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类] 《心类学显要》(17) 意现前-8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4-13 08:14:06
摘自:《心类学显要》仓忠仁波切 教授
https://tsadong.tian.yam.com/posts
* 如文中说到,第一刹那之执瓶眼知、第二刹那之执瓶眼知…,彼眼知是刹那性之续流法
;只是了解这种阐释而已,是不是通达“刹那性”?是否必须依于止观双运才能通达细
分无常?
这样的了解也是通达刹那性,因为,我们现在仅能粗分了解刹那性。又,从另一角度
来说,粗、细无常的差别,决定于安立无常的施设处。例如,于“将要倒塌的房屋”上通
达无常,从房屋开始倒下时就已经了解它一定会消灭,这是粗分的;但是,平常我们所见
的房屋、瓶子、人等等,它们是续流之法,我们一直都看到它们存在着,我们比较难以在
这一类法上了解无常,因为我们心续中有“执常之颠倒知”。
那么,如何是了解细分无常?总的来说,第一刹那缘到彼法,就能了解彼法不安住—
—“第二刹那之彼法”生出的同时,“第一刹那之彼法”就消灭——于“第一刹那之彼法
”上,产生如此百分百的完全定解,就是于彼法上了解细分无常之刹那性。所以,并不是
先出生,然后再消灭,这并不是细分刹那性。
又,不一定依于止观双运才能通达细分无常,例如,依于观察正因而能产生通达细分
无常之比度。由下举例说明可知——例如,“声无常”是细分无常。声音有法(一弹指的
声音)本身是存在于很短的时间内,依此有法上而了解刹那性,这是比较困难的。
如学习《因类学》时所举的正因:“声音有法,是无常,因是所作性故,如瓶。”或
是譬如“快倒的房子”。首先,于所举的譬喻“瓶”之上,观察思惟“是所作性周遍是无
常”,而于彼譬喻上通达无常。或是说,于“快倒的房子”之上观察思惟“是所作性周遍
是无常”,而于彼譬喻上通达无常。其后,再转移到“声音”上作观察——声音是所作性
、是所作性周遍是无常、非无常周遍非所作性——如此于声音上通达无常,就是产生通达
声音无常之比度。
其中,于譬喻上通达无常是粗分的,于声音上通达无常则是细分的。如是,先依于观
察正因三支而产生“通达声无常之比度”,其后不断串习彼比度,如此修习到某一个程度
才能成办止观双运。所以,最初通达无常并不需要依于止观双运。
以修行之地道而言,资粮道的主要修行是闻、思的部分,加行道才有实修的部分,这
是以主要的来说,当然资粮道也有实修的部分。
例如,以大乘道来说,资粮道是修习通达空性之智而产生“通达空性之比量”,再不
断修习而产生“修空性之止”,再继续修习而任运产生“修空性之观慧”,这当下就是成
办“止观双运”而进入大乘加行道。所以,基本上,“通达空性之止观双运”是大乘加行
道才有的。由此可知,所谓通达,不一定就是依于止观双运而通达,凡夫心续中有通达无
常、空性等等之比量;另外,当然也有依于止观双运而通达空性,例如,先修成止观双运
之后再以空性为所缘而修习,然后依于止观双运而通达空性,这当中就有止观双运以及通
达空性。
* 学习佛法所谓的“念死无常”,这是最粗分的无常。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