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依止法

楼主: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8-05 17:55:11
菩提道次第广论 卷一 (节录依止法)
 第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分二:一、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
理;二、既亲近已如何修心次第。初中分二:一、令发定解故稍开宣说;
二、总略宣说修持轨理。今初
  摄决定心藏云:“住性数取趣,应亲善知识。”又如铎巴所集博朵瓦
语录中云:“总摄一切教授首,是不舍离善知识。”能令学者相续之中,
下至发起一德,损减一过,一切善乐之本源者,厥为善知识。故于最初,
依师轨理,极为紧要。菩萨藏经作如是说:“总之获得菩萨一切诸行,如
是获得圆满一切波罗密多,地忍等持,神通总持,辩才回向,愿及佛法,
皆赖尊重为本。从尊重出,尊重为生及为其处,以尊重生,以尊重长,依
于尊重,尊重为因。”博朵瓦亦云:“修解脱者,更无紧要过于尊重,即
观现世可看他而作者,若无教者亦且无成,况是无间从恶趣来,欲往从所
未经之地,岂能无师。”
 由是亲近知识之理分六:一、所依善知识之相;二、能依学者之相;
三 彼应如何依师之理;四、依止胜利;五、未依过患;六、摄彼等义。
今初
  总诸至言及解释中,由各各乘增上力故,虽说多种,然于此中所说知
识,是于三士所有道中,能渐引导,次能导入大乘佛道。如经庄严论云:
“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
是说学人,须依成就十法知识。此复说为自未调伏,而调伏他,无有是处。
故其尊重能调他者,须先调伏自类相续。若尔须一何等调伏?谓若随宜略
事修行,于相续中有假证德名,全无所益。故须一种顺总佛教,调相续法,
此即定为三种宝学,是故论说调伏等三。
  其中调伏者,谓尸罗学。别解脱云:“心马常驰奔,恒励终难制,百
利针顺衔,即此别解脱。”又如分辨教云:“此是未调所化衔。”如调马
师,以上利衔调儱泪马,根如泪马随邪境转,若其逐趣非应行时,应制伏
之。学习尸罗,调伏心马,以多励力制令趣向,所应作品。寂静者,如是
于其妙行恶行,所有进止,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发起内寂静住,所有
定学。近寂静者,依心堪能奢摩他故,观择真义发起慧学。如是唯具调伏
相续,三学证德,犹非完足,尚须成就圣教功德。言教富者,谓于三藏等,
成就多闻。善知识敦巴云:“言大乘尊重者,谓是须一,若讲说时,能令
发生无量知解。若行持时,于后圣教,能成何益;当时能有何种义利。”
  达实性者,是殊胜慧学,是谓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此
若无者,说由教理通达亦成。
  如是虽能具足教证,若较学者或劣或等,犹非圆足,故须一种德增上
者。亲友集中作如是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
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
胜尤胜。”如朴穷瓦云:“闻诸善士史传之时,我是向上仰望于彼。”又
如塔乙云:“我于惹珍诸耆宿所,而作目标。”是须一种目向上望增上德
者。如是六法,是自所应获得之德,诸所余者是摄他德。此亦如云:“诸
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
若除为他说无谬道摄受而外,无有以水洗罪等事。其中四法,善巧说者,
