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净土圣贤录.初编》:往生比丘第三(82)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9-22 00:43:46
宋‧元照
元照,字湛然,姓唐,(浙江)余杭人。初依东藏慧鉴律师,专学毗尼(戒律)。后从神
悟谦师,讲天台教观。谦(师)勗(音序,勉励)以究明《法华》为本务。复从广慈才法师,
受菩萨戒,戒光发见(受戒时戒光显露),乃博究南山一宗(律宗)。杖锡持钵,乞食于市。
晚主灵芝(寺)三十年,传戒度僧,及(达)六十会。
笃意净业,每曰:“生宏(扬)律范(戒律),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尝集
净业礼忏仪(轨),自为序曰:
元照自下(戒)坛来,便知学律。但禀性庸薄(平庸浅薄),为行不肖(不贤)。后遇见天
台神悟法师,苦口提诲(提携教诲),始知改迹(行为)。深求祖教,博究佛乘。于是发大誓
愿,常生娑婆五浊恶世,作大导师,提诱群生,令入佛道。复见《高僧传》慧市法师云:
“方土(西方佛土)虽净,非吾所愿。若使十二劫莲华中受乐,何如三涂极苦处救众生也?
”由是坚持所见,历涉岁年(经历多年),于净土门,略无归向(毫无归向之意)。见修净业
,复生轻谤(轻视毁谤)。
后遭重病,色力痿羸(音伟雷,麻痺消弱),神识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差(音ㄔㄞˋ
,病愈),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才明白)志虽洪大,力未堪任。仍览天台(智
者大师)《(净土)十疑论》,(才明白) 初心菩萨,未得无生忍,要须常不离佛。又引《智
度论》云:“具缚(烦恼缠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
婴儿,不得离父母。又如弱羽(弱小幼鸟),祇可传枝(于枝桠间跳跃)。
自是(自此)尽弃平生所学,专寻净土教门(法门教理)。二十余年,未尝暂舍(舍)。研
详理教,披括(含括)古今(群著),顿释群疑,愈加深信。复见善导和尚专杂二修(之说)。
若专修者,百即百生;若杂修者,万千一二。(凡夫)心识散乱,观行难成。(故应)一志
(一心)专持四字名号。
几生逃逝(过去生生世世逃离弥陀慈父),今始知归。仍以所修,展转化导(众生)。尽
未来际,洪赞何穷(无论如何赞叹净土法门都无法穷尽其殊胜)。方便多门,以信得入。如
大势至,以念佛心,获悟圆通,入三摩地。复自思念,已前所造无量罪恶业,不信净土,
谤法毁人,业因既成,苦果必就(成)。内怀惭耻,晓夕兢惶(日夜戒慎恐惧)。于是躬(亲)
对圣前,吐露肝胆,五体投地,苦到(至诚恳苦)忏悔。仍发大愿,普摄众生,同修念佛,
尽生净土。
欲常修习,须立轨仪,故集诸文,布(设置)成此法。从始至末,第(次序)列十门。竝
准(依照)圣言,咸遵古式。事(仪式)从简要,法(理)在精专。后贤披览,知我志焉。
又撰《十六观经》(《观无量寿佛经》)、《小弥陀》(《阿弥陀经》)义疏。其外 (其
他) 著述累(计)数百卷。(北宋徽宗)政和六年(西元1116年)秋,命弟子讽(诵)《观经》及
《普贤行愿品》,趺坐而化。西湖渔人,皆闻空中天乐声。
(《乐邦文类》、《佛祖统纪》、《西湖高僧事略》)
==
文虽长,但很可警惕。
这位受戒能发出戒光的法师,学天台学律宗,志量宏大,发愿要在娑婆做大导师,
所以看不起净土法门,轻视毁谤。后来一场大病,才顿悟“志虽洪大,力未堪任”。
才开始研究净土经教,明白“初心菩萨,未得无生忍,要须常不离佛”;
“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
从此深研净土,才明白净土法门的殊胜奥妙,由此深信。
这个示现跟天亲菩萨出家后乐闻小乘,常毁谤大乘经典,后来追悔前愆,补过自新,
简直一模一样。
更难能殊胜的是,这位元照法师最后果然往生净土。
也就是说,就算曾经毁谤正法,只要肯回头,都能得生。
现代也有一位修禅大德,未证言证,结果也是遭遇病苦时,才幡然悔悟,回心念佛。
这都是在教导我们,生死极苦之际,我们自身的心力实在太过微弱,
唯有依靠阿弥陀佛,才能安然得至彼岸。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9-22 17:24:00
阿弥陀佛!
作者: opm (活着堆好积木)   2016-09-23 06:0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9-24 15:24: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