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介] 《辩经语言入门》11月再版 (新增学习单元)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10-31 17:55:22
台北市藏传佛典协会(Tibetan Text Society)
http://ttslecture.blogspot.tw
《辩经语言入门》2016再版(本书为2008《西藏佛法辩经语言入门》增添内容后再版书籍)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Tibetan Buddhist Debate"
http://ttslecture.blogspot.tw/2008/11/blog-post.html
(已预定于2016/11再版,重新校订排版,并增添新的学习单元)
作者:洛桑蒋千法师
2016再版序
《西藏佛法辩经语言入门》与《辩经练习手册》二书,分别是在2008与2011年先后出
版,我对这两本书的呈现方式从2005年开始构思,主要是为了衔接《摄类学》的学习而设
计的教本,由于《摄类学》本身已经是基础教科书,这两本书算是为了理解基础教科书又
再设计的“基础中的基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习者更容易地趋入《摄类学》。在重新再
版的过程中,我稍微翻了一下旧笔记,才发现当初零零碎碎的记录下来很多想法,有的没
有收录在书中,也唤起了一些记忆。
由于《西藏佛法辩经语言入门》在好几年前就已经销售完毕,一直有读者向台北市藏
传佛典协会询问这本书,会内的人员不断向我催促,由于我课余的时间大都在编译《摄类
学》的教本,总抽不出时间,一直拖到2016才腾出时间校订,由于《辩经练习手册》和《
西藏佛法辩经语言入门》在目录的设计上是互相呼应的,干脆两本一起处理,并且在两本
书中都再添上了新的学习单元。
在内容方面,这次除了在2016版的《辩经语言入门》补上1.7.至1.12.几个小节,这
些小节可与第一版与2016版《辩经练习手册》的单元对应,也特别在2016版的《辩经语言
入门》与2016版的《辩经练习手册》中补上了新的一章(第四章):辩经语言与一般白话
的理路陈述方式。此章介绍了如何找出一般逻辑论述中的有法、所立法、因相,进而分析
其中的理路思维是否无误。由于笔者发现有部分读者一直对辩经语言的使用有障碍,无法
习惯理路的陈述,这对往后《摄类学》的学习会是一大障碍。因此特别在本书第四章编写
了4.1.判断陈述中的有法、所立法、因相、4.2.白话与辩经语言的转换、4.3.判断出有法
、所立法、因相后的反射性思考这三节,辅助这些读者能够尽快熟悉辩经语言。
这新添的单元其实离不开原有的内容,目的是使学习者将学过却不容易串连起来的部
分做一次连结,毕竟理路学起来就是要使用的,不少人就是因为串连不起来而无法应用,
在理路上施不开手脚,因此再添上一些说明与练习。
《摄类学》本身是《释量论》的基础科目,将《摄类学》学好会大大降低《释量论》
的难度,而如果能够慢慢地熟悉《释量论》中的理路思维,不管是学习现观,特别是中观
,都有极大的帮助。由于大部头经论中的思考与论式应用大都离不开《释量论》的理路,
因此辩经与《摄类学》的基础学习成果会关键性的影响到往后理解的深浅。有些本来很想
学的人在过程中可能会坚持不下去,想打退堂鼓,或者遭遇到一知半解的人传达不正确的
观念将你劝退,透过似是而非的理由让你对这门科目失去希求力,例如:告诉你这只是破
外道才要学的,跟佛教修行毫无关系,或说这门科目简单地学过去就好,完全不需要用论
式学习,或说你只是在家人,不需要这么深入,或说这只是给藏人学的,汉人不须学,或
说学习辩经只会增加更多分别,无益修行,或说这只是下部宗的概念,学高深的中观宗或
密法根本不需要这些,又或说要学习中观及毗婆舍那才要学理路,其他都不需要,在没有
正确的引导下,这种种颠倒怯懦的说法可能会导致学习者走偏路而吃大亏。既然有缘接触
到这门科目,心里也想学了,在心力微弱时一定要不断忆念思维打好基础的利益,激励自
己绝对要将这门科目上手。
为什么一再强调要用论式?论式会让问题一目了然,如果一个人叙述了一件事情,你
想要去分析其中的对错,最好的方式就是马上把这段论述用论式来表现,论式一摊出来,
先不论对错,至少理路已经清楚的表现出来了,了解论式的走法后,就有办法观察这理路
是否有瑕疵。因此,论式是观察理路是否有过患的根本基础。就实际状况而言,不管是在
辩经时,或者是平常想讨论决断某个主题,如果对论式不熟,常会看到讨论者没法提出关
键的问句,说不出话来,或者是一直在门外转,提的问题跟中心主题扯不太上关系,甚至
