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74(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10-17 13:03:52
(续:【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其所言说。令众悦服。】)
  我们看“戒若琉璃”下面,“戒者戒律,为戒定慧三无漏学之首”。成佛就靠戒定慧
,是成佛的方法,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无漏是佛学的术语,漏是比喻,如果我们这个茶
杯有破损,水装进去漏掉了,叫有漏,无漏,它是完好的,它是法器,它没有问题。所以
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无漏就没有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就是
你彻底放下了,定就现前。所以戒是手段,定就现前,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开悟,觉了,
经题最后这一个字,觉,清净平等觉,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是成佛,智慧开了
。戒不重要吗?
  那戒怎么修?我们是要找一个学律宗来教我?大乘里头说没这个必要,尤其是净土宗
,你只要把净业三福做到,问题就解决。净业三福是净土宗修行指导的最高原则,是属于
戒,最高的教诲。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能做
到,要真干。第二条,“受持三皈”,这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持三皈。
佛法僧是我们的榜样,佛法僧是我们的道路。
  可是今天佛教衰了,经在,没有问题,经典在,没有人学了,讲经还或许有,依照经
教去奉行、认真去干的人太少了,我们到哪里去找?我们想学,找不到老师。但是你真正
想学,老师可能不定在什么时候,你真遇到了,缘成熟了,遇到了。这个有可能,我自己
就是个例子。我这一代,上一代还有真修行的人,少了,很少很少,没看到几个,在家修
行的,修得不错的人还有,他们有能力教我们,而且都专修净土的。其他的法门很少人修
,民国初年还有,有修《金刚经》的,还有修《心经》的,有修法相的,有修三论的,还
有,到我们这一代没了。现前呢?现前更少了,为什么?社会乱了,佛教衰了,真正修行
人没有了,这个时候只有净土宗可以保证你一生成就。
  所以我们把经典缩小,《华严》放下,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学夏莲居老
居士的会集本。幸亏好,黄念祖老居士留下来这个注解,如果没有这个注解,就有一定的
难度。为什么?会把经看错了、讲错了、学错了。这个注解注得好,提供我们非常丰富的
参考资料,里面摄取了八十三部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法语。这些祖师大德都是明
心见性的人,不是凡夫,我们这一代碰到了,我们要不努力,要不把它传下去,下面一代
迷惑了,那个麻烦就大了,真正成就的没人了。所以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要有使命感,我们
来承传这个法门,我们自己这一生成就,把这个法门传给底下的学生,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就对了。要不然我们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祖师大德,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最后也对不起
阿弥陀佛。
  底下,《梵网经》里头也是比喻,“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璎珞珠跟水晶球一
样,透明的,一尘不染,这持戒。记住,根本就是孝敬这两个字。我们在不得已的状况之
下,我们把佛、老师、世世代代承传的人,我们都记在心上,都把他表示出来。我们这个
讲堂墙壁上悬挂的,是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下面的照片是我的老师,是我们的护法,这里
面少一个人,我们都不能成就,一个都不能少,得到他们教导护持才有今天,我们念念不
忘。每一堂课,都好像老师、护法都在我们身边。
  所以经上说,“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内者指心意,意业清净,起心动念,
悉离垢染”。这个垢染是比喻,染是不清净,垢是指分别。我们起心动念学菩萨,不分别
、不执著,不执著就不染,离染;不分别,离垢,这都是平常会用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
