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Uguar (零零漆)
2022-05-08 20:21:50有看过情绪容易失控者,一旦陷入情绪失控的情绪即口不择言,进而破坏他自己的
生活,破坏跟他亲近的人的关系。
对方也有信佛,但仅止于做供养仪式和参加团契,参加一些佛教团体的演讲。
对方信仰的团体难道就没有教怎样降伏情绪吗?
做很多捐献、祈福仪式、供养仪式,却对自己的情绪没任何方法去降伏。
人很正向心念也不恶,但为何情绪一旦陷入黑洞就回不来了。
反正光以佛教来讲,每个人信仰的方式都很不同,有些人做很多捐献,也可以聊
一些佛理,但真实目的是去培养世间法的人脉。这也无可厚非啦,参加佛教团体
认识一些人也很正常。
但是那个阿~那个本质啦~仪式做再多,团契参加再多,演讲听再多,没有一个真正
培养正念正定的手段,我看到一些性格缺陷的部分根本改善有限吧。
生活中反而要利用空观大师的技巧,在你的意识内设定一个结界,把所有人当成NPC,把他们隔离在外,像客服人
没听过[留惑润生]嘛??在俗世间表现得太没人间烟火感才是怪咖啊
员一样,要建立一个理性的社会化人格,不要把真实的自已显露出来,就会无往不利。 等到你的觉照很厚的时候
弄成一付老好人的样子,就会引来挑战者,身上的刺故意不拔掉=拥枪自卫啊~懂?
你才可以让真实的自我显露出来与外界“共存”XDDD对事情不要轻易表达自己的看法,愈蠢的人对自己认定的事情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和坚持,这样往往会与人冲突,在生活中要“读空气”,保持敏锐无我,随波逐流XD
有可能业感缘起,贪嗔痴的习气随着业障现前,情绪失控我也是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谦和有礼平易近人,然而我其实还是担心自己难免犯错,我是凡夫,不是贤圣的菩萨我曾看到网友分享“亲近生侮慢”的观点,我也不例外看人家不好惹就敬畏,看人家和蔼就蹬鼻子上脸 (我自省)但我也的本意也不是想羞辱人,只是有时会占便宜我自己也很犯贱(抱歉讲了粗俗语),但我也难免自私我个人觉得卫福部长陈时中也是被某些人欺负,虽然以他的身分和职权责任来说,有些人对他的批判,也不是蛮不讲理但有些酸民或是带有政治意图的人士,就曾对他或是其他团队的同仁诽谤或恶语。我好像扯远了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有些亲友也是要学着容忍,互相体谅以达成相安无事的相处模式,算是冤亲债主的概念(?不过,光说不练容易,要能够理解却不容易,知易行难,要能够实行的话,或许还更加难得。我就是那种对别人说教很容易,自己的人生问题却处理得不尽理想。我曾看过网友说“8成定业,2成未定业”,因此善用佛法来化解恶缘,这固然重要,却也没想像中的容易。“8成定业,2成未定业”好像是指人生的因缘际会,但那个数值,也不是那么绝对的比例。有些人的“定业:未定业”可能是9:1,有些人的“定业:未定业”可能是7:3,所以善用佛法的修行人或许比较能够从善如流,广结善缘不过,我其实并不了解那个“定业:未定业”的比例是怎么计算求得的数值,说不定只是谁随易估计,而不是使用严谨的科学逻辑方法来运算,所以听听就好。这也不过就是我这个外行人在网络上看到别人分享的观念。不是绝对的。"All forms are illusory. Seeing that all forms arenot forms, you see the Tathagata."如果情绪容易失控者有遇到贵人,愿意花时间耐心开导他们试图了解他们情绪失控的原因,包容并且协助他们改善,让他们了解“原来你们不是存心为难我”,也让他们明白“原来我的这些行为、话语、意念可能会造成他人困扰”,而让他们逐渐消融自己的习气、我执。可能就是善因缘也不是希望他们过度消沉地自我谴责,只是请他们适时配合调整自己的言行。如果是牵涉到利益冲突,我也无可奈何。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其他人都对己方的利益争执不让,而有意无意为难了某些被双方施压(就好像三明治的夹层)的倒楣鬼,处境为难导致他们情绪不稳而失控? 这种好像也蛮可怜的,里外不是人可能有过去世以来的恶业(因)+陷入窘境(缘),共同形成了当事人情绪失控的现象(果)。这是我假想的一种情境,也许这例子举的不恰当。说不定当事人稍微观想,心念一转或是有贵人相助,让他们不那么为难,就化解恶缘为善缘
那可能是你气场太弱了 我在生活中都尽量表现出和善圆
虽然我也是自私,但愿还能向佛菩萨学习慈悲,度己及人
融 以免压迫到别人 待人接物要厚道 当然谈到利益的时候 能打才能谈 要让对方知道你不怕打除非有明显的利害关系 不然平常生活要像那个布袋和尚人在生活中为什么会处处挨打? 简单的说就是你的修行不到位啊 能量往低处流 有形跟无形看到都要弄你一下阿你如果真的禅定修到一个程度 容光焕发 人家看到你就不敢造次 更高境界像孔子形容老子 神龙见首不见尾佛教里有一种“摩利支天隐身法”,什么意思? 就是把你所散发出的讯息场“隐形”起来,如果你真的是有证量的人,真的证无我、空性,要将这种讯息从众生的接收系
