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初果须陀洹投生到人间一定是富贵之家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19-07-05 15:52:30
※ 引述《amidha (东岐明)》之铭言:
: → creative88: 我碰佛教前主力放在内家拳上面...虽然说写拳经的人 07/05 15:18
: → creative88: 三教都会修 但是内家拳经主要还是以道家的立场在写 07/05 15:19
: → creative88: 这边把后天先天讲出来我真的理解一些以前没看清楚的 07/05 15:20
: → creative88: 东西 感谢感谢 07/05 15:20
: → creative88: 像是拳经上的拳无念 我用佛家来解就解的不顺 原来是 07/05 15:21
: → creative88: 道家先天的意思 07/05 15:21
: → creative88: 讨论串抱歉离题... 07/05 15:22
: 推 ilanese: 最高明的拳法,应该是无心而自然打出的招式。 07/05 15:26
: → ilanese: [三手心法系列] 一、O神父(请勿转载) 07/05 15:27
: → ilanese: https://tinyurl.com/y5697fwf 07/05 15:27
: → ilanese: 有机会的话,我蛮想好好地把三手心法系列给全写出来,但 07/05 15:32
: → ilanese: 目前来看,可能如果能完成这一篇就不错了。 07/05 15:33
: 推 creative88: 这挺有意思的 07/05 15:38
抱歉 在这边严重跑题
写一些最近理解的事
关于传统武术心法这件事 背后也是分少林(少林拳) 武当(内家拳)两系
运动身体的方式有差 心法上也有差
就无念两个字来说 武当系会比较偏 i大这边讲的后天返先天 从先天而出的意思
少林系 会走佛家路线 走念而无念 无念而念的路子 或是简单说是金刚经的无所住心
少林拳系的拳经我比较少看...
不过之前在看日本剑道资料 有看到很经典的禅宗写剑的文章 看版上好像还没有贴过
转贴一下 https://reurl.cc/peVE4
一、《不动智神妙录》 日本东海寺泽庵宗彭撰 愚拙译
1、无明烦恼住地
无明者,晦暗不明,智慧为闇所述。住地者,迟滞之境。
佛法修行可分五十二阶位,若于任一阶位,心为尘所滞,即称住地。住,止之意;止,心
为尘所取。就兵法而言,于眼剑来之刹那,若心有以剑攻防之意,则心为彼剑所滞,身心
失念,即被斩杀,此称心有所住。
若眼观剑来,不分别思维,见剑则否,心无所住,亦无欲抢先机而反击之意,无有少法,
是心所住,入彼剑所及之距,状若败势,逆取彼刃而溃敌手,恰如禅宗所云:“还把枪头
倒刺人。”此与无刀流之旨,有同工之妙。
主客交锋,此方彼方,己剑彼剑,拍子节奏,若于是中,心有所住,则行动缓顿,为彼所
斩。若临敌时有自身想,心则有住,故不应执著自身。
修行初始,心易受身形而紧绷,若心住于剑,则为剑所滞;若心欲抢先机,则为欲抢先机
所滞,以要言之,若心有住,则失其念,佛法称此迟滞之心为无明住地烦恼。
2、诸佛不动智
诸佛不动智,虽云不动,非同草木,心遍十方,无有所住,是名不动。
佛法有不动明王尊者,右手持剑左持绳,利齿暴出目怒视,现愤怒相护持法,妨佛法者悉
降服,自坐盘石妙不动,普遍十方一切刹,愤怒为相智为体,示现一切诸众生。
一般凡夫于是中作恐布想,不敢碍佛,离悟近者,则知此为不动智之体现。去一切迷闇,
不动智即明,身现明王心不动。故不动明王者,一心不动,无有住处,但住众生心想。
若心有住,生种种分别,于分别中,心生黏滞,虽形能动,不能自在。
譬如临敌十人,以一剑应之,心无所住,即舍即取,以寡敌众,无有不足。若心有住,于
第一人或能取胜,于余诸敌,则心形黏滞。
观千手观音尊者,虽云千手持千宝,若于一手心有住,则余九百九十九手,不能妙用妙自
在。因心无有所住故,千手能随顺自在,以是具妙智不动,能示一身具千手,随顺自在无
有碍。如人于林中,心若住一叶,则不见余叶,行者悟此道,则了千手尊。