连对方主张了什么都搞不清楚,这都是论式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论式一旦摆出来,在清
楚的看到主张(宗)与理由(因相)后,就有一套准确的模式来分析厘清,正确与否会一
清二楚。学会应用论式后,学习者一定会发现“自己决断”道理的能力极度提升,会明显
的感觉到这跟字面上稍做理解有极大的差异,对道理理解肯定是深刻的,而且自己在陈述
一个道理时也很容易会留意到理路逻辑上的问题,这一切都仰赖著对论式的熟悉度。
另外,会使用论式对往后学习正因相也很有帮助,正因相本身就是贴著论式走的,了
解了正因相,才能进而生起比量,一开始想要了解无常、前后世、教法无过、导师无过、
空性等深奥的道理也非得透过比量才能得知,因此,想要了解这些修行上的内容,必定要
先理解正因相与论式的规则才有办法趋入。《释量论》第四品当中提到了应成与成立语,
此等重要的利他工具亦与论式形影不离,论式与往后的学习环环相扣,不懂论式,必成障
碍。
再者,论式也能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生活中各种因果苦乐的运作,例如利他为何会带
来乐果,过度自私为何会带来苦果,这些道理很难靠单纯相信就能产生力量,透过论式长
时间观察修,理解到这些现象无误,才能真正说服自己要断恶,因为不断的话肯定吃苦头
;要积善,因为想要乐的话这就最好的方法,这些恶招苦,善引乐的决断能够深层改造自
己的行为模式,若能在内心产生定解,往后就算没人和自己一起行善止恶,自己还是很能
够有力地去行持。这类观察修的情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论式则是撑起观察修不可或缺
的支柱。
三大寺刚进小理路班级的学僧刚进辩经场时,同侪们都会努力用论式去表达,过程当
中学长、纠察师、经教师等也会来观看初进班者使用论式讨论的情形,这情境会逼着学僧
好好去准备,如果你不用论式,大概也很难找到什么好对手跟你讨论,这压力促成了学僧
们使用论式的习惯。一般人在没有这种环境的状况下,更应该要督促自己使用论式,如果
有些好的法友,最好能约定一定要用论式来讨论,而且能用“嘴巴”讲出来更好,这能训
练学习者直接陈述的能力,直接讨论、直接纠正,直接再试着做正确的论述,当场就练到
熟悉为止,学习的节奏会极为不同,现场互动也会引起更多不同的问题意识,这样的训练
跟单单用笔记来学习在效果上有很大的差异,有心的读者不妨试试看就知道了。
这两本书当中介绍的题目,读者最好能一一练习过,这些练习都有前后的理解次第,
而提醒读者必须练习的原因在于有练习必定能留下较深的印象,才有办法在需要时马上拿
出来应用,只是稍微读过去或跳着主题看,在学习效果上可能会大打折扣。
另外,一开始在练习简单的题目时,如果有对手跟你对练,扮演立宗者的有时候不妨
刻意答错,书中有举了不少例子参考,有心练习者可以试着彼此互扮提问者和立宗者的角
色走一遍,会有不错的效果。这能训练提问者如何去安各种论式来破除,熟悉不同的攻法
,直到这思考变成学习者的习惯为止。这些简单的题目不是要让你理解什么深奥的道理,
主要是在训练提问者如何使用论式,是很重要的训练过程,如果立宗者一开始在简单的题
目上什么都答对,提问者可能马上就一筹莫展,这对刚开始学论式的人来说可能达不到什
么效果。
对于一直排斥使用论式者而言,学到后面会发觉论式所要表达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在
学习的内容越来越难的状况下,再加上对论式又不熟悉,在理解上很可能会遇到严重的瓶
颈,我见过不少例子,都吃了大亏。因此,在打基础时一定要练熟论式,最好看到某个论
述时能马上在脑海中将其转成论式,陈述出来,再用论式来分析问题,要将此当作重要的
阶段性目标。
就整体的学习而言,不管是学习辩经、《摄类学》甚至五部大论都必须投入相当的时
间,并且有计画的进行。对于有心想要学习辩经与《摄类学》的读者,复习是很重要的工
作,基础理路这门科目是第一次难,第二次再碰会稍微简单,第三次再碰会更为简单,理
解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五部大论的学习其实也是如此,如果在第一次学习有好好的花时
间理解和练习,第二、第三次后学习的速度绝对会比第一次快很多,也更为深入,过程也
会愉快许多,多次复习后学习过的道理较能稳固的留在心续里。如果毫不复习,又缺乏辩
经等等深化理解的学习环境,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很难留下什么印象,这会大大障碍往后的
学习。安排复习计画是绝对必要的。
洛桑蒋千 2016/07/08 于南印甘丹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