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黄念祖老居士:净修捷要报恩谈(6)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7-11-10 19:04:20
第二拜
“一心观礼,极乐教主,因地闻法,即发无上正觉之心,住真实慧,誓拔勤苦生死之
本,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修菩萨道,于无量劫,积植德行,所发殊胜大愿,
悉皆圆满成就,名具万德,声闻十方,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释迦牟尼佛”之后,第二拜就拜“阿弥陀佛”了。这两土的导师,释迦牟尼佛是此
土的导师,阿弥陀佛呢,彼土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就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是什么“因缘”
、什么“愿力”,然后劝我们去呀。
卍 一心观礼,极乐教主,因地闻法,即发无上正觉之心
“一心观礼,极乐教主”,极乐世界的教主。“因地闻法,即发无上正觉之心”,在
因地,咱们就(是要知道)“有因有果”;我们现在就是在“因地”,我们还没有证果,
我们都是在因地,在“因”的这个地位,不是“果觉”、果的地位,将来得果。底下部分
有个很特殊的“因果同时”,很不可思议。但是现在先说我们是因地。
阿弥陀佛当年,极乐的教主,他在因地的时候,他因地是什么时候?他是国王,这个
国王称为“世饶王”,“世”是很丰富;“饶”是饶足、丰足,世饶王。那个时候有佛,
佛叫“世自在王如来”,住世的时间很长。这个国王,他那时是因地,他听见这个佛的说
法,就(是)世间自在王如来的说法,他就不做国王了。所以佛教不是“政教合一”,都
是这样,都是王位不要了;不是我又做国王,又当出家人。国位不要了,他就出家了。出
家了之后,他(的)法名叫,底下说了叫做法藏,“法藏比丘”。
“因地闻法”,他听了世间自在王如来的说法,就发了“无上正觉”之心。“正觉”
就是觉悟,无上的、正的觉悟。“觉”就是“菩提”,“菩提”这两个字是 Bodhi,是印
度话。“菩提”是翻了(字的)音,没有翻意思;我们翻成“觉”就是翻了意思了;所以
一个是翻了意思,一个是翻了音。所以“菩提”就是觉,叫做“正觉”。“发无上正觉之
心”就是发了“菩提心”。因此我们现在都需要慢慢发起“菩提心”来,就是发起“觉悟
的心”,发起“佛的心”。
卍 住真实慧
“住真实慧”,他心住在什么地方?住在“真实的智慧”之上。《无量寿经》有“三
个真实”,一个是“真实之际”,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的本际;一个是法藏后来就是
“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净土”,他怎么庄严净土呢?住于“真实慧”去庄
严这个净土,所以“真实之际,真实之慧”。再有一个是“真实之利”。佛为什么要出现
于世?释迦牟尼佛是要给众生真实的利、利益。
我们现在做慈善事业,很多事情,要做很多。你或者要做什么幼儿园哪、敬老院哪、
种种的,能让众生得到好处;甚至你叫他一人给他一万美金,他可以生活得很愉快。这不
是他的“真实之利”,他寿命完了之后,他还又要轮回,进一步(的)、后头(的)这个
恶梦还无穷无尽哪!你对于他没有帮助啊。所以我们要给他“真实之利”。
所以“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慧、真实之利”,这是因为夏老师的会集出
现这“三个真实”。这“三个真实”,我就在里头做了很多的解释,这互相是呼应的。正
因为你是开化了“真实之际”,“真实的本体”显露了,所以你才能够流露出“真实的智
慧”;因为你有“真实的智慧”,你才能为众生谋求“真实的利益”。除此,你也有好心
,也愿意谋利益,你是否做得成功?做得成功之后,那个利益到底有多大?(都是很难说
的。)
真实的利益是彻底的、永恒的、真实的、究竟的,所以让众生都成佛这是“真实之利
”。这个文字就简单了,“三个真实说出一个真实来”。“一个真实”说出来,“智慧是
‘根本’”,这是从“真实之际”所流出来。
卍 誓拔勤苦生死之本
有“真实之慧”,他就可以来拔众生的“勤苦生死之本”。众生这个“生死是苦”啊
;“勤苦”是什么?没完没了啊;这个“勤”是它没有停止、没有休息,老是(总是,经
常是)苦啊。勤苦生死”不得了,死了咱们再生,有一天总要死,我就近一点了,你们还
远一点。死了之后又要生,生了之后又要死,那就没完没了啊,所以这个(是)“勤苦”

这个“勤苦生死”它有个“根本”嘛。他就是发这个心哪,阿弥陀佛要为一切众生拔
除所有生死的根本。这个志向大呀!所以我们觉得是,你要是真正信了佛,为佛做一点事
情,你这个人生才有意义。不然对不起今天吃的粮食啊,来之不易呀!这是众生的辛苦啊
!你怎么报众生啊?只是享受啊!你做的那些工作,对于众生起了多大的好处?打一个很
大的问号!灌输他一些学问、灌输一些什么东西,都是对于“拔除生死勤苦之本”没有什
么作用。所以就是说,我们真正的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发起这个大心哪。
卍 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
在因地之中,他就“弃国捐王”,国家他也让位了,王位他也舍掉了、不要了。“捐
”就是捐弃,不要当捐赠讲,(是)捐弃、放弃。出家作“沙门”,“沙门”就是翻译的
音。“沙门”和“和尚”这两个字,和尚也是尊称,大家用乱了,不能随便称的。“沙门
”也是很高的德行,“识心达本”名曰“沙门”,你认识你的“本心”,你达了你的“本
性”,才叫做“沙门”。这个地方这个意思就是说,他出家做和尚了。这时候他的法名叫
