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太上感应篇第六十二集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19 17:12:07
太上感应篇  (第六十二集)  1999/7/2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
19-012-0062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我们在《感应篇汇编》里面看到它引用《华严经》上讲的四
愿,第一愿,“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具足智慧,永保寿命,无有终尽”;第二愿,“
具足修行离老死法,一切灾毒,不害其命”,这两条介绍过了。后面还有两愿,“愿一切
众生,具足成就无病恼身,寿命自在,能随意住”;第四愿,“愿一切众生,得不老不病
,常住命根,勇猛精进,入佛智慧”。我们今天接着看后面的两愿。
  这个四愿,我们说过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问题是能不能求得?佛家有一句话说,“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如果这个四愿要是求不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句话就有
问题了,那是虚诳语,不是真实语。佛菩萨决定没有妄语,所说的句句话都是实话,问题
在我们求不得。这个世间,八苦里头有“求不得苦”,为什么求不得?不了解事实真相,
你所求的不合理、不合法,不顺法性,所以你求才得不到,求与愿违。如果果然是如理如
法,没有一样求不得的。求作佛都能够求得,这个四愿要跟成佛来相比,这个太小了,小
事一桩。所以是确确实实可以求得的。
  昨天我们也说过,希求基本的原则是发菩提心,只要菩提心发了,这个四愿就有求必
应;如果菩提心发不出来,这个四愿就很难求得。所以发菩提心重要!《无量寿经》诸位
常常念,“三辈往生”里面所说的上中下三辈,末后一段是讲修学其他法门的也发愿回向
求生净土。这四大类,佛教给我们,总纲领、总原则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总
原则。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心行要与这八个字相应,你就有把握往生;与这
八个字相违背,就不能往生。在念佛堂念佛,我们现在这个念佛堂是二十四小时不中断,
一年到头不中断,做到了一向专念,能不能往生?看他发不发菩提心。如果不能发菩提心
,还是不能往生,一天二十四小时念佛也不能往生,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因为你只做
到一向专念,你没有发菩提心。所以发菩提心非常重要!
  发菩提心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因,一向专念是缘,因缘具足,这决定得生净土。
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能够错会佛的意思。菩提心是真正觉悟
的心,彻底觉悟的心。觉悟的心是什么样子?我们讲到最浅显的,我们自己能够体会、能
够落实的,起心动念随顺佛陀的教诲,不随顺自己的意思,把自己的意思放下,一切依佛
教诲,这就是菩提心的样子。佛菩萨在经论里面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去做;教我们不可
做的,我们连念头都不可以生,这是菩提心的样子。
  昨天晚上,我们在《无量寿经》第十三愿里面看到,“光明无量愿”,我们也讲得相
当详细。实在说我们还是为了进度的关系,不能再多讲,而经文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我
们要能体会,要知道怎样去学习。善法一定要修,修善,最圆满的善法是往生净土,真正
希求往生净土,必须要把往生净土所有一切障碍放下。带业往生,不是说带了这些障碍你
能往生,那不可能的。古大德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只可以带旧业,不可以带现行,没学佛
之前造的业,自己愚昧无知;学佛以后再造业,那就没有办法带了。学佛之后,要听佛的
话,改过自新,一切为佛法久住世间,常言所说的“正法久住”,为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
悟,离苦得乐。所以究竟彻悟是发愿求生净土,这是真正彻底觉悟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
界,那是真正离苦得乐,三界、十法界的苦统统离了,得究竟乐,这是世尊、弥陀、一切
诸佛在经论里头教导我们的。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佛菩萨教诲的苦心,真正明白了,依教
奉行,这四愿就不难了。
  第三愿讲的,不是愿佛菩萨,是愿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具足成就
无病恼身。我们现在身体不好,有病,有烦恼,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生当中,没有病痛、没
有烦恼。寿命自在,能随意住,随意住就是你在这个世间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寿命自在,
想走就走,想住就住。能不能做到?能做到。我们在《高僧传》里面,在《居士传》里头
,《善女人传》里面,确实见到。他的寿命到了,他还不想走,还想多住几年,为众生多
做一点事情。行,没有问题。注解《楞严经正脉》的交光法师,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
引他,他跟阿弥陀佛请假,他说希望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楞严经》自古以来注解都
