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再读楞伽经笔记(二十一)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26 08:47:47
再读楞伽经笔记(二十一)
原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说建立诽谤相。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此
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菩提已。破建立常、诽谤断见。令于正法不生毁谤。
佛受其请即说颂言
身资财所住  皆唯心影像
凡愚不能了  起建立诽谤
所起但是心  离心不可得
翻译
那个时候,大慧大菩萨又对佛陀说:“佛陀,希望您解说什么是建立和毁谤的相,让我和
诸大菩萨远离这样的错误见解,能很快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得到正觉之后,推翻建立一切
事物恒常不变的见解以及(推翻)毁谤佛法而认为一切事物都不存在的见解,让我们对正确
的佛法不会产生毁谤。”佛陀接受他的请求,就用偈颂说:“
身体、资助生存的事物和我们所安住的环境,都只是心中的影像而已,平凡愚笨的人不能
明白,所以产生建立和毁谤,一切生起的事物只是心的显现,离开了心无法获得任何事物
。”
原文
尔时。世尊欲重说此义。告大慧言。有四种无有有建立。何者为四。所谓无有相建立相。
无有见建立见。无有因建立因。无有性建立性。是为四。大慧。诽谤者。谓于诸恶见所建
立法。求不可得。不善观察。遂生诽谤。此是建立诽谤相。大慧。云何无有相建立相。谓
于蕴界处自相共相本无所有。而生计著。此如是此不异。而此分别从无始种种恶习所生。
是名无有相建立相。
翻译
那个时候,佛陀想重新说明这个义理,告诉大慧说:“有四种“本无存在,却被认为存在
”的建立,哪四种?就是相无存在而建立相、见解无存在而建立见解、因缘无存在而建立
因缘、自性无存在而建立自性,就是这四种。大慧,“毁谤”就是对于这些“错误见解所
建立的论点”,无法求得证明、不善于观察,于是就(反对它们而)生出了毁谤,这就是建
立和毁谤的相。大慧,什么是“相无存在而建立相”?就是对于五蕴、十八界、十二处各
自的相、共同的相本来无存在,而生出计量和执著──这个事物是这样、那个事物(和这
个)没有不同──这些分别是从久远久远以来各种错误的习惯所产生,这就称为“相无存
在而建立相”。
原文
云何无有见建立见。谓于蕴界处。建立我、人、众生等见。是名无有见建立见。云何无有
因建立因。谓初识前无因不生。其初识本无。后眼、色、明、念等为因。如幻生。生已有
。有还灭。是名无有因建立因。云何无有性建立性。谓于虚空、涅槃、非数(择)灭、无作
性。执著建立。大慧。此离性非性。一切诸法离于有无。犹如毛轮、兔马等角。是名无有
性建立性。......
翻译
什么是“见解无存在而建立见解”?就是在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中建立“我、人、众生
”等见解,这就称为“见解无存在而建立见解”。什么是“因缘无存在而建立因缘”?就
是认为:在最初的意识生起之前,没有因缘存在,没有事物生起,最初的意识本来不存在
,后来以眼睛、物体、光线和念头做为因缘,(所以)如虚幻般地生起,生起之后就存在,
存在之后又归于消灭,这就称为“因缘无存在而建立因缘”。什么是“自性无存在而建立
自性”?就是对于虚空、涅槃、非藉智慧而得的寂灭等无造作之自性,产生执著而建立(
其存在)。大慧,这些远离了自性的自性,不是自性。一切事物都远离了存在与不存在,
就像是眼翳病所见的毛轮和兔子、马的角,这就称为“自性不存在而建立自性”。
思考
.说一切事物“有(存在)”是建立常见,说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则生毁谤;只好忍着
,什么也不说,如:迦叶拈花微笑或是像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的入不二法门:默然无言
;此即证悟诸法不生不灭的“无生法忍”境界。若是为了弘传佛法,不得不说,只好说“
中道”:一切事物“超越有无”“非有非无”;借由“中道”来观察一切事物,便能逐渐
进入“一切事物唯心所造”的境界,但是要明白:中道也是一种“法”,到最后仍是要舍
弃的,所以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延伸思考
.既然佛陀知道一切事物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为何又要使用“无我”(我不存在)的说
法,不使用“有我”(我存在)的说法?
.世间法中,有与无是相斥的,说有就是否定无,说无就是否定有,那么“非有非无”是
什么?
(待续)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4-04-26 09:44:00
游戏模拟城市里的AI小人存不存在?是有还是无?你以为你有自由意志,和小人不同?https://youtu.be/DFH1uTRd7iI?si=0otEYUmDAJCaN8IO你现在觉得小猫小狗比AI机器人更有自由意志。但再给人类200年,做出来的机器人,肯定比猫狗更有自由意志。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26 13:12:00
随喜,但我是觉得“诸法不生不灭”这段看起来怪怪的啦。“法”比较偏向“相”的意思,既然万法因缘生,还从因缘灭,那针对“法”通常是不会说不生灭,而是说如来藏那个“体性”不生灭。而“相”的东西则是因心的分别而建立、取相,所以才说“本”不生。所以说心造万法、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等等。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4-04-26 13:28:00
心经: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26 13:33:00
至于那个非有非无,我觉得以华严祖师教武则天金狮子的例子就很好理解,当初武则天也是不解其意。简而言之,金性谕如来藏,狮子谕相,金可以做金狮子、金驴子、金人、金马...等金器。这些金器的相非恒常的,所以如幻,说诸法无自性。而金比喻如来藏、本性,是不生不灭、常。你要说金狮子这玩意,他的相没办法代表他的完整意思,他的金性也没办法,所以说离即离非。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4-04-26 13:36:00
众生执著“有”太久了,先从“有”来破。所以阿含阶段先从“有”的角度讲无我 (一切皆因缘所生,不断变化,无有永恒的我)。到达一个阶段后,再从“无”的角度来看无我 (凡所有相皆虚妄,诸法空相,不生不灭)。到最后再用不二的角度来看无我 (这个我是幻相,随缘但不执著我)。所以最终结论是“非有非无”,执著有,错!因为无我;执著无,也错,因为确实有这个幻相,没有断灭相。非有非无,是从不同角度来看的结论,换句话说也可以说“亦有亦无”。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26 13:58:00
名词的东西也跟这个金狮子同理,那个名词没办法完全代表其意,而是在合适的时空背景下,应听者的机而暂时设施用的名相,所以也说离即离非。啊如果你其实是要说的是“‘本’不生灭”的话,那是又另一回事了。像是《楞伽经》说:“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离自性,即是无生。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云何无二?谓一切法,如冷热、如长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26 14:36:00
@gogolee0210 空相就是不生不灭啊@devil0915 就是这样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26 14:57:00
疴...可是你原文是说诸法不生灭欸。我是觉得加个“本”比较合适啦,毕竟在探讨离即离非的东西。而且就像诸法空相是因为楞伽说的“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却只说异相不生灭,没说因有性故,就少了一层意思。“‘诸法’因缘生灭”跟“‘诸法空相’因缘生灭”是两个不同意思。同理,“‘诸法’不生灭”跟“‘诸法空相’不生灭”是两个不同意思。先不说意思同不同,甚至还有矛盾在里面咧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26 16:22:00
好吧!那这么说,因为诸法有生灭众生都知道,为破除此见,所以单说诸法不生不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26 17:04:00
好啦,知道你意思,哈哈~顺便触类旁通分享一下,《维摩诘所说经》:“佛告摩诃迦旃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于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尤其当中的“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说的很明白,因以生灭心取相、分别,所以见因缘生灭。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4-04-29 04:3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