可是B大,何时当争? 何时当让? 我也不喜欢得罪人
统中隐藏起来是轻而易举的,那你在生活中自然随顺缘觉如入无人之境,自由自在,这不就是修行为我们带来的福德吗? 所以从生活中检视自己的修行,是很准确的
A大这种是无法有标准的,你只能加强自身的觉知,一开始一定会拉扯,当你的觉知愈来愈清明时,你在处理事情就会愈来愈顺畅,像庖丁解牛
(安陵容上身)原是我轻贱,让B大一针见血地点出我的问题(开玩笑的,抱歉不庄重),还是感谢B大认真分享观念
当然你可以先逃避,因为我觉得你是想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理想人格的角色,希望可以调顺自己的心性,面对世俗可以处理得体,然后你发现常常力不从心,圣经的保罗就讲过“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你想要建立自己成为你心中理想的人格,那从根本上就是不可能做到的,到最后你会发现,那种调整、修整自己念头或想法不能真正的改变你的内心,只有赤裸的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情况,然后设法导入觉知,才有可能成为真实的力量所以当你生气时,你就要真实的看见它,不要去逃避,然后起一个“啊我是修行人,我不能生气”这没有意义,每一刻都要真实的面对自己,才能深入觉知但是生活又不一样,生活是一种技巧,你不一定要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你必须建立一个“假的人格”来生活
所以菩萨为什么说“游戏神通”,他们有这种能力的,你看不出来他们真实的情况,你只能看到他们想要你看到的人格,人格对他们来讲像衣服,今天穿这件,明天穿那件
所以这2点要分清楚,就是永远要真实面对自己的感受然后不要被“投射出去的人格”绑架,那不是真正的自已
说明一下,我前面说的那个“气场太弱”是说原PO然后要记得 不要太常谴责自己 你看见了自己的障碍 如果你太常谴责自己 反而更会削弱自己 要减弱那种对自我的控诉 当你看见了自己的障碍 情绪或不好的心念 你只
要看到他 然后起一个忏悔的念头 并且认知那不是真实的那个并不是你 那是有生灭的 只是一个生灭的现象
我以为B大说的“气场太弱”是我,所以才借用安陵容的口头禅(原是我不好),原来是指U大(原po),误会解开了B大的忠告我可能还要消化,之后再反思,我的悟性不算高
一般人的正向都是出自于社会的教导、宗教的薰陶,都是在于知识上建立起来的东西。而透过观修出来的,空性光明在里面启用,会自然的升起智慧。能给自己障道的也就只有自己而已,例如德行的缺失,都会形成电阻。
执于我知我见、自以为是、师心自用,就像是戴上有色眼镜一样,只看得到自己要的东西,也就因此成为了透过经典与世尊以心印心的障碍。
回g大,之前有网友分析“慧能禅师vs玄奘法师”比较二者慧能比较擅长自修“禅”,玄奘比较精通研讨“理论”慧能的“禅”通俗地流传至今,玄奘的高深理论比较冷门因为一般人未必能够接受太复杂难懂的理论,反而“禅”
一般量级不够的,虽然有善心想要点醒对方,但常常对方还是陷在他认为正确的知见的状态里,坚持的走下去。而量级到达一定程度的人去点化,对方的障碍就像是冰块遇到太阳一样,自然容易化空、消融,然后过不久突然就会自己想通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有其道理的,所以要常亲近善知识及证量者。如果对方已经在亲近了,就先随喜他,接下来就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待因缘成熟时,花自然会开。
还比较可能体验到那个心境。但也不是绝对,有些人可能也需要依赖理论。随顺众生根器、因材施教。
随喜因材施教。任何一次即使只是透出微弱的光芒,那个一刹那都可能成为拨云见日的关键。也因此不止是对自己的佛性有信心,而是对所有人的佛性都有信心。金刚经也说: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作者: smallwife (乡下小姑娘) 2022-05-09 10:20:00
回原文:我本身就是文章说的人 习气真的很难改 但是长期的参加佛教团体 一次又一次的看众位善知识的行为举止 一次次检讨自己为什么表现不如人家镇定自若 时间久了 个性真的修正很多 没那么尖锐了 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我们不是利根的人 所以需要时间去受感化。就像一杯高浓度的盐水 需要一次次的加入清水去稀释他的咸度一样。所以给对方时间去修改 机缘一到 他会改变的 今生改不了就下辈子继续改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09 10:52:00每个人都一样,当六根接触六境时,乐受生贪,苦受生嗔.持戒者,生了贪嗔不会造杀盗淫妄.修定者,生了贪嗔心会觉知而压制.有般若正见,不生痴,故不会生贪嗔.