,佛菩萨怎么个接境的?就是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那是佛。起心动念了呢?菩萨,菩萨
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悉离垢染,是没有分别执著。底下说,“外者威仪具足”,
就是我们守住三皈、五戒、十善就行了,要做到威仪具足。“德形于外”,别人能看到,
“内外悉洁,故其言说令众心悦诚服”,能叫大众跟你接触,对你尊重,听你的劝告,听
你的教诲,这是佛菩萨教导我们的。故曰‘其所言说,令众悦服’。达到教化众生的目的
,帮助别人,要做榜样给别人看。
  下面这一句,‘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都从比喻上说的。《会疏》里头说,“
法音高响,犹如鼓声”。这是说法,说法音声宏亮,像鼓一样震动人心。“威德摧邪”,
有威仪、有道德,偏邪不染,不为偏邪所动摇。这就好比胜幢。幢,旗帜一类的,佛门诸
位常常看到的幡,幡是扁的,佛殿里挂幡,有悬幢的,幢是圆的,当中是空的,都是属于
旗帜一类的。古时候寺庙庵堂,没有一处不讲经,那怎么通知人?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寺
院里面讲经,寺院有旗杆,旗杆上悬的是幢,圆筒的,你看到了,今天有讲经,喜欢听经
他就来了,它的作用是这个;如果挂的是幡,今天是法会,是念佛会,法会,不是讲经,
喜欢法会就看到幡,幢幡,它就起这个作用。所以佛不邀你来听经,你看到我这讲经,你
想来你就来,你不想来就别来,不拉信徒的。但是不能没有幢幡来传递信息,让你知道这
个信息,愿不愿意来随你,随便,没有丝毫强迫。幢上有写字,譬如我今天这里讲《华严
》,它那个幢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妙法莲华经》,那是什么?这个经题在那里
,他今天讲的这部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它是这样传递信息的。宝幢。“慧日照迷
,犹如杲日”。这个是比喻,讲经教学这是智慧,智慧像太阳,它能把迷惑照破,像太阳
一样。
  “《会疏》曰:法音高响,犹如鼓声。威德摧邪,犹如胜幢。慧日照迷,犹如杲日。
”《会疏》的意思,下面是黄念老的解释,“法鼓喻菩萨法音,醒众远闻”。现在用电传
播,用卫星电视,用网络,这是过去人无法想像的,过去人传递的音声就是钟鼓,钟鼓的
声音传得很远。“法幢喻菩萨威德,摧破邪恶。如嘉祥师曰:建幢是战胜之相,譬说法降
魔得胜也”。幡幢都有护法神守护,古人都相信,我们也相信,有护法神守护。“教声远
被,名击法鼓”。这是比喻。我们最近这几年来提倡祭祖,也就是提倡孝道,祭祖大典里
面有钟鼓,钟鼓非常重要,钟鼓是帮助你传递,就像现在电波一样传递,把这个祭典的信
息,传递给远方。《净影疏》里头,“以闻思修三慧明此三喻”。这三种比喻。“疏曰:
言击法鼓,喻闻慧法”。听到智慧的法音,取这个意思。“慧日喻菩萨智慧,照破痴闇,
以醒群迷”。这个是喻讲经的。《净影疏》里头,闻思修明这三种比喻。“疏曰:言击法
鼓,喻闻慧法。教声远被”,教是经教,说法的音声远闻,这个用击法鼓来比喻它。“建
法幢者,喻思慧法”,这个意思更深一层了,前面是听,听了之后要去思考,这是智慧,
所以思慧法。“立义”,意思明白了,有了悟处,“称建,义出名幢”。幢取这个意思。
“指建立法义,彰显于众”,这个叫建法幢。建立道场,也就是建法幢的意思。
  现在真的,佛所说的佛法五个衰相,每一个阶段是五百年。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第
一个五百年解脱坚固,能持如来的教法,都能够证果。虽然证果不高,小乘四果四向,但
是非常不容易。证得小乘初果,进入正式的学校,这些佛的学校,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毕
业,证阿罗汉果,就超越六道轮回,小成就,再往上提升是大成就,很难得了。现在是佛
灭度二千五百年,所以解脱之后就禅定。佛法传到中国,是在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传入中国
,禅定成就,持戒已经没有办法证果,要修定。这五百年过去,修禅不能入定,入定不能
开悟,不要说大悟,小悟都没有,这个时候多闻成就,讲经说法的人很多,真正开悟的人
,得定开悟的人不多,还有少数。再过五百年,讲经闻法的没有了,叫塔寺坚固,建寺庙
的多,到处都有,建塔的多,这塔庙成就。现在第五个五百年,塔庙也比不上过去了,现
在是斗诤坚固,六和敬的僧团没有了,过去有,在塔庙坚固的时候还有,到斗诤坚固的时
候就没有了,下面就灭法了。但斗诤坚固的时间长,末法一万年,已经过了一千年了,现
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确确实实我们看到,明显的看到斗诤坚固,往下还有八千年。所
以佛法不会灭,还有八千年,这八千年地藏菩萨慈悲,这《地藏经》上有,代替佛教化众
生。用什么法门?我们就晓得孝亲尊师,地藏菩萨表这个,全靠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只
