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再读楞伽经笔记(十六)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08:39:02
再读楞伽经笔记(十六)
原文
……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之相。一切皆是妄分别
有、无所有故。妄计未来诸根境灭以为涅槃。不知证自智境界。转所依藏识为大涅槃。彼
愚痴人说有三乘。不说唯心无有境界。大慧。彼人不知去来现在诸佛所说自心境界。取心
外境。常于生死轮转不绝。
翻译
其次,大慧,诸声闻害怕错误认知的生死之苦而追求涅槃;不明白生死和涅槃的差别相,
一切都是因为错误地分别存在(有)和不存在(无);错误地认为在将来六根的境界都消灭就
是涅槃,不知道要去证得“亲自证得的智慧境界”,转变所依赖的如来藏识为无余涅槃。
那些愚痴的人说有三乘存在,而不说一切事物都是心的显现,没有任何境界。大慧,那些
人不明白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解说的自心境界,而执取心之外还有境界,经常在生死
中轮回,无法停止。
原文
复次大慧。去来现在诸如来说一切法不生。何以故。自心所见非有性故。离有无生故。如
兔马等角。凡愚妄取。唯自证圣智所行之处。非诸愚夫二分别境。大慧。身及资生器世间
等。一切皆是藏识影像。所取能取二种相现。彼诸愚夫。堕生住灭二见中故。于中妄起有
无分别。大慧。汝于此义当勤修学。......
翻译
其次,大慧,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说一切事物不生,为什么?因为(一切事物)皆自心所
现,没有自性,因为远离了有生出或没有生出;就像兔子和马的角,是凡人、愚人错误的
执取;仅仅是亲自证得神圣智慧所达境界,并非愚笨的人二边分别的境界。大慧,身和资
助生存的世间等,一切都是如来藏识的影像,而有所执取和能执取两种相显现,那些愚笨
的人,落入有生起、安住、消灭的二边见解,而在其中错误的生起存在(有)、不存在(无)
的分别。大慧,你对这个义理应该要勤于修习。
思考
.声闻乘和菩萨乘不同的特征:
1.声闻不知生死、涅槃是错误的分别。
2.声闻认为灭六识就是涅槃。
3.声闻认为有三乘之分。
4.声闻不知“一切唯心”、“心外无法”。
5.声闻尚有生住灭、有无的分别。
纵然声闻乘在理论方面不如菩萨乘,但在佛陀时代,声闻乘在禅定、实际修行及持戒、精
进等成佛需要的条件,是菩萨乘所不及的,此外,大家应该都知道,佛陀也是阿罗汉喔!
.“藏识”就是“如来藏识”,和“第八识”、真如、佛性、空性等是同义异名,佛陀依
说法时的状况,而用不同的名称来表示。“藏识影像”是指一切事物都是像镜中的影像一
样,是虚妄的、没有实体的,自心所显现的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没有能所、没有“有无
”之分别。
.如何消除对生死轮廻与涅槃的分别?末学认为:基础是了知“空性”,透过观察一切事
物都是不可得的,然后才能确定“一切唯心”,而因为一切事物皆是真如、空性,最后达
到“一切平等”的境界,而消除了分别心。此外,我们有幸出生在有佛法的时代,在确定
“一切平等”之前,能如理作意,也未尝不可。
(待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3:46:00
佛陀是阿罗汉这点我是打个问号啦,阿弥陀佛依愿力在自心中坛城建自己的净土接引众生,倒是没听过有阿罗汉这样搞的。而且菩萨乘重在心戒,光是理论都难信难行了,真修起来却会比较简单,这点也是听起来不合逻辑。有点像是躲在没人清幽的地方修清净vs跳进红尘修清净,不同的游戏难度开局。而且悉达多一开始的发心是为了解决不平等的现状,有强大的利他心,不是只为了求自解脱。在看其他经典对于释迦牟尼前几辈子的事,也是有很强大的利他心,像是舍身喂虎、救十千鱼转生天子...等。之所以曾跟阿逸多师出同门,还是人家师弟却比较早成就,觉得是比较精进的关系,倒是跟罗汉还菩萨乘没太大关系。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4-04-08 14:47:00
佛当然是阿罗汉。和整数也是有理数的逻辑相同。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4:52:00
https://reurl.cc/zl2bDN请点下面的网址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4:59:00
哦哦,原来应供是这么解释的。不过净土那点还是挺疑惑的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10:00
阿弥陀佛也是如来啊!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13:00
不是,我是说有阿罗汉有自己的净土接引众生吗?而且只是十号之一就代表佛等于阿罗汉这点,也是有点纳闷。像是我是人,有男、父亲、男友、儿子...等身份,其中之一就能代表一定是人吗?这些特质都有可能是其他生物啊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15:00