作者: smallwife (乡下小姑娘) 2022-05-09 13:57:00
附带一提。我花了10年才醒 现在快速修改中
随喜赞叹!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好险还有圣贤遗教与各位慈悲的菩萨引领,我们才能不断的从做中学、错中学、修正、成长。
反省,我连学业都无法顾好,沉迷网络、耽溺于甜点,放逸而迟迟无法收心,胡思乱想却无法按部就班地执行功课,这样的我还妄想今生到法鼓山受戒(连皈依三宝都还没),我看我还是不要先不要太过自大
restinpeace, you make sense...谢谢U大开示,精神折磨的确可怕,但很多时候,我是因为幸运得到贵人相助,亲友和善知识的包容和开导也很重要我自己未必能克服这么多难关,即便有时发现了症结点也未必能按照我的计画来实行,有时还是得随顺因缘,何况我还有习气,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业障,只好祈请佛菩萨希望祂们能够怜悯我们这些世俗的众生,协助我们面对功课学习同理别人的为难、尝试互相体谅,化解恶缘以及惜福《游戏王》里面有一句台词是让光之创造神-赫尔阿克帝对亚图姆他们说:“一个人(只有自己)是不可能(全都达成)的,大家一起(同心协力的话)却也是可能(克服一些困难)的”只不过我自己也常以这个道理为借口,自己没有努力的动机,太习惯依赖其他人,或是老是期望佛菩萨帮忙处理难题
https://youtu.be/QHVqY8JGknwBRIANERIC2 说不要被“投射出去的人格”绑架,所以我贴上这首 The 'Ripped Pants' Song 的网址
作者:
tzboy (tzboy)
2022-05-12 03:11:00B大说出来的话依旧那么地有智慧 末学拜服
haitaibear.com/archives/21264
https://haitaibear.com/archives/21264我认为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成长过程经历的创伤,又习惯压抑而不正视这些伤痕的情况,如果他们迟迟没有受到善待与被接纳、包容的话,可能身心不适应,而无法跟别人好好相处,可能他们自己心理状态也很紧绷,自己给自己压力,如果遭遇了一些逆境,身边的人为难或是不体谅他们,可能会因为爆发而情绪失控,认为要够凶才能保护自己,不惜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也要反抗、宣泄累积已久的委屈只是有些人暴怒之后,也可能会自责而后悔得久久不能自已业感缘起使得贪嗔痴现前了,有些情境可能当事人也不知道要怎么自制、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理性和心理素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事非经过不知难,若不是自己有经验,恐怕我也难以发挥同理心、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理解他们的为难。但我想,如果有贵人、佛菩萨好好倾听他们的心声,愿意尝试接住他们不堪的那些弱点,有可能减缓这世间的悲剧和恶意。"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然而,现阶段的我也仍然还是自私自利的凡夫,难免愚痴只想保护自己免于伤害,实在也没有把握妥善化解遭遇的所有冲突,我也担心自己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无意伤害到其他人,我可能无法确实理解他们的处境有多为难?我也曾经造成别人,乃至其他众生的伤害,希望自己少造恶业害人害己。希望佛菩萨能帮助我们消罪业、增福慧《花田少年史》动画最终话〈片栗花〉那一集,我曾经看过网友留言分享自己的心得:“一路对母亲看似是很无情没错但这恰恰是剧本的高明之处。第一是因为,以一路这个小霸王在剧中的性格,他就是个幼稚的、不懂珍惜家人,还很自私的顽童。但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的懵懂无知,不管是对他人的恋情、纠葛或是责任,他作为孩童很多都不懂。所以他看事情的角度,还有一些切入点,都会让人感受到亲切感,那是最纯真、最无害的赤子之心,还经常无视社会大众的目光,这才是《花田少年史》至今表现出的主角。第二,一路的自私无情对比伦子的心软动容,在这两者互相对比之下,剧情才更有张力,更体现出伦子往昔的经历以及当下的情感丰厚。第三,经历过伦子事件之后,能察觉一路有一丝转变,出现角色成长,这也是为什么这篇故事能够做为《花田少年史》的收尾段落。所以说那些只会留言谴责一路的人们,我认为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价值观、把个人的信仰套在别人身上,并没有就本片的艺术性和寓意来着眼,这种宣泄实在没什么意义。如果一路不幼稚、很珍惜母爱的话,这剧本会深刻吗?那还是我们认识的一路吗? 就只是这个道理而已,观众愈是感到一路有多无情,就愈是会思考要去珍惜家人,这个安排明明就超棒也超合理的,拜托不要在那边,用道德魔人的态度谴责一路。
https://www.getit01.com/p20180108059350979/“以持咒或念佛为业处来修定,应该是达不到四禅八定了(笔者严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然而,如果是追求“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之类高逼格的境界,又或是纯粹是为了修身养性,那也无妨,因为即使是对于安止定成就者来说,要是在修行过程中性格、习性都获得了改善,甚至培育出了趋向解脱道的习性,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安止定本身的效果,而是源于在成就安止定之前付诸的那些努力,可以再拓展一下、抛开方法,哪怕不是修念住,也能培育出良好的习性越来越有鸡汤感了...,不过,一个普通人经过普通的努力也能获得成果,这也更有“正法”的感觉,不是吗?如果我们来生还是得来这个人世间,无法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尚未证果而涅槃,那我们或许可以务实地尝试建设人间净土,愿一起佛化人间,经营环境、塑造适合修行的道场因此,除了出世智,世间智对我们来说或许还有其重要性,像是永续发展目标(SDGs)、民主社会的对话沟通、...