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30(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5-24 14:02:47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330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八十二页,我们从第一行看起:
  “乃至十念。乃至者,从多向少而言,如云下至”,下面一直到十念。“如上之信愿
持名归向净土”,前面讲了很多,到这个地方,讲到最下面的、最低层的,“仅得十念相
续”,这相续两个字很重要,“亦定生彼国”,定这个字很重要,语气非常肯定,念佛人
下至十念都决定得生。这个地方讲的十念,包括第一个平时与第二个临时,临终这个更重
要。平时,是对于一些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念佛的人,采取十念法,也行。不过这个十念是
很有讲究的,我们看下面的注解。第一个,“至于平时十念,亦有两种”,第一种,“如
前引《弥勒发问经》中佛说之十念,不杂结使”。这一句是条件,这个条件很难。结使是
什么?一般经上所讲的见思烦恼,这叫结使。这不是凡人能做得到的,这底下给我们解释
,“是乃菩萨念,而非凡夫念”,这讲清楚了。菩萨,阿罗汉以上,见思烦恼断了。就是
见惑跟思惑,小乘人断的,各有五种,就是五大类。见惑里面五种,第一个,“身见”。
你看看六道凡夫哪一个人不是把身体看作我?对这个我非常执著,叫身见。这五种见都是
错误的,错认了,假的,这不是真的。第二种,“边见”。边是二边,我们一般讲对立,
相对的二边。譬如迷悟是二边,邪正是二边,是非是二边,人我是二边,二边对立了。佛
为什么教我们要把边见放下?边见放下,没有对立,这就对了。为什么?对立是错误的。
实在讲,大乘教里讲得很好,二边都不可得,就对了。二边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要把
它放弃掉,这个错误的见解。第三种,“见取见”;第四种,“戒取见”,这两种中国人
常把它合在一起叫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就是这两种。在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在果
上的成见叫见取见,它有因果。因果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最后一种叫“邪见”,不属
于上面所说的这四种,其他所有错误的看法。见是我们的看法,思是我们的想法,六道凡
夫看法错了,看错了,想也是想错了。思里面也讲了五种,贪瞋痴慢疑这五种。这五种哪
个没有?六道凡夫人人都有,纵然到天道,天上也有,比我们淡一点,还是有。色界天有
,无色界天他也有,只是在无色界天、色界天里面,他们定功很深,他能把它伏住,没断
。如果见烦恼断了,前面讲的五种见惑断了,证小乘须陀洹果,见惑。思惑要是断了,贪
瞋痴慢疑断了,证阿罗汉果,小乘人所证的。叫见思烦恼,五种见是见烦恼,贪瞋痴慢疑
,思烦恼。我们每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离不开这十种,这叫结使。
  《弥勒发问经》里面所说的十念,这个十念是清净的十念、是平等的十念、是不夹杂
见思烦恼的十念。我们就知道,不杂结使,阿罗汉以上,证得阿罗汉果是刚刚把结使放下
。我们一定会联想到,烦恼还有习气,习气放不下,没有那么容易。习气要是放下了,他
就不叫阿罗汉,佛经上称他为辟支佛、缘觉。缘觉比阿罗汉高一等,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
,习气没断;辟支佛见思烦恼断了,习气也断了。他要修什么?他要修菩萨法,菩萨法是
从阿罗汉向上提升的,尘沙烦恼。尘沙是形容它多,烦恼太多太多了,叫尘沙烦恼。这里
头,善恶统统包括在里头,起心动念都是烦恼。所以菩萨要在这下功夫,修什么?修平等
心。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是见思烦恼断了,得清净心;平等是不分别,
分别就不平等,分别没有了。染污是见思,见思断了,清净心现前;分别断了,不再分别
,不再分别就平等,菩萨修的,三贤菩萨。平等就归一,一里头平等,二就不平等,这些
概念非常重要。我们学佛能不能得到佛教导我们无比殊胜的利益,从哪里看?就从清净平
等觉里面看,你的心清不清净、有没有染污。什么是染污?眼见色起分别,这个我喜欢,
那个我不喜欢,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喜欢不喜欢是见思烦恼。你看看,眼睛一见,见的时
候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起心动念接着就分别,尘沙烦恼;又起爱欲了,或者
是爱憎,喜欢的,不喜欢的讨厌它,烦恼全起来了。大乘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
