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类] “我执”与“我爱执”的差别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04-07 18:50:35
摘自:仓忠仁波切《菩提道次第广论》三士道摄要(38)
http://blog.yam.com/tsadong/
在多数的论著中,将“我执”、“我爱执”二者解释为一样。为何如此?因为多数的
凡夫都会生起“我爱执”,也会有“我执”,故将此二者总说为“补特伽罗我执”,在多
数的论著中是以总相的方式作解释。
但是,若加以详细探讨就会发现:“我爱执”、“我执”、“补特伽罗我执”是略有
不同。细分来说,“我爱执”于声闻独觉阿罗汉的心续中是有的,而“补特伽罗我执”、
“我执”于声闻独觉阿罗汉的心续中是没有的。
【学员提问】:
“我爱执”是由“我执”所引生,那么,“我爱执”与“我执”是因果关系吗?
【仁波切答疑】:
“生”的话,一定是因果关系。刚才说明的是:将“我执”、“我爱执”作一个清楚
的区分说明。
以解释一般凡夫的“我爱执”而言,因为凡夫的“我爱执”是依于“我执”而引生,
所以在某些经论中的解释并没有清楚区分,只是以总相作说明,原因是,因为(总相的我
爱执中,凡夫)“我爱执”的背后是“我执”,(凡夫)是由“我执”而引生“我爱执”。
但是,是“我爱执”不一定是“凡夫的我爱执”,例如,阿罗汉也有“我爱执”,以
这样的角度来说,就是另外一种解释。就凡夫而言,由“我执”引生“我爱执”,这一定
是因果关系;以阿罗汉而言,虽是已经断除“我执”,但还是有“我爱执”,就此而言,
(声闻独觉二乘)“我爱执”不是“我执”的果。
【学员提问】:
凡夫的“我爱执”于三性中,是属于“无记性”?或是属于“恶性”?“他爱执”是
属于善性吗?
【仁波切答疑】:
“我爱执”应该是属于无记性。“他爱执”应该是属于善。
【学员提问】:
“我爱执”、“他爱执”二者是属于“间接相违”或是属于“不并存相违”?
(注《摄类》:“相违”(两个法没有交集)有四种类型,1.直接相违(直接互不相
顺而存在),2.间接相违(间接互不相顺而存在),3.不并存相违(不能无伤害而并存、
互相伤害而同时存在),4.互排相违(于觉知的趋入境上互相排斥而存在)。1.直接相违
的事例,例如:声常、声无常;瓶、非瓶。2.间接相违的事例,例如:声常、声常空。3.
不并存相违的事例,例如:有情心相续中的能对治、所对治。4.互排相违的事例,例如:
觉知的趋入境上于桌上安立瓶子、觉知的趋入境上于桌上安立非瓶。)
【仁波切答疑】:
“我爱执”、“他爱执”二者应该是属于“间接相违”,因为,“他爱执”如同“我
爱执”的对治品,就二者而言,当一方的势力渐渐增长,另一方的势力即随之渐渐衰退。
可是,二者是会同时存在于一位补特伽罗的心续中,这是有的。
但是,“我爱执”、“菩提心”二者是相违的(注:“我爱执”、“菩提心”二者,
不仅是直接相违,且是互排相违)。
此如《现观庄严论》第四品中说“不退转”的“共通义”:
基本上而言,补特伽罗的差别虽然种性不一定,但从大乘资粮道就丝毫不行其他道,
并且不可能从大乘发心衰退。从意乐上,已经压伏生起只为自身希求解脱现行意乐的机会
;从加行上,具足殊胜方便智慧(菩提心、空性智慧)的坚固证知,故必将获得无上菩提
,如是安立为“不退转”;但是,不安立为“不退转相”。
以“支分义”而言,即是“不退转相”(不退转征相),三种菩萨不退转相:
利根菩萨,从加行道煖位得不退转相;中根菩萨,从见道得不退转相;钝根菩萨,从
八地得不退转相。
将此义趣结合菩萨心续中没有“我爱执”,即是因为已经压伏“我爱执”现行的机会
,并且具足殊胜方便与智慧(菩提心、空性智慧)的坚固证知,依于此因而安立不退转相
。是故,利根菩萨,于加行道煖位之后得智时,能压伏我爱执现前的机会;中根菩萨,于
见道位之后得智时,能压伏我爱执现前的机会;钝根菩萨,于八地之后得智时,能压伏我
爱执现前的机会。
(注:“我执”与“我爱执”二者,具有交集关系的四句差别。“总相的我爱执”与
“声闻独觉阿罗汉的我爱执”二者,具有总别关系的三句差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