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386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九十页第一行第二个字开始:
‘苞罗表里’。我们看念老的注解,“苞同包”,跟底下这个包罗万象的包意思相同
。“罗者,《嘉祥疏》曰:罗之言摄。故知苞罗即包容含摄之义”。从这里来看,佛菩萨
心量的广大。诸佛菩萨跟法界众生是平等的,只是觉悟了。究竟圆满的觉悟尊称为佛,在
中国尊称为圣人。中国的圣人跟印度的佛陀是不是完全相同?真的完全相同,只是名称不
一样,印度人称他为佛、为菩萨,中国人称为圣、称为贤。圣人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贤人是大悟,没有彻悟,何以见得?佛经上告诉我们,诸佛如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
起心、不动念,没有起心动念,看得清楚、听得清楚,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起用(起作用)
。不但眼前的事相看得清楚,还能看到过去,也能看到未来,这叫神通,这叫天眼。能听
到过去,能听到未来,孔子距离我们二千五百年前,他讲东西你能听到,这叫天耳。
六根起用称为六种神通,这为什么有?大乘教里讲得好,没有别的,这些能力都是自
性本自具足,本来就有,所以这个地方讲自然、本然,本来就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有障碍
,把我们的本能障碍住了,我们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未来,隔着墙壁看不到隔壁的人,这
是本能失掉了,不是真的失掉了,真的它存在,这叫迷失。我们现在有迷,什么是迷?起
心动念是迷,分别执著是迷。如果我们不迷,我们见色闻声没有分别执著,这就不迷。没
有分别执著,你的见,《金刚经》上所说的五眼圆明,你有肉眼、有天眼、有法眼、有慧
眼、有佛眼。佛有,五眼圆明,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个个都有,不是佛独有。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我们必须牢牢把它记住。我本来是佛,你本来
是佛,他本来是佛,那我应该怎么样?对你对他我都要包容,我都要把你当作真佛看待,
为什么?你是真佛。你今天跟我一样迷了,变成凡夫。为什么?见色闻声起心动念、分别
执著,这个人就叫凡夫。他本能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障碍,我们叫迷失,这个迷要破
了,他自性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现在它现不出来,不能说它没有,现出来了不能说它有
,为什么?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修行修什么,我们就明白了,把障碍除掉,怎么除掉?放
下就是。我们常说别放在心上,这句话就是修行的关键。什么叫修行?不放在心上,大修
行人。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好!放在心上就麻烦了,放在心上是障碍,为什么?心上没
有这个东西,真心什么都没有。
经典上讲得太多了,自性清净心中一法不立,连佛这个念头都没有。由此可知,佛这
个念头都是妄念,所以你念佛不能成佛,这给你讲老实话。念佛的好处在哪里?往生极乐
世界,妙就妙在此地!往生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保证你成佛,
好处在这里。阿弥陀佛亲自教你,一对一的教。佛有神通,阿弥陀佛的世界,往生的人无
量无边,阿弥陀佛有能力现无量无边身,让每个人都感觉到佛是单单教我一个人,与他不
相干,与你也不相干,个个人都认为佛单独教他,你想学什么就教你什么,八万四千法门
,无量法门。一门通,门门都通,为什么?一个自性变的,只要你明心见性,无量无边的
法门全通了,因为无量无边法门都是自性所现的。门不开,一门也入不了,门一开,一门
入,门门入。
包容含摄,我们现在要学,我们的心量太小,不能包容别人,要学什么人都能包容,
什么事也能包容。从哪里下手?从包容不能包容我们的人做起,这个人不能包容我,我要
包容他;这个事不能包容我,我也包容它,从这做起。我们把话说白了,说俗了,就是这
一生当中不跟人对立,对立就是不能包容,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他毁谤我,我赞
叹他,为什么赞叹他?难得他替我消业障,你看他骂我,他侮辱我、羞辱我,我不生气。
这功夫从哪里来?这功夫就从我能包容他来的。他不知道,我知道,我知道什么?我知道
自他是一体,自他不二,他不晓得,他要晓得就跟我一样。自他一体,这个他是包括一切
他,所有他,不是一个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众生跟我一体。人跟我一体,不管他是
哪里人,不管他是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贫富贵贱不论,统统一体;不但众人是一体
,有情众生也是一体,有情众生包括畜生,蚊虫蚂蚁跟我一体,狮子老虎跟我也是一体,
要包容,要尊重,要爱护,不能伤害。这叫佛法。佛法是什么?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法就
是你真的觉悟,你真的明白,你真的不迷惑,就这个意思。所以要学习包容含摄。
“表里”,表是事相,里是理体,一个是从事上说的,一个是从理上说的,表里是一
不是二。体是一个,事是众多,众多之事一个理,多到什么程度?多到遍法界虚空界无量
无边,那是什么?事相,六道轮回是事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事相;理一个,理是什么?
