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学] 慧学:如何深入般若经--学习摄类学的利益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08-20 22:06:30
: 对于“基、道、果”初步有了整体的认识后,若能学习四部宗义(有部、经部、唯识
: 、中观)的内涵,能够正确掌握佛法智慧发展的阶梯,而摄类学、心类学等又是学习四部
: 宗义的基础,配合现观八事七十义、地道建立,对于佛陀教法的解行,能够有整体完整的
: 认识,进而总摄佛陀圣教三藏十二部,依之闻思修,于佛法世布的不同所化机自利利他。
: 参考网址:台北市藏传佛典协会(Tibetan Text Society)
: http://ttslecture.blogspot.tw/
───────────────────────────────────────
■ 补充——四部宗义的宗义建立
摘自:《宗义宝鬘》(7)-3
2005/04/27 洛桑却佩格西 释法炬法师翻译 释见谛法师编辑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另外毗婆沙宗承认有“遮”(dgag-pa)和“成”(grub-pa),至于遮和成的建立,
不是只有毗婆沙宗有,连外道也有。所谓“遮”是遮除掉,“成”即成立。简单说,遮除
犹如没有瓶子,遮除瓶子有的这件事;成立是有瓶,成立有瓶子。我们可以以此类推,凡
是讲到没有、无、非,都属于遮的部分。凡是讲有、是、成立,都属于成立的部分。
讲到补特伽罗无我,属遮除的部分,将“我”遮除掉。但是此宗不承认无遮,可是无
遮在其他宗(经部、唯识、中观)皆承许。“遮”可分为无遮和非遮,毗婆沙宗既然不承
许无遮的话,这就表示毗婆沙宗只承认非遮(注1)。
毗婆沙宗又可分四大部,说一切有部、大众部、上座部、正量部(亦称一切贵部),
再细分可分十八部。迦湿弥罗的毗婆沙师,是毗婆沙宗十八部中属最好的一部,譬如《俱
舍论》是属迦湿弥罗的毗婆沙宗。
迦湿弥罗的毗婆沙师和经部宗一样,主张意识的相续是联系与果的依据。造了善恶业
之后,一定会感善恶业的果报,介于造善恶业、感善恶果报之间的联系者,主张意识是来
联系业果的主张者是迦湿弥罗的毗婆沙师。对此点—意识是联系起业果的联系者,唯识宗
的假相派、自续派也做这样的主张。
敬信三宝、布施、做善业等,这些善业的习气放在那里?放在意识上,去杀生、去做
种种恶业的习气也是放在意识上。当意识上好的习气成熟时,就感受善的果报,意识上不
好的习气成熟时会感受不好的果报,善的习气及恶的习气的指导者是意识,可以让善恶习
气不错乱,很有秩序地感它应该感的果,即说意识犹如一块农田般。若在这块农田上种下
好的种子,就长出好的庄稼,种下坏的种子,就长出坏的庄稼来。
而其他的毗婆沙师,此所谓“其他”是指毗婆沙宗十八部当中,除了迦湿弥罗的毗婆
沙宗之外的毗婆沙宗。这些毗婆沙师主张“得”和一种像债契一样名为“不失坏”的不相
应行法,才是联系业果的依据。这些毗婆沙师说有一个“得”,即造了善业之后,就有一
个得善业的“得”,造了不善业之后,就有一个不善业的“得”,由“得”去感受苦果或
乐果。
另外,也有一些主张像债契名为“不失坏”,债契犹如从银行借钱,或钱存在银行,
会有一个证据。从银行借钱要签名立合同,钱存到银行也有一个存摺,如同证据般,日后
彼此不能爽约,大家无法说谎,不能说有借钱而说没借钱,或说有存款而说没存款,一切
都有凭有据。
毗婆沙宗师说:造了善业要去感善果,造了善业后就有善业不失坏。造了恶业之后,
