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黄念祖老居士:净修捷要报恩谈(32)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7-12-23 18:09:07
第二十四拜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反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
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
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卍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今天一上来,第一段就是拜观音菩萨。这一共连着五个大菩萨,观音、势至、普贤、
文殊、弥勒。所以这个里头我们关于五个大菩萨的礼拜、赞叹,也让我们产生了理解,这
个菩萨他怎么(有)如此殊胜的功德呀?他的功德最主要的在哪一方面哪?而且这五段加
上前头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七个都是成就的果人哪。所以我们有
的时候,在碰见这个佛菩萨的纪念日,我常常就这么做,在佛菩萨纪念日,今天如果是观
音(纪念日),拜了佛之后,在今天把这一段单独礼拜一次。当然你是(修)《净修捷要
》嘛,就(已经)礼拜了,就不利用这个法子来修这个了。如果不是修这个的呢,就可以
利用这一些做纪念,在纪念某个菩萨的时候,在礼拜了之后,单独把这一段读三遍,拜三
拜。
这个纪念的形式很好嘛,并不干扰你原来的功课,也不增加很多的负担。同时对于这
个纪念而我们做得很好嘛,我们又礼拜、又赞叹,增加我们对于菩萨的恭敬和理解。这个
大家很多人也都跟着做,也都觉得很好、很方便。当然你以《净修捷要》为功课本嘛,那
就自然了,天天已经(包含)在里头了。
第一个是观音,因为观音是极乐世界的第一位大菩萨。有的传说,说是观音哪,是阿
弥陀佛的徒弟呀、儿子呀什么什么。这个密宗的说法呢,观音就是弥陀的化身,那观音就
是弥陀。所以莲花精舍有一个三身法,这个化身是莲花生祖师,报身就是四臂观音,法身
就是无量寿(佛)。那么观音就是无量寿佛的报身嘛,那观音不就是阿弥陀佛的化现哪,
佛的报身嘛。从法身变现出报身,从报身再流出化身。所以莲花生大士就是阿弥陀佛的化
身,这个是红教一个特殊的地方,这个和弥陀的关系呀,特别深哪,赞叹的也特别多。所
以莲花精舍就有一个共愿,每个人都要往生,求生极乐世界呀,这个是和其他的密宗团体
是很大的区别。观音就是弥陀的化身,所以我们念观音就是念弥陀。常常有人问,我念观
音的咒啊,念观音我能不能往生啊?这是没有问题的,一样可以往生的。
那么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成功的呢?咱们这个传说啊,就说一个公主如何如何,那是民
间的传说。但是观世音菩萨可以有无量的化身,曾经有一次有这样儿的化身也未为不可,
所以我们也不一定要去说你这个没有证明。无量的变化身,曾经某一度有这样儿的情况也
是可能的。但是真正观世音菩萨的成就,那是《楞严经》里头所记载的。《楞严经》,那
个时候就是,阿难他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懂得了根本,底下就要修啊,见了道之后就要
修道啊,修道就要问如何修道啊。佛当时就说:“在座的诸位大德,你们可以自己说一说
你们成功的经过。”所以二十五个大圣,每个人都起立发言哪,汇报自己“入三摩地”如
何是第一,我是怎么成功的。第二十三个人是弥勒,第二十四个人是大势至菩萨,第二十
