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太上感应篇98【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4-07 17:23:00
太上感应篇98【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1999/9/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
19-012-0098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一节,经文只有两句:
  【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这都是太上给我们举的一些例子,这是恶行当中的大恶。‘先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
老师,注解里头说,这注解都是以古人所讲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佛家常讲,
我们身命得自于父母,我们的慧命得自于老师,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身命跟慧命做个比
较,慧命比身命更要重要。如果人有慧命,这个人生生世世决定不堕三恶道,不但不堕三
恶道,决定能够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由此可知,慧命重于身命,佛菩萨的恩德超过父
母,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可是现在在这个世间,能够真正让我们得到慧命的老师,
几乎都见不到了,这也是事实。佛家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为什么我们今天发
心要求法身慧命,佛菩萨不来帮助我们?我们学佛这么久了,对经教也涉猎了一些,我们
可以肯定佛菩萨的话是真实的,决定不是妄语;换句话说,决定不会舍弃我们,问题是我
们求道的心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我们求道的心不是真切的,佛菩萨就不来了,来了没
有意思,如果真的是恳切真心求,就决定有感应。由此可知,我们求法修行,这一生当中
能不能成就、成就的早晚,都决定在自己,不是别人给我们决定的。自己有个真诚的心,
有个清净的心,认真依教奉行,佛菩萨就来了,他有不可思议的善巧方便来加持我们,如
果有一丝毫的不诚实、不老实,就决定没有感应。所以今人心之所感都是些妖魔鬼怪,为
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心里头有贪瞋痴慢,心里头有邪知邪见,邪与邪相感,真与真感应,
这是一定的道理。
  现在我们自己不知道怎样修学,这个诚心发不出来,父母也不知道,甚至于现在老师
也不知道,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我小时候第一天上私塾,大概是七岁的时候,这个印象
我记得非常清楚,这个私塾是在一家祠堂里面,我的老师姓什么我忘掉了,这太小的事情
。我记得我父亲带着我,还准备有礼物,去供养老师的。进到祠堂,见到老师,先把礼物
供上,我的父亲在前面,我跟在后面。它也有个礼堂,在礼堂的正当中供一个牌位,“大
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牌位,我们向孔老夫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礼,我父亲在前,
我跟在后面拜。拜完之后,请老师坐到当中,我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也是给老师行三
跪九叩首的礼。我印象很深刻,家长把子弟付嘱给老师,请老师严加管教,这么隆重的礼
节,父母要拜老师的,老师要是不好好的管教学生,你们想想,怎么对得起人家的父母?
这样尊重。现在没有了,没人懂得了。
  往年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办了一个“内典研究班”,学生八个人,老师六个人,我也
是其中之一。这个班的主任是李老师,开学那一天,李老师请我们六个老师上座,我们六
个都是他的学生。他带着学生,他在前面,八个学生在后面,给我们顶礼三拜。李老师说
“我代表学生家长。”大概我们这一生只会遇到一次,再遇不到了,再没这个事情了。代
表学生家长,率领八个学生,我们这六个人坐在上面,接受他们顶礼三拜,我们要不认真
教导这些学生,我们对不起老师。现在哪懂得这个道理?不但你们没见过,听都没有听说
过。所以古时候师徒如父子,真的比父子还亲。老师的儿女跟我们自己兄弟一样,一生都
互相照顾。所以人家做老师的人,虽然很辛苦,读书人都很贫寒,但是他非常安慰,学生
教好了,将来学生能够出人头地,他的子子孙孙都会有人照顾,他没有后顾之忧。古时候
有道义,现在没有了。现在我们看社会的结构,人与人的结构是什么?利害。有利就是朋
友,就是亲属;没有利的时候,就是怨家,就是对头,你说这是什么社会?从这些地方,
我们真正体会到圣贤教育的重要,失掉圣贤教育,那真是夫子所说的话,人与禽兽有什么
