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流转,称之轮回。在佛法中认为其所呈现的样貌或说六道,或言五趣,其中差别是阿修罗是否独自算一个。轮回的原因表彰在十二有支中,而以无明为轮回的驱力。
进一步说,在随业流转的生死中有随重,随习,随念的三个原则。在佛典中这三种例子都有,随重者如提婆达多,随习者如佛陀对摩诃男的开示,随念者如末利夫人。
临终助念,对临终者而言,最主要照顾的便是随念往生的这一部分。北传,包括藏传,和南传在中阴这一部份容有不同的见解;南传不立中有,而立有分心。虽是如此,三传佛教仍然依据各自的见地而开展出不同的临终关怀方式。何以故?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杂染的,造过一些善业,也造过一些恶业,凡夫就是如此,正常。记得看过nhk的一部佛教纪录片,拍到缅甸还是那个南传国家,家里有人快死了,一样请比丘来助念,帮助临终者维持正念,保持临终一念的清净以往生善趣,乃至种下将来解脱的因缘,或是说不会因为死前心力的薄弱与散乱导致失念甚或忆念起曾经所造的恶业而往生恶趣。汉传就不用说了,藏传甚至有一整套的中阴救度法。
当然,这些也不仅是要利益临终者,对生者也有意义。藉着法师的开示以及眼前亲友的死亡,对于生者而言是不是能够对于苦、空、无常、无我有更切身的认识呢?
佛法不是断灭见,不是死了就一了百了。如果死了就没了,那学是什么佛法?修什么行啊?这完全是顺世外道的邪见。
接下来会深一点。
轮回也不是常见,轮回即是空、无自性的显现。一者,六道诸趣本身就不是自性有,若如是,那便无所谓的轮回:举例来说,如天是自性有的,那么人如何能行善而生天?不可能。但站在佛法来说,人能否行善而生天?可以。所以天就是待缘而有,非实有,是无我,是空。二者,就众生自身而言,也是如此,在身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同样的显示了它的无我性。整个轮回现象、六道诸趣以及补特伽罗自身都是如此,都是非实在的,所以它就不是真实的,是虚妄的,也就是,套句名言:假的!
再进一步说,因为生死轮回本质是虚妄的,从而显示出这样的可能性:它是否是能够被超越的呢?也就是解脱涅槃是否可能呢?佛教说:对,若众生透过这种种方法,可以超越生死轮回,得解脱证涅槃。这里就是佛法中十二缘起的还灭门,或说是圣道门。
此时,如果我们以检视十二缘起流转门的方式,去检视圣道门的部分,会得到同样的结论:空、无自性等等。
这是什么呢?这就是龙树菩萨在中观论四谛品中处理的问题,也是般若经在在处处所显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