称’是称念,前面那个‘念’是观想、观像。观想、观像都来不及了,应该称念‘
无量寿佛’。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
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
界。】
这一段经文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完全相应,十念必生。这是临终十念,十念就是十句
,不是尽一口气一念,这是十声佛号就能够灭罪往生,而且是极重罪业之人。可是诸位还
是要记住我刚才的提示,多生多劫的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否则的话,在临命终时,实
在讲造这样深重的罪业,他临终头脑还清楚,还不颠倒,这个很难得。一般人一害病,病
重的时候,家亲眷属都不认得,他还能念佛吗?所以往生的人,第一个条件就是头脑要清
楚,这一点就非常难得。所以凡是这样罪业悔过往生的,一定要具备三个要紧的条件,第
一个是清楚;第二个是遇缘,有善友劝他;第三个条件,一听了马上就接受,没有一丝毫
疑虑,立刻就接受就照辨,就行。在这个时候要有疑惑,要考虑考虑,就不行了。你想想
看这三个条件多难,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们同修不往生则已,要往生绝对不是下品下生,这是李老师从前说过的,不
可能。为什么?我们不具下品下生的条件。就像我们接触这个法门很久,平常就在念佛,
纵然有罪业,罪业没有这么重。真正念佛往生了,品位总是在下品中生以上,甚至于中品
下生以上,这个都是非常可能的。下品生,像我们一般往生机会都不太大,这是应当要知
道的。底下是讲往生的利益。
【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
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发菩提心’就是圆教初住,就是法身大士,生实报庄严土。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生
实报庄严土。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注解里头有几句,我们要把它念一念,从注解第一行当中看起。“言五逆十恶具诸不
善者”,这个人造作恶业,无善可成,“则毁坏三宝,谤大乘经,断学般若,杀害父母等
,无所不为,故言具也”,这是世间这样一个罪业的愚人。“既有如是极重恶因,势必堕
于阿鼻地狱,出苦无期,此界坏时,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从地狱出,复堕饿
鬼,饿鬼毕已,复投畜生,故云经历恶道,受苦无穷。”这些事情,详细说明都在《地藏
菩萨本愿经》,果报非常可怕。可是现在有许多人,不学佛的人则不必说,学佛的人不相
信因果,不怕报应,现在还是为欲所为,真是愚痴到了极处;稍稍有一点智慧,不敢做。
我们今天劝导同修,为什么特别着重在《了凡四训》跟《感应篇》,我给我们同修订
的七门课程里面有这两样,就是教大家要深深的知道因果报应的事实。不但不能做坏事,
不能起恶念,一定要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缘果报决定没有法子避免的。《感
应篇》是善恶的标准,什么叫善?什么叫恶?我们不用戒律,戒律里面讲的深,境界很广
,看不清楚;《感应篇》浅显,一看就懂得。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一生极力提倡,印祖
是大势至菩萨再来,我们要能信得过。所以,这两种书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今天不读小乘
经,也不念孔子书,用这个东西来代替,用《了凡四训》、《感应篇》来代替,弥补基础
之不足。这两样东西一定要熟读,要依教奉行,改过自新,这个提倡目的是在此地。有这
样善根、福德,将来才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
==
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一生极力提倡,
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我们要能信得过。所以,这两种书比什么都重要。
用《了凡四训》、《感应篇》来代替,弥补基础之不足。
这两样东西一定要熟读,要依教奉行,改过自新,这个提倡目的是在此地。
有这样善根、福德,将来才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