就有恶业不失坏。不失坏如同一个契约或合同,签了名赖也赖不掉,不能说我造了善业,
为什么感苦果?我造了恶业,为什么能感善果?那时赖都赖不掉。
应成派与毗婆沙这二宗都主张:身业和语业含有色的成份。在所有宗派中,应成派的
主张属最难、最深细。应成派与毗婆沙宗这二宗都同样主张身业和语业都属于色法。其他
宗主张身业和语业属于识,不是色。(注2)
为什么应成派和毗婆沙宗说身业是属于色法呢?这二宗认为杀生用身体去杀,直接就
是身业了,用嘴巴来讲谎话是口业,因此身业和语业都属于色法。其他宗派认为,心中兴
起杀机,动念头要杀生、之后身体就去做杀生的行为,做杀生行为的同时,就将对方的命
根断了。断了之后,心里想:好了,我杀完了。那时候生起的心王,所随行的心所中有一
个思,这个思就是身业。语业又是什么呢?譬如我们透过言语讲很多妄语、欺骗的话去骗
人。讲的时候,跟随心王的心所,这个思就是语业。因此才说身业和语业属于心法—识。
另外,用“心”、或“识”的名相,对承许佛法者,可能会同意。对不承许佛法者,
或许就不同意。不管承不承许佛法,凡是补特伽罗心中,都会想要快乐,不要痛苦;会想
自己今天要怎么样,明天要怎么样,后天、未来要怎么样,都会有这样的心思。所以不管
有无承许宗教,他一定会同意—我想要快乐的心,我不要痛苦的心,我会想起昨天的这个
心,我会想起未来的这个心,这是共许的。佛教就在这个基础上,将心或识很详细地区分。
毗婆沙宗还主张:凡有为法皆是无常。譬如桌上这个杯子,这个杯子是由它的因所成
的,所以它是造做的。虽然是由它的因所造做出来,可是它却刹那刹那在坏灭中,所以才
说它是有为法。有为法,藏文“且巴”,即造做的意思。凡是有为法皆是无常,这个造做
出来的东西,有它的功用,可以放茶,或装其他东西,就它的使用性,取名叫“杯子”。
眼睛所见到的任何事物、诸法,若由因或本身的因所造做出来的话,就称造做的;若
是刹那刹那坏灭,是无常的,就称有为法。因为它是一个东西、一个事物,会给它取名相
。简单说,补特伽罗是由父母所生,所以他是造做的。从出生开始,就一直长大,刹那刹
那坏灭到白头发,所以他是无常,是有为法的。在还没有死之前,他会去做利益其他众生
,帮助他人等事,他所做的事,称为事物。
凡是有为法皆被无常所周遍,意思是有为法即无常。毗婆沙宗主张,凡有为法皆是无
常,但却不一定是刹那刹那坏灭,因为毗婆沙宗无法建立极微细的无常。为什么说不一定
是刹那刹那坏灭?因为有为法一旦生起之后,必须经过“住”的阶段,然后才会进入“坏
灭”的阶段。(注3)
凡是出生之后,刹那刹那坏灭者,都是无常、有为法。可是并不是一定要刹那刹那坏
灭的,因为毗婆沙宗认为生起之后,一定会经过“住”的阶段,才进入“坏灭”的阶段。
因此可追究毗婆沙宗说三世实有的原因;过去的瓶子是有的,未来的瓶子也是有的。
以上是毗婆沙宗对外境的主张。
下面讲毗婆沙宗对有境的主张,有境可分为三种,一、补特伽罗,二、认知,三、能
诠声。
在四个宗派中,最高层次、最深细、最艰难的是应成派,可是虽然应成派的是最好的
、最深细的,可是我们不可以从应成派开始学,一定要先从下面的毗婆沙宗下手。原因是
若从前前者加以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后后者。
三大寺出来的最高等格西是拉然巴格西,要得到拉然巴格西必须从摄类学开始学,一
个一个学上去,才能得到拉然巴格西,不可能一下就得到拉然巴格西的。若现在能从毗婆
沙宗慢慢详细学上去,将来学习经部宗以上诸宗的主张时,就很容易了解。
生:意识的相续是联系业与果的依据,与意识的相续是“得”之间的差别及优劣在哪?
