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再读楞伽经笔记(十七)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12 08:38:56
再读楞伽经笔记(十七)
原文
……复次大慧。有五种种性。何等为五。谓声闻乘种性。缘觉乘种性。如来乘种性。不定
种性。无种性。大慧。云何知是声闻乘种性。谓若闻说于蕴界处自相共相。若知若证。举
身毛竖心乐修习。于缘起相不乐观察。应知此是声闻乘种性。彼于自乘见所证已。于五六
地断烦恼结。不断烦恼习。住不思议死。正师子吼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
后有。修习人无我。乃至生于得涅槃觉。
翻译
其次,大慧,(众生)有五种根性,哪五种?就是声闻乘根性、缘觉乘根性、如来乘根性、
不定根性、无根性。大慧,如何知道(某众生)是声闻乘根性?如果听人解说五蕴、十八界
、十二处各自的相、共同的相,不论是产生了解或者得到证悟,全身的毛会竖起,心喜欢
修习,对于缘起不喜欢观察,应该知道,这个人是声闻乘根性,他在声闻乘中看见所证的
境界以后,在菩萨的第五第六个境界断除了烦恼的系缚,但还未断除烦恼的习气,安住在
不可思议的生死中,准确地发出狮子吼般的言说:“我的轮回生死已经到达尽头,清净的
修行已经建立,所应该做的事都已完成,不会再受有将来的存在”;他修习“人无我”的
法门,乃至于产生“已经获得涅槃”的觉受。
原文
大慧。复有众生求证涅槃。言能觉知我、人、众生、养者、取者。此是涅槃。复有说言。
见一切法因作者有。此是涅槃。大慧。彼无解脱。以未能见法无我故。此是声闻乘及外道
种性。于未出中生出离想。应勤修习舍此恶见。大慧。云何知是缘觉乘种性。谓若闻说缘
觉乘法。举身毛竖悲泣流泪。离愦閙缘无所染著。有时闻说现种种身或聚或散神通变化。
其心信受无所违逆。当知此是缘觉乘种性。应为其说缘觉乘法。
翻译
大慧,又有众生追求证得涅槃,说(如果)能觉悟了知“我、别人、众生、生命”和能执取
的主体,就是涅槃;又有众生说“看见一切事物因为造物者而存在”,就是涅槃。大慧,
他们没有解脱,因为他们尚未看见“方法没有主宰性”(法无我);这些人是声闻乘和外道
的根性,在尚未出离生死的境界中,产生已经出离的想法。你应该勤于修习,舍弃这种错
误的见解。大慧,如何知道(某众生)是缘觉乘根性?如果他听到有人解说缘觉乘的法门,
全身的毛竖起来,悲伤的哭泣流泪;喜欢远离昏乱吵闹的因缘,没有染污执著;有时听到
有人解说变现各种身,不论是(多身)聚集,还是分散(多身)的神通变化,他的心相信、接
受,没有违背反对,你应当知道这就是缘觉乘的根性,应该为他解说缘觉乘的法门。
原文
大慧。如来乘种性所证法有三种。所谓自性无自性法。内身自证圣智法。外诸佛刹广大法
。大慧。若有闻说此一一法及自心所现身财建立阿赖耶识不思议境。不惊不怖不畏。当知
此是如来乘性。大慧。不定种性者。谓闻说彼三种法时。随生信解而顺修学。大慧。为初
治地人而说种性。欲令其入无影像地。作此建立。大慧。彼住三昧乐声闻。若能证知自所
依识。见法无我。净烦恼习。毕竟当得如来之身。......