两样?人也是动物,跟一般动物差别在哪里?就是人懂得道义,能够明了“道德仁义礼”
,其他的动物不懂。
  人为什么懂得“道德仁义礼”?是老师教的,所以对老师怎么可以轻慢。‘慢其先生
’,说老实话,老师都是读书人,都是明理人,对于这些名闻利养看得很淡,也无需要求
人恭敬。学生对老师的恭敬是敬什么?是敬自己的学,道理在此地。老师教学生,对学生
关怀确实是有差等的,这是什么原因?老师观察学生,这个学生一分恭敬,教他一分;两
分恭敬,教他两分,什么原因?绝不是对老师恭敬成分多少,老师观察你能够接受多少。
印祖在《文钞》里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教你两分,那一分是多余的,是浪费了
。你这个器只有这么大,拿过来给你盛水,只能装这么多,再多了,漫掉了。你十分诚敬
,你这个器大,就多给你装一点,一分诚敬,小的,只好给你这一点,是这么个道理。不
是老师喜欢你,你恭敬他、巴结他,他就教你,不是的,是看你能够接受多少。你十分诚
敬,老师教你九分,对不起你,你一分诚敬,教你两分,多余的,你接受不了,是这么个
道理。如果老师要是贪图人家恭敬他,那他是凡夫,他哪里是圣人?所以诚敬,确实把我
们好学的心、喜欢接受的心、依教奉行的心,显露在这上面了,人家看到的时候,他不能
不教你。
  我过去这三个老师,那个时候我的生活非常清苦,说实在话,一分钱的供养都没有。
我跟方老师学,方老师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我没有缴一分钱的学费。跟章嘉大师三年,
我也没有一分钱供养过章嘉大师,这他知道,他了解我的环境,有的时候谈话时间久了,
超过十二点钟,他留我吃饭。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常常供养我、照顾我,我没照顾过他
,他的学生多,他收的供养多,吃的东西他给我,穿的衣服他常常送给我,没有缴过一分
钱的学费。这三个老师,都没有缴过一分钱的学费,得到老师特别的照顾,什么原因?就
是诚恳的态度,真想学。我们要知道,这三个老师都是很有名望的大德,学生很多很多,
没有一个像我有这样的这种礼遇,没有。我也不是有人教我,没人教我,是从小受的苦难
太多了。遭遇到抗战,八年的日子过得太辛苦了,天天逃难,日本人在后面追。抗战八年
,我走了十个省,都是徒步走路,所以江南十个省,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是走过来的。那
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只,遇到有河流地方才有船,没有河流的地方
,走!所以吃的苦难太多太多了。没有机会上学念书,所以对于学的心就非常恳切,遇到
有这个机会,决定不肯放过。现代人生活比我那个时候富裕太多太多了,日子过得好,学
的心就淡了,学不学无所谓了。所以我们尊师重道几乎是出自于自然的,出于天性的。
  小注里头说的几句话很好,“父母生我之身,尤必先生成我之学”,“尤必”这两个
字好,必须要老师成就我的法身慧命。“故其尊与亲君并重”,君是从前帝王,古时候的
人民没有不尊敬帝王,尊敬国家领导人。现在由于圣贤教育废弃了,所以现在对于君长那
个尊敬的心也没有了,可惜。“今人延师教子,往往多出虚文”。写这本书是在清朝末年
,已经受西洋文化的影响,实在讲西方文化传到中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破坏掉了,所以
我们的国家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将近两百年,遭受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没有过的痛
苦。我们也不能怪别人,怪自己无知,怪自己迷信,迷信西方物质文明,把自己的东西废
弃掉了,这一点我们远远比不上日本。日本人比我们聪明,他知道中国传统有价值,所以
他永久保留,西方科技他要学,他们是并重,所以那么小的国家,能那么样的强大。我们
是完全把自己的忘掉了,只看到别人的好,认为自己的东西太旧了、古老了、不合时代了
,完全要丢掉。为什么日本人不肯丢?这是我们比不上日本。这是清朝末年的现象,请老
师教子弟,心不够真诚。
  “吝财亏礼”,对老师的供养非常微薄,礼节没有那么样的真诚。“甚或言词不逊,
礼貌反常,有心夷落”,轻视,瞧不起老师。老师家境清寒,多半生活非常清苦,这里讲
这些人眼光短浅,跟禽兽没两样。可是做老师的人,决定不能因为学生家长对待你没有礼
貌,轻慢你,你就不肯认真教,那也错了,那你不是一个读书人。你还是要认真教,尽到
你自己的本分责任,你这个老师是有道德的,是真正明理的。如果贪图学生家长的供养,
供养多了,就认真多教他,供养少了,对学生也就不太认真,这个老师不是个好老师,这
个老师将来也要负因果责任,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因此我们真正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只
要做到自己的本分,将自己的本分做得尽善尽美,全心全力去做,好果报决定在后面。积
功累德,教书的人就是教学,在教学里积德累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