阿罗汉该修的,佛一点也没少喔!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16:00
反过来问,那佛该修的,阿罗汉有少吗?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17:00
有的,阿罗汉不是佛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18:00
如果有少,是否可以用小学比喻阿罗汉,大学比喻佛,佛具备小学的资格,但是大学不等于小学?佛同时还具备大学的资格而菩萨乘则是小学毕业之后,往大学的道路。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19:00
小学是基础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19:00
所以菩萨乘也具备小学的资格并不相违背吧?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20:00
不一定成佛就可说一定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21:00
你是说小学没学好,自以为有资格往大学的路上前进的吗?这倒是有可能,结果两头空。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23:00
比喻失当之过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23:00
愿闻其详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24:00
声闻乘和菩萨乘只是次序问题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26:00
有个比喻吗?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26:00
都要具备,才能成佛一佛乘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27:00
那正在修菩萨乘的人,有没有可能已经具备阿罗汉乘的资格?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30:00
阿罗汉回小向大者,亦是菩萨,只是现代少了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30:00
比如经中说的某阿罗汉回小向大?既然已具备,那菩萨乘就不一定比罗汉乘简单吧?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31:00
一个理修,一个事修,都要修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36:00
所以囉,刚才举小学回小向大,借由菩萨乘通往大学。小学不等于大学,但是要上大学你必然有小学的资格,通往大学也不一定比小学简单。至于你说的现代少了,觉得是搞人天善道的团体的问题,把菩萨乘玩成了人天乘。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39:00
菩萨也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菩萨六法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40:00
之前听一个和尚说的很尖锐,但是却一针见血,很是道理。他说如果未明心,建议还是好好老实回去自修,因为根本不具格。的确啊,现代很多都搞成人天乘了,觉得自己在修六波罗蜜,结果都是人天波罗蜜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43:00
都可以,欲速则不达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46:00
是啊!突然觉得为了突显这种人天乘与菩萨乘的差异,五祖说的那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真是贴切啊!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08 15:48:00
晚课时间已到,恕离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5:50:00
随喜随喜,阿弥陀佛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4-04-08 17:12:00