五个人是观世音菩萨。
当时那个法会,大家知道很殊胜啊,不但释迦牟尼佛在示现,十方世界这些大菩萨都
来聚会呀。就(在)这无量寿如来会上,那也是文殊、普贤,普贤是第一位呀,完了后头
还有弥勒,还有贤护(等)十六正士。正士是在家的菩萨,所以净土宗和在家人特别有缘
,特别适应啊,特别标出十六个在家菩萨,列为上首,是十六正士,在家人。所以四众弟
子,两众是出家,两众是在家,这个地位是同等的重要,同等在肩荷如来的大法。
我还常说,要是在家人水平不提高,出家人也好不了。在家人那个水平很低,就拥护
那个破戒的,就供养那个破戒的,真正清净的就没有群众啊,真正有德的人没有群众啊,
是不是啊。那就首先需要居士正啊,很能够分辨,你拥护谁;对于谁,(对)那个不好的
,佛法就是“默摈”。你也不是要怎么样去处置他什么,就是默默的和他疏远哪。如果这
些居士对于这一些不如法的都“默摈”哪,那他就“门前冷落车马稀”,没有办法了,他
就自然而然也知道怎么改过了,啊。所以居士都是很重要的,四众弟子啊。
在这个大会之上纷纷说完之后,最后就是让文殊做裁判哪,谁是第一呀?文殊就选了
观音,说这个“入三摩地”,不但是观世音,我也是这么入的门哪。这个就是观世音菩萨
自己汇报自己如何成功的,那当然是最可靠的,是吧。观世音菩萨那个时候,他是(从)
那个古观世音佛、观世音如来,从观世音如来那儿学法。“彼佛授我”这样儿一个金刚三
昧,从闻薰闻修啊,从闻来薰、从闻上来修啊。闻就是耳听见哪,所以“反闻自性,成无
上道”
我们大家都说“尘缘未了”啊,“尘”,世间的事情是尘,贪恋这个尘哪。颜色就是
眼的尘,所谓“色尘”,这五颜六色种种好看,五光十色啊,种种的歌舞,种种的美丽的
一些景象,是“色尘”;喜欢听很好的音乐,悦耳的语言,种种的这个是“声尘”,声音
的尘;喜欢闻很香的气味,这是“香尘”;你贪很好吃的滋味,这就是“味尘”。所谓色
、声、香、味、触,身体喜欢接触到很柔软、很细滑的东西,所以有人要找人按摩,找人
(做)什么(等等的),就是喜欢这个“触(尘)”。这就是“五尘”哪,这个意思。意
根的尘就是“法尘”,“法尘”就是一切抽象的东西。这个前头“五尘”有是物质的东西
,后头有是抽象的东西,就变成了意,变成了法。一些清规戒律、一些条条、一些规章、
一些道德、一些伦理观念,这都是所谓“法”。黑社会也有黑社会它的帮规呀,你触犯帮
规他要处死的啊,他都有他们的法,这统统都是“法尘”哪。就是那个实质的东西已经去
掉,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意根的对象,就是“法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是
“六尘”。
众生就只知道追这个“六尘”哪。啊!喜欢这一切呀,买好的香水呀,这个屋子布置
得很美观哪,这一切一切,穿的很好的衣物啊,身上接触得很舒服,如此(的),吃好东
西呀,就是知道追求这六种东西。那么,现在我们要返回我们的本源,不愿意再继续流浪
。所以追寻“六尘”就是流浪了,就成了浪子不知归呀。追寻“六尘”就是“合尘”去了
嘛,我们就合著这个,追随尘,跟尘相合。和尘相合,你就违背了觉了,和这个“本觉”
就相违了。所以在我们人的这些情况,众生的情况,就是“背觉合尘”哪。违背了觉去追
求那个尘,成天所要求的、所要得到的都是尘的方面的事情,这就是众生啊。
所以我们“始觉”,开始我们要念佛。在广义说,念佛那个就是真正的“始觉”了,
念佛才称“始觉”。那么广义一点,你要肯“背尘合觉”就是“始觉”了嘛。众生只知道
留恋尘;现在我知道,我不留恋尘了,我要去求觉悟啊,我要和尘相悖,我要和觉悟相合
,就反其道而行之啊。众生就是迷呀,你这就是反了迷呀,这就是一个大的决裂。所以我
们就是要有这种决裂的心,和这个尘哪(决裂),不再贪恋这些尘哪!
