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黄念祖老居士:净修捷要报恩谈(31)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7-12-22 19:44:16
(第二十三拜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
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
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这里讲到“五宗”啊,这个就是禅宗的五宗,然而在念佛法门里头“圆摄了五宗”啊
,这就是把禅宗的这五宗就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了。正好是蕅益大师所说的,禅宗一千七
百则公案,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只要你老实念哪,就在里面哪。有人问莲池:“如何融
通禅宗与净土?”莲池大师说:“若待融通是两物。”如果等著去融通,那就是两个东西
了,他不答复你如何融通,他说如果需要融通那就是两个东西了。
那么现在就是,本来就是一个,干嘛要融通呀?实际就是这样儿一句话嘛,所以禅净
本来是不二啊!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斗诤牢固”的时候,大家就是要“门户之见”哪,所
以有很多很多是“门户之见”,产生了“门户”。禅宗就是反对其他的宗,密宗也反对,
都是一样门户之见。在禅宗,我是某个师父,我就反对你其他师父的一些禅;密宗也是如
此。各个这样,所以“斗诤牢固”啊,现在就是这样。一句佛号是“顿该八教、圆摄五宗
”。
我在二十岁的时候,那天不是说嘛,那个郭兆明,他说是去看见台湾的情况,他说中
国的一千多年的佛法不是正法。我说,这是我在十七八岁的时候的思想。(我那时候)就
是看到这些大居士、大和尚还是勾心斗角,还是机心哪、宗派呀、种种概念哪,世间这一
些考虑一点不减少。我(当时错误的想法)就跟(郭兆明)他那一句话(一样),“那个
佛教不灵了,没有用”。念了佛之后,就都是到这个水平有什么用啊?没有用。所以产生
一个错觉。(我)在二十岁的时候,大学三年级,寒假考完之后,看到《金刚经》,那就
是醍醐灌顶了,这个“安乐”啊,那个“轻快”,是没有法子形容啊!这就明白呀:“不
是佛法不灵,而是大家对不起佛法。”
这个“无住生心”,当时我就体会了一个,“无住生心”凡夫办不到啊,刚才不是说
了吗?你要到地上菩萨才能办得到啊。可是刚才我说(念佛)这么殊胜,要讲出点道理来
,不能就(口头上)说好,不行啊,要有点道理,是不是?这道理(就是)“无住生心”
哪。怎么(回事),(我当时)就觉得你这个念佛,你什么都不想,就念佛了,“阿弥陀
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别的都不想了,别的就
无所住啊。没有住在工作上,没有住在地位上,没有住在金钱上,没有住在男女之间上,
所以一切事情都“无所住”啊。也没有住在什么要成佛、要什么什么的,都没有。法上也
“无所住”,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可是这句佛号不断,这个心是生生不已,
是没有断灭,没有死啊。
所以“无住生心”,你在这念佛里头,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个明白,是自个儿这么琢磨
的,觉得这个是可以这么去达到啊!实际上这个想法是对的。当时并想,如果要是念咒就
更好啊。为什么会更好?你这个念佛有佛字。但是现在(对)初机来说,还是有个佛字,
你起恭敬心哪!那个时候儿就是要全放下,连佛也放下。我那时候儿的想法,佛也放下。
佛也放下,你有个佛字就不大容易放了。你那个咒,连佛也放了,真正的无所住啊,可是
此心还不乱哪。那是我第一次看经,纠正了我的错误。
