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些宗派的活动经验 纯聊天 放轻松看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4-04-12 19:39:07
纯聊天
汉传佛教大多宗派传统上是持究竟一乘的态度
但学术佛教兴起 内部也出现不同宗义的判断 对佛教的发展说或开显说出现很多辩论
这个时候遇到了很具体的问题了 遇到不同宗义的人的时候 我要怎么办?
我在此时要比较推荐某些开明外国人会有的态度 各人有各人的宗教选择
你选好你的 我选好我的 个人的"自由" 如果没事我们都好 要辩论或要合作也都可以
华人的教育养成会比较喜欢对人管事情 嘿 你信不对了 "我要帮你"一定要跟你说清楚
但这种态度在教内真的会不好走 除非就只跟自己宗派的人互动
学习宗义或是判教 我渐渐的理解是 教内其实还是有很多种人
持不同宗义都多少有其独立论述的合理性
较完整的走过宗义或是判教的学习 可以听出说 对方是哪种宗义的人
在尊重他的情况下 我比较好决定如何互动 也会决定要说什么话
也有些地方是不同宗的修行者的强项 在持好自宗 愿意与他宗的人互动时
都有机会可以在对方身上学到一些事情
题外话 以前读妙境长老的书 依稀感觉到他是持唯识宗义 三乘究竟的论点
但后来没有多的时间碰他的作品 也不知道我的记忆正不正确
唯识到底为什么会持三乘究竟呢 ? (我知道官方答案啦)
或许宗派的更迭也跟人的因缘有关很是奇妙
纯聊天 欢迎轻松对话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20:00:00
随喜啊,个人觉得比较有效的交流方式还是尽量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文、依智不依识来进行,不然光是处理人性的问题就没完了XD觉得宗派这么多,可以透过在交流的过程中求同存异,保留某些观点双方的解释权。对于彼此比较容易误会或是质疑的地方,也是可以试着耐心、礼貌的练习去解释、去说,觉得在这练习的过程可以从中获益不少。像是今天在别篇看y大提到三乘的东西也是长知识,感谢分享这样。觉得练习随喜也有助于将心门打开啦或是有时候可以练习切换不同的角度,试着跟对方站在一起,用对方的角度看世界、模拟,比较能理解对方眼里的世界,以及在说什么。或是需要什么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4-04-12 20:15:00
我自己是学过这些后对自己信的也比较有保护力...不然在外面听课真的很容易就突然就一句 某某非某说或是根本没有什么地点啦的 句子直接飘过来 有时候还是在对方的场耶 夸张... 或是被朋友前辈拉去某讲师的课一开始就开始画黑板写佛教发展史 我其实超想走的 还是静下来听完 但是观察他们的修行人在一些发挥上有长处就多开放的接触学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20:39:00
哈哈,真的。觉得这时不要破坏和合、随喜就格外重要了。除非是私底下刚好有提到,或是像在这样的公开论坛提到,就稍微交流一下。以历史的角度来看,xx非x说好像倒也没错,但是看经文内容倒也没错,真的就看个人选择了。像是我觉得经文已经够多了,还要搞一堆论、名词、历史啥的,真的是很懒得去看。但是偏偏却又可以从这些长处的人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即便不同宗派上也是,反而反思自己不够广大圆满了,也就越发练习随喜了。
作者: wudidog (呜啦啦)   2024-04-13 07:10:00
妙老的确偏好唯识 他老人家觉得唯识把佛法讲的清清楚楚他对一些只管烧香拜佛 经论不用太多的法师 讲了很多重话认为汉传佛法的衰败与这些出家人有关同时 他强调汉传宗派至三乘 没有高低问题 不该相互攻击妙老自己就是既修止观 又念佛的方式在修行我自己看他讲法已经是多年前的事…现在想起来 碍于法相宗消失过一段时间 文献不全不同唯识见解也很多 像成唯识论与大论讲的又有些不同讲大论的时候 妙老一些地方也只能顺着经文带过但有人不能排除这些疑问 就很容易有对错的问题个人觉得 化解这些对错乃至宗派歧见最好的方法 就是实修在实修中 慢慢会体会到 这些讲法 没有对错高低的问题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4-04-13 22:13:00
