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我竟然要来佛版讲佛陀故事= =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3-09-08 00:18:20
※ 引述《leo1984 (吕童)》之铭言:
: → leo1984: 破除因果常见不光针对大乘,全地球宗派宗教都一样 09/07 21:42
: → leo1984: 古印度没文字都文盲,佛陀核心可持修十二因缘观口诀 09/07 21:44
: → creative88: 你应该知道葛拉玛经是佛陀说了"某个道理" 葛拉玛人 09/07 21:46
: → leo1984: 别贴经文给我,若说有佛经,一定因缘观,多的不用学 09/07 21:46
: → creative88: 不知道要不要信 请教佛陀怎么判断 最后还是在劝信那个 09/07 21:46
: → creative88: 你知道那个道理是什么吧 09/07 21:47
: → leo1984: 有人说不信因果要行恶吗,你吃饭没因没果吗 09/07 22:05
: → leo1984: 因缘法行恶也是轮回恶报,吃饭也是缘生法 09/07 22:06
: → leo1984: 持信那个因那个果是错误知见不是实相,搞清楚 09/07 22:07
南传:增支部3集66经
葛拉嘛们!那位这么离贪婪、离恶意、不迷乱、正知、忆念的圣弟子,他以与慈俱行之心
遍满一方后而住,像这样第二的,像这样第三的,像这样第四的,像这样上下、横向、到
处、对一切如对自己,以与慈俱行的、广大的、变大的、无量的、无怨恨的、无瞋害的心
遍满全部世间后而住。以与悲俱行之心……(中略)以与喜悦俱行之心……(中略)以与
平静俱行之心遍满一方后而住,像这样第二的,像这样第三的,像这样第四的,像这样上
下、横向、到处,以对一切如对自己,以与平静俱行的、广大的、变大的、无量的、无怨
恨的、无瞋害的心遍满全部世间后而住。
  葛拉嘛们!那位这么无怨恨心、无恼害心、无污染心、清净心的圣弟子,他在当生中
证得四种稣息:
  ‘如果有来世、有善作与恶作之业的果与报,那时,以身体的崩解,死后我必将往生
善趣、天界。’这是第一种证得的稣息。
  ‘如果没有来世、没有善作与恶作业的果与报,那时,我在当生中无怨恨、无恼害、
无苦恼而保持自己的安乐。’这是第二种证得的稣息。
  ‘如果恶落于作恶者,而我对任何人都不意图恶的,不作恶业,苦将从哪里接触我呢
!’这是第三种证得的稣息。
  ‘如果恶不落于作恶者,那时,我看见自己两者都清净。’这是第四种证得的稣息。
  葛拉嘛们!那位这么无怨恨心、无恼害心、无污染心、清净心的圣弟子,他在当生中
证得这四种稣息。”
北传:中阿含16经
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成就身净业,成就口、意净业,离恚、离诤,除去睡眠,无调(
掉)、贡高,断疑、度慢,正念、正智,无有愚痴。彼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
,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
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
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便得四安隐住处,云何为四?‘有
此世彼世,有善恶业报,我得此正见相应业,受持具足,身坏命终必至善处,乃生天上。
’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一安隐住处。复次,伽蓝!
‘无此世彼世,无善恶业报,如是,我于现法中,非以此故为他所毁,但为正智所称誉,
精进人、正见人说其有。’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二
安隐住处。复次,伽蓝!‘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念恶,所以者何?自不作恶,苦何
由生?’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三安隐住处。复次,
伽蓝!‘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犯世怖与不怖,常当慈愍一切世间,我心不与众生共
诤,无浊欢悦。’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四安隐住处
。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四安隐住处。”
只是好奇所以说 行善业往生善处乃生天上 这件事不叫做因果 在贵体系里面叫什么?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3-09-08 01:01:00
看过中道僧团的官网介绍,他们否定的因果应该是宿命论,类似袁了凡先生被算定(定数)所认知的因果。但佛教如云谷禅师一样解释因果,告知了凡命运虽有数但可以改变。而le大不知道是老师教错还是自己学错,把整个佛教因缘果全否定。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3-09-08 01:10:00
另类因果乘,简称另果。
作者: yogi (Yogi)   2023-09-08 04:46:00
南传一般会说,学佛始于业自作正见。如果连自业自得、善恶业皆有报都不信,那就更不必谈什么戒定慧了。只能说某派真的很奇葩。
作者: purue (purue)   2023-09-08 14:19:00
欸不是 佛教只是婆罗门教分支 要理解整个印度哲学 一定要连印度教的一起拉进来看 这应该是常识吧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3-09-08 14:34:00
佛教是与婆罗门教对抗的沙门思潮其中一支。佛教修行不需要理解整个印度哲学。学者比较分析才需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