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杂阿含655经 五根详细定义;慧根为栋梁

楼主: Samus (阿建)   2016-09-23 11:42:46
原址:http://www.agama.buddhason.org/SA/SA0655.htm
北传:杂阿含655经 南传:相应部48相应9-10, 52经
检索 关涉主题:教理/五根的内容‧观念/慧根为栋梁 (09/07/2016 10:35:37 更新)
杂阿含655经[正闻本827经/佛光本667经](根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
  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断。
  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
  定根者,当知是四禅。
  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
  此诸功德,一切皆是慧为其首,以摄持故,……乃至……。”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48相应9经/解析经第一(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信根、……(中略)慧根。
  比丘们!什么是信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信者,信如来的觉:‘像这样,
那位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
应该被调御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比丘们!这被称为信根。
  比丘们!什么是活力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住于为了不善法的舍断、为了善法的
具足而活力已被发动的,刚毅、坚固的努力,不轻忽在善法上的责任。比丘们!这被称为
活力根。
  比丘们!什么是念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念者,具备最高的念与聪敏,
是很久以前做过的、很久以前说过的记忆者与回忆者。比丘们!这被称为念根。
  比丘们!什么是定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作弃舍所缘后,得到定、得到心一境性
。比丘们!这被称为定根。
  比丘们!什么是慧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慧者,具备导向生起与灭没之慧;
圣、洞察,导向苦的完全灭尽[之慧]。比丘们!这被称为慧根。
  比丘们!这些被称为五根。”
相应部48相应10经/解析经第二(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信根、……(中略)慧根。
  比丘们!什么是信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信者,他信如来的觉:
‘像这样,那位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
应该被调御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比丘们!这被称为信根。
  比丘们!什么是活力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住于为了不善法的舍断、为了善法的
具足而活力已被发动的,刚毅、坚固的努力,不轻忽在善法上的责任。
  他为了未生起的恶不善法之不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
为了已生起的恶不善法之舍断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
为了未生起的善法之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
为了已生起的善法之存续、不消失、增加、扩大、圆满修习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
发心、勤奋。比丘们!这被称为活力根。
  比丘们!什么是念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念者,具备最高的念与聪敏,
是很久以前做过的、很久以前说过的记忆者与回忆者。
  他住于在身上观察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于在法上观察法,热心、正知、有念,
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比丘们!这被称为念根。
  比丘们!什么是定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作弃舍所缘后,得到定、得到心一境性

  他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以寻与伺的
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以喜的褪去与住于
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
乐者’的第三禅;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
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比丘们!这被称为定根。
  比丘们!什么是慧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慧者,具备导向生起与灭没之慧;
