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27(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9-02-16 01:03:06
  再看底下这一段,在二百三十五面最后一行。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
。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
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
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
  中品下生,在这个地方经文省略,并没有详细的给我们说明。这个生因是说这个人是
世法的善人,临终的时候闻到善知识为他说法,他就能够相信。经上没有说佛来接引,我
们想想佛会不会来接引?不接引,他怎么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读这个经一定要跟三经合
看,这桩事实我们才能看的圆满,才能够把一切疑惑断尽。在四十八愿里面,这一点诸位
要记住,西方净土最重要的依据是四十八愿。一切诸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与
四十八愿相抵触、相违背,我们都不能相信,即使本师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一定要以四
十八愿做依据。四十八愿里面没有说,中品下生以下我就不来接引,没有这一句。临命终
时佛来接引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他一定来的,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佛也来接引。
  尤其是在,这算前年,华盛顿DC周广大居士,我们看看情形好像就是这个情形。他
看到西方三圣来接引他,他没有说许多佛菩萨,他没有说,他只说是西方三圣从云端里面
下降,接引他往生。他是临命终时念了三天三夜,一生没有遇到过佛法,就是临终的时候
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这是距离我们不远,
也就是一、两年的光景,有这么一个人往生,这是决定往生。他自己见到佛,跟大家说佛
来了,他见到,在云端里面下降,这不是假的,决定是真的。
  像这个,我们一定要读《大经》,才晓得经典里面有些地方省略,这个地方省了,那
个地方有,像《无量寿经》,这个本子省略的,别的本子有;别的本子有的时候省了一点
,那个本子有。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说,这就是确实有会集的必要,会集等于是把所有的本
子我们统统都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说的,我们全部都听到了,意思才完整,才不至
有缺陷。同样的,三经会起来看,还得把所有本子会起来看。像《弥陀经》,玄奘大师译
本里面就有些句子罗什大师的没有,足可以补充罗什译本之不足。这样看才能看到完全,
使我们许多的疑问能够断掉,这是很重要的。
  末后一章第十六观,“下品生观”,下品往生着重在持名。我们看经文,二百三十八
面最后一行。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
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
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
十亿劫生死之罪。】
  从这一段,这是讲生因,由这个修因来看,可以说中上辈往生都是修福的,下三辈往
生都是造作罪业的众生。前面都修福,在世间是善人君子,是有道德之人,以下三种这是
罪业浅深不同,上品是罪业比较浅的,愈往下去造作罪业就愈重。他们修观当然是不可能
,观想、观佛都做不到,善友教给他持名念佛。在此地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个事实,观想、
观像这些方法,业障很重的人不能修,没法子修,执持名号可以能度他。你们想一想,这
三种念佛的方法,观想、观像、持名,哪一种殊胜?这应该可以知道。一切方法度不了的
,这个方法能度,这个方法是第一殊胜,这个要知道。所以,十六观里面讲的这三种方法
,殊胜无比的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能度地狱极苦众生,其他的都不必说了,就统统都
度了,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不提倡持名的。《无量寿经》上提倡持名念佛,
《阿弥陀经》上也提倡持名念佛。为什么不提倡观想、观像,你就晓得了,那些方法都能
往生,度业障比较轻的。业障深重的就要靠这个方法,前面那两种方法度不了,这才用最
殊胜无比的方便法门,成就一切众生。
  圆顿教里面主张的是,即使在最重的罪业,忏悔都能够灭除,所以心里面一念回心就
能与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但是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遇善知识很不容易,那实在讲是多生
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师生亦复如是,一个好的老师可遇不可求,我们到哪里去找?