等学术界的研究脉络和民众关注的公共议题,可能都是修行说好话、做好事或许是修行的基本功夫之一吧印度哲学与原始佛教,重视的问题不外乎是如何解脱,但西洋哲学与大乘佛教重视的,则是如何累积知识、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全貌,特别是以佛教的语言来说: 成为正遍知这是在看板Buddhism的一篇文章(标题:[其它]电影奇异博士里的佛法? 作者:odbc 发布时间:2016/11/03)内文其中一段依据佛所说的经典,用文字相来诠释佛法的义理,使得三世诸佛都蒙冤,因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未曾说过一个字,此皆是自性流露而出,岂能用文字来做表面的解说,这只有曲解佛义,所以绝不能用有相的文字,来注解佛说的无相法。如果离开经教文一个字,意即心外说法,纵然讲得天花乱坠,也只是己意而非佛意,个人的解读等同杜撰,揣摩佛所说义,故如同魔说。因此《六祖坛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
https://blog.xuite.net/templeinmind/twblog/193725076回U大,可是我以为,在目前的大环境,“社会分工”不是没有道理,我自己认为,这会影响到“造业”例如,我现在能够进修是因为家里负担经济能力支持我,可是我却不敢保证能够回报“等值”的恩惠,当然有一部份可能也是他们心甘情愿(而我也以此作为理由让自己放宽心)不然我有时候胡思乱想,让自己有罪恶感,承受不了(因为我会认为父母太宠我,他们自己也糊涂了,不明白自己修行也同样重要,但也许是我想太多,他们想要休闲,我也不必太过鸡婆,连自己份内的事情都没做好,还去叫别人修行老实说,我也不是很喜欢堕恶趣,只是在产业分工的环境,恐怕还是难免有堕恶趣的机率,只能诚心诚意祈请佛菩萨愿意给予善方便,为彼此的善因缘祈福,同为修行的道友如果我说的内容造成你们的心理负担,抱歉,也许我说的也不过就是我的妄念,看看就算了,忘记并且放下它吧或许日常面对的修行更为重要,不必因为我这个外行人的不专业观点而乱了思绪 (我已经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了,抱歉By the way, 听说有一部分的在家众受持 八关斋戒的期间,是彻底禁欲的,八关斋戒结束后才可以进行夫妻之间的“正淫”,但我也只是看到别人分享我的内心不稳定,有时我们被教育要替别人设想,可是有时自己会想太多 弄巧成拙 或是 有些人可能有 替代性创伤所以我觉得还是把这些 自己承受不住的“负担”托付给佛菩萨 不然自己庸人自扰,烦恼也无济于事你也发现了我的缺点 我确实起了贪念 只想依赖佛菩萨我想逃避现实 可是我也舍不得一些事情 (逻辑开始鬼打墙)也许我可能需要禅修化解我执 (但我还没正式求学禅修)世界公民需要关心环境变迁和公共议题,尽管我们知道这是不完美的娑婆世界,有时只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世间没有恒常不坏的法,科学精神也需要与时俱进。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5-13 08:49:00能入灭尽定,顶多保证三果。不一定有四果
作者:
ykkdc (ykk)
2022-05-13 09:05:00能证三果就一定能证四果了,四果的俱解脱者也能入灭尽定。四果分为俱解脱与慧解脱,慧解脱就不具四禅定八定至灭尽定
我确实时常沦于空谈理论、拘泥在形式,没察觉自己着相了“悔过,不等于悔恨。忏悔的意思是,反省自己已犯的过失,愿意面对它,承担起过失的责任,从此改正错误,决心不再犯过。”“一但经过忏悔,就把罪恶感放下来,这不是说罪业因此无缘无故消除了,而是在认罪之后,心里的牵挂障碍就没有了。”真诚的忏悔,心无罣碍,是善终的助力。《人生》杂志465期【与生命相遇】真诚忏悔,安心自在
作者:
ykkdc (ykk)
2022-05-13 15:49:00请问U大,记得你说过你有特殊体质,请问你文中所述鬼道众生都面无表情坐在坟冢上、没社交、没活力,这是你可以看见的吗?像民间俗称的阴阳眼那样?这样的描述让人联想到忧郁症患者,是不是鬼道众生大都像忧郁症那样,前两天看到新闻说预估到了2030年占据全球失能疾病的第一名会是忧郁症,人类也面临对抗忧郁症的挑战,想要帮助这样的困境,我想如果佛菩萨看到鬼道众生如此情形也会心生悲悯想帮助他们吧,不过人助还要自助,也同意你说依佛教法禅修可以帮助到自己。
鬼没有这么无趣好吗 像布袋戏他们根本不看了 现在他们会去看像妈妈或奇异博士的多重宇宙这种片XDDD但是鬼很实际 你佛理讲一堆他们都当你在放屁 重要点要有实质的地方 要能放光加持他们 他们只重视这种东西
谢谢B大澄清辟谣,有些大福德鬼神还是可能修行的,像是八部鬼神众,就有发起心愿护持佛法僧三宝的众生我想说的是,鬼道也不是只有苦,只是苦多乐少,然而有些时候,有些人面临困境的难过,说不定在当下,附近的鬼神还会怜悯他们也说不定,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不同众生的福德、果报都可能随着因缘造化而改变的,至于要怎么成长? 我想,除了感应佛菩萨的愿力之外,有时,也需要众生们共同发愿,呼应佛菩萨的慈悲精神。共业所感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小弟我也还没证达“恶念不起”的境界
恶念的生起有两种,一种是突然冒出来的。这种自己也会吓到;另一种是随着烦恼生起。目前观察到这样。
作者:
tzboy (tzboy)
2022-05-17 19:03:00各位大德先进好 末学认为会情绪失控主要还是源自于我相有人碰到我的地雷区 那个地雷区就是我的我相 应修习禅观四念处 至于如何修就有待高人指点了……菜根谭说 心中常有拂心之事 才是进道的磨刀石 也是一步一步的减除我相
生活中反而要利用空观大师的技巧,在你的意识内设定一个结界,把所有人当成NPC,把他们隔离在外,像客服人
没听过[留惑润生]嘛??在俗世间表现得太没人间烟火感才是怪咖啊
员一样,要建立一个理性的社会化人格,不要把真实的自已显露出来,就会无往不利。 等到你的觉照很厚的时候
弄成一付老好人的样子,就会引来挑战者,身上的刺故意不拔掉=拥枪自卫啊~懂?
