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un5780 (突破库仑障壁)》之铭言:
: 上座部佛教没有阿赖耶识这个名词 但有这个
: https://reurl.cc/5geagV
: 有分(巴利语:bhava ga),心的14种作用之一。执行有分作用的心称为有分心,也译
大家啃过这篇了吗?
http://www.tt034.org.tw/upload/cht/134/1079_file_1.pdf
南传阿毗达磨关于有分心与轮回再生的学说 Rupert Gethin
内文摘录
p98
...
为什么在
阿毗达磨理论中有分心要发生于所有相邻两个识过程之间呢?深度
睡眠中有分心存在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没有它,就会出现一个无
法填补的空洞。但通常清醒经验下,并没有一个这样的空洞需要有
分心来填补。为什么不把诸心过程直接串联起来呢?为什么要说于
心过程的间隔时有情必要返回到这一特定的心理状态?这一问题虽
然无法严密准确地回答,但从本文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阿毗达磨文
献对此之用意:每个心过程结束时,有情都会短暂地返回到自己特
征性的基本心理状态,再由此状态出发进入另一个主动的心过程。
...
p99
...
不善之随眠烦恼如何存留于此有情中?回答自然是:它们可
能于任何时刻重新生起,于此意义上它们存在。亦即是说,它们以
一种潜势的形式存在。然而,它们在哪里——或者,是如何——以
潜势的形式存在?佛教思想于其历史上已经明确意识到此一问题。
有部之三世法有说、经部之种子说、瑜伽行派之阿赖耶识说均以各
自之方式对此问题作出解答。问题在于,如何能够圆满回答此问题,
又要保持佛教的基本原则——远离断、常二边的中道?
颇为奇怪的是,于上座部阿毗达磨中,对此问题并未明确解答。
很难想象,那些创立[31]此阿毗达磨体系者——这一体系经由觉音
(Buddhaghosa)、佛授(Buddhadatta)、护法(Dhammapāla)诸大
德传承至今——会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那些古代的阿毗达磨师会
如何说呢?会不会因为要避免断、常二边而故意不对此问题作答?
上座部有分心的学说无疑是要解释心理上之连续性,这一学说若再
前进一步,或许就可解释潜势如何从一世带到后世,以及它们不活
动时存续于何处。从此意义上理解有分心,并不必将其比附于二十
世纪之无意识(unconscious)学说。不过,如此就赋予了有分心某
些相当于瑜伽行派阿赖耶识的功能。
...
p106
虽然上座部阿毗达磨理论之中,有些关于有分心具体如何发挥
作用的问题仍未能予以解答,于本文中笔者希望已经澄清:有分心
绝非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空白(mental blank)”或“逻辑上的中
断间隔(logical stop-gap)”。有分心代表了有情的一个精神领域,
于其中保存了某些此有情独特之个性因素(不过在阿毗达磨文献中
并未使用“领域”这一空间概念之比喻)。[34]并且,此一精神领域
还对有情清醒时精神状态发挥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虽然有分心理
论不见得对瑜伽行派之阿赖耶识理论有直接的影响,但毋庸置疑二
者之间确有某种相似性,于佛教思想史上应可归属于同一类概念群
组中。
...
中间有一段有趣的在p102
提到上座部注疏 将增支部 提到的此心极光净 的光净心跟有分心连在一起
光净心指的是没有染污的有分心...
...
个人感想
1.其实我一直觉得有末那识的味道
2.感觉上是在表态说 关于精神连续性 心如何轮回
这只是业的流水 而用有分心帮忙 串起来而已
所以我不用帮这条水流建立出内存的观念
(觉得不需要建立 or 最好别故意不建立 or 尚未建立?
要整体看上座部的意见才行 考虑到理论的精密度高 觉得是前两者中间 但这实在很难说
或许还是回到功能上更基本的议题
大家想对这条水流做什么事情?)
3.p102那段或许可以写paper耶
4.感谢诸位讨论 让我去找这到这篇paper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