谓于如何引导次第而得善巧,能将法义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悲愍者,谓宣说法等起清净,不顾利养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说,
是须犹如博朵瓦告慬哦瓦云:“黎摩子,任说几许法,我未曾受赞一善哉,
以无众生非苦恼故。”
  具精勤者,谓于利他勇悍刚决。远离厌患者,数数宣说而无疲倦,谓
能堪忍宣说苦劳。博朵瓦云:“三学,及通达实性,并悲愍心,五是主要。
我阿阇黎响尊滚,既无多闻复不耐劳,虽酬谢语亦不善说,具前五德故,
谁居其前悉能获益。咛敦,全无善说,虽说施愿,唯作是念今此大众皆未
解此,余无所知,然有前五,故谁近能益。”如是若于诸所学处,不乐修
行,唯赞学处所有美誉,或其功德以谋自活者,则不堪任为善知识。宛如
有人赞美栴檀,谋自活命。有诸欲求妙栴檀者,而问彼曰:汝有檀耶?答
曰实无。此全无义唯虚言故。三摩地王经云:“末世诸苾刍,多是无律仪,
希欲求多闻,唯赞美尸罗,然不求尸罗。”于定慧解脱三种,亦如是说。
次云:“如一类士夫,称扬栴檀德,谓栴檀如此,香相极可爱。次有诸余
人,问如所称赞栴檀少有耶,诸士夫此问,答彼士夫云:我是称赞香,以
求自活命,非我有其香。如是末世出,诸不勤瑜伽,以赞戒活命,彼等无
尸罗。”所余三种亦如是说故。如是修行解脱之尊重,乃是究竟欲乐之根
本,故诸欲求依尊重者,应当了知,彼诸德相,励力寻求。具其相者,诸
欲为作学人依者,亦应知此,励力具足如是德相。
  由时运故,具全德者实属难得。若未获得如是师时,将如何耶?妙臂
请问经云:“如其仅有一轮车,具马于道亦不行,如是若无修行伴,有情
不能获成就。若有具慧形貌正,洁净姓尊趣注法,大辩勇悍根调伏,和言
能施有悲愍,堪忍饿渴及苦恼,不供婆罗门余天,精悍工巧知报恩,敬信
三宝是良伴。诸能完其如是德,于诤世中极稀故,半德四分或八分,应依
如是咒师伴。”此说所说圆满伴相,八分之一为下边际。铎巴所集博朵瓦
语录中,述大依怙说尊重相,亦复同此。故于所说完具圆满诸德相中,随
其所应配其难易,具八分者,为下边际。
  第二能依学者。四百论曰:“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不变说者德,
亦不转听者。”释论解云:“说具三法堪为闻器。若具其三,则于法师所
有众德,见为功德不见过失。犹非止此,即于德众所有功德,亦即于彼补
特伽罗,见为功德非见过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说法知识虽极遍净,然
由闻者过增上故,执为有过。于说者过,反执为德。”是故纵得完具一切
德相知识,然于其师亦难了知。若知彼已能亲近者,必须自具是诸德相。
  其中正住者,谓不堕党类,若堕党执,由彼蔽覆不见功德,故不能得
善说妙义。如中观心论云:“由堕党恼心,终不证寂静。”堕党类者,谓
贪著自宗,瞋他法派。应观自心,舍如是执。菩萨别解脱经云:“应舍自
欲,敬重安住,亲教轨范,所有论宗。”
  若念唯此即完足耶?虽能正住,若无简择善说正道,恶说似道,二事
慧力,犹非其器。故须具慧解彼二说,则能弃舍无坚实品取诸坚实。若念
仅具二德足耶?纵有此二,若如画中听闻法者,全无发趣,仍非其器。故
须具有广大希求。释中更加敬法法师,属意二相,开说为五。若如是者可
摄为四:谓于其法具大希求;听闻之时善住其意;于法法师起大敬重;弃
舍恶说受取善说。此四顺缘谓具慧解,弃舍违缘谓正直住。
  是诸堪为尊重引导所有之法,应当观察为具不具。若完具者应修欢
慰,若不具者须于将来能完因缘励力修作。故应了知能依诸法,若不了知
如是德相,则不觉察,由此退失广大义利。
  第三彼应如何依师轨理者。如是若自具足器相,应善观察尊重具否如
前说相。应于具相,受取法益。是复有二传记不同,谓善知识敦巴与桑朴