你才可以让真实的自我显露出来与外界“共存”XDDD对事情不要轻易表达自己的看法,愈蠢的人对自己认定的事情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和坚持,这样往往会与人冲突,在生活中要“读空气”,保持敏锐无我,随波逐流XD
有可能业感缘起,贪嗔痴的习气随着业障现前,情绪失控我也是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谦和有礼平易近人,然而我其实还是担心自己难免犯错,我是凡夫,不是贤圣的菩萨我曾看到网友分享“亲近生侮慢”的观点,我也不例外看人家不好惹就敬畏,看人家和蔼就蹬鼻子上脸 (我自省)但我也的本意也不是想羞辱人,只是有时会占便宜我自己也很犯贱(抱歉讲了粗俗语),但我也难免自私我个人觉得卫福部长陈时中也是被某些人欺负,虽然以他的身分和职权责任来说,有些人对他的批判,也不是蛮不讲理但有些酸民或是带有政治意图的人士,就曾对他或是其他团队的同仁诽谤或恶语。我好像扯远了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有些亲友也是要学着容忍,互相体谅以达成相安无事的相处模式,算是冤亲债主的概念(?不过,光说不练容易,要能够理解却不容易,知易行难,要能够实行的话,或许还更加难得。我就是那种对别人说教很容易,自己的人生问题却处理得不尽理想。我曾看过网友说“8成定业,2成未定业”,因此善用佛法来化解恶缘,这固然重要,却也没想像中的容易。“8成定业,2成未定业”好像是指人生的因缘际会,但那个数值,也不是那么绝对的比例。有些人的“定业:未定业”可能是9:1,有些人的“定业:未定业”可能是7:3,所以善用佛法的修行人或许比较能够从善如流,广结善缘不过,我其实并不了解那个“定业:未定业”的比例是怎么计算求得的数值,说不定只是谁随易估计,而不是使用严谨的科学逻辑方法来运算,所以听听就好。这也不过就是我这个外行人在网络上看到别人分享的观念。不是绝对的。"All forms are illusory. Seeing that all forms arenot forms, you see the Tathagata."如果情绪容易失控者有遇到贵人,愿意花时间耐心开导他们试图了解他们情绪失控的原因,包容并且协助他们改善,让他们了解“原来你们不是存心为难我”,也让他们明白“原来我的这些行为、话语、意念可能会造成他人困扰”,而让他们逐渐消融自己的习气、我执。可能就是善因缘也不是希望他们过度消沉地自我谴责,只是请他们适时配合调整自己的言行。如果是牵涉到利益冲突,我也无可奈何。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其他人都对己方的利益争执不让,而有意无意为难了某些被双方施压(就好像三明治的夹层)的倒楣鬼,处境为难导致他们情绪不稳而失控? 这种好像也蛮可怜的,里外不是人可能有过去世以来的恶业(因)+陷入窘境(缘),共同形成了当事人情绪失控的现象(果)。这是我假想的一种情境,也许这例子举的不恰当。说不定当事人稍微观想,心念一转或是有贵人相助,让他们不那么为难,就化解恶缘为善缘
那可能是你气场太弱了 我在生活中都尽量表现出和善圆
虽然我也是自私,但愿还能向佛菩萨学习慈悲,度己及人
融 以免压迫到别人 待人接物要厚道 当然谈到利益的时候 能打才能谈 要让对方知道你不怕打除非有明显的利害关系 不然平常生活要像那个布袋和尚人在生活中为什么会处处挨打? 简单的说就是你的修行不到位啊 能量往低处流 有形跟无形看到都要弄你一下阿你如果真的禅定修到一个程度 容光焕发 人家看到你就不敢造次 更高境界像孔子形容老子 神龙见首不见尾佛教里有一种“摩利支天隐身法”,什么意思? 就是把你所散发出的讯息场“隐形”起来,如果你真的是有证量的人,真的证无我、空性,要将这种讯息从众生的接收系
可是B大,何时当争? 何时当让? 我也不喜欢得罪人
统中隐藏起来是轻而易举的,那你在生活中自然随顺缘觉如入无人之境,自由自在,这不就是修行为我们带来的福德吗? 所以从生活中检视自己的修行,是很准确的
A大这种是无法有标准的,你只能加强自身的觉知,一开始一定会拉扯,当你的觉知愈来愈清明时,你在处理事情就会愈来愈顺畅,像庖丁解牛
(安陵容上身)原是我轻贱,让B大一针见血地点出我的问题(开玩笑的,抱歉不庄重),还是感谢B大认真分享观念
