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达摩见梁武帝和二祖断臂求法的真实性?

楼主: khara (高阳酒徒)   2022-01-12 17:16:01
※ 引述《sysp (无极)》之铭言:
: 网络上看到一段影片
: https://youtu.be/46-Lwzy1wMA?t=291
: 传道法师说 历史上达摩没见过梁武帝
: 二祖的断臂求法 也是后人杜撰
: 大家的看法如何??
推文中 c 大举的黄建忠先生的文章
http://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JR-BJ010/bj010579046.pdf
说得很不错了。
菩提达摩来华年份考据上,古来多说,
看起来协调诸种文献,
似仍以梁普通元年(520)至梁,
至迟于北魏孝昌二年(526)前至洛阳。
在这段期间内确实有可能与好佛的梁武帝见上一面,
因不为其所喜而(不论是私逃或贬斥或潇洒离去)至北魏。
这里也顺便可以看到,也是(过度引申)某些“学者”的论述,
所谓“汉传佛教出家众强制素食乃出自梁武帝”一说之可笑:
北朝境内的事梁武帝哪管得着?
就算后来有周武灭佛,未几而杨坚掌权又复崇佛,北朝佛教本未断,
菩提达摩那一系可就是立足在北的。
之后更是北朝灭了南朝!
当然,梁武帝的文化建设优秀,萧家后人也被周隋所尊重,
可是软实力未必比得上枪杆子。
梁武帝可以说是出家众禁荤腥的强大动因,但也正是诸般因缘成熟,
才会让汉传整体有此走向。
至于梁武帝与菩提达摩那段对话,
在承认《六祖坛经》所载的前提下,提一点我的浅见。
对这“福德/功德”之辨的看法,借用一段禅宗公案,
可以说是开始“见山是山”深入后“见山不是山”再之后则“山仍是山”。
怎么说呢?
先看看梁武帝,本名萧衍,是后来起兵叛变夺权后才称帝。
萧衍何许人也?他可不是天生贵族享清福的,他的人生也可说是曲折精彩。
(也顺带提,有时候人们提福德说得好像个静态物,
可是例如曹操在与吕布苦战差点没命的时刻,他到底是有福还是没福?
不过我也不是想否定什么,
总之前此一切因缘造成今此际遇,局部切面是可以做些“福德”判断,
只是对于立志求解脱者来说,有福没福都得克服诸障走向超越,
更不用说世俗之福本不必挂心了。)
萧衍与齐室萧家的关系其实只能说是远房偏门,
他先是靠着自己的才华打进当时的文艺圈子,成了“竟陵八友”之一,
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但他又与沈约那些文艺理论派不同,
他有敏锐的政治眼光与狠辣的手腕,
帮助萧鸾篡位,从而提升了他自己的地位,
以至他哥与他都能成为一镇诸侯,领兵在外。
然而福祸相倚,拥有兵权也就成了被猜忌的对象,
残酷但狡诈的篡位者萧鸾(齐明帝)死后,萧宝卷继位,
开始铲除他觉得难以控制的这些军镇大臣,
刀子终于动到萧懿萧衍身上。
萧懿被杀后,
萧衍以襄阳一镇起兵叛变。
襄阳虽说兵强马壮,但与北魏接壤,又要面对齐的讨伐军,
可说是前门虎后门狼,
但萧衍从容不迫,
按部就班执行他的战略,
包围郢城而不强攻,却布置好大破来援的齐军,
在齐军中央无力之时,
遭围二百余日的郢城也已一副人间地狱的惨象
“积尸床下而寝其上,比屋皆满”,终于沦陷。
这充分表现出萧衍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智慧与魄力。
(当然,就佛教的立场来看这是恐怖的恶业,
但当时萧衍也没办法:他不造反就是等著被杀,
而以他的雄心是不会愿意束手就缚的。
其实在我看来他军事指挥这还好,之前帮萧鸾害人那真是黑心升官。)
之后夺国,篡位称帝,
当然不是说全没有过份的事(他自己吹嘘得很正义,其实不然),
不过比起先前刘裕、萧道成、萧鸾来说,
萧衍可以说善良仁慈得多了,饶恕了不少齐宗室等。
其他历史不细说,
萧衍的军事能力与狡智(世智聪慧,当然不等于出世般若)都很优秀。
在文学上他能写旖旎柔艳的诗歌(不过据说他本人长得不好看),
而做了皇帝以后也还能自奉清俭朴素,
不论这是否做作,
相较于此前一堆视奢侈浪费为理所当然的南朝皇帝,
相较于那些拿着放达当借口而生活靡烂的豪门,
萧衍能克己算是难能可贵了。
那在出世间法呢?
其实他的领略能力也未必低。
讲儒家道家哲学的不多说,
他也亲自讲授佛经,
讲的是《般若经》《大般涅槃经》《大品般若》《净名》《三慧》,
多是阐空性之理,并不是那种偏神话信仰的经典。
先不说他讲的内容如何,至少眼光上也算是不错的了。
这样一位厉害的人物,他会斤斤计较于办佛事的福德吗?
在这个层面,我觉得其实稍稍有点见山不是山的感觉。
可是其实还是可以从许多侧面看出萧衍这个人的缺点:
他聪明,可是他爱面子、好名、爱争辩。
沈约比他博闻强记他就不爽了:身为皇帝还在名声上跟臣下争风吃醋!