自性,就是真心。真心什么都没有,能现一切法。像我们电视屏幕,屏幕一打开,一片光
明,什么也没有,那就是里;再按上一个频道,色相出现了,那就是表,表跟里是一不是
二,表是生灭法,里不生不灭。里是自性,是真心,佛家的名词很多,一百多,例如真如
都是讲的这个,我们净土宗讲的常寂光,就是讲体,讲的是理体。遍法界虚空界讲的是事
相,是频道,频道有几十个,一百多个,不一样。能现频道的色相,能现的只是一个,就
是一个屏幕,什么都没有。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慢慢的就有概念。这个概念很好
,这个概念能把我们边见打破。这个边见就是对立,二边,我是一边,你是一边;大是一
边,小是一边;长是一边,短是一边,对立的。这个对立的概念不能有。把它搞清楚搞明
白,宇宙之间只有一法,能现的自性,所现的万法,自性能生能现,万法所生所现,能所
是一不是二。所以包容是正确的,不能包容是错误的,是迷,觉了就包容,迷了他才有这
个界限,觉悟了,界限没有了。
“故知苞罗表里者”,这句经文就是“事理双圆”,表是事,里面就是理,是真理,
事理双圆,圆是圆满。“真”是能现的自性,“俗”是所现的十法界,“并照”,都清楚
,都明了,对真不迷,对俗也不迷。俗是假相,是生灭法,是不可得;理是真相,真相里
头没有妄相,所以它也不可得,于是理事、表里统统要放下。明了就好了,决定没有执著
,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就对了。这是事理双圆,真俗并照。“众妙齐收,万类普摄”。妙
是能现所现,都叫妙,无量无边。我们看电视按频道,每个频道现的相不一样,但是都是
生灭相,不是不生灭,都是生灭相,真妙。万类也就是众妙,普摄,一法都不漏,大圆满
!也得大自在。
“上智下愚,悉得度脱。世出世间,融通无碍也”,这叫“苞罗表里”。这是我们的
心量,我们本来的心量,跟诸佛菩萨完全相同。为什么佛菩萨能包容,我们不能包容?佛
菩萨明白了,觉悟了,我们在迷惑,我们糊涂、愚痴,不知道事实真相,产生许许多多障
碍,错了,这向佛菩萨学习。上智是诸佛菩萨、阿罗汉等,这些都可以说上智;下愚,六
道轮回的众生下愚。十法界里面,下面下愚是六道,上智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
、佛。悉得度脱,统统度脱了。世出世间,融通无碍,我们要把心量尽量的放大,日常生
活当中学习融通,圆融无碍,通达无碍。对世间法没有障碍,出世间法也没障碍,你的心
常住在禅定当中,为什么?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不会被外面境界干扰,六根缘六尘境界
,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这是真修行人,真正得佛法受用。那就是这里说的融通无碍,
圆融自在。
下面,‘过度’,过度这两个字,《吴译》本的,五种原译本当中的,《吴译》本经
题为《过度人道经》。什么叫《过度人道经》?过是通过,像过河一样你过去了。自己过
去了,还有许多众生没有过来,怎么办?我们要去度他,帮助他们过来,所以过是自度,
下面这个度是度众生,度人道。“过度”,这底下有,“表自出生死”,这就是超越六道
轮回,在六道里头就有生有死。我们现在一定要知道,六道不是真的,是假的,像作梦一
样,可别把它当真,当真怎么样?你就造罪业,你就造业,你行善造善业,果报在三善道
,行恶造恶业,果报在三途,三途六道你永远不能超越,错了。应该怎么样?断恶修善都
不要放在心上,这就是练功夫。果然没放在心上,就开悟了,自自然然就过度了,真妙!