瓦。桑朴瓦者,尊重繁多,凡有讲说,即从听闻。自康来时,途中有一邬
波索迦说法而住,亦从听闻,徒众听闻,徒众白曰:“从彼听闻,退自威
仪。”答云:“汝莫作是言,我得二益。”善知识敦巴者,尊重(甚少)(念显)
少,数未过五。博朵瓦与公巴仁勒喇嘛共相议论,彼二谁善。谓于未修
心,易见师过,起不信时,善知识敦巴轨理善美,应如是行。现见此说,
极为谛实,应如是学。
 如是应知,曾受法恩,特于圆满教授,导心知识,如何依止。其理分
二:一、意乐亲近轨理;二、加行亲近轨理。初中分三:一、总示亲近意
乐;二、特申修信以为根本;三、随念深恩应起敬重。今初
  华严经说,以九种心,亲近承事诸善知识,能摄一切亲近意乐所有扼
要。即彼九心摄之为四。弃自自在,舍于尊重令自在者,如孝子心,谓如
孝子自于所作,不自在转,观父容颜,随父自在,依教而行。如是亦应观
善知识容颜而行。现在佛陀现证三摩地经中亦云:“彼于一切应舍自意,
随善知识意乐而转。”此亦是说,于具德前乃可施行,任于谁前不能随便
授其鼻肉。
  谁亦不能离其亲爱能坚固者,如金刚心。谓诸魔罗及恶友等,不能破
离。即前经云:“应当远离,亲睦无常,情面无常。”
  荷负尊重一切事担者,如大地心。谓负一切担,悉无懈怠。如博朵瓦
教示慬哦瓦诸徒众云:“汝能值遇如此菩萨,我之知识,如教奉行,实属
大福,今后莫觉如担,当为庄严。”
  荷负担已应如何行,其中分六:如轮围山心者,任起如何一切苦恼,
悉不能动。慬哦住于汝巴时,公巴德炽因太寒故,身体衰退,向依怙童称
议其行住。如彼告云:“卧具安乐,虽曾多次住尊胜宫,然能亲近大乘知
识,听闻正法者,唯今始获,应坚稳住。”如世间仆使心者,谓虽受行一
切秽业,意无惭疑,而正行办。昔后藏中,一切译师智者集会之处,有一
泥滩,敦巴尽脱衣服扫除泥秽,不知从何取来干洁白土覆之,于依怙前作
一供坛。依怙笑曰:“奇哉,印度亦有类似汝者。”如除秽人心者,尽断
一切慢及过慢,较于尊重应自低劣。如善知识敦巴云:“我慢高坵,不出
德水。”慬哦亦云:“应当观视春初之时,为山峰顶诸高起处,青色遍生,
抑于沟坑诸低下处,而先发起。”如乘心者,谓于尊重事,虽诸重担极难
行者,亦勇受持。如犬心者,谓尊重毁骂,于师无忿。如朵龙巴对于善知
识画师,每来谒见便降呵责,画师弟子娘摩瓦云:“此阿阇黎于我师徒,
特为瞋恚。”画师告云:“汝尚听为是呵责耶?我每受师如此赐教一次,
如得黑茹迦一次加持。”八千颂云:“若说法师于求法者现似毁咨,而不
思念。然汝于师不应退舍,复应增上希求正法,敬重不厌,随逐师行。”
如船心者,谓于尊重事任载几许,若往若来,悉无厌患。
  第二修信为根本者。宝炬陀罗尼云:“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
切德,除疑度脱诸暴流,信能表喻妙乐城。信无浊秽令心净,能令离慢是
敬本,信是最胜财藏足,摄善之本犹如手。”十法亦云:“由何出导师,
信为最胜乘,是故具慧人,应随依于信。诸不信心人,不生众白法,如种
为火焦,岂生青苗芽。”由进退门,而说信为一切德本。敦巴请问大依怙
云:“藏地多有修行者,然无获得殊胜德者,何耶?”依怙答云:“大乘功
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汝藏地人,于尊重所,仅凡庸想,
由何能生。”有于依怙发大声白:“阿底峡请教授。”如其答云:“哈哈,
我却具有好好耳根,言教授者,谓是信心信信。”信为极要,其信总之亦
有多种,谓信三宝,业果,四谛。然此中者,谓信尊重,此复弟子于尊重
所,应如何观。如金刚手灌顶续云:“秘密主,弟子于阿阇黎所应如何观,
如于佛薄伽梵即应如是。其心若如是,其善常生长,彼当速成佛,利一切
世间。”诸大乘经亦说应起大师之想,毘奈耶中亦有是说。此诸义者,谓
若知是佛,则于佛不起寻求过心,起思德心。于尊重所,特应弃舍一切寻
察过心,修观德心。此复应如彼续所说,依之而行,“应取轨范德,终不
