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解结

楼主: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2-01-09 21:00:37
在楞严经中,释迦牟尼佛用一个丝巾打六个结的例子来比喻六根法门:
要解开结,需从结心解开。缘六根入的法门,就像是从其中一个结开始解起。
无论是解开前还是解开后,其本质都是丝巾,不是吗?
解开结后,结的相就消失了,还需执著于只能用耳根法门吗?
耳根的结解开了,剩余的五个结也是一样的道理,都可以用一样的方法解开,一通百通。因不分别故,发现其实就只是在自己的起心动念处而已。理应、外合都是一样的。
一开始较容易受习气影响,像是以前练习向内听的时候,常被同事抱怨都不理人的。
透过大乘的教法训练,从做事中发现,可以从习气中解脱习气,较能不执著于只能向内听,进而突破法执。
但是一个结解开了,就代表其他结也解开了吗?当然没有,还是要一个一个解阿。
楞严经: 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那么,念佛法门算不算是透过舌根入,最后其实也是只在一个“心”上面而已呢?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
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1-09 21:04:00
漂亮。超越空有的漂亮比喻。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1-09 21:21:00
心一境性,心指意识,一境是指心的所缘影像。持名念佛至少四个影像。心若能只在4个相上跑,也算是不容易,有打坐就会知道,摄心在一境有多难。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1-09 21:27:00
所谓苦集灭道,思考苦的聚集、苦的消灭有契入四圣谛就行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22-01-10 03:30:00
既然靠耳根圆通法门过河了,不用再跳回来水里尝试其他过河方法,除非你想帮助的众生不屑你的船XD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1-10 09:18:00
为了众生广学法门 很有智慧的话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2-01-11 11:58:00
念佛法门很好,古代祖师大德翻译很讲究的,你看“念”这个字,是今跟心的结合,意思是当下这颗心,是当下这颗心是佛,不是口念佛的“唸佛”。所以观无量寿经里写“诸佛如来为法界身,遍入众生心想中,心想佛时,是心即为32相80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当你想佛时,你就是佛。嘴巴依然唸佛,但心里清楚我就是佛。
作者: jenhaoliao (..)   2022-01-11 13:53:00
大德,六结 指的是动静根觉空灭,非眼耳鼻舌身意。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