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再读楞伽经笔记(十九)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19 09:03:28
再读楞伽经笔记(十九)
原文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知三自性相。何者为三。所谓妄计自性。缘起自性。圆成
自性。大慧。妄计自性从相生。云何从相生。谓彼依缘起事相种种显现。生计著故。大慧
。彼计著事相。有二种妄计性生。是诸如来之所演说。谓名相计着相。事相计着相。
翻译
其次,大慧,大菩萨应该善于了知三种自性,哪三种?就是“妄计自性”(错误的计量分
别而有的自性)、缘起自性(依赖因缘而生起的自性)、圆成自性(诸法本体之法性,真如)
。大慧,“妄计自性”是由相而产生的,什么是由相而产生?就是对那些依赖因缘而生起
的事物之相的各种显现,产生计量和执著;大慧,计量、执著于事物,有二种“妄计自性
”(错误的计量分别而有的自性)产生,这是由诸佛所解说的,就是对“名相”的计量、执
著,对“事相”的计量、执著。
原文
大慧。事计着相者。谓计著内外法。相计着相者。谓即彼内外法中计著自共相。是名二种
妄计自性相。大慧。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性。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
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尔时。世尊即说颂言
名相分别  二自性相
正智真如  是圆成性
大慧。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法门。自证圣智所行境界。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当勤修学。....
..
翻译
大慧,对“事”的计量、执著,就是“计量执著于身内、身外的种种事物”;对“相”的
计量、执著就是“在身内、身外的种种事物中,计量、执著于它们各自的相和共同的相”
,这就称为二种“妄计自性”(错误的计量分别而有的自性)。大慧,事物从所依因缘而生
起,就是“缘起自性”。什么是“圆成自性”?就是远离对名相、事相的一切分别,亲自
证得神圣智慧所到达的真如境界,大慧,这就是“圆成自性”的如来藏心。那个时候 佛
陀就用偈颂说:“
对事物的名字和相的分别,就是(“妄计自性”和“缘起自性”)两种自性;正确的智慧─
─真如,就是“圆成自性”。
大慧,这就称为观察五法、自性的法门,亲自证得神圣智慧所到达的境界,你和诸大菩萨
应该勤于修习。
思考
所谓的“妄计自性”是在说:其实自性本来是虚幻不实的,因为众生对“名字”、对“事
物的种种相”产生了分别,所以就会误认有这种自性存在。对名字的分别,就像众生说:
这个是太阳、这个是大地、那个是山、那个是河流等这些分别,为事物取名字;对事的分
别,就像众生说:他走路去上课、我想吃东西、他们很快乐等诸如此类的分别;对相的分
别,就像众生说;太阳会发光、夏天很热、她长得很漂亮等自相,和红色蓝色、圆形扁形
、高低、冷热等共相。
“缘起自性”则是说: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依因缘而生起的,所以有“因缘法”的自性。
然后“圆成自性”即是“真如”,“真如”是超越了存在和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说它存
在也可以,要说不存在也可以。
综合以上所说,虽然有这三种自性,但是三种自性却都可看做是虚幻的,所以如果我们要
说“一切法无自性”或“自性本空”也不算是错误的,这里所说的无或空,是指自性不可
说、不可得。
延伸思考
.一个事物能有两种以上的自性吗?圆成自性(真如)与另二种自性的关系为何?为什么又
说“一切法无自性”或“一切法自性空”?
(待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9 11:55:00
随喜,这段就与金刚经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相呼应囉~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4-04-19 11:57:00
体相用,一则三,三则一,同时的。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这三性是同一性(三则一),这些名词代表不同的面向而已(一则三)。“一切法自性空”是从空性角度解读,与之相对的“自性能生万法”则是另外一种角度的解读。两种特性同时存在,就像量子力学里的量子叠加态,完全相反的两种状态同时存在。补充一下,上述的三自性是从“妙有”角度来看的,妙有的同时亦有三无性的内涵在其中。遍计所执性是“相无性”(遍计所执是假立的名相,凡所有相皆虚妄,本无自性);依他起性是“生无性”(依他起是随缘而生起的意思,但一切缘(法)本无生,非因缘非自然);圆成实性是“胜义无性”(真空生出妙有,但秒有的本质是真空,故圆成实性其本质依然是无自性)。所以我们的见地要从“亦空亦有、空有本不二”这边来建立,不要只偏一边,这样会比较圆满。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19 13:01:00
说得真好!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4-04-19 13:55:00
若一切是自心境界? 怎么会有苦?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19 14:08:00
从十二因缘法可知,苦的根源是无明,不明白一切事物的真相,明白一切唯心,就是明白真相的一个里程碑,离终点就更近了。
作者: daye2012 (大爷)   2024-04-19 15:10:00
文言文的文法常常是倒装句。三自性相,不是三种自性。是自性 三 相。自性的的三种相貌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19 17:19:00
苦是给二乘人的方便教法啊,不然觉后空空无大千,即心即佛,当下即是净土,哪来的六道可以出离?所以成就阿罗汉后,不要法执,把苦当成是谛实有的东西,借由四无量心来帮助修本无量的东西囉!发无上道心与本性相应囉!与自性佛相应囉!所以心经不是说吗?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