圣、洞察,导向苦的完全灭尽[之慧]。
  他如实了知‘这是苦’,如实了知‘这是苦集’,如实了知‘这是苦灭’,如实了知
‘这是导向苦灭道迹’。比丘们!这被称为慧根。
  比丘们!这些被称为五根。”
  单纯品第一,其摄颂:
  “单纯的、流二则,阿罗汉二则在后,
   沙门婆罗门、应该被见,解析二则在后。”
相应部48相应52经/茉莉经(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末罗,一个名叫屋卢吠罗迦巴的末罗市镇。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只要圣弟子的圣智未被生起,就还未有[其它]四根的固定;就还未有四根
的确立,比丘们!但当圣弟子的圣智已被生起,然后有四根的固定;然后有四根的确立。
  比丘们!犹如只要重阁的屋顶未被吊起,就还未有椽的固定;就还未有椽的确立,
比丘们!但当重阁的屋顶已被吊起,然后有椽的固定;然后有椽的确立。
同样的,比丘们!只要圣弟子的圣智未被生起,就还未有四根的固定;
就还未有四根的确立,比丘们!但当圣弟子的圣智已被生起,然后有四根的固定;
然后有四根的确立。
  哪四个呢?信根、活力根、念根、定根。
  比丘们!如果圣弟子是有慧的,随之而行的信确立;随之而行的活力确立;随之而行
的念确立;随之而行的定确立。”
注解:
“舍净念(SA);舍念清净(MA);护念清净(DA/AA)”,南传作“由平静而正念遍净”
(upekkhāsatipārisuddhiṃ,逐字译为“舍(平静)+念+清净(遍净)”),菩提比丘长老
英译为“包括以平静而洁净的深切注意”(includes the purification of mindfulness
by equanimity, SN),或“由平静而纯净的深切注意”(purity of mindfulness due to
equanimity, MN),或“有以平静而洁净的深切注意”(which has purification of
mindfulness by equanimity, AN)。
“内净(SA);内静(MA);内信/内信欢悦(DA);内发欢喜/内自欢喜/内有喜心/内有欢喜
(AA)”,南传作“自信”(ajjhattaṃ sampasādanaṃ,另译为“自身内的净信;自身内
的欢喜”),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内在的信任”(internal confidence)。
(1)“舍(SA/MA);护(DA/AA)”,南传作“平静”(upekkhā,另译为“舍;无关心;舍心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平静”(equanimity),并解说译为“平静”有两个意义,在
有关感受上表示“中性的感受”(neutral feeling),而在“心理素质上”(mental
quality),表示“心理的中立、不偏,或心的平衡”(mental neutrality,
impartiality, or balance of mind),在《阿毘达磨》用在“行蕴”上中称为“中舍性
;处中性”(tatramajjhattatā)。在七觉支中的“舍觉支;平静觉支”则是指“心理的
平衡”,在禅定中则是指第三禅与第四禅的境界。
(2)“舍根(SA)”,南传作“平静根”(upekkhindriy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平静的
机能”(the equanimity faculty)。
“生灭智慧(SA);修行智慧观兴衰法(MA)”,南传作“导向生起与灭没之慧”
(udayatthagāminiyā paññā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识别出现与消失之智慧”
(the wisdom that discerns arising and passing away, AN),或“指向出现与消失之
智慧”(wisdom directed to arising and passing away, SN)。
“弃舍所缘”,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释放[为]对象”(release the object, SN),并引
注释书解说,这是以涅槃为所缘,《小部‧无碍解道》解说这是“先起毘婆舍那,然后舍
摩他”,“弃舍”是指“涅槃”,因为“涅槃是有为的弃舍、断念”。“以涅槃为所缘”
,因为就倾斜、倾向涅槃的意义上,他们是建立在以涅槃为他们的支持上的,以建立在涅
槃上生起一心。按:“弃舍”(vossagga)为名词,另译为“舍;最舍;舍遣”,“所缘”
也是名词,另译为“缘境、对象,基地(basis)”,水野弘元《巴利语辞典》译为“发勤
的所缘”。“弃舍所缘”的含意不明确,注释书解说的“以涅槃为所缘”,可用于“定”
(samādhi),也可用于“观”(vipassanā),这种情形或即是《杂阿含560经》所说的“
止观和合俱行”,但以此为“定根”未免过严,菩提比丘长老在较后AN英译为“基于释放
”(base on release)中解说,“其原始意涵可能只是以对释放的热望为动机之定的状态
”。
感想:
每一根的定义都值得好好记住,实修上是很好的自我评量标准
南传经文的弃舍所缘 看不太懂
而智慧的定义,在本经中,让我想到 是一种 心的导向 ,导向心去看到 生灭的存在
的(一种能指向的)看法
也因此 智慧的操作有两部分,我个人感觉上:
1.思惟、分别
2.将思惟、分别过的理解,用来引导心拉到去观察生灭、无我等等(像 寻心所的前置)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9-23 12:00:00
版上整理过的几则贴在同一篇:#1LVNXxA0《杂阿含经》慧根 (慧根为首,以摄持故)#1GuR8pPM《杂阿含》 根相应:慧根经
楼主: Samus (阿建)   2016-10-04 23:28:00
感谢C大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