当然你可以先逃避,因为我觉得你是想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理想人格的角色,希望可以调顺自己的心性,面对世俗可以处理得体,然后你发现常常力不从心,圣经的保罗就讲过“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你想要建立自己成为你心中理想的人格,那从根本上就是不可能做到的,到最后你会发现,那种调整、修整自己念头或想法不能真正的改变你的内心,只有赤裸的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情况,然后设法导入觉知,才有可能成为真实的力量所以当你生气时,你就要真实的看见它,不要去逃避,然后起一个“啊我是修行人,我不能生气”这没有意义,每一刻都要真实的面对自己,才能深入觉知但是生活又不一样,生活是一种技巧,你不一定要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你必须建立一个“假的人格”来生活
所以菩萨为什么说“游戏神通”,他们有这种能力的,你看不出来他们真实的情况,你只能看到他们想要你看到的人格,人格对他们来讲像衣服,今天穿这件,明天穿那件
所以这2点要分清楚,就是永远要真实面对自己的感受然后不要被“投射出去的人格”绑架,那不是真正的自已
说明一下,我前面说的那个“气场太弱”是说原PO然后要记得 不要太常谴责自己 你看见了自己的障碍 如果你太常谴责自己 反而更会削弱自己 要减弱那种对自我的控诉 当你看见了自己的障碍 情绪或不好的心念 你只
要看到他 然后起一个忏悔的念头 并且认知那不是真实的那个并不是你 那是有生灭的 只是一个生灭的现象
我以为B大说的“气场太弱”是我,所以才借用安陵容的口头禅(原是我不好),原来是指U大(原po),误会解开了B大的忠告我可能还要消化,之后再反思,我的悟性不算高
一般人的正向都是出自于社会的教导、宗教的薰陶,都是在于知识上建立起来的东西。而透过观修出来的,空性光明在里面启用,会自然的升起智慧。能给自己障道的也就只有自己而已,例如德行的缺失,都会形成电阻。
执于我知我见、自以为是、师心自用,就像是戴上有色眼镜一样,只看得到自己要的东西,也就因此成为了透过经典与世尊以心印心的障碍。
回g大,之前有网友分析“慧能禅师vs玄奘法师”比较二者慧能比较擅长自修“禅”,玄奘比较精通研讨“理论”慧能的“禅”通俗地流传至今,玄奘的高深理论比较冷门因为一般人未必能够接受太复杂难懂的理论,反而“禅”
一般量级不够的,虽然有善心想要点醒对方,但常常对方还是陷在他认为正确的知见的状态里,坚持的走下去。而量级到达一定程度的人去点化,对方的障碍就像是冰块遇到太阳一样,自然容易化空、消融,然后过不久突然就会自己想通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有其道理的,所以要常亲近善知识及证量者。如果对方已经在亲近了,就先随喜他,接下来就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待因缘成熟时,花自然会开。
还比较可能体验到那个心境。但也不是绝对,有些人可能也需要依赖理论。随顺众生根器、因材施教。
随喜因材施教。任何一次即使只是透出微弱的光芒,那个一刹那都可能成为拨云见日的关键。也因此不止是对自己的佛性有信心,而是对所有人的佛性都有信心。金刚经也说: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作者: smallwife (乡下小姑娘) 2022-05-09 18:20:00
回原文:我本身就是文章说的人 习气真的很难改 但是长期的参加佛教团体 一次又一次的看众位善知识的行为举止 一次次检讨自己为什么表现不如人家镇定自若 时间久了 个性真的修正很多 没那么尖锐了 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我们不是利根的人 所以需要时间去受感化。就像一杯高浓度的盐水 需要一次次的加入清水去稀释他的咸度一样。所以给对方时间去修改 机缘一到 他会改变的 今生改不了就下辈子继续改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09 18:52:00每个人都一样,当六根接触六境时,乐受生贪,苦受生嗔.持戒者,生了贪嗔不会造杀盗淫妄.修定者,生了贪嗔心会觉知而压制.有般若正见,不生痴,故不会生贪嗔.