当然,这个也不是说一下子(做到的),我就是不吃好的,我要去吃坏的,那又何苦
呢?你随缘嘛,是不是?我屋子本来是好的,我要弄得乱七八糟,这都是不对的,错误了
,反(而)又错了,还是在尘上用工夫,所以最好的例子就是观世音哪!这“六根”、“
六尘”,二十五个大圣就是处处都在用功。有的在色上用功,声上用功,什么什么的用功
;有的就在耳朵用功,眼睛用功,鼻子用功,各处的用功,个个都得成就。二十五个大圣
,阿罗汉也有,菩萨也有。你看这最后三个人是弥勒、大势至、观世音嘛,是吧,个个说
清楚了。
咱们这个众生耳根是最利。“耳根最利”,所以我的这个舅公啊,我舅舅的舅舅,亲
舅舅的舅舅,叫文廷式。他是榜眼,这个“戊戌政变”就是我这个舅公的功劳。他是珍妃
的老师,光绪不是有珍妃吗?珍妃后来让西太后扔到井里去了,我这个舅公是珍妃的老师
。他们康有为什么什么(人物),这些个政治的主张,这些东西是通过我舅公交到珍妃(
那儿),由珍妃转给光绪,不然没有方法到他手里头。但我舅公是幕后人物,所以后头他
没有遇难,他在里头是一个桥梁啊。他念书的时候,我听过他的弟弟抱怨,都是我自个儿
亲耳听见的,小的舅公(我那个九舅公),(文廷式)他(是)三舅公。九舅公、十舅公
,他说:“我这个三哥,我们小时候儿就上他的当。他说,‘你们都要念书’,拿书叫我
们念,我们都累得要死,拿本书呱啦呱啦呱啦念。他躺在床上,躺那儿睡觉。其实他这一
听,什么都听去了。我们累得要死,效果他得到了。”这就证明耳根利。
所以有时候我说你们念经文,必须要念,大声的念。要利用这个耳根,不光是心里记
,(还要)嘴里念,念到自个儿能听,听见声音,这耳朵就听进去了,耳根最利。而且耳
根呢,又远远超过眼根其他等等的地方,这个问题啊。所以“圆通常”啊,这个“常”当
然都是根性不断,但是它是“圆”哪。
所以文殊给他总结,“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十方都打鼓,东西南北,四面打
鼓。十处的鼓声,你一时同时听见。大家在国外剧场中可能很清静,没有这种感觉。在国
内有时候公共秩序不那么好,那个地方有人说话,那个地方有小孩子哭,那个地方有小孩
子闹。你坐在当中间,你可以不动你的这个地方,你都可以知道,什么地方出了什么声音
,是什么人,什么地方是什么什么样儿,后头是什么样儿,这个声音一出来你都可以分辨
嘛。因为它“圆”哪,而且它“通”啊。你这个窗户可以看见外头,那边我就看不见了,
墙堵住了。耳朵没有问题呀,那边儿出声音,这边儿出声音,你一样听得见哪。它不能阻
隔啊,顶多声音弱一点,但还是可以通得过来的。所以耳朵还有“常”,这个“常”是共
同的,所以耳根最利。观音(菩萨)就利用耳根成了一个典范。
而且是“反闻”。所以那一位他讲,他说“在闻中入流亡所”,入什么流啊?入这个
声的流?这声不是要入的流,声是要忘的东西。声是“所闻”哪,你要把这个“所闻”忘
掉!观音就是这么下手的,先认识了“能闻”的这个本性。声音是一个问题,但是声音跟
我什么关系呢?因为我有一个能够听得到的这个性能嘛,你这个是个工具嘛,耳朵是个工
具嘛,单是一个工具,跟我无关嘛,我还有“耳识”嘛,不光是“耳根”。要有“六识”
嘛。“六根”,“六识”,“识”就能识别了嘛。利用耳根,观世音菩萨他就是这样子。
我先知道我有一个“能闻”的本性,事情都有能、有所。根和尘,尘就是我们的“所”,
每个根的“所”。色就是眼睛的“所”,“所见”;声音就是耳朵的“所”,声音是我的
“所闻”。所以观世音菩萨在闻性之中,心住在“闻性”之中,在闻性之中就入了流了。
“闻性”就是“法性”嘛。这个入了流,就把这个“所”就忘掉了。声音是好、是粗
;是有声、无声;是动、是静;这一切就忘掉了。所以从这个地方入手,“反闻闻自性”
,就是说我不是去听外头那个声音,那个“声尘”,这是什么音乐,这个是某一个名家的
,这个是什么感情,在这儿欣赏,那你就还在这个声音里头。你那里只管演奏,我这都在
无心,他入了“能”,在“能”的这一方面,“能闻”这一面。
