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讯] 唯识学 -- 转烦恼成智慧之学

楼主: pythoneer (Pythoneer)   2024-04-24 23:44:47
唯识学:转烦恼成智慧之学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
佛陀灭度后约八、九百年,弥勒菩萨应无著菩萨的请求,宣说《瑜伽师地论》等,而树立
唯识、法相的教义。因为是阐明万法性相之故,因而名“法相宗”,又因依唯识论,说宇
宙一切万有都是识(心)所显现,又名为“唯识宗”。
大乘佛教初期,西元二、三世纪间,龙树菩萨撰《中论》,以缘起与空阐扬大乘思想。到
了四、五世纪时,无著、世亲菩萨从认识论、实践论的立场,重新诠释缘起与空,建立了
唯识学说。因此,中期的大乘佛教分成两大系统:(1)以龙树菩萨中观思想为主的“中观派
” (2)以无著、世亲之主张为导向的“瑜伽派”,也称为“唯识派”。
八世纪时期的大乘佛教呈现中观思想与瑜伽行思想相互统合的局面。而后玄奘大师从学于
印度戒贤论师,将唯识奥义大弘于中土,创立了中国的唯识宗。
在大乘佛法的发展中,唯识学被视为是“有宗”的代表,与“空宗”代表的中观,构成大
乘佛教两大思想系统。但由于唯识学建构缜密,对我们的心意识运作、宇宙万相的剖析深
入,而被喻为“佛教的心理学”,但这么重要的思想,却因其众多的名相和繁复的内容组
织,令许多人因之望之却步,或是落入名相钻研而忘失修证本怀。
六月八日起,洪启嵩禅师将首次完整讲授唯识学。洪禅师开宗明义地说:“这不是思惟
的课程,而是缘起性空,实相的修证与实践之学。”
因此,不同于传统唯识学“求其支异”,洪禅师将回归佛陀、龙树本怀安住实相“会其本
同”。深入唯识学浩瀚智海,帮助我们细密观察生命的烦恼,进而转成清净的佛智,是转
识成智、即身成佛,此生必听的12堂课!“唯识瑜伽行现观十二讲”将于六月八日开讲,
透过实体与线上课程同步,与全球学人共享。
楼主: pythoneer (Pythoneer)   2024-04-26 10:1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