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佛说十善业道经21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9-21 18:36:06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一集)  2000/6/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
19-014-0021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四面,倒数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
  【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麤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
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到这里是一段。这是世尊首先让我们看世出世间善业福德的果报,然后再回头看看,
六道里有情众生造作不善业的,从果报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就显示出为什么佛说“智者
知已,应修善业”。‘大海’是比喻我们这个世间的有情众生。谚语云:“人心不同,各
如其面。”我们每一个人的面貌不一样,健康状况不相同,生活环境亦有差别。这些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就是佛在此地所说的,“皆由自心种种想念”,这正是大乘经里面佛常说
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起心动念所感召的果报,自己决定不能够避免。
  真正通达明白的人,晓得这个事情确确实实是自作自受,决定没有一丝毫外力的干涉
。世间人不懂,怨天尤人,好像都是别人、环境给他造成的,其实这是极大的一个误会,
是他太粗心大意了。佛法里面讲“四缘生法”,他只看到一缘,其他三种缘没有看到。说
是外面干扰,这就属于增上缘,他忘掉自己本身具备的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他把这
个疏忽掉了。如果前面这三个缘好,外面增上缘是决定不受干扰。这个例子很明显,为什
么诸佛菩萨不受干扰?为什么修学禅定的人不受干扰?由此可知,干扰是什么?是你自己
的三种恶缘跟它相结合,真正的因素在此地。
  ‘大海中,所有众生’,我们看看今天世界,世界上所有这一些人物都一样。‘形’
是我们讲的体质,身体的形状,‘色’是肤色、容色,粗恶鄙陋,跟真正大威德的人来相
比,人家是妙色严净。‘或大或小’,这是说形状,在大海里面有很大的动物,也有很小
的鱼虾。这是让我们仔细观察,都是众生,众生福德差别太大太大了,‘皆由自心种种想
念’。这个“想念”是不善,思想不善,言行当然就不善。
  所以我们观察一个人的德行,从哪里看?思想看不到,从言行当中看,言行就是思想
自然的反应。‘作身语意,诸不善业’,身造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
,意:贪、瞋、痴、慢,所以才感召这一些不善的果报,‘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我们
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就应当要知道自求多福,那你是真的觉悟了;还不知道自
求多福,那是绝大的一个错误。
  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地区,新加坡这个地区在今天世界上来说,算得上是个上善的地
区,社会安定,人民守法,繁荣富裕,这在今天世界很难找到的。我们生在这个地区,不
要应了谚语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利用这个环境成就自己的道业德行,这就
错了。可是苦、乐两个境界,乐是最容易淘汰人,所以佛教人“以苦为师,以戒为师”。
小乘的修学非常重视苦行,在苦行里面锻炼自己的意志,磨炼自己的身心,成就法器,以
迦叶尊者为代表。大乘是在无障碍的法界里面,成就自己圆满功德,不是小乘能相比的。
大乘在顺境,以善财童子做代表,生在富贵的家庭,过荣华富裕的生活,在这里面成就圆
满功德,比小乘高得太多了。
  我们从历史上看,中国外国都没有例外,富贵家庭有几多好儿孙?英雄豪杰都是从苦
难当中磨炼成就的,这就说明富裕淘汰人比苦难要增长很多很多倍。我们是凡夫,不是圣
人。大乘是圣人,他可以在极乐世界成就。这一等人所以称为圣人,无论是顺境逆境、善