作者: smallwife (乡下小姑娘) 2022-05-09 21:57:00
附带一提。我花了10年才醒 现在快速修改中
随喜赞叹!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好险还有圣贤遗教与各位慈悲的菩萨引领,我们才能不断的从做中学、错中学、修正、成长。
反省,我连学业都无法顾好,沉迷网络、耽溺于甜点,放逸而迟迟无法收心,胡思乱想却无法按部就班地执行功课,这样的我还妄想今生到法鼓山受戒(连皈依三宝都还没),我看我还是不要先不要太过自大修改: 我看我还是先不要太过自信
restinpeace, you make sense...谢谢U大开示,精神折磨的确可怕,但很多时候,我是因为幸运得到贵人相助,亲友和善知识的包容和开导也很重要我自己未必能克服这么多难关,即便有时发现了症结点也未必能按照我的计画来实行,有时还是得随顺因缘,何况我还有习气,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业障,只好祈请佛菩萨希望祂们能够怜悯我们这些世俗的众生,协助我们面对功课学习同理别人的为难、尝试互相体谅,化解恶缘以及惜福《游戏王》里面有一句台词是让光之创造神-赫尔阿克帝对亚图姆他们说:“一个人(只有自己)是不可能(全都达成)的,大家一起(同心协力的话)却也是可能(克服一些困难)的”只不过我自己也常以这个道理为借口,自己没有努力的动机,太习惯依赖其他人,或是老是期望佛菩萨帮忙处理难题
https://youtu.be/QHVqY8JGknwBRIANERIC2 说不要被“投射出去的人格”绑架,所以我贴上这首 The 'Ripped Pants' Song 的网址
作者:
tzboy (tzboy)
2022-05-12 11:11:00B大说出来的话依旧那么地有智慧 末学拜服
haitaibear.com/archives/21264
https://haitaibear.com/archives/21264我认为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成长过程经历的创伤,又习惯压抑而不正视这些伤痕的情况,如果他们迟迟没有受到善待与被接纳、包容的话,可能身心不适应,而无法跟别人好好相处,可能他们自己心理状态也很紧绷,自己给自己压力,如果遭遇了一些逆境,身边的人为难或是不体谅他们,可能会因为爆发而情绪失控,认为要够凶才能保护自己,不惜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也要反抗、宣泄累积已久的委屈只是有些人暴怒之后,也可能会自责而后悔得久久不能自已业感缘起使得贪嗔痴现前了,有些情境可能当事人也不知道要怎么自制、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理性和心理素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事非经过不知难,若不是自己有经验,恐怕我也难以发挥同理心、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理解他们的为难。但我想,如果有贵人、佛菩萨好好倾听他们的心声,愿意尝试接住他们不堪的那些弱点,有可能减缓这世间的悲剧和恶意。"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然而,现阶段的我也仍然还是自私自利的凡夫,难免愚痴只想保护自己免于伤害,实在也没有把握妥善化解遭遇的所有冲突,我也担心自己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无意伤害到其他人,我可能无法确实理解他们的处境有多为难?我也曾经造成别人,乃至其他众生的伤害,希望自己少造恶业害人害己。希望佛菩萨能帮助我们消罪业、增福慧《花田少年史》动画最终话〈片栗花〉那一集,我曾经看过网友留言分享自己的心得:“一路对母亲看似是很无情没错但这恰恰是剧本的高明之处。第一是因为,以一路这个小霸王在剧中的性格,他就是个幼稚的、不懂珍惜家人,还很自私的顽童。但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的懵懂无知,不管是对他人的恋情、纠葛或是责任,他作为孩童很多都不懂。所以他看事情的角度,还有一些切入点,都会让人感受到亲切感,那是最纯真、最无害的赤子之心,还经常无视社会大众的目光,这才是《花田少年史》至今表现出的主角。第二,一路的自私无情对比伦子的心软动容,在这两者互相对比之下,剧情才更有张力,更体现出伦子往昔的经历以及当下的情感丰厚。第三,经历过伦子事件之后,能察觉一路有一丝转变,出现角色成长,这也是为什么这篇故事能够做为《花田少年史》的收尾段落。所以说那些只会留言谴责一路的人们,我认为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价值观、把个人的信仰套在别人身上,并没有就本片的艺术性和寓意来着眼,这种宣泄实在没什么意义。如果一路不幼稚、很珍惜母爱的话,这剧本会深刻吗?那还是我们认识的一路吗? 就只是这个道理而已,观众愈是感到一路有多无情,就愈是会思考要去珍惜家人,这个安排明明就超棒也超合理的,拜托不要在那边,用道德魔人的态度谴责一路。
https://www.getit01.com/p20180108059350979/“以持咒或念佛为业处来修定,应该是达不到四禅八定了(笔者严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然而,如果是追求“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之类高逼格的境界,又或是纯粹是为了修身养性,那也无妨,因为即使是对于安止定成就者来说,要是在修行过程中性格、习性都获得了改善,甚至培育出了趋向解脱道的习性,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安止定本身的效果,而是源于在成就安止定之前付诸的那些努力,可以再拓展一下、抛开方法,哪怕不是修念住,也能培育出良好的习性越来越有鸡汤感了...,不过,一个普通人经过普通的努力也能获得成果,这也更有“正法”的感觉,不是吗?