不动念,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起心动念,这完全用真心。这是自性见,清清楚
楚、明明了了,叫了别,它不是分别,了别,了别是般若智慧。分别是贪瞋痴慢疑,是落
在这个里头,喜欢的,你贪爱它;不喜欢的,你瞋恨它,他起这种念头。
  所以佛教导我们首先要看破。看破是什么意思?对于事实真相完全明了,不迷惑,这
叫看破。事实真相是什么?事实真相是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事实真相。《般若经
》上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一切相包括实相在内。实相是真相
,不生不灭,净宗称它作常寂光。它有没有相?它没有相,了不可得。它能现一切相,心
现识变。它现的一切相叫实相,通过分别现的相叫假相、幻相。《华严经》上告诉我们,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境界是心现识变。唯心所现是真相,真相通过阿赖耶变了,阿赖耶是能
变,六尘境界是所变,就是阿赖耶的相分、见分。阿赖耶迷了,为什么叫阿赖耶?起心动
念是阿赖耶。不起心、不动念就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识成智。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
起心动念,完了,迷了,无明起来了,起心动念是无明。无明是什么?就这个字的意思就
明白了,无是没有,明是明白,明白没有了就迷了,就这个意思,用一个字说“迷”了。
不迷呢?不迷是明,明了。
  这里头非常微细,真正用功的人,真正修菩萨道的人,功夫用在哪里?用在见色闻声
,用在这个地方,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是我们修行的地方。怎么修?从浅到深,首先不执
著,于一切法都不执著。于身也不执著,知道什么?知道身是假的,知道身不是我,身是
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的身,是我所有,叫我所,不是叫我有,我所有。要
把身体看作一件衣服一样,生死就是换衣服,衣服脏了换一件,这个身体用了几十年,不
好用了,换一个。换的时候自己做不了主,谁做主?业力做主,这个麻烦大了!业力是什
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它来做主。你的心、你的言语、你的行为善,与三皈五戒十善
相应,你的身体换得好,三善道;如果你的身行不善,思想不善、言语不善、行为不善,
三恶道。自己做不了主,业力做主,善业感三善道,恶业感三恶道,没有一个是例外的。
  小乘圣者,刚才说过了,小乘初果,最小最低的果位,我们不能轻视,圣人,小小圣
人。为什么?他五种见惑断了,永远不会退转到凡夫地,所以叫他做圣人。他证得三不退
里头的位不退,虽然他没有出六道轮回,还在六道里头,七次生死他就证阿罗汉果,脱离
轮回,所以他在这里头不退。寿命长短不一样,人间的寿命短,天上的寿命长。他住在哪
里?住在天上,也有住在人间。但是他们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都没有了,
正知正见。
  小乘人,这个并不可贵,可贵的是大乘,前面讲的末后这一段,“住大乘者”,这一
句了不起。大乘心量大,有智慧、有慈悲心,不但要自度,还要度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不
离戒定慧。我们今天念了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包括三聚净戒,又包括宗门千七百条
公案,禅定,教下大乘八万四千法门,一句佛号戒定慧具足。住大乘者不容易。在净宗个
个都是住大乘者,为什么?他起心动念念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把戒定慧三学全包了,八
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也全包了,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没有一法不全包了。佛号功德不
可思议,佛号功德无与伦比,没有一样能比得上!所以住大乘者是菩萨念,常常念这句佛
号的人是菩萨念。怎么念?分秒必争,从早到晚,念念都不离开阿弥陀佛,就对了。为什
么?决定往生,往生决定成佛,成佛决定度众生,像阿弥陀佛一样。我有理由相信,那些
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成佛了,他到哪里去?他还住极乐世界,感阿弥陀佛的大恩大德,
永远依靠阿弥陀佛,像小孩依父母一样,不离开。
  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是无量无边没有极限,不像地球、银河系还有边际,极乐
世界广,没有边,真的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它是圆满的自性,找不到边际的。而且真