为什么?不能有念头,有念头就迷了,起心动念就迷了,就把自性变成阿赖耶,阿赖耶就
变成六道轮回。自作自受,本来有没有?没有,假的,就是因为什么?不知道是假的,无
知,无知就是愚痴,知道是假的,就不把它放在心上,身心健康。这个要懂。然后要落实
,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放在心上,我们就很快可以能超越,为什么?起心动念跟
自性相应,不跟虚妄相应,自性不生不灭,自性不起心不动念。我们不起心不动念,不行
,做不到,起心动念的习气太深了、太久了,只要接触,哪有不起心动念的道理。一般人
也认为起心动念是应该的、是正常的。
大乘法里起心动念是极不平常。所以他们修,修到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法身菩萨。
《华严经》上所说的初住以上,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四
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起心动念不放在心上,他不起心不动念他不能度众生,度众生要起
心动念,我们度众生也起心动念,放在心上,他起心动念不放在心上,比我们高明就高明
在这里。他不放在心上他不造业,不造业的是圣人,跟前面讲苞罗表里,不放在心上,心
上有没有?没有,痕迹也找不到;事上有,心上没有。我们的大麻烦,事上有,心上又有
,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决定没有,我们妄心。妄心,大乘教叫做阿赖耶,阿赖
耶是妄心。如何我们学习在这个世间用真心不用妄心,大乘教里头八个宗派,禅宗直截了
当,就是教人用真心不用妄心,你只要用真心,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用妄心,就又搞
轮回。
教下经典很多,很长时间才搞清楚,放下了。禅宗那是度什么?根性最利的人,他不
需要学那么多麻烦东西,直截了当,几句话他就搞清楚了。像我们这样说的禅宗的东西,
我们会说,做不到;宗门的大德,他说到他做到了,不说也做到了,说也做到了,这是上
上根人,这不是下愚。“过度人道”,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度自己,也
要度众生。菩提心,我说了十个字,真诚是菩提心的本体,清净、平等、觉是菩提心的样
子,菩提心的相清净平等,作用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成佛了,作用是成佛。我
们要从哪里学?要用真诚心去学。
佛教我们持戒,根本戒就是十善业道,只要入佛门,不管出家在家,不管男女老少,
人人都要修学,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对在家;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不贪,不瞋,不痴。从哪里修起?从这十条修起。你能真正做到这十条,起心动念都要
想到这十条,有没有违背?没有违背,善心;有违背,恶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是
标准。对人、对事、对物,时时刻刻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是不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
,那个善,这十条都做到了,就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佛讲经的对象;如果跟这个
违犯了,犯了一条,你都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那佛经不是对你讲的。这是佛法扎根的
教学,你得有这个根,没这个根不行。根之根就是十善业,从十善业道再长出许多根来,
根深蒂固,这才管用。
“解脱者,解惑业之缚”。缚是绳索捆绑,把你绑起来,你不自由了,现在要把这个
绳解开,叫解脱。这个缚可以分两大类,就是此地说的,一个是迷惑,一个是造业。迷惑
是什么?起心动念。造业呢?起心动念是造业,分别、执著是造业。不起心、不动念,无
明烦恼破了;不分别、不执著,见思尘沙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证阿罗汉果,永远脱离
十法界。在阿罗汉这个境界里头,他要不是为了度化众生,他决定没有现六道的相,他出
离六道轮回了,回到六道来是来度众生,他跟菩萨度众生不一样,菩萨是普度。跟这个经
上讲的,他要度他过去生中跟他有缘的人,家亲眷属、亲朋好友,他度这些人,跟他没有
关系的,他理都不理。不像菩萨,菩萨是见到就度。所以菩萨度无缘众生,阿罗汉度有缘
众生,“脱三业之苦”,三业就指六道轮回。
《唯识述记》玄奘大师的,对于解脱他讲得很明白,“解谓离缚”,也就是说,无明
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都用缚来做比喻,解开了。你放下了、解脱了,“脱谓自
在”。小乘的解脱离六道轮回,大乘的解脱是离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他到哪里去?他到
一真法界去,也就是实报庄严土。我们念佛往生的人,统统是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
里面有四土三辈九品,名字上有,事实上呢?事实上,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就是
四十八愿的威神加持,在极乐世界平等待遇,这是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的,只有西方极
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有,独家的,没有第二家,这个我们要搞清楚,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