所以这样来看,六祖就是在“无住生心”上(开悟的)。第一次,他是在客栈里头,
给客栈里头挑柴送柴。第二天客人跟那儿念经,他在旁边儿听,第一次就(是)这个,听
到“无住生心”,就问他:“你这是哪来的?”(回答说,)“黄梅”。他就要去黄梅,
大伙儿就捐钱给他。他还有个老母亲,买些柴,买些米,让人家照顾母亲,他就走了。到
了五祖(那儿),碰见之后,这(是)机缘,五祖给他说法,又是说到“无住生心”,没
有说完哪,但他就第一遍听到这儿,他就超过神秀。神秀能够讲“十二部经论”,五百个
人,人人都知道有神秀在,当然他得衣钵,我们无份,威望非常高啊!这么一个苦力,还
不是和尚,在庙里做工,南方人,少数民族,那个五祖管他叫獦獠、蛮子、文盲。他就是
“无住生心”,就得衣钵嘛,他真正的开悟了。
“五宗”不就这么出来的吗?那么五宗就是这么出来的,你念佛人你自然而然,不知
不觉就“暗合道妙”嘛。不管你是谁呀,老太婆,你只要这么念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你把这些东西都放下了,这一句老“净念相继”,就暗合“无住生心”嘛。所以有的时
候叫“明合道妙”,这是“暗合道妙”,他不知不觉就合了道妙。明合跟暗合都是合嘛,
所以不可思议呀!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圆摄五宗”啊?这就是(像上面所说的)。当然
这个真正要说,那佛与佛才能究竟,我只有体会到这个地方。
卍 横超三界,迳登四土
所以“八教、五宗”都在一句佛号之内呀!是“横超三界”,我们刚才说,那个虫子
横著一咬就出去了,别的法你要竖着咬啊,这横著咬。“迳登四土”,极乐世界不是四土
吗?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一登就登四土啊,直(捷)就登
了四土啊!你登了凡圣同居土,那个凡圣同居土跟常寂光土也不是隔裂的。所以生凡圣(
同居土),就是时间嘛,你现在还没有断惑,到了时间,你一定是要登常寂光土。时间是
人类的错觉嘛,所以不要在时间上把它看死了。(说完这句话,念公超然而笑。)
卍 一生成办,九品可阶
“一生成办”,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在这个地方还是不大懂,有人说密宗是一生成
就,净土正是一生成就啊。我曾经问过贡噶上师,现在学密的人他是有意的标榜自己呀,
来压低净土宗啊,我就说:“往生净土算不算密宗的即生成就?”贡噶上师很负责任:“
你说的是哪个净土?”后来,贡嘎上师的汉话说得非常好,我们这个对谈很畅,话稍微说
得慢一点儿,他直接用汉话说,比人家翻译强得多,经过翻译,七折八扣了。他说:“你
是哪个净土?”我说的:“我是西方极乐世界净土。”(贡噶上师说:)“那就是即生成
佛。”到了极乐世界就是“一生补处”,没有再要别的生了,最后都成佛嘛。这一生完了
,那一生就是这一生。
“九品可阶”,你可以生到九品。但是上品上生是什么情况啊?上品上生,你当时随
佛就到极乐世界,就可以分身到十方的世界听法,得种种陀罗尼,你就可以到十方世界,
变现种种的身去救度众生。上品上生是大菩萨啊!当然这个不是很容易的,这种上品上生
都是戴角虎的事情嘛,有禅有净土的人才能。
卍 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
“十方诸佛同赞”,刚才我们拜了十方的佛,十方的佛都在赞叹这个法门哪,这“易
行难信之法”,劝大家信受嘛。所以十方诸佛异口同声,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
世界,说诚实言”,在那儿劝大家呀,在赞叹这个法门呀。“千经万论”,多少部?一千
部经、一万部论,都给大家指明方向啊,共指啊。
所以法相宗,这在中国第一代祖师是玄奘,第二代(祖师)是窥基。玄奘就翻译了《
阿弥陀经》,窥基是第二代,他就做过《阿弥陀经》注解,叫做《阿弥陀经通赞疏》。这
次净空法师也印出来了,三种,把《弥陀疏钞》《弥陀要解》和《通赞疏》(印出来了)
。他这个用心我知道啊,就是你看看,唯识的人他这不(也是)作这个净土宗的注解(吗
)!