翻译
大慧,如来乘根性所证悟的法有三种,就是“自性并没有自性法”、“向身内亲自证得神
圣智慧法”、“向外的诸佛国土广大法”。大慧,如果有人听到他人解说其中一法或“(
一切)由自己的心所显现、自身和世间事物之建立、阿赖耶识的不可思议境界”,而不会
惊讶、不会害怕、不会畏惧,你应该知道这就是如来乘的根性。大慧,不定根性的人,就
是听到有人解说前面的这三种法门后,随着(听到的法门)产生信心和理解,而随顺(听到
的法)来修行、学习。大慧,我为初入菩萨境界的人而解说“根性”,是希望能使他们进
入无影像境界而建立这样的分类。大慧,那些安住在禅定之乐的声闻修行者,如果能证明
、了知自己所依赖的(第八)识、看见“方法没有主宰性”、净化烦恼的习气,最后就会得
到如来之身。
思考
.声闻乘的最高境界是阿罗汉,如果阿罗汉能证得法无我,一样可以成佛,所以佛陀在法
华经中为诸阿罗汉授记成佛。但是阿罗汉已证“人无我”,死后会入有余涅槃,那成佛是
谁在成佛呢?阿罗汉虽已断分段生死,但尚有变易生死,所以还没完全解脱,如能回小向
大,最后也会成佛。
.声闻乘的阿罗汉因为听闻佛所说“四圣谛”、“无常、苦、空、无我”,并依此修行而
证人无我,死后入有余涅槃;缘觉乘成就者修“十二因缘法”而悟道,死后也入有余涅槃
;如来乘修行者则是修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亦包括一部分的小乘法,并非完全没有交集,
如来乘修行者也修人无我、十二因缘法,但是最重要的是:大乘修行者修习“法无我”,
借由确定“空性”“中道”“唯心”“如来藏”等理论,最后能破无明,证悟十二因缘,
入无余涅槃。
(待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09:35:00
之前之所以故意举小(阿罗汉)通过菩萨乘来成就大(佛)也是跟这个有关。一者是不想营造菩萨乘优于二乘。二者是只拿佛跟罗汉比。只是你们把重点搞成大要不要继续学习,这就失焦了。二乘人:小 (罗汉)--(菩萨乘)-->大(佛果)一佛乘:--(一佛乘)-->大(佛果)中间的箭头就是指这个通道,二乘人回小向大,一佛乘不需要通过小,而是一路向大。按法华经所说,本来便实无二乘,只有一佛乘,但是二乘人没办法相信,因为他们把痛苦烦恼当成是真实的,需要先解脱才能利他,或是才能搞装备。所以没办法理解即心即佛、当下即净土、得无所离。也就是说一佛乘根本也不用分小跟大,一开始就是志求佛果,更像是“我全都要”,只是在相上对于二乘人或是世间,看起来像是菩萨乘而已。所以啊,法华会一开始,才会有那四众怕自己无法理解、退道,作礼而退。当中甚至也有阿罗汉。更是说明这个一佛乘的难信难行。如能信解受持,必然是累世就已经种下许多的善根因缘了。这个一佛乘才是真大乘,而不是二乘人的菩萨乘。另外,之所以觉得以经解经重要,是因为更能帮助自己与佛知见相应,而不是用自己的角度来解。不然有时候看似对某部经的观点很合理,但是这个观点套用到其他经典却矛盾了,那必然是有不圆通之处。ps:一佛乘与菩萨乘本质上是一样的,是二乘人自己的问题造成有二。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2:15:00
一佛乘说的是究竟一乘,不是说中间不需要通过小,如果是大乘种性决定的,迈向佛道中途没有退心,自然是一路向大成佛但有的不是大乘种性决定,先是二乘发心后再回小向大成佛。“究竟一乘(一佛乘)”和“究竟三乘”,这两种主张,是佛教宗义的不同主张。佛教内道宗义,都是承许三乘道:声闻道、独觉道、大乘道,然而,这三乘道,是究竟一乘or究竟三乘?有不同主张,主张究竟三乘者认为,声闻道、独觉道各自获证无余涅槃后,各自的意识续流就已断灭,所以无法再回小向大亦即声闻、独觉各自入无余涅槃已达各自究竟,故是究竟三乘三乘道各自达成各自的究竟,持这种主张者,包括小乘宗义的毗婆沙宗、经部宗以及大乘宗义当中主张阿赖耶识的唯识宗。主张究竟一乘(一佛乘)者则认为,声闻、独觉、大乘的三乘道最终就会究竟成佛,也就是,即使声闻道、独觉道入无余涅槃后意识续流也不会断灭,所以入无余涅槃的声闻、独觉将来也会回小向大,最终会发心走向大乘道,究竟成就佛果一切种智持这种主张者,包括大乘宗义当中不承许阿赖耶识的唯识宗以及中观自续派、中观应成派,他们主张三乘最终究竟都会成佛所以,不是说没有三乘道,众生有种种不同根器,声闻种性、独觉种性、大乘种性的三乘道是有的,但是,对于三乘行者,最后是究竟三乘(二乘无法回小向大究竟成佛)or究竟一乘(二乘能回小向大究竟成佛),就有不同主张,以上略作说明,相关的另个ID cool810十多年前已佛版po过,也有po过格西相关教授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2:44:00
一佛乘说的实无二乘并不是在否定三乘啊,而是告诉你都可以,但是分三就是为了众生根基方便作的啊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2:49:00
一佛乘说究竟一乘,就是说三乘道最终都会走向成佛之道,亦即二乘不是究竟的,因为二乘人最后究竟也会成佛,何以故?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2:52:00
上面说的不需要通过小,比较准确的说法是不需要先以小为目标,达成了以后才大。不需要刻意分大小,直接追求大。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经过二乘人所谓的小,是重叠的、可同时进行的。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2:53:00
