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27(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9-02-15 00:41:06
  请掀开经本,二百二十七面,看“上品下生”: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
  这个经文很明显的给我们说明要发菩提心,‘无上道心’就是发菩提心。
  我们翻过来看经文,二百二十八面倒数第二行。
  【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
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
  这一段是说缘。前面中品,经上讲有千佛,阿弥陀佛与化佛千佛来迎接,这个地方佛
的数量少了一半,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在这个地方我们要问,阿弥陀佛是不是也有分别
执著?为什么上品化佛就多,下品化佛就少,是不是他也有分别执著?这个必须要知道的
,往生的时候佛菩萨来迎接,这是真的。来的佛菩萨数目多少,是我们自己心里有感,佛
菩萨自然而应,阿弥陀佛决定没有分别执著。见到这些佛,还是我们自性弥陀变化来迎的
,所以一切确实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总而言之离不开自己心性的感应。品位愈低
,来迎的人人数就愈少,品位愈高的,见的境界就愈殊胜,这个是自然之理。到西方极乐
世界确实有四土九品的差别,每一土都有三辈九品,有这个差别。但是我们在《大经》上
读到,即使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神通道力、种种受用没有差别,到达西方之
后没有差别。这是弥陀神力加持,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平等,就是说在物质生活受
用上平等,内心断烦恼、证菩提这个没有法子平等,这是阿弥陀佛帮不上忙的,这个是要
自己下功夫。
  底下一段经文说往生。
  【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
  这是往生的现象。
  【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
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
。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
  这是说上品下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日一夜就花开见佛。虽然见佛闻法并不
能立刻就开悟,要经三七日后他才明了,三小劫他才明心见性,真正证得初地的果位。我
们看起来这个时间也很长,要经三小劫,实际上西方世界人的寿命是无量寿,由无量寿来
看三小劫,如果像我们这里人生百岁,大概看三小时的样子,甚至于还不到,恐怕只有三
十分钟。他寿命长,三小劫在他们看起来很短,太短的时间。确实这个法门是当生成就的
法门。
  末后这一句是总结,二百三十一面第一行。
  【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
  十四观是讲上三辈。下面是第十五,第十五是讲中品往生,有中品上生、中品中生、
中品下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
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讲他的修因。由此可知,上品偏重在读诵大乘,中品这一看似乎是二乘人,小乘
人回小向大,持戒念佛者,这一类的。他能够受持五戒,五戒是佛法里面的根本戒,无论
是古今,这是讲时间,无论在从前的印度,或者现在中国,乃至于其他国家民族,这是个
基本的道德理念,都必须要遵守的。没有说杀生是善行,没有这个道理,没有讲偷盗是好
事情,古今中外都不承认。所以,杀盗淫妄酒不是好事情。现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卖酒,劣
酒也提出警告,这也不是很好的东西。可见得这个五条戒确实超越了时空,是一切众生所
公认的善行,必须要遵守。其他的生活规范,可以说是因时、因人、因地不同,这样来制
订的。它的基本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就是断恶修善,这是自律以及处世的
规范。‘无众过患’,持戒很清净,以这个善根回向,求生西方,这是中品上生之因。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
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
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
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
  这是说明往生的利益。根据这一段经文来看,在后面来看,小乘的果位是非常的清楚
。小乘根性持戒念佛,回向求生西方净土,得这样的果位。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二百三十四面。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
一夜。持具足戒。】
  ‘具足戒’就是比丘戒。
  【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
  到这个地方是讲生因。十戒是沙弥戒,沙弥戒跟八关斋戒非常的接近。八关斋戒是在
家居士修出家戒一日一夜,八关斋戒的时间就是二十四小时,如果要再受,得重新再受,
可以每天受。如果没有法师,这个戒可以在佛菩萨形像面前自己受。有八条戒跟沙弥戒相
同,有一条是斋,斋是过中不食,中是日中,每天日中的时间都不相同,过中不食。过中
要再吃东西就破斋,八关斋戒就破掉了。实在讲这是不太容易持,下午只可以喝水,连饮
料都不能用。因为在斋戒里面讲,饮料里面不能有沉淀,假如放一下它会沉淀的话,就不
能吃。牛奶会沉淀,豆浆也会沉淀,果汁也会沉淀。蜂蜜不会沉淀,蜂蜜跟水调和起来不
会沉淀,那个可以吃,糖水可以吃。着重在斋,日中一食,这个叫斋。早晨再吃一点的时
候,这也破了斋,这个也不行,决定是日中一食。
  所以有很多同修持午,持午实在讲有没有必要?诸位要晓得斋戒是形式,目的是得清
净心,目的在这个地方。斋戒持得很严,心不清净,这个斋戒是世间有漏福报,不是生因
。如果生因要是这样说法,那西方极乐世界完全讲外表,这是决定讲不通的,这个理论是
讲不通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晚上少吃对自己身体决定有好处,我们中国古人讲饮食
主张的是,早晨吃的好,中午吃的饱,晚上要吃的少,晚上能不吃,的确是非常好。可是
现在人的习惯不相同,晚上到半夜还要吃个宵夜。尤其是外国人,外国人一天的正餐是晚
餐,我们中国人的正餐是午餐,他们正餐是晚餐。晚餐吃得很多,吃得很好,中午多半在
工作,随便吃一点,这是饮食生活习惯不相同。要晓得佛家饮食还是帮助我们修定,帮助
心地清净,目的在此地。这是讲持戒念佛。
  【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
。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
  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一句经文,‘随顺三世诸佛教’。持戒念佛求生净土,是过去、现
在、未来一切诸佛都是这样教化众生,劝一切众生持戒念佛,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三
世诸佛教。
  【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往生。
  【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
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这个品位比前面更低,来接引的盛况比前面也差了很多,到西方极乐世界,经半劫才
能证阿罗汉果。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阿罗汉,也没有须陀洹,这个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
到过的。说这些名词都是比喻,他的果位等于他方世界的须陀洹跟阿罗汉,须陀洹就是见
惑断尽,阿罗汉是思惑断尽。在大乘菩萨果位里面,须陀洹相当于圆教初信位的菩萨,阿
罗汉相当于第七信位的菩萨。到七信,就从凡圣土提升到方便土,到方便有余土。
==
‘随顺三世诸佛教’。
持戒念佛求生净土,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都是这样教化众生,
劝一切众生持戒念佛,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9-02-15 02:0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ecil724   2019-02-15 11:2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2-15 12:3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2-15 16:31:00
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9-02-16 17:06: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