应执过,取德得成就,执众过不成。”谓其尊重虽德增上,若仅就其少有
过处,而观察者,则必障碍自己成就。虽过增上若不观过,由功德处而修
信心,于自当为得成就因。是故凡是自之尊重,任其过失若大若小,应当
思惟,寻求师过所有过患,多起断心而灭除之。设由放逸烦恼盛等之势力
故,发起寻觅过失之时,亦应励力悔除防护,若如是行,力渐微劣。复应
于其具诸净戒,或具多闻,或信等德,令心执取,思惟功德。如是修习,
设见若有少许过失,由心执取功德品故,亦不能为信心障难。譬如自于所
不乐品,虽见具有众多功德,然由见过心势猛故,而能映蔽见德之心。又
如于自虽见众过,若见自身一种功德,心势猛利,此亦能蔽见过之心。
  复次如大依怙持中观见,金洲大师持唯识宗,实相分见,由见门中虽
有胜劣,然大乘道总体次第及菩提心,是由依彼始得发起,故执金洲为诸
尊重中无能匹者。
菩提道次第广论 卷一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
下至唯从闻一偈颂,虽犯戒等,亦应就其功德思惟,莫观过失,悉无
差别。宝云经云:“若知由其依止尊重,诸善增长不善损减,则亲教师或
闻广博或复寡少,或有智解或无智解,或具尸罗或犯尸罗,皆应发起大师
之想。如于大师信敬爱乐,于亲教师亦应信乐,于轨范师悉当发起恭敬承
事。由此因缘菩提资粮,未圆满者悉能圆满,烦恼未断悉能断除。如是知
已,便能获得欢喜踊跃,于诸善法应随顺行,于不善法应不顺行。”猛利
问经亦云:“长者,若诸菩萨求受圣教,及求读诵。若从谁所听闻受持,
施戒忍进定慧相应,或是集积菩萨正道资粮相应,一四句偈,即应如法恭
敬尊重此阿阇黎,随以几许名句文身开示其偈,假使即于尔所劫中,以无
谄心,以一切种,利养恭敬及诸供具,承事供养此阿阇黎。长者于阿阇黎,
作应敬重阿阇黎事,犹未圆满,况非以法而为敬事。”
  第三随念恩者。十法经云:“于长夜中,驰骋生死寻觅我者;于长夜
中为愚痴覆而重睡眠,醒觉我者;沉溺有海,拔济我者;我入恶道示善道
者;系缚有狱解释我者;我于长夜,病所逼恼为作医王;我被贪等猛火烧
燃,为作云雨而为息灭,应如是想。”华严经说:“善财童子,如是随念
痛哭流涕。诸善知识,是于一切恶趣之中,救护于我。令善通达法平等性,
开示安稳不安稳道,以普贤行而为教授。指示能往一切智城所有之道,护
送往赴一切智处,正令趣入法界大海,开示三世所知法海,显示圣众妙曼
陀罗。善知识者,长我一切白净善法。”应如此文而正随念。一切句首悉
加“诸善知识是我”之语。于前作意善知识相,口中读诵此诸语句,意应
专一念其义理。于前经中,亦可如是,而加诸语。
  又如华严经云:“我此知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遍示菩萨威仪
道,专心思惟而来此。此是能生如我母,与德乳故如乳母,周遍长养菩提
分,此诸善识遮无利,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天帝释降甘雨,增广白法如满
月,犹日光明示静品,对于怨亲如山王,心无扰乱犹大海,等同船师遍救
护,善财是思而来此,菩萨启发我觉慧,佛子能生大菩提,我诸知识佛所
赞,由是善心而来此。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怙依,此给我乐如眼
目,以此心事善知识。”应(口永)其颂而忆念之,易其善财而诵自名。
  第二、加行亲近轨理者。如尊重五十颂云:“此何须繁说,励观彼及
彼,应作师所喜,不喜应尽遮。金刚持自说,成就随轨范,知已一切事,
悉敬奉尊长。”总之应励力行,修师所喜,断除不喜。作所喜者,谓有三
门: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如是亦如庄严经论云:“由诸供事
及承事,修行亲近善知识。”又云:“坚固由依教奉行,能令其心正欢喜。”