有这一门得真实利益,这个我们要知道。
  下面注解我们念念,“言曜慧日,除痴闇者”,曜慧日,除痴闇,“说修慧法,开众
生也”。我们今天,能够把古大德告诉我们,佛法学习的理念、方法、效果,这就是“一
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用在一部经上,这一部经怎么学?读遍数。东北有个同修告诉
我,她这么多年来,就念一部《无量寿经》,一天念十遍到二十遍,她并不是很严格,有
空就多念,有事情忙就少念,大概不会少过十部,那也就是不少过十遍,多的时候念二十
遍,二十年没中断。我猜想,古人的话“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她有没有见到?我相信
她见到。二十年的时间,一天十遍,你们诸位想想看,这有耐心!她真得法喜,法喜充满
,一天到晚无论谁跟她见面,看她笑咪咪的。她要没有悟处,那个法喜就生不出来,肯定
得法喜。彻悟不敢讲,小悟、大悟应该有。
  北京有个同学,每天念《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他念了六年,满三千遍了。有没有
悟处?我让他讲一遍给我听,在香港,他在香港住了两个月,讲一遍给我听,我完全把它
录下来了,录像录下来。为什么?可以做教材,将来谁要学《起信论》,这个可以做教材
。讲得好,无师自通。谁给他印证?最后读蕅益大师《起信论》的注解,看蕅益大师的注
解,就是《大乘起信论裂网疏》,蕅益大师作的,读他的疏,你自己领悟到的,跟蕅益大
师注解里头讲的,相不相同?如果相同,正确的,你真的是开悟了,不是假的。古时候请
古大德,高僧大德给你印证,现在找不到人了,找古人的注解来印证,这就难得。
  痴闇就是无明闇惑,《华严经》第二卷里头,有这么一句话,“如来智慧无边际,一
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闇心”,是即慧日破痴闇之义。痴闇是无知,无知是重病,比
大病还严重。《华严》、《法华》都是大乘经,都能帮助我们破痴闇。
  下面一段,‘淳净温和’。“淳者,纯也,好也。净者,清洁也”,淳净温和。我现
在劝勉汉学院的同学,汉学院的使命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哪里做起?从
我做起。怎么做起?教学做起。所以我希望这批将来学出来,终身服务于教育界,而且不
能好高骛远。希望我们真正发心,当小学教员,中学教员,为什么?这个教育要从扎根做
起,根不深,根不固,目标达不到。要根深蒂固,根深蒂固是什么年龄最好?三岁就要开
始,要教他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国古时候私塾里面的教科书,那
都是真正有智慧、有学问、有德行的人编辑出来的儿童读物。儿童读这些书就是让他记,
不要讲解。所以什么?念遍数,每天你看这个孩子,你教他一段,古时候讲几行,教他十
行,他念十遍就可以背了,这是测验他的根机,他的能力,十遍就能背,就正好适合他,
那督促他什么?督促他念三十遍,念五十遍,念一百遍,他一生都不会忘记。这本书念完
了,再念第二本,第二本念完了,念第三本。从三岁到十岁,大概四书五经都能背过,十
五岁以上智慧慢慢开了,老师就跟他研究讨论。
  老师怎么教学生?因为这些东西学生都会背过,背得很熟,老师让学生讲演,跟同学
老师一起分享,你把你所悟到的,讲给我们大家听,老师做印证,讲得不错,确实悟性开
了。每个同学都要复讲,这就是考试,测验成绩,老师还有更深的意思,可以跟学生在一
起研究讨论。“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经上这两句话用在儒家可以,一个道理,同出
一个境界,这个教学的目的达到了,要开悟,没有开悟,目的没达到。所以老师不能讲给
学生听,为什么?那是你老师自己悟到的,不是经书的真实义。经书真实义是谁说的?是
佛说的,孔子说的,祖师大德说的,真正大彻大悟的人说的,那都是一样的,真的悟到那
个程度,那这本书里头什么意思?给你说,部部书都是无量义,不但每一部书是无量义,
每一章,每一节,甚至于每一个字都是无量义,一点都不假,那是什么?大彻大悟了。他
给你讲这部经,应机说法,你是什么程度,他就给你说什么,你能听得懂,你能听得生欢
喜心。你的程度高,他说得深,你的程度浅,他也说得浅,浅深广狭得大自在。所以法没
有定法,任何一法都通一切法,任何一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是自性。所以教学的
目的是开发性德,自性本自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东方人,佛菩萨圣贤人
教人,标准在此地,我们要懂得。
  我劝同学们,我们要认真学习。内要学释迦牟尼佛,放下贪瞋痴慢疑这五种烦恼,见
思惑是非常大的障碍,这个东西放下就证阿罗汉果。外面,我们表现在外头要学孔老夫子
,五德:温良恭俭让,表现在外面;内里头断贪瞋痴慢疑。那是什么境界?清净平等觉出
来了,清净完全出来了,平等开始有了,觉也有影响了,小觉悟,没有大觉悟,重要!
