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净土圣贤录.初编》:净土教主第一(4)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3-13 00:52:10
往生三品,准(依)《无量寿经》云,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
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大众现其人前
,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
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
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
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
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求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
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
。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
,次如中辈者也。
按《观无量寿佛经》所分九品,其上中二品,略摄此三辈中。其下三品俱系一生造辠
(罪的异体字),末后回心 (晚年临终忏悔回头),又三辈所未及(这是三辈分类没有提到的)
。准《涅槃经》,阐提(无信之人) 亦有佛性之旨,必合(配合)《观经》九品,义类始圆
(义理分类才圆满)。读者详之。
论(作者的后记)曰,诸佛法身,遍一切处。遮那既尔(毘卢遮那佛是这样),弥陀亦然
。本无净秽,安有东西?然方便门中,全分胜劣(高下全然有别)。在凡夫阶(位)不退者,
唯极乐同居(土)则然(如此),非余佛土所能及也。五浊众生,但发肯心,十念功成,顿超
尘劫。我佛(之)慈悲,于斯为极(在净土法门中达到极致)。幸逢大法,得闻弥陀如来本愿
功德,而不能发稀有心,生慕乐想,(就像)背父逃逝,踯躅(徘徊)穷途,长劫漂流,莫能
哀救。可不惧哉?可不劝(进)哉?
==
一阐提:
《涅槃经五》曰:“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同五曰:“一阐提者
,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同十九曰:“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
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戒。如是之人,名一阐提,
诸佛世尊,所不能治。”同二十六曰:“一阐名信,提名不具,不具信故,名一阐提。”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净空法师说过,极恶之人临终忏悔念佛往生的,他往生的品位,看他忏悔的力量。
比如在《阿阇世王经》里,阿阇世王造五逆罪,临终猛利忏悔,佛说他是上品中生。
我想《无量寿经》没有特别提“一生造罪、末后回心”这类的人,应该是因为如此。
因为我们不知道他过去生善根深浅、福德大小,他一回心能回到什么程度。
但一般大概都是下三品无误,不是因为歧视他们,是因为毫无念佛功夫。XD
印光大师说:
即五逆十恶之流,临终能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至心念佛数声,随即命终者,亦得决定往
生,以佛慈广大,专以度生为事,一念回光,即蒙摄受,所谓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也。
所以即使是一阐提,只要一回头,信愿具足,佛立刻就摄受他。
我佛慈悲,于斯为极。
净土法门是佛无尽慈悲的极致展现。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3-13 13:2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3-13 15:51: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3-13 21:58: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