  其中初者,如五十颂云:“恒以诸难施,妻子自命根,事自三昧师,
况诸动资财。”又云:“此供施即成,恒供一切佛,此是福资粮,从粮得
成就。”复如拉梭瓦云:“如有上妙供下恶者,犯三昧耶,若是尊长喜乐
于彼,或是唯有下劣供物,则无违犯。”此与五十颂所说符顺,如云:“欲
求无尽性,如如少可意,即应以彼彼,胜妙供尊长。”此复若就学者方面,
以是最胜集资粮故,实应如是。就师方面,则必须一,不顾利养。霞惹瓦
云:“爱乐修行,于财供养,全无顾著,说为尊重,与此相违,非是修行
解脱之师。”
  第二者谓为洗浴按摩擦拭及侍病等,当如实赞师功德等。
  第三者谓于教授遵行无违,此是主要。本生论云:“报恩供养者,谓
依教奉行。”设若须随师教行者,若所依师引入非理及令作违三律仪事,
如何行耶?毘奈耶经于此说云:“若说非法,应当遮止。”宝云亦云:“于
其善法随顺而行,于不善法应不顺行。”故于所教,应不依行。不行非理
者,本生论第十二品亦有明证,然亦不应以此诸理,遂于师所,不敬轻訾(念兹)
而毁谤等。如尊重五十颂云:“若以理不能,启白不能理,”应善辞谢而
不随转。如是亲近时,亦如庄严经论云:“为受法分具功德,亲近知识非
为财。”是须受行正法之分。博朵瓦云:“差阿难陀为大师侍者时,谓若
不持大师不著之衣,不食大师之余食,许一切时至大师前,则当侍奉承事
大师。如此慎重,其意是在教诲未来补特伽罗。我等于法全不计较,虽少
许茶,悉计高低,谓师心中爱不爱念,此是心内腐烂之相。”亲近几时者,
如博朵瓦云:“有一来者,是加我担;若去一二,是担减少,然住余处,
亦不能成,是须于一远近适中经久修习。”
  第四、亲近胜利者。近诸佛位,诸佛欢喜,终不缺离大善知识,不堕
恶趣,恶业烦恼悉不能胜,终不违越菩萨所行,于菩萨行具正念故,功德
资粮渐渐增长,悉能成办现前究竟一切利义,承事师故,意乐加行悉获善
业,作自他利资粮圆满。如是亦如华严经云:“善男子,若诸菩萨,为善
知识正所摄受,不堕恶趣。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思念者,则不违越菩萨
学处。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守护者,胜出世间。若诸菩萨,承事供养善
知识者,于一切行不忘而行。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摄持者,诸业烦恼难
以取胜。”又云:“善男子,若诸菩萨,随善知识所有教诫,诸佛世尊心
正欢喜。若诸菩萨,于善知识所有言教,安住无违,近一切智。于善知识,
言教无疑,则能近于诸善知识。作意不舍善知识者,一切利义,悉能成办。”
不可思议秘密经中亦云:“若善男子,或善女人,应极恭敬,依止亲近承
事尊重。若如是者,闻善法故成善意乐,及由彼故成善加行,由是因缘,
造作善业,转趣善行。能令善友,爱乐欢喜。由是不作恶业,作纯善故,
能令自他不起忧恼。由能随顺护自他故,能满无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
向恶道诸有情类。是故菩萨应依尊重,圆满一切功德资粮。”复次由其承
事知识,应于恶趣所受诸业,于现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恼,或于梦中而
领受者,亦能引彼令尽无余。又能映蔽供事无量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
胜利。地藏经云:“彼摄受者,应经无量俱胝劫中,流转恶趣所有诸业,
然于现法因疾疫等,或饥馑等,损恼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责,或唯梦中
亦能清静,虽于俱胝佛所,种诸善根,谓行布施,或行供养,或受学处,