总之“闻性”,你(的)六根嘛,闻有闻性,见有见的性,舌头有知味,有知味的性
。但是这个六种,你这种“能知”分为六种,实际“源流”是一个,总之都是你自己嘛。
这不是分成六家,不是六个人在开会呀,是不是,自然而然嘛。它这方面工作就是这方面
,耳朵起作用,耳朵在那儿;回头鼻子闻到,鼻子也闻到了,你也可以同时工作嘛,各有
所司。但是各有所司,不要六个人开会,自然而然都是你自己嘛,它自然嘛,自动化了,
就是自己。所以本是一个,而分成六个“和合”嘛。“一根还源,六根解脱。”从一个根
上解脱了问题,六根(就)同时解脱了。
观世音菩萨就是“反闻自性”,不是追那个声尘,而是利用耳根,自己观照能听的这
个“本性”、“闻性”。那么这个“闻性”也就是自性在耳根所表现的,可以这么说。“
自性”嘛、自心,自性心的性质就叫“自性”。“自性”只是一个,但是在耳根表现为“
闻”,在眼睛表现为“见”,它就有“闻性”、“见性”种种的,但是始终都是“自性”
在那儿的作用。所以不去听那个声音,声音的好坏,美不美,这个声音是赞颂我还是在咒
骂我。咱们要是用这个观音菩萨(反闻自性的方法),这就是不去理它了,这都是“声尘
”,与我无关。我是在“观照”我什么?观照我能够听到的这个本性。我能够听到的,这
是你的自性,返来观注心,照在自己的本性上,这就成“无上道”了,这是观世音的成功
的经过。
在《楞严经》讲得很详,而文殊大士给他总结,就是总结两句,不过原来是五个字一
句,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文殊菩萨大士的原话。(《净修捷要》)这里
头为了文字的整齐,“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都是四个字一句的。(《楞严经》)这个
是变成五个字一句,(这是)这个文章(的修辞方式)。
所以这个文字还是很有讲究。玄奘大师所翻译的比鸠摩罗什的可以更严格、更可信、
更广备、全,但是没有谁念,大家念的《阿弥陀经》还就是鸠摩罗什的。他文字好,他这
个读起来,大家愿意念啊,好多都是他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法华经》,大家都
愿意念哪。所以一个外国人有这样的(水平),他是七个佛的翻译呀。总要翻译,现在看
看谁出大译师,能把咱们这个(净土经论著作等翻译出来)。现在都在翻译,有人说叫我
翻译,我说我没有这个能力,翻成英文,这个要极高的智慧呀,不是那么容易,不是像普
通文字那么好翻。翻个小说,翻个科学书,那个好翻。这个是了不起的事情啊!不知道有
什么佛菩萨来担当这个任务!鸠摩罗什是七个佛的翻译呀,过去的佛,他已经担任过这个
任务,做过第七次了。
==
追寻“六尘”就是“合尘”去了
广义说,念佛那个就是真正的“始觉”了,念佛才称“始觉”。
那么广义一点,你要肯“背尘合觉”就是“始觉”了嘛。
嘴里念,念到自个儿能听,听见声音,这耳朵就听进去了,耳根最利。
所以我们就是透过念佛,自念自听,听这个“始觉”,觉悟、清净的自性、佛性(?)。
始觉合于本觉。
所以十念法要一字一句听得清楚、记得清楚,这就是闻自性(?)。
每一个字都清清净净,慢慢就回归到清净心(?)。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2-23 22:27:00
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23 22:3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hathamcat (chathamcat)   2017-12-24 10:11:00
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2-26 17:15: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