印象中妙老也喜欢四念处禅修
作者: wudidog (呜啦啦)   2024-04-14 01:16:00
嗯嗯 一切回归经论修行其实妙老和你我一样是普通人 有些言论也是蛮受议论的我不是他的信徒 虽然有点观点 以前也是蛮受他启发的像他认为 民初有欧阳竟无 太虚大师等人 相互辩论佛法他虽觉得后期有些过头 但现代学佛者应该要有这种学习态度但我就觉得 真理从来不是越辩越明 真理也无法被讨论出来真理多数是在高度的专注与静默中 由内而出这种事完全是内在经验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所以妙老所说 把疑问带到止观里 我自己的经验是可行的但思惟法义 却不尽然是妙老解释的那样 需要思辨放到外在环境下 不同学佛者间的对话、讨论或辩论我的经验是花时间下功夫后 会自然而然 慢慢摆脱这些东西所谓 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答案 而是让问题消失以前不自觉会同大家辩论 但现在偶尔上佛版看看版友的发言心中其实蛮纳闷 我怎么看不出要讨论的问题~~ Orz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24-04-14 09:42:00
大家都急着当菩萨,动不动就想度人,结果只是得罪人~
作者: daye2012 (大爷)   2024-04-14 10:05:00
楼上中肯一乘三乘的争论,有些大我慢,立基的前提在‘退席的罗汉都比我差’那些罗汉有实际功夫,哪有可能听个一两个观点就集体退席、不想听。一定是佛陀开示的实际内涵,那些罗汉有修出来的经验,不能接受不是在脑袋的观点分类转来转去佛经就专利说明书,只有轮廓,没有细节。只能猜。一乘就是诸法住法位。这个"法位",叫愣严定、本觉、开悟、大手印明体.....跟那时罗汉的空差太多,才有可能退席不听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4-04-14 11:37:00
随喜,别人修的是什么法门、遇到什么宗派,那是个人因缘不同,不用去批判。大家互相分享自己所学的,有缘者自然会从中获得跟他相应的法义。
作者: yogi (Yogi)   2024-04-16 20:35:00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4-04-16 20:57:00
Sadhu! Sadhu! Sadhu!yogi大有没有看netflix的绝庙骗局(the believers)了?
作者: yogi (Yogi)   2024-04-17 01:10:00
没有 我在看芙莉莲
作者: epicurious (晚上不睡觉能做些什么)   2024-04-17 08:03:00
佛菩萨跟阿罗汉比就是不同,阿罗汉远不如佛菩萨,不能说这样说就是我慢,例如总统跟一般基层官员会一样吗?很简单的道理例如说:佛教是成佛的宗教,不是声闻教,这叫如实语,不是争论
作者: yogi (Yogi)   2024-04-17 14:38:00
“佛教是成佛的宗教”这是人云亦云的迷思吧。在经藏中谈到的佛教是Buddha sasana=佛陀的教法。称其为成佛的宗教是后人望文生义的解读。佛陀说过他的教法只教人认识苦与解脱苦;在解脱苦的目标上才区分出了声闻乘与菩萨乘等不同路径,但是佛陀也特别指出,这些解脱都是平等、没有谁比较高级的,要说阿罗汉远不如佛菩萨,那是直接违背佛说的。所以我才贴了前面的连结,不管哪一乘,只要能增长三学、趋近解脱,都是值得鼓励的,只有一些吃饱没事干,也不修三学的人才会在那边搞事要分高低。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4-04-17 22:35:00
退一万步而言,就算佛教是成佛的宗教。法华经说可以回小向大。先成阿罗汉再成佛也没有不行。成佛本来就不是瞬间完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