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杂阿含652经 以五根完成程度分 不同圣者

楼主: Samus (阿建)   2016-09-20 01:26:03
原址:http://www.agama.buddhason.org/SA/SA0652.htm
北传:杂阿含652经 南传:相应部48相应18, 12-14经
检索 关涉主题:其它/各种圣者 (01/17/2014 18:00:08 更新)
杂阿含652经[正闻本824经/佛光本664经](根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若比丘于此五根若利、若满足,得阿罗汉;若软、若劣,得阿那含;
若软、若劣,得斯陀含;若软、若劣,得须陀洹。
  满足者成满足事,不满足者成不满足事,于此五根不空无果。
若于此五根一切无者,我说彼为外道凡夫之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48相应18经/行者经(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比丘们!已完成、已实践这五根者是阿罗汉;较之弱者是为了阿罗汉果的作证之
向道者;
较之弱者是不还者;较之弱者是为了不还果的作证之向道者;
较之弱者是一来者;较之弱者是为了一来果的作证之向道者;
较之弱者是入流者;较之弱者是为了入流果的作证之向道者。
  比丘们!凡这五根完全地、全部地缺乏者,我说他是‘在外者;站在凡夫侧者’。”
相应部48相应12经/简要经第一(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比丘们!已完成、已实践这五根者是阿罗汉;较之弱者是不还者;较之弱者是一来者
;较之弱者是入流者;较之弱者是随法行者;较之弱者是随信行者。”
相应部48相应13经/简要经第二(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比丘们!已完成、已实践这五根者是阿罗汉;较之弱者是不还者;较之弱者是一来者
;较之弱者是入流者;较之弱者是随法行者;较之弱者是随信行者。
  这样,比丘们!不同的根有不同的果,不同的果有不同的人。”
相应部48相应14经/简要经第三(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比丘们!已完成、已实践这五根者是阿罗汉;较之弱者是不还者;较之弱者是一来者
;较之弱者是入流者;较之弱者是随法行者;较之弱者是随信行者。
  像这样,比丘们!全分行者完全成功,[一]部分行者部分成功。
我说:‘比丘们!像这样,五根是功不唐捐的。’”
注解:
1.
“满足者(SA);具(MA);完具者(AA)”,南传作“全分行者”(paripūrakārī),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完全地激活它们者”(one who activates them fully, SN),
或“完成……的行为者”(fulfill……behavior, AN)。
2.
(1)“空无果(SA)”,南传作“不孕的;徒然白费的”(vañjhā,另译为“石女儿”),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生育的;不妊的”(barren)。
(2)“不空无果(SA);不空/不虚(MA);不唐其劳(AA)”,
南传作“功不唐捐的”(avañjhā,另译为“非不孕女的;非石女儿的”),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是不生育的”(not be barren)。
3.
(1)“阿那含”(anāgāmi,义译为“不还;不返回(者)”),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回来”(nonreturning),
《长部29经》又称之为“第三果”(tatiyaṃ phalaṃ)。
(2)“阿那含果;不还果”(anāgāmiphal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回来之果”
(the fruit of nonreturning)。
(3)“不转回者”(anāvattidhamm),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回来”(without
returning)。
(4)“不还者”(anāgāmin,音译为“阿那含”),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回来者”
(nonreturner)。
4.
(1)“斯陀含”(sakadāgāmi,义译为“一来”),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回来一次”
(once-returning),《长部29经》又称之为“第二果”(dutiyaṃ phalaṃ)。
(2)“斯陀含位”(sakadāgāmitā),即“一来的状态(阶位)”。
(3)“斯陀含果;一来果”(sakadāgāmiphalaṃ),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回来一次之果”(the fruit of once-returning)。
5.“随法行/法行(SA);坚法(GA);法行者/法行(MA);奉法(AA)”,南传作“随法行者”
(dhammānusārī),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位法之信奉者”(a Dhamma-follower)。
6.
“随信行/信行(SA);坚信(GA);信行者/信行(MA);持信(AA)”,南传作“随信行者”
(saddhānusārī),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位信心之信奉者”(a faith-follower)。
感想:
经文重点:
北传:
满足者成满足事,不满足者成不满足事,于此五根不空无果。
若于此五根一切无者,我说彼为外道凡夫之数。
南传:
像这样,比丘们!全分行者完全成功,[一]部分行者部分成功。
我说:‘比丘们!像这样,五根是功不唐捐的。
很重要的经文,付出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
只要将我们的努力跟五根对焦,努力是不会没有回报的
而五根 又以慧根为栋梁,也因此显出了佛法的特质
在本经中,也另外提到了 信行与法行的问题。
作者: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9-20 10:56:00
五根确实是需要培育的,常有人认为什么都空无,努力是多余的,照这逻辑应该别吃饭了,反正色身都会无常变异,是吗?不努力精进要修证果位,是空中楼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