缘恶缘,他都不动心,都没有分别执著,他才有资格享受极乐、华藏,享受这个圆满的世
界。如果在顺境善缘还有贪爱,逆境恶缘还有瞋恚,你是凡夫,你没有资格,你在顺境里
面必定被淘汰掉。最明显的是懈怠、懒散,不知道上进,堕落了,这是最普遍的。
  世出世间,佛在《金刚般若经》上讲了真实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
为法,如梦幻泡影”。诸位冷静观察,人世间确实是一场梦,昨天过去再不会回来了。昨
天不会回来,眼前刹那刹那都不会回来,我们往哪里走?往坟墓里头走,往死亡线上走,
刹那不住,真叫勇猛精进。你说有什么意思!一口气不来,这个世间什么是你的?连身体
都保不住,“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是佛陀提出的忠告,这是真的,跟着你走的
是业力。既然业力会跟着你走,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人事物都不会跟你走。不会跟我们走
的,我们要放下,决定不能在带不去的这一方面起心动念,我们就错了。我们要想着带得
去的,带得去的是业。你造善业福德,你会带去,你造作的恶业也会带去,为什么不断恶
修善?为什么不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
  真正明白这个道理,通达事实真相的人,这个人就觉悟了。觉悟的人决定不造恶业,
不但不造恶业,连一个恶念都不会起。为什么?对自己有害,不会自己害自己。不但言善
行善,起心动念都善,知道这个是带得去的,这个对于自己有大利益,所以前途一片光明
,成就大威德的福报。如果我们念头恶、行为恶,必堕恶道。
  平常造作恶业,很多人不晓得。譬如我们旅行,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这是太
普遍了,你们从中国、从台湾各个地方来的团,你们都组团到这儿来,组团要出发了,告
诉你七点钟上车出发,你要是耽误五分钟、十分钟,叫那么多人在车上等你,这就是恶业
。这个事情很少人知道,你亏欠那么多人的债务,还的时候就辛苦了。你不能守规矩,处
处就是占别人的便宜,这是占别人时间的便宜,每一个人都要付出十几分钟时间等你,这
是恶业。所以从前弘一大师,我曾经听说,他老人家的性格,北方人非常爽直,在日本一
段时期,跟朋友约定八点钟来见面,八点一分这个人还没有来,他把门关起来。过一会儿
来了,他在窗口把他臭骂一顿,赶他回去,不守时间。这是一个最普通的例子,日常生活
当中,我们不知不觉不知道造多少恶业!一个人迷惑颠倒太久太久了,觉悟很困难,不是
一个容易事情。
  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大家都会念,什么意思不知道。虽念阿弥陀佛,没有真
正能够落实在生活上,所以功夫不得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要照字面上翻成中国意
思是“无量觉”,加上“南无”是“皈依无量觉”。“无量觉”是对一切人、对一切事、
对一切物,于一切时、一切处都要做到觉而不迷。怎么可以常常迷失了自己?佛法我们讲
了很多很多遍,佛法是生活教育,教我们怎么生活、怎么过日子、怎么工作、怎么处事待
人接物。不但佛法如是,我们星期天听听印度教,他也是这个说法,伊斯兰教也是这个说
法。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别的,教导我们如何过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圣贤教育。
  我们今天学佛,我们的生活依旧过得非常苦,在苦难当中,什么原因?我们食而不化
。天天在学,学了不能跟生活结成一体,错在这个地方,不知道生活,不晓得怎么过日子
。这种学习,就是所谓“所学非所用”,学得很多,一条也用不上,这个错误。佛法教人
头一条,你们见到佛家的道场,寺院庵堂,你一走进去,跟你第一个见面的是谁?弥勒菩
萨,天王殿他坐在大门口来迎接你,这是生活教育。教你什么?笑面迎人。教导你量大福
大,那个肚皮大是代表量大。量大福大,要能够包容,要懂得笑面迎人,这是生活教育。
  四天王我们讲多少遍了,持国天王教你负责尽职,增长天王教你天天求进步,广目天
王教你多看,多闻天王教你多听,没有教你多嘴。多看、多听、少说,“多说一句话,不
如少说一句话,少说一句话,不如无话”,你的心地清净自在。觉明妙行菩萨忠告我们: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所以大威德、大福报,跟没有
威德福报强烈对比之下,我们应当觉悟,懂得佛陀教诲的义趣,从这里面才能体认到佛陀
的真实慈悲。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9-22 17:10: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