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心摄持六度决定(10)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8-06 08:50:57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学菩萨行〉 pg261L4~pg261L9
壬一、净修欲学菩萨学处 壬二、修已受取佛子律仪 壬三、受已如何学习道理
壬三分三:癸一、何所学处;癸二、其中能摄诸学道理;癸三、于此如何学习次第
科判:{癸二、其中能摄诸学道理─子一、正义数量决定}
───────────────────────────────────────
【观待三学数决定者。戒学自性即是戒度。此要有施,不顾资财,乃能正受,是戒资粮。
既正受已,由他骂不报骂等忍耐守护,忍是眷属。静虑心学,般若慧学,精进徧通三学
所摄。故六度决定。如云:“依三学增上,佛正说六度,初学摄前三,后二摄后二,一
通三分摄。”
如是当以何等胜身,圆满何等自他二利,安住何乘,由具几种方便之相,修行何学,能
满能摄如是身、利、大乘、方便及诸学者?当知即是六波罗蜜。总摄菩萨一切修要大嗢
柁南,乃至未得广大定解应当思惟。
───────────────────────────────────────
.午六、观待三学数量决定。戒学的自性是持戒度,这又要有布施、不顾恋资财才能真
正受戒,所以布施是持戒的资粮;受戒之后,要由他骂不还骂等的忍耐心守护戒律,故安
忍是持戒的眷属。静虑是心学(定学),般若为慧学,精进则通于戒定慧三学。因此六度
数量决定。如《大乘庄严经论》说:针对戒定慧三学,佛陀无颠倒地宣说了六度。戒学中
包含施、戒、忍前三度,后二者心学、慧学中含摄静虑、般若后二度,精进一度通于三学
,属于三学所摄。(上述六种观待道理)如是应当以何等殊胜之身、圆满哪些自利他利、
安住何种大乘中、由具备哪几种方便之相、修行何种学处,能圆满如是身、如是二利、如
是大乘,能统摄如是方便、如是三学的妙法,须知即是六波罗蜜多。对这总摄菩萨一切修
要的大总纲,乃至没有获得广大定解之前,应当不断思惟,直到获得决定为止。
■ 解说──
请看文,“观待三学数决定者。”
第六点“观待三学数决定”。六度修行都摄于三学中,如何呢?
请看文,“戒学自性即是戒度,此要有施不顾资财,乃能正受,是戒资粮。既正受已
,由他骂不报骂等忍耐守护,忍是眷属。”
戒学的自性是持戒度,戒学的资粮是布施度,戒学的眷属是忍辱度,故此三度摄于戒
学中。为什么说戒学的资粮是布施度呢?若有布施,将不会顾恋资财;顾恋资财的话,将
不会出家;不顾恋资财,就不会做生意等。若要出家,必须不顾恋资财,才能正受戒,因
此说布施是戒学的资粮。
“既正受已”是正受菩萨戒后,为守护菩萨戒,必须修忍辱,故“由他骂不报骂等忍
耐守护”,受戒后须由忍辱守护戒,因此“忍是眷属”,忍辱度是戒学的眷属。
请看文,“静虑心学,般若慧学,精进遍通三学摄,故六度决定。”
静虑是心学﹑定学。般若是慧学。精进则遍通于戒定慧三学,因此六度都摄于三学里
。对六度得决定解,三学能成办六度的一切所作。观待三学数量决定,三学能成办六度的
一切意义,观待三学之体性,六度已够了。若以为“六度不具足三学的一切所作,还须要
更多度”。不须要。因为三学能成办六度的一切所作。
三学是修学的一对境,所有修学的法都含摄到三学里面,这边讲的是三学的一切作用
会不会含摄到六度里面,若没有含摄到六度里面,六度还不够,可能还要再多几度的法,
若六度可整个含摄三学的作用,就不需要再增多了,只要六度就够了。
接着,引述其根据《庄严经论》。
请看文,“如云:‘依三学增上,佛正说六度,初学摄前三,后二摄后二,一通三分
摄。’”
详细的三学作用,佛说为六度。为何?“初学”是戒学,戒学含摄施﹑戒﹑忍等前三
度。“后二”是奢摩他和毗钵舍那,含在定学和慧学中。“一”是精进,精进含在整个三
学中。
以上讲说完毕数量决定。接着,宗大师作总结,讲到六数量决定的精华。
请看文,“如是当以何等胜身,圆满何等自他二利,安住何乘,由具几种方便之相,
修行何学,”
“当以何等胜身”是第一点观待增上生数量决定;“圆满何等自他二利”是第二点观
待引发二利数量决定和第三点观待引发圆满一切利他数量决定;“安住何乘”是第四点观
待能摄大乘数一切决定;“由具几种方便之相”是第五点依一切种道或方便数量决定;“
修行何学”是第六点观待三学数量决定。
“能满能摄如是身﹑利﹑大乘﹑方便及诸学者,当知即是六波罗蜜。”
“身”是第一“何等胜身”;“利”是第二和第三“圆满何等自他二利”;“大乘”
是第四“安住何乘”;“方便”是第五“由具几种方便之相”;“诸学者”是第六“修行
何学”。六波罗蜜能圆满含摄身﹑利﹑大乘﹑方便及诸学者。
“总摄菩萨一切修要大嗢柁南,乃至未得广大定解应当思惟。”
六度是菩萨修行的大总纲,怎么知道六度是菩萨修行的大嗢柁南(大总纲)呢?由刚
才说的六点知道。于此未得广大定解前,应当深入数数思惟。如是,一位补特伽罗,当以
何等身?增上生。圆满何等?自他二利。安住何乘?大乘。具几种方便?六种方便。修行
何学?三学。
先说藏文的句子构造,例如说“只有他来帮助我”和“帮助我的只有他”,两种讲法
是一样的意思。藏文的构造也是如此,从刚才念的“如是当以何等胜身”到“当知即是六
波罗蜜”,以六波罗蜜多作为有法(主题),“六波罗蜜多可成办圆满身”﹑“六波罗蜜
多可成办自他二利”﹑“六波罗蜜多可使安住大乘”﹑“六波罗蜜多含摄一切方便”﹑“
六波罗蜜多含摄一切应学”。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讲授 法炬法师翻译
此文稿为自他学习而做,仅供参考,容有疏失,恳请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8-06 17:32: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