的在一粒微尘里面有圆满的自性,就是有圆满的法界。极乐世界在不在?在。现代量子力
学家为我们证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往生极乐世界真的是回老家
,你会非常爱这个老家。这个爱不是烦恼,不是喜怒哀乐里头的爱,是自性里本来具足的
爱,本有的,是性德。自性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德能里头第一条就是爱,佛法叫
慈悲。佛不用爱这个字,因为爱里头,怕人搞错了,这里头有情、有执;慈悲呢?这个爱
里面是智慧,没有情执、没有烦恼,连烦恼的根都找不到,不一样。我们爱自己、爱人类
、爱众生,都是用的真心,不是用妄心,这就对了,这叫菩萨行。这个心来念佛叫菩萨念
,不是凡夫念,是乃菩萨念,而非凡夫念,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老老实实就这一句佛号
,这一句佛号里头不夹杂妄想、不夹杂念头,就是菩萨念。不夹杂妄想是无明放下了,不
夹杂邪念,无论什么念头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尘沙、见思没有了。这人
是菩萨,大乘菩萨,不是二乘,当然不是凡夫。
  “本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有,“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
念”。最重要的就是清净心,清净心要跟无量寿结合起来,这个无量寿就是愿生净土、愿
见弥陀,这个愿要念念相续不能中断。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念这句佛号,
用什么心念?用向无量寿心,用这个心。这个心是清净心,为什么?里面没有夹杂妄想,
没有夹杂。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愿见本师阿弥陀佛,问我们有什么愿?就这两个愿,往生
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一切都圆满了。绝不能夹杂别的念头,夹杂别的念头就是六道
轮回,出不去。乃至十念,这就是讲即使是下下等只有十念也行。这是真念佛,真心念佛
。“即以脱尽淫怒痴之三毒,具成就三明之智德”,脱尽,这一句里头最重要就是尽,一
丝毫都没有了,淫怒痴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放下了,彻底放下了,没有丝毫念头了,统
统放下了。放下贪瞋痴就成就三明六通,这是什么?自性本具的智慧现前了。我们前面所
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自性里头无量的智慧统统现前,无量的德能也现前,就是所说
的功德,无量无边的功德,只说德不说功。不需要修,是自性本具的,一个智、一个德,
无量无边。所以智慧、功德,向内求,不向外求,内求是圆满的,外面怎么修都不圆满,
一切向内,好,不向外。三明是天眼、宿命、漏尽,完全恢复了,这里面的障碍统统放干
净了。
  “以如是之心,而持佛名号。如是念佛,功德难思”。所以念佛,说来说去,还说的
这个心,真心、妄心。妄心持名不能往生,为什么?极乐世界是净土,你心不清净,念阿
弥陀佛去不了。这一句佛号对我们来说是帮助我们恢复清净心的,心净则佛土净。极乐世
界从哪来的?清净心所现的。我们这个世界从哪来的?从五欲六尘里头变现的,跟七情五
欲同一个意思,五欲六尘、七情五欲,从这变现出来的。我们起心动念没离开,言语造作
也没离开,难!大乘教里佛怎么教我们的?教我们正念不能间断。净宗的正念就是一句佛
号,不能间断,烦恼不能夹杂,统统放下。烦恼是什么?七情五欲。七情,喜怒哀乐爱恶
欲,这七情;五欲就是最后这个欲,欲又分作五,财色名食睡。六道凡夫都是生活在,生
生世世都在七情五欲之中。这里头有善恶,善感三善道,恶则感三恶道,永远不能出离。
我们在六道里住多久了?无量劫,我们在这过了无量劫,生生世世在这里头轮转,苦不堪
言。
  地狱不能去,不但讲地狱,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三途,饿鬼、地狱、畜生,三途一堕
五千劫。掉下去了,什么时候再出头,再又转上来?五千劫。不是万年,是论劫数算,五
千劫,怎么得了!这些话不是佛吓唬我们的,不是佛骗我们的,我们这样想,我们就全错
了。佛所说的话、菩萨说的话句句真实,包括阿罗汉所说的,阿罗汉不妄语,真的不是假
的。你要晓得这些,把这个东西搞清楚、搞明白,你的出离心生出来了,这六道不能待,
赶快走,你会有这个想头。这个念头好,这个念头决定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在这个世间
,日常生活当中用什么态度?逢场作戏,可不能当真,没有一样是真实的,都是假的。“
一切法”,一切善法、一切恶法都叫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一句佛