无知凡夫者,于身具千手,终难生信解,而起诸诽谤。今得闻少分,不应诽谤亦不执著,
以法为本真实观。
若仅观外相,而无有心法,犹不应轻率,以慢心攻击。是故千手道,普门普示现,法门有
种种,果位则不异。
自初学至不动智者,即回归本心,兵法亦如是。
行 者初习剑时,无招无势,心亦无所住,若见剑来,亦不分别,心无所住,随机而应。
习剑日久,得种种知见,或持剑之法,或心之置所,于临敌手时,惊觉不自由。 渐学渐
参访,积聚见地心要,于身形剑法,皆回向初学无有知见时,概因地果位本一如故。譬如
算数,自一至十,于进位时,一十相邻。复观音乐,十二调性:一壱 越,二断金,三平
调,四胜绝,五下无,六双调,七凫钟,八黄钟,九蛮,十盘涉,十一神仙,十二上无。
最低壱越,最高上无,初音终音,紧密相邻,故至高至低,至实至空,大智若愚,无华巧
之饰。以是义故,无明住地,不动妙智,本来一如,无心无念,动静自在,不为烦恼所缚

譬如田中稻草人形,其相离持弓箭,本无守护作物之心,而鸟兽见之迳自逃散。世间众道
究竟,亦复如是。相虽种种,无住为要,无心无念,如稻草人形。
痴愚无智者,以无智慧故,不能显锋;具甚深智者,不露锋芒;一知半解者,有聪无智,
示其小慧,甚为可笑,今出家众,状似有道而作佛事,应以为耻。
后论理事修行,理者为尊,其究竟则不取万物,唯舍一心。然若无事之修行,纵得其理,
身形不得自在。有事无理之修行,亦复如是。故理事修行,如车两轮,不可缺一。
3、间不容发
间不容发者,两掌相击至有音声,无一发可容之隙。掌击之声鸣,非经思量而后有。于交
锋时,心住彼剑,便显间隙;若彼剑与自形间,无一发可容,则彼剑己剑,本无差别。此
理与禅宗公案同,佛法以无住为要,呵迟滞之心,称其为无明烦恼。
4、石火之机
此意与间不容发同,非关快慢,以无住为要。心若有住,则为人所伺;心欲速疾,则为欲
速疾之念所滞。江口游女,有咏歌云:“浮生若梦,为求心止。”此实兵法之要。
若问:“如何是佛?”“佛法心要?”于彼声将绝未绝之隆,或举拳,或答之以“一枝梅
花”、“庭前柏子树”。此答非关善恶,无思量处,贵心无住故。若心无住,则不为六尘
所滞,此不动心,若经思量,寓于文字,则美言藻饰,亦是烦恼分别。
石 火之机,迅如闪电。譬如有人,呼彼名字,彼不经思量,诺应之,此非经思维之心,
即不动智。若闻名字,思维分别,则心为尘所动,是为凡夫。法门虽三万六千, 以明心
为要。未明心之人,心随业转。世或有缘觉,自明其心,是事甚难。欲以文字,以明其心
,是事亦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世间学问,亦论是心,然理事有 碍,不能一如。参
佛悟道者,恰如兔角,行未深故。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5、心之置所
心若置彼身,则为彼身所取;若置彼剑,则为彼剑所取;若置我剑,则为我剑所取,若置
戒备,则戒备所取。
或 曰:“心若置余所,则为余所取,故心置丹田,以应敌之机。”以此为极意,然于佛
法,此非究竟。心置丹田,为次第法,同孟子所云“求放心”之阶。若心置丹田 而弃绝
余事,则心为弃绝余事所取,不能自在。或问:“若心置丹田,不能得自在,心应置何处
?”答曰:“心不应有住,若心住于此,则心失于彼。若心无有住, 舍分别思,身心皆
脱落,则全体在用,能遍于十方。”故无有一处,是心所住,此为修行之要。
6、本心妄心
本心者,无住之心,全体在用。妄心者,有住之心。本心若有所住,即是妄心。若失本心
,不能全用,故不失本心,是事为大。本心如水,妄心如冰,水洗万物,冰则不能。冰水
非异,若冰溶解,则具妙用。心若有住,如水结冰,不能自在,去有住心,即为自由。
7、有心无心
有 心者,心有所住,此为妄心。无心者,虽云不动,非同草木,无有所住,不为尘所动
,不即一事,不离一事,全体在用。心若有住,则不自由。譬如车轮。若为固 定,则不
能转,心亦如是。心住一处,则见不遍余色,闻不及余声,心有一物故。若心无住,则能
随应,然若有除事之想,则心尚存一物。故不思维,尘自离心,是 为无心。行者修习渐
久,火侯渐深,自得个中三昧。若心汲汲,反不能至。