而他在乎身后名也造成他努力企图把他先前的黑历史给销毁。
换言之或许可以说,
他虽优秀,但诸般习气未除,私心仍重。
在这层意义上,
萧衍与菩提达摩对话不到一处,而达摩索性北走魏国,或可理解。
而那段对话,在佛教的教育意义上来说
也就正如惠能所解说的,
“外行恭敬,若轻一切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德”,
至少可以做个理解功德不在事象上的教育公案。
萧衍生前高傲好名,虽多有建树(不只佛教,中国文学文化上他都有意义,很了不起),
死后竟沦落成后人嘴巴上的反例。一切努力徒成笑柄。
益可见诸行无常之理。
如此则又是见山是山了。
萧衍这个人不简单,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有他的意义。
但他也有他的短处,也有他所不能及之处。
过度夸大他的权能(说素食全都是他搞的,顺带提,误以为皇帝全能是蠢货的臆想)
或过度轻忽他(说得他好像阿呆般只是个享福乱来的“皇帝”),
我觉得皆不可取。
而这段禅宗公案,当然简化了的话可跟普通人说明功德不是表面功夫,
深入来看其实还是有点细节可研究。
作者: sysp (无极)   2022-01-12 18:34:00
问个题外话 六祖慧能的知见为何可以称为坛"经"?? 而不是论?有法师说梵文里面 功德和福德是同一个词 传到中国变二件事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1-12 18:37:00
六祖坛经,心经。应该都改成论才对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2 18:38:00
这2本经都太伟大了中国人尊称经也不为过啦
作者: sysp (无极)   2022-01-12 18:50:00
六祖坛经好像不知道哪个皇帝把它排在经部?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2-01-12 19:08:00
六祖坛经为何是经?因为六祖被公认已成佛,而且若看坛经内容,六祖坛经讲的法义跟释迦摩尼佛所说的一模一样,六祖用中国人的观点来诠释大乘佛法,所以更适合中国人来学习,所以被尊称为六祖坛经。当然你可以不认同,无所谓。佛法是用来理解的,只要是见性的内容,不管是经还是论都无所谓,通达了以后都要放下。有关梁武帝跟达摩的对话,我觉得不管有没有都不是很重要,因为这个故事只是要告诉我们,当你内心想求功德时,就没有功德。金刚经里面有7度比喻这个道理,例如当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七宝来布施,所得功德不如一个人奉行金刚经任何一个四句偈。再例如某个人以恒河沙,每粒砂变成一个世界,每个世界里的恒河,全部的沙子加起来,无量无边的沙子数量的生命来布施,所得的功德一样不如金刚经四句偈。为什么?因为当你心对功德有所求,即是有“能、所”,是有为法的境界,最多能够得到福德,而金刚经任一偈语都是在讲无为法境界,有为法做再多都远远比不上无为法。
作者: sysp (无极)   2022-01-12 19:22:00
有法师认为功德指的是能力(灭除贪嗔痴的能力)福德指的是外在的东西(金钱名利...)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2-01-12 20:42:00
https://i.imgur.com/80jQdJY.jpg平常善有善报、种善因得善果,这些都是福德。不执著所作的这些事情,内心没有可得功德的想法,这样才有功德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1-12 20:49:00
ㄜ...不是一直放在《诸宗部》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1-12 21:10:00
有谁说六祖已经成佛?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2-01-12 22:45:00
呃,我是将我所知道的分享出来,如果要考証资料的话我没有办法,但是依我所学,六祖所说的话与佛所说无二无别,是不是“经”其实不是重点,重点是能否通达藏在文字中的智慧。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1-12 22:54:00
有那些人公认六祖成佛?六祖是天人师?是阿罗汉?是世尊?依照这个逻辑,我认为瑜伽师地论和佛所说并无差别。应该要判为经才对。
楼主: khara (高阳酒徒)   2022-01-12 23:13:00
觉得或许是禅宗后学太尊崇惠能,用词不免有点超过。但既已成习惯,再改称似亦不便。反正看看《山海经》也没让小心眼辟释老的理学家摘掉经字。这部禅宗六祖的讲述就照历史习惯叫他就好啦。另外,梵语 pun.ya 与 gun.a 似皆有世俗与宗教意义,而许多佛教文献讲十善等,看似也常把世法与出世法混著讲。特地区分出世无所求的功德与世法的福德
作者: sysp (无极)   2022-01-12 23:15:00
中国人有贵古贱今的习惯...所以..
楼主: khara (高阳酒徒)   2022-01-12 23:15:00
似是禅宗六祖的创发,可是很有意思,我觉得可接受。
作者: sysp (无极)   2022-01-12 23:18:00
例如把武术讲得很厉害 结果MMA比赛 好像没有人在用中国武术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2-01-13 16:45:00
@adampolo 可以啊,你觉得是经就是经再分享一下,大部分祖师大德的论,往往是引经据典,文藻华丽漂亮,六祖因为不识字,说出来的话是从自性出发自自然然说出,内容相对白话,容易理解,与佛无异,所以被古代大师们公认为经。另外依据六祖坛经内容,当六祖在五祖面前说出那惊天动地的五句偈时,五祖直接认证你六祖已识得本心,就是大丈夫、天人师、佛。所以若问有谁说六祖是佛?五祖便是。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1-13 17:11:00
六祖证量齐佛,所以被尊为经。藏经收录还是放在宗部论里面,并没有放在经。
作者: himekami810 (椎间盘突出嚟)   2022-01-19 12:47:00
认同六楼devil大大所说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