  夫子,学生对他老人家的赞叹,可见得是真的不是假的,温和、善良、恭敬,我这样
说他容易懂,对人恭敬,对事恭敬,对一切万物恭敬,重要!节俭、谦让,要谦虚,要懂
得让别人,孔老夫子表现在外面,难得。希望我们每个人要向孔子学,温良恭俭让;要向
释迦牟尼佛学,放下贪瞋痴慢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个担子才担得起来。
没有这十个字,这个担子担不起来,说著好听而已,不能兑现。所以夫子、释迦给我们做
出最好的榜样,我们要学。
  这底下也有,“淳净,指内心之清湛离垢。温者,良也,善也,和也”,平和。“和
者,平和。温和,指仪态之温良和美”。这我们要学,人家见我们面都欢欢喜喜,不要人
家讨厌我。我要别人喜欢我,我要先喜欢别人,这肯定的。要学神圣的爱、上帝的爱,上
帝爱世人没有拣别的,没有分别,这个要懂,没有附带任何条件。你尊敬上帝,上帝爱你
;你侮辱上帝,上帝还爱你,这个道理要懂。佛法讲的,讲得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缘是条件,无条件的大慈;同体是一体,我们是一体,眼睛跟鼻子是一体,牙齿跟舌
头是一体。一体还能分别吗?这叫真爱。凡是有条件的,假爱,虚情假意,不是真的。不
是真的你要放在心上,哪一天他不爱你了,你就痛苦来了。如果从来不放在心上,他不爱
你,你还是爱他,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这叫功夫。所以温和。
  ‘寂定明察’,“寂定者,实际之理体”。实际是什么?实际就是真如,就是自性,
就是真心。真心的体叫实际,我们存心、用心都要与实际相应,这在佛法里名词叫“寂定
”。寂是寂灭,定是如如不动,自性本定。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心有没有动?没动。摇晃是动的样子,妄心是动的,真心不动,真心本无动
摇。妄心刹那刹那在摇晃不定,前念灭后念生,生灭的频率很高,我们完全不能觉察。到
近代的科学才发现,但是它没有讲出,具体没有说出来,只是说非常高的速度,高到无法
想像。
  在佛经上是有明文记载,弥勒菩萨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说出来了,科学家
没说出来。三十二亿百千,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得出的是三百二十兆,这
一弹指,它摇晃多少次?动摇多少次?三百二十兆次,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今天电视的屏
幕,我们晓得画面是跳动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动画组成的,知道速度太快,快到什么程度
?一秒钟一百张,一百个画面,一秒钟,我们完全没有感触,没有看它在动,太快了。整
个宇宙,我们眼耳鼻舌身接触外面,色声香味触法,接触六尘,这个速度。弥勒菩萨告诉
我们一秒钟多少?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一秒钟,我们完全不知道。我们等待二、三十年之后
,科学技术也许能发现,然后告诉我们,佛经讲的是真的。
  寂定就是自性的样子,明察,“智慧之照用”,明是明了,察就是观察,观察入微。
菩萨能够明察念头,微细念头波动现象,他怎么?他看到了、他听到了,六根的作用他证
得圆满。我们不行,我们完全有障碍,声音小的听不见,波动快的看不见,波动慢的能看
见,波动快的看不见。听声音也是的,鼓能听得见,钟能听得见,你敲个碟子就听不见了
。所以明察,自性般若智慧起作用。《宗镜录》里头说,“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
讲得好。永明延寿大师说的这两句话,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是菩萨境界。菩萨是一心为宗
,起作用,照万法,整个宇宙,没有空间,没有距离;没有时间,没有先后,彻照。
  “寂定如镜之体。明察如镜之用。了了分明,秋毫不爽,故曰明察。”寂定明察,就
是大乘教里头常说的,寂而常照。记住寂才能常照,心上妄念多了,照就没有了,就迷了
。所以寂就是定,定愈深照得愈广,愈深愈清楚。今天极微之微,这物质最小的单位,科
学家发现了,从发现原子,一九八O年代,到今天发现微中子,几十年的时间。弥勒菩萨
做的报告,三千年前,他没有仪器,他看到的,怎么看到的?寂定看到的,不需要用仪器
,寂而常照,诸佛法身菩萨都是这个境界,他怎么会不明白?怎么会不清楚?三贤菩萨有
,但是照得没有这么深,没有这么广。佛在经上说的不是迷信,我们要相信,我们可以证
得,我们如果往生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六种的神通全现前了,这不是我们自己
修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加持我们的。当然我们自性里头有,自性里没有也加
不上。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寂而常照。记住寂才能常照,心上妄念多了,照就没有了,就迷了。
所以寂就是定,定愈深照得愈广,愈深愈清楚。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uGar (深奥幽玄)   2016-10-17 14:10:00
真的学净空的理论,建议阁下老实念佛来净土相应,拿净土经来现解无明是不究竟的。净土经并非了义经,如果以净土解经究竟,那阁下可自问在极乐世界,还有什么要学,真的没了?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0-17 16:30: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0-17 17:38:00
阿弥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0-17 18:2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6-10-18 00:01: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