的,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不是到那里就马上成佛,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到
那个地方等于成佛。为什么?你的智慧、你的道力、你的神通,跟佛好像没有两样,佛能
做得到的,你都能做到,这什么原因?不是自己修得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一
切的享受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在他方世界,那是菩萨自己要修无量劫才能得到。大福报
!到极乐世界全得到了。
我也听人说中国文化会复兴,佛教会复兴,佛教从哪个地方复兴?从净土宗复兴。我
相信,我能接受,不反对。但是还是要我们努力,非常努力才行,要不努力,难!净土宗
如果不是认真修学,真正信愿持名,也不行,这个法门也会断掉,要真干,要真有一些人
来表法。以夏莲老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依照这部经典来修行,
表现外面,往生的时候自在往生,大家相信了。来佛寺的这三位大德,海贤老和尚、他的
母亲、他的师弟,都是不认识字,都是没有念过书,一生就是一声佛号念到底,最后自在
往生,预知时至。他的妈妈往生,叫他(他还有一个姐姐,海贤有个姐姐)把姐姐还有一
个姪女找来,找来干什么?看她自在往生。结果他这个姐姐看到妈妈这么自在往生,她带
她儿子来的,送妈妈往生走了之后,她就带她小孩出家了。这不是假的,妈妈表演的,妈
妈做出榜样做给他们看,也做给我们看,我们没有亲眼看到,亲耳所闻,决定是真的不是
假的。这些人现在还在世间,我们要找到南阳还可以找到他们。
《唯识述记》里头讲的这两句话,脱,自在,解是离缚得自在。“又曰:言解脱者,
体即圆寂。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证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这几句话
说得好,解脱是表,从外面看到的。体是什么?体是圆寂,圆寂是自性里本具的。圆寂的
起用就是自在。圆是圆满,寂是清净寂灭,也就是我们常说彻底放下,真放下了,没有一
样他不放下,佛法也放下了,念佛人就是抓住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不放下,其他的统统放
下。
有证明,海贤老和尚这一帮人给我们作证,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生没有念过一部
经,没有听过一次讲演,就是一句佛号,师父传给他的,二十岁出家剃度的时候,剃完了
师父教他“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的长处,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比的,他
有三个长处,这就是他往生的本钱:第一个老实,不自欺,不欺人;第二个听话,师父教
他这一句一直念下去,他就乖乖一直念下去,念了九十二年,心没有被任何动摇,听话;
三,真干,佛号日夜都不中断,睡眠中断了,醒过来赶紧接着念。这样的人,肯真干的人
,我们有理由能相信他,功夫成片三年可以得到,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
面看到许许多多念佛人三年得到的,我们能相信海贤和尚三年得到。得到他还没走,他会
向上提升,提升到事一心不乱,需要多长的时间?我相信不会超过五年。三年得功夫成片
,再加上五年,事一心不乱,再加上五年,顶多十年,不可能超过十年,理一心不乱。理
一心不乱什么境界?就是法身菩萨。惠能大师,是参禅修定到这个境界;释迦牟尼佛,是
三十岁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是这个境界。所以海贤老和尚,我估计他四十
岁,四十岁前后,他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见性之后还不走,我们晓得他很想走,他是多次见阿弥陀佛,每次见佛都向佛求,求
佛带他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去过几次,熟!一点怀疑都没有,阿弥陀佛告诉他,你修
得不错,修学的理念不错,修学的方法不错,修学的效果不错,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做
个样子给别人看看,所以他是奉阿弥陀佛的命令,叫他多住几年。什么时候来接他?佛也
告诉他,什么时候有人带一本书给你,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阿弥陀佛
就来接他往生,所以他天天在等。可不可能有人送给他?在我们想不可能,为什么?他不
认识字,没有读过一本书,有人送他书不是挖苦他吗?明知道他一生不认识字,怎么可能
带书去给他?所以这不可能。这一直等到二O一三年,二O一三一月,真有个居士带着这
本书,到山上去看他。这个人到香港来看过我,把这个事情讲给我听。老和尚看到这本书
,就急着走到他面前,这是什么书?他就说,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他
一听之后,赶紧跑到房间,把这个红的袈裟披在身上,把这个书请到手上来,拿在手上,
请大家给他照相。照完之后第三天他就走了。没有告诉人,不告诉人,只是说我这几天要
往生,不知道是哪一天要往生。晚上往生,大家都累了,都睡觉了,他一个人在小佛堂念
佛,他念佛从来不敲引磬,这一天念佛敲引磬。第二天早晨大家起来,老和尚还没起来,
请他起来吃早饭,房门打开,走了,老和尚走了,解脱,真的是大自在。
==
要包容,要尊重,要爱护,不能伤害。这叫佛法。佛法是什么?佛是觉悟的意思,
佛法就是你真的觉悟,你真的明白,你真的不迷惑,就这个意思。所以要学习包容含摄。
现在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真的对立太严重了。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