向大乘道,最后成佛,成佛就是最后意识成就一切种智的正觉如果是大乘种性决定的行者,他一开始入道就是大乘道了,自然不是先以证小乘阿罗汉为目标,然后再回小向大,不走这样(否定究竟一乘的一佛乘者,主张究竟三乘,就认为小乘无法回小向大了,理由上面也已说,此处不再赘述。)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2:58:00
了解,感谢分享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3:02:00
(大乘种性决定的行者,一开始就入大乘道,中间的五道十地都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3:02:00
但感觉究竟三乘的主张貌似与法华的内容冲突啊。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3:03:00
没有退心的话,是不会有什么自然经过二乘人所谓的小,如果这样已经不是大乘而是已经退心堕入小乘了,所以不是不刻意分大小乘,大小乘的划分一定是有的,有发起欲求佛果的发心就是大乘道,没有欲求佛果的发心只求自了汉就是小乘发心,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3:06:00
是啊,对于大乘种性是没有这个小,但是对于二乘人看起来的相是小啊是这个意思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3:06:00
法华经是主张究竟一乘的,其主张二乘非究竟,二乘究竟成佛究竟三乘是主张二乘无法回小向大,这是两种相违的主张。)(二乘的小,所谓小乘的小,是说不欲求成佛而只欲求自了汉)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3:09:00
是啊,同一个意思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3:12:00
(小乘发心是不想成佛度众生的,小乘发心是求一己之解脱,故说自了汉,大乘发心以利他为主,为利他而发心成佛度众生。)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3:15:00
唉呀,这么说好了,大乘种性兼修,没有在分大小,也没退心的情况下,二乘人看他的行为依然是有大小。因为二乘人就是用二乘的角度在看世界,所以他的视角就有小,是这个意思。当然不是说心分别的作用刻意去不分别大小,而是说都可以兼修啊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3:17:00
佛教说发心的大小,是指发心目标,发心目标若希求大菩提(即佛果)_,就是大乘道,反之就是小乘道,是这个意思。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3:19:00
同意啊,我是说二乘人的视角啊!就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道理一样。因为在他们眼里就是这样啊XD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3:21:00
你说是二乘人看大乘人的视角,二乘人看大乘人就是行菩萨道追求大菩提(走成佛之道)啊,小乘人当然也知道大乘人的目标但是小乘人自己不欲成佛,小乘人发心只求自己解脱的阿罗汉像是南传也有说到菩萨道,但南传修行者不是以菩萨道为主流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3:24:00
那为了让二乘人知道大乘人也有自修的部分,就拿他视角里面的东西跟他交流嘛。不然不是还有人说菩萨道比声闻乘简单?那就让他们看到有交集的地方,并告诉二乘你要可以这么做啊*也可以这么做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3:25:00
修行者自己的修行当然是自修啊,菩萨修行当然是自修啊,证量是在自心相续上生起的,怎么会菩萨没有自修,没有自修要在哪里修行,当是在自己的身语意上修行的啊,菩萨也是自心相续当中圆满地断除了烦恼障及所知障而于自心相续获证究竟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3:29:00
噗,感觉有点陷入死循环了,总之就是跟对方站在一起看一样的世界、用一样的语言跟他交流这样,所以说“二乘人的小”。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3:29:00
圆满的灭谛涅槃,才让自心成就一切种智的正等觉而成佛的,怎么没有自修,菩萨就是完善自己圆满断除烦恼障及所知障而成佛的,所以说菩萨成佛是自利圆满,阿罗汉何以尚未自利圆满,因为阿罗汉自己心续当中只断除了烦恼障尚未断除所知障而菩萨自己心续当中,不仅要圆满断除烦恼障进一步要断除烦恼留下的习气即所知障,才能让自心圆满成就一切种智的正觉所以说菩萨成佛是自利圆满(完善自己的内心圆满断障成就一切种智),因为意识成就一切种智的正遍知,所以才有究竟圆满的能力,所以成佛的果位,又称作自利利他圆满的果位,不仅获证自利圆满(自心获证究竟涅槃而圆满成就一切种智的正等觉)也获证利他圆满(获证一切种智的正遍知有究竟圆满利他能力)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3:50:00