做“法藏”,名号叫法藏,以后经中再提到的“法藏比丘”,那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
卍 修菩萨道,于无量劫,积植德行
“修菩萨道”,他发了菩提心,所行的是菩萨的行。“菩萨”就是“利他为本”,行
菩萨道。“于无量劫”,“劫”是很长的时间,这个(是)时间的名称。这个数字没有法
儿说了,十的多少次方,没法儿说了。只能打个譬喻,四十几里的一个大石头,天人穿着
比轻纱还轻的纱,多少年下来一次,拿这个纱在石头上这么蹭一下,(直到)把这块石头
蹭没了,这个时间叫“一劫”。
你去想吧,多长时间?几十里的一块石头,天人那种轻纱,多少年下来一次,拿这个
纱在石头上蹭一下。蹭来蹭去、蹭来蹭去,把这个石头蹭没有了,磨完了,这个时间叫“
一劫”。所以时间是无(量劫),再(加上)“不解脱”,(加上)再“勤苦生死之根本
”,那以后就是没完没了,那个时间你没有法子想了。
他就是发了这样儿的“大愿”,法藏比丘,在无量劫中,无量的劫,劫也数不清,都
在“积植德行”。所以我们说这个“大恩大德”,佛是做了多少生,多少辛苦的事情为我
们哪。这么长久的时间都在那里“积德”呀,“植”就是种,积德、种德。“救度”大家
呀!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在这儿一起听,关于阿弥陀佛的法门,都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的生中
,曾经受到过阿弥陀佛的救度;阿弥陀佛已经对我们有恩了,我们得过阿弥陀佛的救,所
以这才听见这个法。我们欢喜,我们愿意学。所以(法藏比丘)“无量劫来,积植德行”
,救度众生啊。
卍 所发殊胜大愿,悉皆圆满成就
“所发殊胜大愿,悉皆圆满成就”,他发了“四十八愿”,他发了这个愿,跑去佛那
儿去告诉佛,说我想发一个大愿哪,要超胜一切佛,这个愿可以做得到吗?我要把这个佛
国(建设得)比别的各国都好。佛就把所有的佛世界都现给他看,经过很长的时间,他一
一都看清楚了。他于是总结,采取各佛世界的“长”啊,然后才发了一个“四十八愿”。
这么发出这个大愿的话,所以称为“愿中之王”啊。“殊胜”,特殊;“胜”,超越
其他称为胜。都“圆满成就”了,都成就,“愿”都落实了,不是一个空愿,都成为“实
际”了,还是“圆满成就”,没有欠缺。
卍 名具万德,声闻十方
“名具万德”,“阿弥陀佛”这个名字里头包括无量的德。你看,是“无量劫积植德
行”,种“种种(的)德”,这样才成了佛,所以这佛就是无量劫都在积德、培德而得到
的成就。所以这个名字是万德所成就的,这个名字里头就包括了这个“万德”,“名具万
德”。
“声闻十方”,阿弥陀佛“第十七愿”,愿意一切佛都宣扬(阿弥陀)佛的名字。所
以你看咱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就宣扬“阿弥陀佛”的名字。我再给你举个例子,
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不管你是台湾、美国、香港、大陆,知道“阿弥陀佛”的人很多;
知道咱们这个世界,咱们的“本师”,知道“释迦牟尼佛”、听到“释迦牟尼”名号的人
少。你们想想看,“这是学者、教授”,没说(名字),(就)不知道是谁。他不知道“
释迦牟尼”这个名号,他都不熟悉。可是“十万亿佛土”之外的“阿弥陀佛”,咱们是老
太婆、小孩子都知道,啊!“阿弥陀佛!”高兴了,“阿弥陀佛!”骂人也是“阿弥陀佛
!”都知道!这个不是个偶然的事情啊。
为什么你自个儿学校的老师、校长,你不知道他的名字,外国有一个学校的校长、跟
你毫无关系你倒知道了?不可能;你还老提他,不可能;这个事情是个不可能的事情!这
个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阿弥陀佛有这个“愿”哪,阿弥陀佛愿十方的佛都去宣扬
阿弥陀的名字,让十方的众生都听到这个名字。十方众生都羡慕这个地方,念这个名字,
都得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这个事情是很明显嘛,不是个偶然哪。所以“声闻十方”。刚才在我们这个
土的时候儿,释迦牟尼佛就说也正是如此。
卍 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所以佛就来,他是“接引导师”。我们本师是释迦牟尼佛,而彼土的导师是阿弥陀佛
,我们在阿弥陀佛的名字上加了“接引”两个字。我们就是临终的时候,靠“佛的愿力”
,他来“接”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不是我们自己能从这个世界去达到那个地方,而是靠佛
的愿力“接引”。当然也有,如果你修到跟菩萨同等地位,“自力”可以往生,但是那个
是亿亿人中难得一个半个。真正你能够得到上品生,佛来接引,已经是“极其殊胜”了。
所以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又称“接引导师”。
“接引”这个事儿,下头有,我就不重复了,以后再补接引是什么含义。这一拜的时
候就要拜了,这个拜就拜“南无阿弥陀佛”,也是拜三声。这三句念完佛之后就起来了,
恢复站着。念是站着念,拜就是一拜,这是“第二拜”。
==
你要是真正信了佛,为佛做一点事情,你这个人生才有意义。不然对不起今天吃的粮食啊
我们真正的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发起这个大心哪。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10 23:0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12 22:13:00
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14 15:17: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