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读经] 《佛说三转法轮经》四圣谛三转十二行 (22)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05-24 20:13:28
轮回的流转必定有起因,这是集谛四行相“因、集、生、缘”中的因。轮回的苦因,
是源自于有漏业和烦恼,集谛讲的就是有漏业和烦恼。有漏业来自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无
明我执,无明我执颠倒见以及因此所生起的种种贪、瞋、痴、慢、妒全都是烦恼。认识集
谛时,首先要知道集谛有业和烦恼,集谛也有四个行相(特质):“因、集、生、缘”。
现在所受一切轮回的痛苦,一定有个因,一个因是否只形成一个苦果报?不是,这些
因能一次又一次生起果报、结苦果。一个因可辗转生起众多果报,这种现象叫“集”。这
个因,对我们所造的痛苦是不断的,能相续辗转生起很多痛苦的果,这因就是集。
现在所遭受的痛苦,它一定有因,是起源于过去所造作的业和烦恼。这业和烦恼当时
造作下去,还可解释不是单单只有现在让我感到痛苦,说不定以前就曾让我受过很多痛苦
,那些痛苦都是起源于同样的因。例如以杀生、偷盗等的因来讲,现在的痛苦不但是从这
些烦恼的因所起,甚至之前很多世中所受痛苦,也是同样起源于这个因,说不定将来所受
的痛苦也是起源于这个因。
轮回痛苦的因是有漏业和烦恼,不但会辗转生起很多的果,而且可分为两类:第一,
它作为生起果的“近取因”;第二,它也是生起果的“俱生缘”。
有漏业和烦恼导致苦果,有时是直接从因就生起果(近取因);有时是间接帮助其他
的因生起果(俱生缘)。近取因是主因,俱生缘是促成因缘。
一般说到业报有:(1)业决定;(2)业增长广大;(3)业不作不受;(4)业作已
不灭。其中的业增长广大所讲的便是这个特质。造一个业后,不是说很简单地下次受个果
报就完了,它会时常不断去引生不同的果报。
当造下业因,它常在不同情况下,成为引生不同果报的缘与因,此时的缘叫俱生缘,
因叫近取因。我们知道“因”是个起因,即是主导者、由它生起的意思;俱生缘就是协助
让它发生的辅助条件。如果造作一个因,在某些情况下它会自己去引发痛苦,是生起痛苦
的主因或叫近取因;它跟其他因配合时叫俱生缘或助缘,助长其他痛苦的生起。
“因”与“缘”是集谛中的两个行相。“因、集、生、缘”,生指近取因,缘讲的是
俱生缘。譬如要造出一个这样的杯子,其主要材料是瓷土,瓷土就是近取因。可是要做成
这样子,当然要有人去捏用炉子去烧;这些帮助它做成的都叫俱生缘。俱生缘与近取因二
者,使我们造的业因迅速成熟;如果现在是小的会令其增长广大,如果是大的会迅速地成
熟去遭受果报。
所以,在禅修思惟集谛的四行相时,禅修到心里生起一定要断除轮回因的想法,就是
得到了修持集谛的要领。
世俗上,我们常讲与某人不和。通常我们只知与他不和,但不知道起因是什么。最主
要的因是内在的瞋恨心,只要消除那起因(瞋恨心)后,自然就时常在安乐之中。
对于集谛亦是如此,认识苦是什么,知道苦的起因是内在的烦恼与有漏业,断除它,
那么痛苦就没有生长出的根。
以上例子讲,自己若不认识与人不和的起因,是自己内在的瞋恨心而去怪别人,认为
是他人的错,并且火上加油助长自己的烦恼,永远只能在烦恼控制之下。
所以,只要认识到痛苦起因在哪里,并将它断除,我们就一定可以快乐。集谛认识以
后,知道痛苦的起源都是有漏业和烦恼,就会生起一定要把它断除的心。
可是,到底有没有办法可以断除有漏业与烦恼要知道。如果现在有一个烦恼,你用一
个方法去对治它,另一个烦恼,你要用另一个方法去消除它,你就会永远对治不完。
在枝节上一个个去做,根本没办法消除烦恼。所以,要找根本在哪里。如果能找到烦
恼生起的根源,只要从根砍断,所有枝节就会全部枯干。
轮回的起因,是由有漏业、有漏业的造作者(烦恼)引生,也就是说,集谛讲的就是
有漏业和烦恼。这就必须从“十二因缘法”来了解。所谓十二因缘,就是众生在轮回中流
转的起因。
当我们了解轮回源自于有漏业和烦恼,有漏业和烦恼又源自于我执、无明,也许会想
问:“有没有办法断除我执?”关于这一点,必须先了解何谓我执,如果你能了解我执是
不合理的执著,就能相信确实是有办法可消除我执。
烦恼有很多种,而且彼此互为助伴、势力强大,所有烦恼的根本就是无明。佛教内道
大小乘各宗,对于无明我执的辨识深浅度有差别。有部与经部认为的是最基本粗显的我执
;再深细一点的是唯识宗所主张的无明;更深细的是中观自续所主张的无明;最深细的是
应成主张的无明。无明凡夫内心的烦恼里,所有这些他们主张的无明都在。
首先应先了解我执是否合理?先了解它是否是一种颠倒的妄念?如果是颠倒的妄念,
就可被消除。
十二缘起支的第一支是无明,轮回的起因源自于无明,无明是明的相反。无明就是愚
痴、昏沉、不知道、不了解,但并非不了解一般事情,不只这样。无明所指的不是笨笨的
、痴呆的心态,还可能蛮聪明的,但这种聪明叫作“有烦恼的智慧”,有烦恼的智慧指的
是“内在没有了达”。
明是了达诸法实相的智慧,诸法实相就是“空性”,相反的,就是没有了达诸法实相
的智慧,也许有智慧,但是有烦恼的。断除无明我执颠倒见是不容易的,需要有次第地把
烦恼依粗分、细分慢慢断除掉,去除掉我执及由我执所生起的贪、瞋、痴、慢、嫉这些烦
恼衍生的轮回的苦。
以正确的思惟在心里面问自己,一次又一次修持验证,会发现“我执”和“了解空性
”的心二者,了悟空性的心力量比较大,也因为它比较合理。
当我们让这种智慧越来越增广时,有一天能够把我执根本断除,当根本断除我执时,
即已证得灭谛。要断除的烦恼有许多不同层次,相对的,能得到、了证的灭谛,也有很多
层次。由于灭谛是从烦恼和烦恼的因依次第断除得到的,所以,灭谛也有很多不同层次,
灭谛一开始得到的是在“见道位”。
(注:《杂阿含经》:“何等法应知应证?所谓:明、解脱。何等法应知应修?所谓
:止、观。”十二缘起支的染污品缘起,透过无明我执颠倒见产生苦谛、集谛之生死流转
,其相违品──“明”与“解脱”──这是所应知道证得的。无明我执颠倒见之正相违,
是无我空正见之明。灭除无明我执颠倒见,应修无明我执颠倒见的相违品,缘无我空正见
所摄之──“止”与“观”──以缘无我空性慧的止观双运三摩地为增上缘证得灭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