不圆满,他要给《楞严经》再做个注解,做完之后再往生。阿弥陀佛就同意了,佛就走了
,他就留下来给《楞严经》做一部注子。这个说明寿命随意。有这种功夫的人,不止交光
法师一人,历代无论在家、出家,很多这样的人。可是这样的人住在世间,实在讲只有这
么一桩事情,帮助正法久住。像交光就是帮助正法久住,广度众生,用现在的话说,为一
切众生服务,他不是为自己,他没有自己,所以他能够具足成就无病无恼。
  由此可知,病痛、烦恼都是因为我们自己有私心才有的,有我,执著这个身是我,执
著自己的妄想分别是我,起心动念,“我要怎样怎样,我的意思是怎样怎样,我以为怎样
怎样”,你有我,你就会有病,你就会有烦恼,你就会有痛苦。佛法修行,无论是哪个法
门,无论是哪个宗派,《金刚经》上总纲领说得很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
寿者相,即非菩萨”。什么是菩萨?菩萨是明白人,是修行人。不明白就迷惑颠倒,不修
行就造业。古圣先贤做出菩萨的样子给我们看,近代出家人,宗门的虚云老和尚、净土宗
的印光大师,他们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什么样子?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
相。你仔细观察,他们充满了智慧。在家的居士,示现菩萨相的也不少,注解《金刚经讲
义》的江味农居士,他们这一流的人物,在台湾我们亲眼见到的李炳南老居士,都是示现
一个明白人、修行人的好样子。他们住世只有一个简单的目的,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帮助
众生破迷开悟,一生就干这么一桩事情,真正是协助正法久住世间,没有一丝毫的私心,
没有一丝毫的自利,那是真正的菩萨行。我们在这里看到,跟这个经上所讲的相应。
  他为什么不多住几年?明白人、修行人住在这个世间,不是自己意思,完全是缘分,
有缘多住一段时期,没有缘就走了。缘是什么?缘是众生愿不愿意跟他学。有人跟他学,
他就得住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没有人跟他学,住世没有必要,他就走了。也许
你会说,想跟他学的人很多。从表面上看,没错,是很多。有没有真正跟他学的?阳奉阴
违的人很多,那些人不算。表面上好像跟菩萨学习、跟善知识学习,实际上,起心动念、
所作所为与善知识、佛菩萨所教的完全相违背。所以他就没有住世的必要。释迦牟尼佛当
年住世,示现入般涅槃也是这么一桩事情。佛说得好,应得度者都已经得度,没有得度的
,看尔后的因缘,现在的缘不成熟,他就走了。佛菩萨住世不住世,住世时间长短,都看
我们学习的态度是不是认真。所以我们自己要想一想,我们是被佛菩萨看中,还是被佛菩
萨遗弃?我说这个话不太好听,我们自己不肯学习,佛菩萨对我们无可奈何。尤其是现在
的社会,民主、自由、开放,谁也不能干涉谁。古时候,父母、老师可以勉强子女;现在
不行,现在勉强犯法。所以佛菩萨住世,时节因缘如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依教奉行,确确实实可以得无病无恼。因为病从哪里生的?我们现在晓得,你感染病
毒。但是大家不晓得,最严重的病毒是佛家讲的三毒,贪瞋痴,我们里面有贪瞋痴,才会
感染外面的病毒。里面没有贪瞋痴,外面什么样的病毒你也不会感染。现在医学里面讲免
疫的能力,免疫的系统。佛家讲真正的免疫是断贪瞋痴,心地清净、平等、觉,这是真正
能够免疫,心地大慈大悲能解毒。所以确确实实可以成就无病无恼、寿命自在。
  下面一愿说,“愿一切众生,得不老不病”。如何能够得不老,这也是大家所希求的
,都希望青春永驻。怎么样能够不老?人好像都会老,我们要晓得,老的原因在哪里?分
别、执著。你有执著,你就会生病;你有分别,你就会衰老。对于世间一切法,世出世间
一切法,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不会生病,你也不会衰老;至少衰老的现象会减缓
,也就是我们讲老化很慢。分别执著严重的人,老化就很快,速度就快。如果完全没有分
别执著,这个老化就终止,真的,不会再老化。老化衰老的现象尚且没有,他怎么会生病

  生病的根源有三种,一种是生理上的,所谓是“病从口入”,你吃东西不小心,穿衣
服不小心,感染风寒,生理上的疾病。第二种是冤业病,多半是杀生害命,这些冤魂找你
、报复你,冤鬼附身,都是你的冤家对头。这一类的病必须要调解,对方同意你的调解,
离开了,你的病就好了。“三昧水忏”,悟达国师得的人面疮,是属于这一类。第三类比
较麻烦,宿业病,过去生中,或者是现在这一世,造作的罪业太多了。所以他这个病,既
不是饮食感染,也不是冤家对头,是自己造作罪业的果报。这种果报,要用现在的话来说
,一般讲老人痴呆是属于这一类。我们见过很多,多半都是富贵人家,在社会上有地位、
有财富,得到这个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一口气没断,需要多少人来照顾他、来侍
候他,那是他的福报,他躺在床上享福。甚至于连自己儿女都不认识,一口气不断。我们
一看就晓得,这是业障病。有没有救?有救,忏悔,忏除业障,这个病就会好。但是他们
不相信,他不知道忏悔,家人也不了解这个道理,帮不上忙。明白这些道理,消除业障,
不跟众生结冤仇,生活起居着重卫生,就可以不老、不病。
  你有强健的身体,你才有能力去办道,“勇猛精进”。体力衰退,想精进已经不行了
,那个时候就迟了。所以自古以来,修行功夫最得力的是什么时候?少壮之时。我们看《
六祖坛经》,惠能大师得道是二十四岁,有的是体力。进念佛堂,念个七天七夜,若无其
事,有体力!七老八十进念佛堂,几个小时就不行,就受不了,想精进也没有办法。这些
道理我们都要懂,然后才知道应该怎样去修学、怎么去做。《华严经》上讲的这个四愿,
我们统统都可以得到,决定不是诳语,不是妄语。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19 22:19:00
阿弥陀佛!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7-11-27 15:52: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