8、水上葫芦
若捺水上葫芦,一碰即转,无有所滞故。行者之心,应如捺水上葫芦,片刻不留。
9、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行一事时,若心有事相,即为斯事所滞。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于种种道艺,若心无住而
行之,则堪称达人。因心有执,而有轮回,生死相伴。譬如赏花,心生赞叹之时,应无所
住。故古歌云:“花不迷人人自迷。”
敬 者,主一无适。持剑挥剑,心住一所,不及旁务。儒家事君,以敬为重,然于佛法,
则非究竟,为次第法。主一无适,不及旁务,戒慎恐惧,若以此境为常,日久反 不自由
。譬如为绳所缚之猫,捕雀不得自在。若捕不捕,善调练之而去诸缚,则趋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之趣。行者之心,亦复如是。善以调练,去心散乱,能收能放, 心无所住,自由无
碍,方为究竟。以剑而言,心不住彼,不住己,人空、我空、剑空,亦不住空。
昔 镰仓无学禅师于中国时,为元兵所捕,于斩首之际,作“电光影里斩春风”偈。无心
之境,则电光迅雷之瞬,心无一念,人空我空一切空。心无所住,能斩初春之 风。于斩
春风时,亦无剑、手之想。如是忘却心事,方堪称高人。譬如彩女妙舞蹈,扇羽蝶形步莲
花,若彼心欲妙扇、步,则心有住有罣碍,如是有心之作为,不堪 极意为下乘。
10、 求放心
孟 子云:“求其放心而已。”意为求散乱放逸之心回自身。譬如鸡犬逃散而寻回舍。心
为身主,故莫放逸。然邵康节云:“心要放。”意为心若有缚,则不自由。心若 放逸,
则摄心回身,如莲花出于淤泥,此为初学之阶。其上者,如水精于淤泥中,不以为意,不
为泥染,来去随意。故孟子之求放心至究竟时,则为邵康节之心要 放。中峰和尚亦云:
“具放心”、“具不退转”,即精进而行,无疲惫想。身心性命,若不趋于上乘,则终于
下乘
11、急水上打毯子,念念不留
置毯于激流之上,潮来浪去,毯不滞一处,心之作用,亦复如是。
12、前后际断
前心不舍,今心残留,则心有住,舍前心今心之隙,无有一处心停留,是为前后际断。
13、水焦上,火洒云
都云:“唯愿武藏野,今莫火燎原。以此蔽天草,护隐夫与我。”
谁解:“明日朝阳东方起,便是紫花淍零时。”
世间无常,生死如电,行者自重。
二、《太阿记》 泽庵宗彭撰
盖兵法者,不争胜负,不拘强弱,不出一步,不退一步。
敌不见我,我不见敌,撤天地未分阴阳不到处直须得功。
夫通达人者,不用刀杀人,用刀活人,要杀即杀,要活即活,杀杀三昧,活活三昧也
。不见是非而能见是非。不作分别,而能作分别。踏水如地,踏地如水。若得此自由,尽
大地不奈他,悉绝同侣。
遇得这个么,行住坐卧,语里默里,茶里饭里,功夫不息,急着眼穷去穷来,直须见

月积年久而如,自然暗里得灯相似。得无师智发妙作用。正与么时,只不出寻常之中,而
超乎寻常之外,名之曰太阿。
此 太阿利剑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明之者,天魔怕之,昧之者,外道欺之。或上手与上
手,锋芒相交,不决胜负者,释尊拈花,迦叶微笑。如又举一明三,目机铢两, 是寻常
之灵利也。若夫事了毕人,于一未举三未明以前,早截三段,况颜颜相对乎。如是人终不
露锋芒,其疾也,电光无通;其短也,急岚无及。无这般手段,终拈 却著拟却著,更伤
锋犯手,不足为好手,莫以情势卜度,无言语所可传,无法度样可习。教外别传是也。
大用现前不存规则,顺行逆行,天下无测,是什么道理。古人云:家无白泽图,无如是妖
怪。若人练得至这个道理,一剑平天下,学之者莫轻忽。
=============================================================================
日本武术系统的佛家味道比中国系统的重 尤其是剑的方面 禅宗内化的影响
中国系统的则是道家的味道比重高的多...
不过中国的文化人儒释道的理论都会接触到就是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