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讲授)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声闻见道后得智
“心续中具有‘从声闻见道根本定智中出来(出定)的声闻谛现观’之补特伽罗的心
续当中,前述的声闻谛现观显现而生(起现行)”,就是(2)“声闻见道后得智”的定
义。
虽然在某些有关地道的典籍当中有“从解脱道出来”这种说法。但是我(格西)认为
:“从根本定智出来”的讲法似乎比较合理。这里要讨论的是,前述‘从声闻见道根本定
智中出来(出定)的声闻谛现观’,但有些地道的典籍是把“根本定智”改成“解脱道”
,即‘从声闻见道解脱道中出来…’,而格西认为应该是“从根本定智出来”的讲法比较
合理。
(注:见道根本定智有三种:见道无间道、见道解脱道、非无间道与解脱道任一的根
本定智。若只讲从解脱道出定的后得智,就没周遍到从非无间道与解脱道任一的根本定智
出定的后得智。)
它(声闻见道后得智)的意义就是:一个在根本定的阶段中未显现(未现行)之道,
到了后得位的阶段中显现(起现行),并发挥道的作用者。
这些道其实有很多,以声闻见道者来讲,他们的心续中有出离心、悲心、慈心、平等
舍,也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但都还不是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
精进度、静虑度、般若度),意即他们有随顺于大乘的六度,但还没有如大乘一般称为六
度。(注)
这些道在他们现观“补特伽罗无我”的根本定中是不起现行,一旦出了根本定,到了
后得位时,这些出离心、悲心、慈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平等舍等,到了
后得位就起现行,这些起现行的道就是后得智。
这些道在根本定中不起现行,就是第三种既不是后得智也不是根本定智的声闻见道。
反之,到了后得位的时候,现观无我之智变成是潜伏不起现行,此时现观无我之智也会变
成第三种—既不是根本定智也不是后得智的声闻见道。所以后得智就是,前述的出离心等
在根本定智不起现行,到了后得位的时候起现行,这些都变成后得智。
总之,我们将“一个异于根本定智的显现(现行)之道(出离心、悲心等)”称为“
后得智”。“一个异于根本定智”是指现观补特伽罗无我的根本定智,这是属于智慧资粮
,或者是般若与方便中的般若、智慧分;“后得智”是属于福德资粮,或者是般若与方便
中的方便分。在根本定的阶段当中,主要累积智慧资粮,而在后得位的阶段中,则主要累
积福德资粮。
到此为止,已经说明了(1)声闻见道的根本定智,(2)声闻见道的后得智,接着看
第三个:
.不是‘声闻见道根本定智’与‘声闻见道后得智’任一的声闻见道
(3)“不是‘声闻见道根本定智’与‘声闻见道后得智’的任何一个的声闻见道”,
就像:
1.声闻见道根本定者心续当中(不起现行或潜伏)的四无量心与希求解脱的心(出离
心)(还可以加上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等),声闻见道根本定者的状态是处在
根本定中,此时现行的是现观补特伽罗无我之智,此时的行者心续中还有许多潜伏、不起
现行的如四无量心、希求解脱的心、出离心、布施、持戒、安忍等心,这些心都不是声闻
见道根本定智,也不是声闻见道后得智。
这些四无量心等不是声闻见道根本定智,是因为这些并不是现观补特伽罗无我之心;
也不是声闻见道后得智,是因为这个状态还在根本定中,而且这些心并没有起现行,所以
这些四无量心及希求解脱的心等就是(3)的实例。
以及2.声闻见道后得位者心续当中的现观“空性”的心、他(声闻见道后得位者)的
心续当中现观“无我”(细品补特伽罗无我)与“二空”(能取、所取异体空)的心。
后得位起现行的,主要是四无量心、希求解脱的心、布施、持戒、安忍等这些心;此
时不起现行、潜伏的是这位行者心续中的现观“空性”的心、现观“无我”与“二空”的
心,这些心就是既不是声闻见道根本定智也不是声闻见道后得智。不是声闻见道根本定智
是因为这三种心并没有起现行,不是后得智的原因是这三种心并不是四无量心、解脱心等。
总之,心续当中具有某种道的补特伽罗的心续当中,若该道没有显现(不起现行或潜
伏),则既不是根本定智,也不是后得智。
(注:以时间而言,见道位行者只处于根本定智或后得智两种状态。既不是根本定智
也不是后得智的见道,不是第三种见道位的时间状态,而是在根本定智或后得智两种状态
下潜伏不起现行的心。)
至此,已经把声闻见道的部分说明完了,包含声闻见道无间道、声闻见道解脱道、声
闻见道后得位、既不是声闻见道根本定也不是后得位的声闻见道。
接着要说明,如何从见道进入修道的次第。(见第20页第三段)上述这些道在心续中
产生的情况。
20. 加行道转移到见道及见道转移到修道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