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再读楞伽经笔记(二十)

楼主: sutranet (佛经馆)   2024-04-22 08:28:26
再读楞伽经笔记(二十)
原文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观察二无我相。何者为二?所谓人无我相、法无我相。
大慧。何者是人无我相。谓蕴界处离我、我所。无知爱业之所生起。眼等识生。取于色等
而生计著。又自心所见身器世间。皆是藏心之所显现。刹那相续变坏不停。如河流、如种
子、如灯焰、如迅风、如浮云。躁动不安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不知厌足如猛火。无
始虚伪习气为因。诸有趣中流转不息如汲水轮。种种色身威仪进止。譬如死尸咒力故行。
亦如木人因机运动。若能于此善知其相。是名人无我智。
翻译
其次,大慧,大菩萨应该善于观察二种无我,哪二种?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大
慧,什么是“人无我”?就是五蕴、十八界、十二处远离了我、我所,(它们)是因为“无
明”和贪爱的业而生起,眼睛等(六根)的识生起后,执取这些事物而生出计量和执著;又
自心所看见的身体和物质世界都是如来藏心所显现,一刹那接续著一刹那,不停的变异和
衰坏,像河流、像种子、像油灯的火焰、像猛风、像浮云;跳动而不安定,像猿猴;喜欢
不清净的(欲望)境界,像飞蝇;不知道满足,像猛烈的火;以久远久远以来虚妄的习气做
为因,在各种存在的形态中轮回而不停止,像取水的水车轮转动;各种色身的行住坐卧、
前进、停止,就像是死人的尸体因咒语的力量而行动,也像是木制的人偶因为机关而能运
行活动。如果能在此善于了知这些相,就称为“人无我”的智慧。
原文
大慧。云何为法无我智?谓知蕴界处是妄计性。如蕴界处离我、我所。唯共积聚爱业绳缚
。互为缘起无能作者。蕴等亦尔。离自共相。虚妄分别。种种相现。愚夫分别。非诸圣者
。如是观察一切诸法。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是名菩萨摩诃萨法无我智。得此智已。
知无境界。了诸地相。即入初地。心生欢喜。次第渐进。乃至善慧及以法云。诸有所作皆
悉已办。
翻译
大慧,什么是“法无我”的智慧?就是明白五蕴、十八界、十二处都是“错误地计量执著
”,就像(前面所说)五蕴、十八界、十二处远离了我、我所,被共同累积“贪爱造的业”
所束缚,它们互相作为彼此生起的缘,并不存在能造作的主体(无我)。五蕴等等(在此处)
也是如此,远离了各自的相、共同的相,因错误的分别而有各种的相显现,这是愚笨的凡
夫的分别,不是圣人;像这样观察一切事物,远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这就称为
大菩萨“法无我”的智慧;得到这个智慧后,就明白一切境界不存在,了解菩萨十个阶位
的相,进入了菩萨的第一个阶位,心中产生欢喜,依照修行的次序,逐渐进步,乃至到达
善慧地(编:菩萨的第九个阶位)、法云地(编:菩萨的第十个阶位),所有应该做的修行都
已经完成。
原文
住是地已。有大宝莲花王众宝庄严。于其花上有宝宫殿状如莲花。菩萨往修幻性法门之所
成就。而坐其上。同行佛子前后围绕。一切佛刹所有如来皆舒其手。如转轮王子灌顶之法
而灌其顶。超佛子地。获自证法。成就如来自在法身。大慧。是名见法无我相。汝及诸菩
萨摩诃萨应勤修学。......
翻译
安住在这个阶位后,就会出现大宝莲花王,由各种宝物庄严著,在这些花上有宝物做成的
宫殿,形状像莲花,是菩萨以前修习一切事物都是幻化的法门,而成就的现象,坐在上面
,有同行的佛弟子前后围绕,一切佛国土所有的佛,都伸展他们的手,像转轮王子所受灌
顶之法,为他们(这些菩萨)灌顶;(这些菩萨)超越佛弟子的境界,获得亲自证得之法,成
就佛的自在法身。大慧,这就称为看见“法无我”,你和诸大菩萨们应该要勤奋地修习。
思考
.声闻、缘觉的最高境界为“人无我”,即是证“阿罗汉”,此生结束后,便不再轮回,
死后入有余涅槃。要如何修习才能证悟“人无我”?就是修四圣谛:苦、集、灭、道和无
常、苦、空、无我;观察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例外,由此明白一切事物所
带来的都是“苦”,进一步观察一切事物本性是“空”,都是虚幻不真实的,然后修八正
道,借由“中道”而证得“阿罗汉”,即是“人无我”的境界,修习小乘佛法,很重要的
是:要得到禅定,因此持戒、禅定的功夫都不可少。
.大菩萨能证“法无我”,要如何修习才能证悟“法无我”?要证得“一切唯心”,即是
明白“一切事物都是心的显现”,而心是“不可说、不可得”的,所以一切境界不存在。
要如何证得“一切唯心”?借由修习“般若”(空)与“如来藏”(有)之间的中道,可以证
得“一切唯心”。其中,“般若”即是“空性的智慧”,“如来藏”即是“一切因缘而生
的事物的本质是真如、佛性”。在此如果把“般若”看成是空,把“如来藏”看成是有,
两种论点由“中道”来说,即可了解真空妙有、缘起性空,或者说“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
”,进而发现“一切事物都是心的显现”。
此外,修习菩萨道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无生法忍”,证悟“无生法忍”即是照见“一
切事物不生不灭的本性”但却又无法使用言语说明,也就是明白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
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第一义谛。再进一步,就会知道一切相的显现,都是错误的
分别,有如海市蜃楼、梦幻泡影。
延伸思考
.“人无我”和“法无我”都是无我,其境界有何异同?
.金刚经“无我、人、众生、寿者相”属哪一种无我?试举其他经典的例子。
(待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4-04-23 15:13:00
“诸法无自性”一言以蔽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