忏云法师来,他看了这个《通赞》,他觉得不很突出,他觉得唐朝人(窥基法师)比
不上莲池(大师)和蕅益(大师),他这个用心是好的。如果我见着,我就跟(净空法师
)他提一提,把这四个印在一块儿,把那个《圆中钞》印进来,《弥陀疏钞》《弥陀要解
》《弥陀圆中钞》,底下再印上窥基的《通赞疏》。窥基的《通赞疏》就是这个作用,你
这个法相宗的祖师,他在赞叹净土呀。所以现在法相宗很多人,他们轻视净土,这就是忘
本哪!
卍 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宝王三昧”,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这是个“王三昧”呀。(念公举着手中
的《净修捷要》油印本子,对着面前的居士们说:)“所以你这个(本子)翻过来就是《
宝王三昧忏》。”这个忏就称为《长寿忏》,也称为《宝王三昧忏》。就是这个念佛三昧
称为“宝王三昧”,它是宝啊,宝中之王啊,所以说是王中之宝。“宝王”,既是宝又是
王,你怎么说都可以。总之,“宝”和“王”两个字本身就说明问题,“王”是高出一切
,“宝”是最可贵的,最可宝重啊!是这样儿的三昧呀,“宝王三昧”呀。
还有说许多三昧,有的三昧能消瞋,有的三昧能消贪,有的三昧能消痴,有的三昧能
消过去的业,有的三昧消现在的业,有的三昧消未来的业,只有念佛三昧消一切,所以是
“宝王三昧”。所以有的时候你不广读经论,就这么自个儿随便听听、道听涂说,好多是
有害的东西。自个儿再辗转传说,误人误己,所以我们要把它弄清楚。
“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宝王三昧”是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这
个微妙之处是思想与言语所不能及的,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呀。所以《华严》称为不可
思议;《阿弥陀经》里头也有不可思议,诸佛称赞的不可思议的法门。所以《华严经》《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就是大本、中本、小本的区别;《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
》是中本,《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大家都说经中之王啊,经中之最尊的了,《
阿弥陀经》也是如此。
==
我曾经问过贡噶上师,我就说:“往生净土算不算密宗的即生成就?”
贡噶上师很负责任:“你说的是哪个净土?”
我说的:“我是西方极乐世界净土。”
(贡噶上师说:)“那就是即生成佛。”
这里也很有意思,贡噶上师不仅是很负责任问清楚哪个净土,更是间接在说明,
净土有很多,很多人求生不同净土,但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才是“即生成佛”。
这就是在标举“西方极乐世界净土”的殊胜。
如果我见着,我就跟(净空法师)他提一提,把这四个印在一块儿,
把那个《圆中钞》印进来
《圆中钞》就是幽溪大师所著《弥陀圆中钞》,是以天台圆教中道第一义谛来阐释净土教
理,其自序中云:
“意以极乐依正为妙有,一心持名为真空。
微(非)真空而莫能证于极乐之妙有,微(非)妙有而莫能显于此心之真空。
所谓‘不思议假(妙有),非偏假(即圆);
真空不空(圆空具足百界千如),非但空(但,只也。非只偏谈空,即毕竟空,即真也)。’
合是二者而行之,则
圆中圆满(圆中即空即假,既即两边,中道圆满也),
非但中(非是只谈不即空有之中道)之道成。
是故命为钞焉。”
详细的解释请看《三千有门颂略解‧第1卷》
http://tripitaka.cbeta.org/X57n0954_001
看得懂就看,看不懂没关系,简单一句话,念佛求生极乐是圆满真实之道。#
所以,为什么还要收《弥陀圆中钞》呢?
就是要表明不只窥基大师这个法相宗的祖师,他在赞叹净土,
天台宗的祖师幽溪大师也赞叹净土啊!XDDDDDDDDD
(幽溪大师融会空假中三观,阐扬净土法门,而且自己念佛往生!
《净土圣贤录》之“传灯法师”即是。)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23 01:35:00
阿弥陀佛,感恩夏树菩萨。(真的很奇妙,刚好解答了末学目前的困扰。好几次了说。很是感谢,谢谢。)
作者: chathamcat (chathamcat)   2017-12-23 10:49:00
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23 14:5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2-23 16:46: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2-23 22:12: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