所起众善,然彼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议。”
又云:“诸佛无量功德神变,应观一切悉从此出,是故应如承事诸佛,依
止亲近供事尊重。”本生论亦云:“悉不应远诸善士,以调伏理修善行,
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薰。”博朵瓦云:“我等多有破衣之过,
如拖破衣,唯著草秽,不沾金沙。其善知识,所有功德,不能薰染,略有
少过,即便染著。故于一切略略亲近,悉无所成。”
  第五、不依过患者。请为知识若不善依,于现世中,遭诸疾疫非人损
恼,于未来世,当堕恶趣,经无量时受无量苦。金刚手灌顶续云:“薄伽
梵,若有毁谤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
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
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五十颂
亦云:“毁谤阿阇黎,是大愚应遭,疾疠及诸病,魔疫诸毒死,王火及毒
蛇,水罗叉盗贼,非人(石申)神等,杀堕有情狱。终不应恼乱,诸阿阇黎心,
设由愚故为,地狱定烧煮。所说无间等,极可畏地狱,诸谤师范者,佛说
住其中。”善巧成就寂静论师,所造札那释难论中,亦引经云:“设唯闻
一颂,若不执为尊,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
  又诸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如现在诸佛现证三摩地经云:“若
彼于师住嫌恨心,或坚恶心,或恚恼心,能得功德,无有是处。若不能作
大师想者亦复如是。若于三乘补特伽罗,说法苾刍,不起恭敬,及尊长想,
或大师想者,此等能得未得之法,或已得者,令不退失,无有是处。由不
恭敬,沉没法故。”设若亲近不善知识及罪恶友,亦令诸德渐次损减,一
切罪恶渐次增长,能生一切非所爱乐,故一切种悉当远离。念住经云:“为
贪瞋痴一切根本者,谓罪恶友,此如毒树。”涅槃经云:“如诸菩萨怖畏
恶友,非醉象等,此唯坏身,前者俱坏善及净心。”又说彼二:一唯坏肉
身;一兼坏法身。一者不能掷诸恶趣;一定能掷。谛者品亦云:“若为恶
友蛇执心,弃善知识疗毒药,此等虽闻正法宝,呜呼放逸堕险处。”亲友
集云:“无信而悭吝,妄语及离间,智者不应亲,勿共恶人住。若自不作
恶,近诸作恶者,亦疑为作恶,恶名亦增长。人近非应亲,由彼过成过,
如毒箭置囊,亦染无毒者。”恶知识者。谓若近谁能令性罪遮罪恶行,诸
先有者不能损减,诸先非有令新增长。善知识敦巴云:“下者虽与上伴共
住,仅成中等,上者若与下者共住,不待劬劳,而成下趣。”
  第六、摄彼等义者。世遍赞说尊长瑜伽教授者,应知即是如前所说。
若一二次,修所缘境,全无所至。若是至心欲行法者,须恒亲近,无错引
导,最胜知识。尔时亦如伽喀巴云:“依尊重时,恐有所失。”谓若不知
依止轨理而依止者,不生利益反致亏损。故此依止知识法类,较余一切极
为重要。见是究竟欲乐根本,故特引诸无垢经论,并以易解,能动心意,
符合经义,诸善士语,而为庄严,将粗次第,略为建设。广如余处,应当
了知。我等烦恼。极其粗重,多不了知依师道理,知亦不行,诸闻法者,
反起无量依师之罪,即于此罪亦难发生悔防等心,故应了知如前所说,胜
利过患,数数思惟,于昔多生,未能如法依止诸罪,应由至心而悔,多发
防护之心,自应励备法器诸法,数思圆满德相知识,积集资粮,广发大愿,
为如是师,乃至未证菩提以来摄受之因。若如是者,不久,当如志力希有
常啼佛子,及求知识不知厌足善财童子。
依止法 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