师:意识的相续与“得”二者之间之胜劣,以意识之相续为胜,即使应成派也承许有
意识的相续,我们亦应承许才对。因为补特伽罗是依于蕴安立的,蕴主要是指识蕴而言,
因为造了善恶业之后,善恶业习气是放置在识蕴上的,一旦习气成熟就会感善恶果。另外
,其他的毗婆沙师所主张的得“不失坏”,是某些毗婆沙师不共的主张,与实情不相符,
故不承许它。
生:不承许它,是因为有学过中观应成的关系,若站在毗婆沙师那个时候会主张“得
”,他们的背景因素及所依据的论点是什么?
师:毗婆沙师主张“得”、不失坏,他们也有自己的根据,主要是佛说的经典。事实
上,佛所以会在经典讲这些,并非就实情而讲,而是配合所化机的层次而说。毗婆沙宗不
管那一个,主要根据的论著是《大毗婆沙论》。“大毗婆沙论”不只是一部论的名字,是
众多毗婆沙师写下来的论著之合集,称为《大毗婆沙论》。那些追随《大毗婆沙论》的说
宗义者,说他是毗婆沙宗。到目前为止,《大毗婆沙论》是梵文,没有译成藏文。从汉文
的《大毗婆沙论》译成藏文的《大毗婆沙论》,在1959年之前也有。可是因西藏被中共入
侵,那时一片战乱,那本论就不见了。那部《大毗婆沙论》可以说是将毗婆沙宗所有的主
张都含摄在内。阿底峡尊者光学这部《大毗婆沙论》就学了12年。至于《大毗婆沙论》,
有二派的看法,一派就毗婆沙宗他们来看这部《大毗婆沙论》,他们会说这部《大毗婆沙
论》中的主张,都是佛说的。经部宗以上所有宗派者,皆说这部《大毗婆沙论》的根源只
能追溯到佛经,其实不是佛亲口宣说,而是众多的毗婆沙师写的。刚才说的三世实有、得
、债契、不失坏等,在《大毗婆沙论》中可以找到。
生:过去的人不可得存在,都有提到自宗,您说的“自宗”指的是什么?
师:经部宗以上的称为自宗的观点。毗婆沙宗认为是三世实有,过去的存在过去的时
间里,现在存在现在的时间里,未来存在未来的时间里,所以才说三世实有。就好像瓶子
、杯子,刚做出来的时候是出生之时它有,现在时它是安住的时候,将来它会坏灭,所以
有坏的时候。就自宗—即经部宗以上—的观点看,过去已经坏灭,现在是在,未来还未出
生,所以不是三世实有。
生:应成派与毗婆沙宗同样主张身业与语业都是色法,此二宗所成立的理由是否一样?
师:应成派与毗婆沙宗同样主张透过身体去做杀生,这个杀生的业是身体去做的,所
以是色法,譬如用身体去做顶礼,透过身体去做的,所以是色法。语业是由嘴巴发出来的
声音,去讲妄语—不善业,所以是色法,由嘴巴发出声音,去念皈依发心是善业,所以是
色法。声音是色法。
生:毗婆沙宗认为法生起时必须经过住的阶段,才能进入坏灭,请问住的阶段是属常
法?还是无常法?
师:它不是常法,在生住灭—住的阶段,不是常法。为什么?因为它也会有所改变,
可是不是刹那刹那,不会说是刹那刹那坏灭,可是它会有改变,所以它不是常。譬如瓶子
在住的阶段,它是有先前的因所产生,所以现在才有,才在住的阶段。将来也会坏灭,是
在改变中,所以一定属于无常的。常法比如虚空,它不是有前因所生,未来也将不会坏灭
,在住的阶段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