我觉得阿罗汉跟佛菩萨的比喻用小学、大学不是很好,因为这样变成好像有一个次第,就是一定要先小学才大学,但直接大乘绝对是ok的,不用先小乘,因为小乘跟大乘走的方向是不同的,一般凡夫是执著世界(执著有),阿罗汉是否定世界(执著空);菩萨是执著法、般若智慧(含容空有),直到最后所有一切都不执著,无所住而生其心(空有不二),成佛。如果真的要用小学大学这样的学制来比喻,小学中学这是共同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基本观念),阿罗汉则是高职(技职体系),菩萨则是高中,成佛就是大学。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8 17:23:00
不是欸,是说阿罗汉小学,佛大学,不是菩萨大学。是透过菩萨乘来上大学,当然也可以同时监修,就要看根基、因缘咧*兼修故意只举两个,也是为了凸显阿罗汉与佛的差异,以及回小向大的过程。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4-04-08 22:22:00
若如此说来 ... 佛最后不也是变成罗汉?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9 00:12:00
我记得国中还是国小不是有教过“包含”跟“等于”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吗?如果“等于”的话,法华就不用说阿罗汉是焦芽败种,还要回小向大了。虽然有在修都随喜,但没必要为了所谓的平权、尊重,而硬把阿罗汉说成是佛,这样反而断了心善分别的作用。所以不是很多台面上有名的仁波切还啥的,教我们要发广大的利他心吗?边自修边利他边修无上道心,就是怕你变成定性阿罗汉卡在那边啊!不然证罗汉果后,回小向大,透过菩萨乘,修你心本无量的东西去行,也是一个方法,只是很容易会因为过去的习气产生法执,然后成定性阿罗汉,那就是很麻烦的事情欸。像是法华会不就一堆阿罗汉听不下去,直接离席了。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4-04-09 02:16:00
看着你们这样变相的贬低阿罗汉我也是笑笑,幸好不是只有我毁谤过而已!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9 02:30:00
噗,义理上的探讨我是觉得比较偏中性,不至于诽谤啦!不然依您的高见,分享下法华会上一群阿罗汉众离席的原因为何?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下,增广见闻,感谢。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4-04-09 02:36:00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经文附上,所以你是怎么看出来阿罗汉离席的?而把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画上等号更是笑话,这种辩到烂的问题我就不再污染板面了,只能说凡夫终究还是需要个本体论才会安心吧,随缘了。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9 06:09:00
1.《法华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法华经》: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2.《楞伽经》: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大乘密严经》:“佛说如来藏。 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譬如巧金师。以净好真金。造作指严具。欲以庄严指。其相异众物。说名为指环”3.真的没什么好辨的,看来你觉得佛陀是凡夫需要本体论。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4-04-09 06:54:00
你这个阅读力…不打扰了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9 08:55:00
请自便
作者: daye2012 (大爷)   2024-04-09 12:03:00
都已经引文说"礼佛而退",阿却辩说不是离席,这文字理解能力.......其实我蛮喜欢人家说心得的,网络上匿名的好处,就是可以讲实话。现实中,同修都是怕丢面子,敝帚自珍,到处都是秘密,破扫把当宝贝看sutranet这心得,就看的出全是他对空性都还只是美好想像,还没体会过。跟肥宅处男对女生做爱有很多粉红泡泡一样罗汉是佛陀在世那时代的产物,后来就没了。因为只要跟众生交涉有关联,罗汉因那拉力就不可能安住于禅定,出禅定就是走菩萨乘的路。从后面来看,那段完全是浪费时间但是现在菩萨乘的确都是慈济人天乘,完全没有罗汉的禅定功夫罗汉、辟支佛的定义是他们的修证无法讲给众生理解。能让众生理解的能力,菩萨高地初地能力就不同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09 13:02:00