找不到;老师要找个学生传法给他也找不到。夏莲居老居士一生就传一个人,黄念祖老居
士,就传一个人,何尝不想多传几个人,找不到,这是机缘,找不到。李老师当年在台中
,我每一次见他,就劝他老人家多传几个人。因为我们在外面讲经很辛苦,总感觉到太孤
单,师兄弟多一些好,彼此可以支援。这个话我说了总有十几二十遍,每次说了,点头,
是!最后一次我给他讲的时候,他跟我说,他说你替我找学生!我从此以后不再说了,我
知道了,找不到,到哪里去找?学生什么条件?百分之百的服从,我到哪里去找?我找不
到,现在这个社会,找个那么听话的学生确实找不到。
  我这些同修们,跟我出家的,就是演培法师所说的话,都是同参道友,不能把他看做
徒弟、看做学生,不可以,你要把这些人看做徒弟、学生,那就错了,大大的错了。同参
道友,朋友,哪有学生?学生是百分之百的服从,那是学生。不能服从,大家住在一块,
相处欢欢喜喜的,朋友,彼此都要恭敬,都要客气。我们称都称法师,真正徒弟没有这么
客气的称呼,师父对学生跟父母一样,称名。所以对你客气,就晓得我们现在社会不一样
,彼此在一块同参而已。
  师资道合,自古以来就是个难事,相当不容易。达摩祖师那样圣人,在少林寺还面壁
九年,等一个学生,一个传法的。达摩一直到五祖,一代一代都是传一个,惠能大师因缘
聚会,那是缘成熟了,他传了四十三个人。这是在中国禅宗史里面过去没有,一直到今天
也没有,传了这么多人。六祖以后,传两、三个有的,像六祖那样殊胜的就没有了。善知
识实在难遇,我们自己求法也实在是不容易,所以要真正觉悟、彻底觉悟。彻底觉悟从哪
里做起?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决定沾不得,一沾上这个,全部都毁掉了。今天这个社会
处处充满了诱惑,你能够禁得起吗?能不受诱惑吗?这个就难。所以有人问我,要什么条
件才能够弘法利生?我其他的条件都不谈,我只说两个条件,第一个,内心清净不生烦恼
;第二个,不被外境诱惑。你能做到这两条,也许就可以了。这两条做不到,好好的念佛
,能往生就不错了,就不容易了。所以这外面环境诱惑力量太大。这是说明忏罪往生。我
们再看下面经文。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
。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你看这是西方三圣出现了,凡是来接迎,全都是化佛。上品上生的,虽然经上没有说
化佛,我们想想是佛本身来的?十方世界同时去往生的人太多了,阿弥陀佛这样去迎接,
那他受不了,那还得了吗?所以全是化佛。不过化的那个佛是随众生心,佛不是我要化一
个什么样子去接引,不是的,随众生心念而变化。佛有没有心?佛没有心,是我们自己心
念,化佛,这个佛大小、相好庄严殊胜是不一样,随着自己境界来变化的。
  就像我们敲磬一样,我们敲一下磬就会响。磬响,它有没有分别执著,我要怎样响、
怎样应?没有。你敲得重,它响的声音大;你敲得轻,它响的声音小。音声大小、长短恰
如你这个所感,感应道交,是这样来的。所以,即使下下品往生,都是佛来接引,佛的化
身尽虚空遍法界。这是实际上的事实的状况,我们要晓得。下品上生,既然三圣都来接引
了,那中品下生比这个高的多了,哪有佛不来接迎的道理?所以从上下文来看,前面决定
是有。
  【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
  先见到佛光。
  【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
华敷时。】
  ‘敷’是开。
  【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
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这是‘下品上生’的人,在西方极乐世界十小劫之后就证得初地菩萨的果位。初地就
是提升到实报庄严土,地上菩萨生实报庄严土。在这段注解里面,二百四十面,我们把注
解念一念。请看第二行,从第二句。“圆顿教说,罪无轻重,悔者皆灭”,忏悔力量非常
之大,“如仙欲杀诸婆罗门”,这是举经典上讲的公案,欲是有预谋,这是讲仙人有预谋
杀了婆罗门,“地狱三念,知谤方等,心生改悔,即生佛国”。这是举一个例子,造极重
的罪业,如果不忏悔求生净土,必定堕阿鼻地狱,就是这样重的罪,真正悔改还能够往生
。下面是谛闲法师他老人家的开示。“窃谓,此人法虽不谤”,这是讲这个下品上生的人
他虽然不谤法,“其余一切恶业,无不具造”,十恶业他都造。“以其无惭愧故,无所不
为也”,这是现前社会里面普遍我们能够见的到的,甚至于我们自己也不免是这一类的人
,这个自己必须要觉悟,要回头,“好在临终遇缘,自非宿善所追,万不能有此儌幸”。
所以实在讲,他这一生遇缘能悔改往生,还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现行,
绝对没有侥幸之理。
  “但闻诸经首题名字,便除千劫重罪,大法不可思议”,这是讲听到诸经的名字能够
灭罪。所以日本人他们不念经,他也不念佛号,日本人念《南无妙法莲华经》,他就是从
这儿来的。大乘经题就能够灭罪,这是真的,经上确实是有这个说法。可是这也是一种偏
见、执著,经题里的含义他不知道,我到日本去访问,问过很多人,他会念,问他什么意
思?不知道。那就很难了,一定要晓得意思,不晓得意思,利益非常之少。这就是像小孩
唱歌一样,三、四岁小朋友会唱国歌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什么?他不知道,这个没有用
处的。
  所以念佛名亦复如此。念佛名,名是经的总纲,名义要是明了,经义就思之过半了,
这样才能受持,才能够得真实利益。哪有说闻名不懂意思的,这个不可能的事情,这个很
难得到真实利益。譬如说我们这部经,这样略略的介绍一下,对于我们念佛就有很大的帮
助。我们要不读、不研究、不去探讨,名号往往念的自己没有感觉到得力,天天念,念了
没有受用。明白一些了,晓得这个名号有起作用,好像念的时候心里起了变化;不明了的
时候,虽然念,念得很勤,心里不起变化,可见得经题的意义一定要知道。一切经题,说
实在的话,意义最明显、最完备,无过于《大乘无量寿经》,它题里头确实非常的圆满,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所以确实,往生品位高低在遇缘不同。
  下课了。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9-02-16 02:2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9-02-16 17:2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rcanny (初心)   2019-02-16 17:2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2-16 18:1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2-16 20:53: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2-16 22:15:00
阿弥陀佛!
作者: wugilin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满愿)   2019-02-17 17:0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3-01 09:17:00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