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宣化上人:修道的秘诀-节食与寡欲

楼主: kidstrife (kidstrife)   2014-09-07 19:15:26
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很自然的一种道理。你明白这个道理,成就是住,
就是坏,就是空。生也就是老,就是病,就是死。若无成,就无住、无坏、无空;若无生
就无老、无病、无死。
可是众生用妄想执著来分别这些事情,分别几个大劫,也分别不清楚,时时仍是那么糊涂
刚刚要明白一点,又糊涂了,故在轮回中,总是出不去。若想去轮回,打破这条道路,就
可以修行成佛,证本来佛果,无来无去,无垢无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什么忧愁烦恼
也没有,什么五浊六浊也没有了。可是我们人都放不下假的,故找不到真的。所谓:“
舍不了假,成不了真;舍不了死,换不了生。”你不把虚妄之狂野性制止,那么真正的智
慧就不能现出。
你总用无明覆蓋著自性,无明有两个帮凶伙计,究竟是什么呢?就是食与色,一个食欲,
一个色欲,这两个帮着无明做种种坏事。所以儒教中说:“食色性也。”好吃、好色是天
然的生性。可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无明为何总也不能破?烦恼总也不断?智慧总也不现
就因为贪吃、好色。
食就是帮助欲,欲就是帮助无明。人生来就会吃,小孩子一生出来就会吃奶,无奶就哭起
来,但吃了奶后就不再喊,也不叫了。不错,这是与生俱来的,可是有了食欲后,就生出
色欲。
男好女色,女好男色,互相迷恋,来贪著,放不下,看不破,饮食所有之精华就变成精,
精一足,就生色欲了。所谓“饱暖思淫欲,困苦起盗心”。饱暖了,男就想女人,女人就
想男人,就起这一套。若穷了,就想去偷,偷盗也就为了食与欲。你吃得胖胖肥肥的,吃
有营养物,而后就打淫欲妄想。人先起食欲,想吃好味,帮助身体健康之食物,但以后吃
少了,又觉得不够;吃多了,色欲就生出。色欲生出后,就不顾生命了,只去贪色。
故色与食是同伴。若无明没有食色之帮助,它就不会做那么多怪事,出家人吃得普通些好
素食营养很好。所以对于吃东西之问题,不要看得那么重,修道人吃得能维持生命即可。
要行中道。不需要吃得太有营养,但也不要吃得太坏,否则弄垮身体。
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台湾的水果和尚(指广钦老和尚——编者),他既不贪财,也不贪色。
人家给他果仪,他连看也不看。这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做到的。一般人放不下财,视财
如命,但他却看得那么轻松,也不看果仪包得有多少。放在一边,谁愿意拿就去拿,故他
有些徒弟就偷拿许多钱,而后偷跑还俗去。那你说,他以后应该会管紧了钱?并非如此,
他仍然管也不管,看也不看,你说这老人定力有多高?他只吃水果、花生,不吃有味之物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而证得初果。他修行很有感应的。有些人认识他,但亦有人不认识他
的德行,反而骂他是哑羊僧。他因年迈身体不好,故现在吃点粥了,但有人就开始呱呱叫
以为他要堕落了。其实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人家吃不吃粥是他的事,怎么可以管那么多?
如果人人修行都像这位老人那么不贪不染,那么佛教一定会发扬光大,正法住世。这位老
人是我最欢喜的一位老同参,也可说是志同道合。
在万佛城,你不能说每一样都是对的,都是佛法,但我们愿意依照佛法去做,依教奉行,
所以万佛城所有的人,不注重吃好物,或穿好衣,或住好地方,只要能维持四大假合之身
体,能活着就可以的。我们所需要的是法,是无上法味,所以每天在万佛城讲经说法。你
们各位到听经时,要勇猛精进听讲华严经,不要懒惰。你们听经不是给师父听,而是给自
己听;你若自觉什么都懂,你就不需要听了。但你并非什么都懂,你所懂的都是世智辩聪
尽是精细鬼灵俐虫在作怪。你学法是给自己学而不是给师父、旁人学的。切记!不要白白
把光阴空过了。否则后悔莫及。
一九八二年五月九日讲于万佛城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9-07 19:34:00
欲界的欲主要指的是男女之欲与饮食之欲,所谓饮食男女,刚出门转了一趟到处都有男男女女围在一起烤肉,那个烟燻炭烤味道闻到真不舒服。色界以上就无男女相也无这些饮食关于修道之修习轨理,末学在板上分享过《菩提道次第广论》止观四资粮:守护根门、饮食知量、正知而行、悎寤瑜伽四篇,可爬文学习,为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部分内容原po如果是从美国万佛城网站转贴文可附上网址,末学也有亲人在此处出家。宗喀巴门下传人清定上师曾受宣化老和尚迎请至美国万佛城传授比丘三坛大戒的受戒师阿阇梨。
作者: opm (活着堆好积木)   2014-09-07 20:3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4-09-07 22:33:00
阿弥陀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9-07 23:19:00
二十多年前由宣化法师的因缘而接触佛法,最初读到的是宣化法师所讲的金刚经、楞严经等,另有从楞严经中别册出来的五十阴魔、四种清净明诲,缘生缘灭,虽然已不再从宣化法师,但亦是感恩有接触佛法的因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