也是看不懂他的阅读力,他自己都说四众礼佛而退了,我只是引文告诉他四众当中的比丘“皆是阿罗汉”。原因是罪根深重及增上慢,那不就跟我之前讲的习气吻合吗?而且无论是未证谓证,还是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楞伽经跟大乘密严经更是直接了当的告诉你如来藏就是阿赖耶了,还在那边撑著好面子。我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完全对,就至少大家依著经文,讲出个道理,互相交流成长嘛!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4-04-10 04:56:00
这边推文更证明声闻法的殊胜之处。我小学毕业就出三界了。你唸到大学还在三界火宅内。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0 08:42:00
你的意思是说,佛陀都大学了,还在三界火宅内,就为了让你上小学吗?哦,原来帮忙别人上小学还要这样被揶揄哦?菩萨真可怜为了帮别人出火宅,还要被嫌程度不够,早知道自己出去就别回来了~当然菩萨根本不会跟你这种人计较啦如果看不懂,就真的不用瞎说吼出去之后不回来帮忙就算了,还揶揄佛陀怎还在火宅内,搞清楚内,要不是佛陀回来帮忙,你们怎有机会离开。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些礼佛而退人的增上慢还真是被你们展露无疑。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4-04-10 12:23:00
比喻失当。佛陀是大学毕业喔,所以佛也是阿罗汉。佛已经出三界火宅了。其他还没成佛的,当然还在三界火宅内。菩萨是属于垫后礼让其他人先出火宅的人,精神令人感佩。但大部分的菩萨装备齐全才敢这么做。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0 13:36:00
来了来了,开始扯其他了。举大学来比佛陀还不行,非得照你举毕业。结果还不是一样要回小向大。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信,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这种推诿的行为在心里学叫做代偿的作用,可以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而不用面对自己的问题。法华经里面的比喻就是佛陀亲自跑到火宅里面拐你们出来,现在你扯说他已出火宅才失当好吗?何况许多菩萨皆是诸佛之师,你以为他们没办法出火宅喔?他们是基于愿力才回来干一样的事情,整天在那边鬼扯蛋。当然也会有一开始就直接修菩萨乘的,至少人家目标也一直在这么做。当然也是可以举小是二乘人,大是菩萨乘,佛是毕业,但还不是为了照顾二乘人的面子才故意这样举。把大往前移到变成通往大的道路,佛变成大。结果二乘人是一样接受不了,把当作比喻失当。舍利弗跟目连就是于法华回小向大,入菩萨位的吼。*还是一样接受不了那么这些回小向大的阿罗汉,不就是已经出火宅,却还回来帮忙的菩萨吗?怎么会变成念到大学却还在火宅内,反而声闻变成更殊胜了,这逻辑真是伟哉。你要针对的是想着上大学,却基础不好两头空的吧?但是这些人也是可以兼修声闻的啊,又没说不能同时进行了,奇怪欸你啊哪还需要等到装备齐全,就是由广大的利他心去发菩提心,在事中磨、做中学、错中修正,这样才更快啊。而且还可以避免变成定性之人。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4-04-10 18:06:00
佛消防装备齐全进出自如啊,所以佛也是阿罗汉,懂吗?回小向大法华经都说可以。我先出火宅再说阿。出火宅后取装备再救人出火宅不就两全其美?所以声闻不殊胜吗?你装备不齐还不先出来在里面搞装备?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0 18:10:00
嗯,可以。但不代表你所谓的大学就一定还在火宅之内前面不是说佛包含阿罗汉的资格了吗?但是“包含”跟“等于”是不同概念啊XD像是楞严、楞伽里面不是讲了一堆离即离非的概念,当用“即”的时候就失去原本的广大圆满了啊。而且原本探讨的是“阿罗汉‘乘’”跟“菩萨‘乘’”,还不是只讲果位欸所以阿罗汉乘也很殊胜,很随喜啊。但不认同菩萨乘就会比较简单啊XD总之上面的言论,主要是在论证菩萨乘没有比较简单这件事而已啦,并不是说谁比较差。增上慢那个例子则是针对业障深重的个人例子,尤其是未证谓证的人,将阿罗汉当最后身,不肯发无上道心。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4-04-10 18:37:00
佛是“无上“正等正觉。已经无法更高了,所以不需要再学了,因此是大学已毕业。还再唸大学的肯定不是佛。所以还在唸大学的仍在火宅内逻辑没毛病。也不等于在火宅内的一定没大学毕业。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0 18:42:00
都ok,反正举例能凸显出让你明白之间的差异便可。只是如果把菩萨乘说大学,罗汉乘说小学,部分团体又会不高兴,反正我是不想这么举例啦~所以照你的意思,回小向大入菩萨位的阿罗汉依然在火宅内,是吗?那可能我们对于火宅的定义不同吧XD抱歉漏看最后一句,那应该是达成共识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