如果我们来生还是得来这个人世间,无法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尚未证果而涅槃,那我们或许可以务实地尝试建设人间净土,愿一起佛化人间,经营环境、塑造适合修行的道场因此,除了出世智,世间智对我们来说或许还有其重要性,像是永续发展目标(SDGs)、民主社会的对话沟通、...等学术界的研究脉络和民众关注的公共议题,可能都是修行说好话、做好事或许是修行的基本功夫之一吧印度哲学与原始佛教,重视的问题不外乎是如何解脱,但西洋哲学与大乘佛教重视的,则是如何累积知识、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全貌,特别是以佛教的语言来说: 成为正遍知这是在看板Buddhism的一篇文章(标题:[其它]电影奇异博士里的佛法? 作者:odbc 发布时间:2016/11/03)内文其中一段依据佛所说的经典,用文字相来诠释佛法的义理,使得三世诸佛都蒙冤,因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未曾说过一个字,此皆是自性流露而出,岂能用文字来做表面的解说,这只有曲解佛义,所以绝不能用有相的文字,来注解佛说的无相法。如果离开经教文一个字,意即心外说法,纵然讲得天花乱坠,也只是己意而非佛意,个人的解读等同杜撰,揣摩佛所说义,故如同魔说。因此《六祖坛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
https://blog.xuite.net/templeinmind/twblog/193725076回U大,可是我以为,在目前的大环境,“社会分工”不是没有道理,我自己认为,这会影响到“造业”例如,我现在能够进修是因为家里负担经济能力支持我,可是我却不敢保证能够回报“等值”的恩惠,当然有一部份可能也是他们心甘情愿(而我也以此作为理由让自己放宽心)不然我有时候胡思乱想,让自己有罪恶感,承受不了(因为我会认为父母太宠我,他们自己也糊涂了,不明白自己修行也同样重要,但也许是我想太多,他们想要休闲,我也不必太过鸡婆,连自己份内的事情都没做好,还去叫别人修行老实说,我也不是很喜欢堕恶趣,只是在产业分工的环境,恐怕还是难免有堕恶趣的机率,只能诚心诚意祈请佛菩萨愿意给予善方便,为彼此的善因缘祈福,同为修行的道友如果我说的内容造成你们的心理负担,抱歉,也许我说的也不过就是我的妄念,看看就算了,忘记并且放下它吧或许日常面对的修行更为重要,不必因为我这个外行人的不专业观点而乱了思绪 (我已经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了,抱歉By the way, 听说有一部分的在家众受持 八关斋戒的期间,是彻底禁欲的,八关斋戒结束后才可以进行夫妻之间的“正淫”,但我也只是看到别人分享我的内心不稳定,有时我们被教育要替别人设想,可是有时自己会想太多 弄巧成拙 或是 有些人可能有 替代性创伤所以我觉得还是把这些 自己承受不住的“负担”托付给佛菩萨 不然自己庸人自扰,烦恼也无济于事你也发现了我的缺点 我确实起了贪念 只想依赖佛菩萨我想逃避现实 可是我也舍不得一些事情 (逻辑开始鬼打墙)也许我可能需要禅修化解我执 (但我还没正式求学禅修)世界公民需要关心环境变迁和公共议题,尽管我们知道这是不完美的娑婆世界,有时只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世间没有恒常不坏的法,科学精神也需要与时俱进。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5-13 16:49:00能入灭尽定,顶多保证三果。不一定有四果
作者:
ykkdc (ykk)
2022-05-13 17:05:00能证三果就一定能证四果了,四果的俱解脱者也能入灭尽定。四果分为俱解脱与慧解脱,慧解脱就不具四禅定八定至灭尽定
我确实时常沦于空谈理论、拘泥在形式,没察觉自己着相了“悔过,不等于悔恨。忏悔的意思是,反省自己已犯的过失,愿意面对它,承担起过失的责任,从此改正错误,决心不再犯过。”“一但经过忏悔,就把罪恶感放下来,这不是说罪业因此无缘无故消除了,而是在认罪之后,心里的牵挂障碍就没有了。”真诚的忏悔,心无罣碍,是善终的助力。《人生》杂志465期【与生命相遇】真诚忏悔,安心自在
作者:
ykkdc (ykk)
2022-05-13 23:49:00请问U大,记得你说过你有特殊体质,请问你文中所述鬼道众生都面无表情坐在坟冢上、没社交、没活力,这是你可以看见的吗?像民间俗称的阴阳眼那样?这样的描述让人联想到忧郁症患者,是不是鬼道众生大都像忧郁症那样,前两天看到新闻说预估到了2030年占据全球失能疾病的第一名会是忧郁症,人类也面临对抗忧郁症的挑战,想要帮助这样的困境,我想如果佛菩萨看到鬼道众生如此情形也会心生悲悯想帮助他们吧,不过人助还要自助,也同意你说依佛教法禅修可以帮助到自己。
鬼没有这么无趣好吗 像布袋戏他们根本不看了 现在他们会去看像妈妈或奇异博士的多重宇宙这种片XDDD但是鬼很实际 你佛理讲一堆他们都当你在放屁 重要点要有实质的地方 要能放光加持他们 他们只重视这种东西
谢谢B大澄清辟谣,有些大福德鬼神还是可能修行的,像是八部鬼神众,就有发起心愿护持佛法僧三宝的众生我想说的是,鬼道也不是只有苦,只是苦多乐少,然而有些时候,有些人面临困境的难过,说不定在当下,附近的鬼神还会怜悯他们也说不定,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不同众生的福德、果报都可能随着因缘造化而改变的,至于要怎么成长? 我想,除了感应佛菩萨的愿力之外,有时,也需要众生们共同发愿,呼应佛菩萨的慈悲精神。共业所感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小弟我也还没证达“恶念不起”的境界
恶念的生起有两种,一种是突然冒出来的。这种自己也会吓到;另一种是随着烦恼生起。目前观察到这样。
作者:
tzboy (tzboy)
2022-05-18 03:03:00各位大德先进好 末学认为会情绪失控主要还是源自于我相有人碰到我的地雷区 那个地雷区就是我的我相 应修习禅观四念处 至于如何修就有待高人指点了……菜根谭说 心中常有拂心之事 才是进道的磨刀石 也是一步一步的减除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