唉呀,你说的都没错,但上面语意脉络不是这样。就像你说的究竟一佛乘者,就算他知道实无二乘,却主张二乘究竟成佛,也是利用二乘人眼中世界的二来开引回小向大。所以才说二乘人的小呀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4:15:00
以上个人推文主要是厘清"究竟三乘"和"究竟一乘"的差别究竟一乘的实无二乘,不是说没有二乘,究竟一乘同样也说三乘道,但主张三乘道最终同样都会成佛,故认为二乘并非究竟相反的,究竟三乘认为二乘是究竟了,认为二乘不会究竟成佛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4-04-12 14:18:00
台湾佛教传承过来的是北传(大乘),我们直接学大乘(心法)就可以了,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根器、因缘才会出世在台湾。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4:19:00
噗 又跑到认为没有二乘的循环again XD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4:20:00
(主张究竟一乘者,主张众生皆有佛性究竟成佛,所以主张究竟一乘者鼓励修行者一开始就发大心,一开始就走大乘菩提道。)(g网友请勿自我罣碍,我的推文不是针对谁,不会对号入座,那只是在解释经文时自然说到而带出后面的叙述,不是啥循环不需要一直卡在上面跳针,重点是要说究竟一乘者主张三乘道的众生究竟都会成佛,既然认为成佛为究竟,自然尚未成佛的二乘尚未究竟,反之究竟三乘者不如此主张,这是要说的重点)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4:26:00
ok,了解。总之究竟实无二乘,是因缘设施所以也不否定N乘。究竟三乘者可能就另外讨论这样,哈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4:33:00
究竟一乘是相对究竟三乘而说的,所以也要了解究竟三乘,相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4:35:00
另外,非自我罣碍,是针对你说的“不会自然经过二乘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4:35:00
对才能了解究竟一乘,所以思惟究竟一乘时也要对照究竟三乘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4:36:00
如果大乘会经过二乘,在般若经称为大乘发心堕入二乘,就是说当一位大乘发起菩提心希求成佛的欲求退失了,他的菩提心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4:37:00
唉呀,你又来,都说了是二乘人眼中的二,引二乘人回小向大也是利用他们的二啊。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4:38:00
退转堕入小乘。小乘道的分类有二种:声闻道、独觉道,堕入小乘道当中,若不是堕入声闻道,就是堕入独觉道,这二种道声闻道、独觉道这两种道,称作二乘道,不是说相对一说的二而是说声闻、独觉、大乘,这三种类型的道当中,大乘这一种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4-04-12 14:40:00
y大在讲说有不同宗义 跟其他宗义的人讲话要客气啦…法华其实也不同意就放开四处讲 要找到机会的听众才说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4:41:00
道属于大乘发心就不用说了,其余二种,声闻道、独觉道属于小乘发心(不欲求成佛),所以声闻、独觉这二种道属于小乘道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4:42:00
我知道有不同宗义,也感谢分享啊。但是对于小乘人,这两种道是不是很顶了?那就利用你的顶,告诉你一顶还有一顶顶,顶上加顶。是这个意思。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4-04-12 14:43:00
我只是来堆y大的解释的XD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4:44:00
啊y一直在讲大乘的小,我是在说二乘的小,就是站在不同角度切入,所以才说二乘人的小啊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4:45:00
三乘道当中,只有大乘道这一道的发心是希求成佛又称菩萨道其余两个不称为菩萨道,因为没有希求成佛所以称为小乘道。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4:46:00
是啊,所以才引二乘人回小向大,不冲突啊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4:46:00