号里头不掺杂一切法,一切法放下了,心里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起心动念想极乐世界。往
生到极乐世界快乐自在,为什么?极乐世界我所需要的全有,我这个地方一样都不要带,
极乐世界一切受用,享受,心想事成,想什么它就现什么,不想就没了。还有哪个世界能
跟它相比?所以我们的心可以完全放下了,我那边统统有,比这边好。无论什么,衣服、
需要用的东西,统统有,不必从这带一件去,连这个身体都不要。那边的身比这个身好,
这个身是物质,阿赖耶的相分,境界相,极乐世界是法性身。法性身好,不老,无量寿,
永远不老,化生,不是胎生,化生,没有生苦。生老病死苦在极乐世界没有,名词都听不
到。所以我们要用真心念佛,真信真愿。从什么地方表现?从放下,彻底放下,一尘不染
,心里就一句阿弥陀佛,向往的就一个极乐世界,除这个什么都不想,什么念头都没有了
。这样念佛,功德难思。
  “以此为因,则临终正念现前,定得往生”,这个定字用得好,肯定,毫无怀疑。“
但此乃菩萨之十念”,我们能不能学?能学,学海贤就是菩萨的十念。他十念当中一切妄
念都没有,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放下了。放下是《金刚经》上讲的无
住,放下之后最可贵的还能提起,提起是《金刚经》上讲的生心。用在我们功夫上是什么
?放下,万缘放下,佛法也放下;提起呢?一句佛号。提起佛号的时候是放下,放下佛号
的时候是提起,提起跟放下是同时,这就是无住生心,生心无住。生心是提起,生心就是
无住,无住就是生心,跟禅宗不谋而合,不可思议。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怎么念法?就
这个念法。
  众生太苦,现在我们在这个时代遇到两桩大事,一个是大乘佛法衰了。原因在哪里?
没人真干了。我们要发心续佛慧命,无论在家、出家,这是大事,这不是小事。第二个是
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现在也濒临着存亡的关头。怎么办?典籍,我们可以放心,不会失传
了。现代印刷术发达,印书很方便,《四库全书》、《四库荟要》,在中国大陆、在台湾
都有翻印,所以我相信不至于毁灭。问题是谁来读、谁来讲?现在还有很少很少的少数人
,大概都是七十以上,有能力读这个书的人不多,在全世界能不能找到一千个人?恐怕找
不到。再过十年,这些人天天都在凋零,十年之后可能没有了,那可不得了!这个东西在
面前失传了。现在我们要拼命救它,怎么救?帮助年轻人,请这些老人,有国学根柢、有
文言文基础的这些老人,教小朋友。不能让它中断,谁来继承?孩子来继承。他怎么继承
?我们现在帮他继承,帮就是我们自己要学,学了教小孩。真正兴旺起来是在他那一代,
我们这一代是传承薪火,这星星之火我们来承传。这是大事,这不是小事,关系我们五千
年传统文化的存亡,关系全人类智慧、幸福,这是大事业,我们要全心全力以赴。自己不
行,求别人。我自己认识,但是我没有学过。二十六岁才碰到一个好老师,三十二岁跟李
老师学佛,都是太晚了,好在是一门深入,有点小成就。我们现在也全心全意帮助年轻人
,年轻人真正发心、发愿的,我们全力协助,帮助他们营造学习的环境,让他真正能有个
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专攻。带一群小孩,最好的办法就是办一条龙的汉学,这学校有幼儿
园、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我们要团结一些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数的,把这桩事情看清
楚、看明白了,觉悟了,同心同德,我们共同来把这桩事情做好,非常有意义。
==
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起心动念接着就分别,尘沙烦恼;又起爱欲了,或者是爱憎,
喜欢的,不喜欢的讨厌它,烦恼全起来了。
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
不说无明,就说分别,我们真的是一天到晚在分,分你我、分内外、分善恶、分美丑....
这个阶段,学术界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叫“客观”。
好像我只是分了,我没有好恶。这其实是自欺欺人。
凡夫分完了好恶立刻就起来了,几乎同时。有时甚至是为了好恶而分而不自觉。
所以老子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自知者明”。
看明白自己一切身心活动的运作原因,这就去除无明了。
我们连自己内心的幽微念头都看不明白,还能看明白什么?
因为对外的“看”,全来自“内”的偏取。
能看清楚自己的偏取,明白偏取的原因,消除偏取,才开始谈得上“明”。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5-24 16:5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5-24 17:38: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