知道意思就好了是的,究竟一乘者主张,声闻道、独觉道这两种类型的人,入无余涅槃后,他的意识续流不会断灭,所以将来他会回小向大究竟三乘则主张,声闻道、独觉道这两类人在此生圆寂入无余涅槃后,他的色身不仅坏灭就连意识的续流也会断灭,究竟了所以再无回小向大的可能,二乘人已经究竟了,这是以上差别以上说了个人推文着重在"究竟一乘"和"究竟三乘"两种主张的差异。至于g网友想要表达其他的,就不在以上个人侧重的重点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4:55:00
感谢分享,单纯就质疑的部分提出见解来交流而已啦~总之,因为二乘究竟成佛,二乘是因缘设施,所以说经过“二乘人的小”就是利用他眼中世界的小,并引回小向大,就是这意思咧。刚好应到的缘,应缘交流就是个人侧重的点。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5:01:00
大乘也是因缘施设啊,就算佛的法身也是因缘施设啊,不会只有说二乘是因缘施设,佛法说一切法都是因缘施设的。可能有人把有时候经典提到的方便说,等同于因缘施设,不是这个意思,有时候方便和究竟是相对而说,这时候的方便解作并非究竟,但以因缘施设而言,方便和究竟都是属于因缘施设。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5:06:00
是啊,您说的这点我也很是认同。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5:06:00
知道意思就好,以上想推文的大概都说了,没事了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5:08:00
唉呀,真是随喜,多么好的一次交流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5:10:00
(最后提一点回应自己推文的总结,因为究竟一乘和究竟三乘是相对而说的,所以如果不纳入究竟三乘对照来看,只孤立的看究竟一乘会错解其意,所以在推文中才会两两互参的对照着看)(顺道一提,隔壁版有系列文:"菩提心是具二希求的发心",两种希求是:希求利他、希求成佛,大乘发心具有这二种希求,就是说,以希求利他为因,而引生希求成佛(希求大菩提),希求利他指的是大悲心,意思是说,由大悲心的希求利他,而引生希求成佛(希求大菩提)成就佛果来利益有情众生,这是大乘的发心具此二希求,由大悲希求利他为因,由希求成佛度众生小乘的发心为什么没有希求成佛利生?因为没有希求利他,就是说小乘的发心缺乏大悲心,缺乏大悲心希求利他,因为缺少这项因素,所以没有以大悲心为因引生希求成就佛果菩提,所以当说到小乘回小向大,并不是说利用小乘的发心,没办法利用小乘的发心来引发希求成佛,因为小乘发心是缺乏大悲心只求自了汉,并不能利用只求自了汉的发心来引发希求利他成佛相反的,小乘回小向大的,意思是小乘行者要放弃小乘发心,回遮、遮除弃舍小乘只求自了汉的发心,转向思惟以利他为主的发心,亦即发起希求利他的大悲心,在经典称作大乘种性觉醒,自心当中生起希求利他的大悲心的大乘种性觉醒,如此才会进而引生希求成佛的发心,走向大乘成佛之道成就佛果利生以上相关可参见隔壁版系列文:"菩提心是具有二希求之发心")(补充隔壁版另有<地道建立>系列文讲述声闻乘、独觉乘、大乘三乘,其中声闻乘、独觉乘这二乘,就是一般说二乘人的小乘)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6:39:00
唉呀,不是说利用小乘的发心,是说他之前修学的不用丢(自证的部分),但是发心可以更大,以趣无上佛道,顶上加顶啊!这个发心的大就是相对于二乘人的小呀!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6:41:00
(究竟一乘主张声闻、独觉这二乘最终会走向大乘这一乘而成佛当然,大乘的发心希求成佛,是相对小乘发心不欲求成佛而说)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6:45:00
是囉~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6:47:00
(究竟三乘主张声闻、独觉这二乘究竟了再无法回小向大成佛)(回小向大,原本不欲求成佛,回心转意了,放弃原本的想法,转向为欲求成佛,打个比方,原本某某人不想参选,后来经过他人相劝,回心转意,放弃不打算参选的想法,转而愿意参选)(类似的,入无余涅槃的阿罗汉,后来经过佛的劝请,回心转意弃舍小乘发心,发起大悲心转向大乘道,这是究竟一乘的主张若主张究竟三乘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以上重复推文说过的。)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2 17:01:00
作者: ykkdc (ykk)   2024-04-12 17:03:00
(主张究竟三乘者认为,声闻入无余涅槃就到声闻的究竟了、独觉入无余涅槃就到独觉的究竟了,三乘道的各乘,各自究竟。声闻已达声闻究竟不会再回小向大、独觉已达独觉究竟也不会再回小向大,不主张声闻、独觉二乘终究会走向大乘成佛之道)(究竟一乘则主张声闻、独觉二乘终究会走向大乘这一乘成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