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修行提问 请问如何确定自己不再轮回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8-11-10 00:36:46
《圣严法师教净土法门》
p.112.......
问题是出在解释《阿弥陀经》时,忽略了“净土三经”是一体的,不能仅仅讲一部经而不
其他两部经。必须要整合一体来看,才能够知道净土法门要怎么修。如果我们不管《观无量
寿经》和《无量寿经》,只讲《阿弥陀经》,虽然可以,但是会有偏差,会让我们忽略往生
净土之前该有的因行,也就是净业正因。正因是正确往生净土的因,如此才能得往生净土的
正果。持名念佛只是正因之一,还需要有其他的助修法门,做为我们的净土资粮。
一、《阿弥陀经》的往生条件
《阿弥陀经》的往生条件很简单,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也说到,
如果用一天乃至七天的时间持名念佛,而能念到一心不乱即能往生极乐世界。所谓一心不乱
实际上就是《无量寿经》所讲的“一向专念”。但是《阿弥陀经》只讲念佛可往生,并没有
解释什么是少善根?什么是少福德因缘?这一点就必须从《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来
补充。
p.113
二、《无量寿经》的往生条件
《无量寿经》说往生极乐世界有四个基本条件:第一,发心出家为沙门;第二,发无上菩提
心;第三,修一切功德;第四,一向专念念阿弥陀佛。要上辈往生的人必须具足四个条件,
中辈往生的人可以不出家,但须具足其他条件。而下辈往生者则至少要有第三和第四个条件
,否则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以下依序说明:
...........
p.118
三、《观无量寿经》的往生条件
《观无量寿经》说,求生西方净土要修十六种观行,所以《观无量寿经》又叫作《十六观经
》。但是十六种观里,其实只有前十三观是观想,后三观则分别讲述九品莲花的条件。九品
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
p.119
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虽然有九个品位,但也是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与《
无量寿经》的上辈、中辈、下辈相同。
观想虽然很有用,但是不容易观成,需要具备禅定的基础工夫,所以念佛还是最方便的法门
。但除念佛,首先还要修三种福业,这叫作“净业正因”。
(一)三种福业
三种福业:第一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
,不犯威仪。这主要是持戒。第三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以下依序
解说。
...........
p.146
修净土法门应该要有两种行,一种是正行,一种是助行;正行即是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助行
则是修一切善法;正、助二行加起来,就可以往生。
但是为什么《无量寿经》说,只要临终十念就可以往生呢?这不是要我们等到最后再来念十
句弥陀名号,或是等人家来帮我们念十念阿弥陀佛,而是因为听闻佛法比较晚,已经没有时
间再做功德,没有机会再修其他的福德行,是不得已的办法。要不然净土行者就成了懒人,
而净土法门就成了不知惭愧的法门,与佛法的精神相违背。
p.147
应该是一听闻佛法,不管还剩多少时间,立刻要修一切善行、修一切功德,立刻要发无上菩
提心,然后时时念弥陀的名号,这才是大乘的菩萨行。
有的人说:“我实在没福报,这一生除念佛外,什么也不想了,而我现在自己都已经是泥菩
萨过河,自顾不暇了,也别说发菩提心,还是等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由阿弥陀佛帮我发起
大菩提心吧!阿弥陀佛,请您赶快来救我。”如果是抱持这种心态,绝对去不了,因为西方
极乐世界是大乘佛国的净土,一定要发菩提心,修一切的功德。
再说临终要十念也不容易,念佛要兼具信、愿、行,信心不够、愿心不足,临终不一定念得
出,更别说去西方。我曾问很多人为什么来学佛?有人说因为父母来,所以跟着来。我问他
自己信不信呢?他说因为父母信,所以也跟着信。这个信好像有,但并不是很踏实。
............
====
我如实引用圣严法师上述观点,Sora的前一篇则兴冲冲引用部份经文句子,主张要件是
“1.称阿弥陀佛。2.至心。3.十念。->4.下品下生。”及
“1.发菩提心。2.一向专意。至诚心。3.信乐、愿生。4.一念 ~ 十念。5.念阿弥陀佛。
->6.下辈往生。”
讲得好似“就这些阿拉伯数字的要件”了,没“其他”“修德要件”了,
来反驳我介绍圣严说的“尚须”“其他”要件的叙述。
我反正坐看Sora露出为反而反的真面目。Sora上述先引用经文中部份句子,采取如我原文
(#1RvImprR)早已帮忙整理出汉传界:
a.类别:慧净法师..等的观点(类似观点还有日本净土真宗),认为唸佛本身即可取代或
包含五戒十善等修德之举(因为此类别主张唸佛本身就是最大的功德)来对我代为介绍的
圣严观点(但Sora的眼界以为只是我的观点)说三道四,结果被我询问说你Sora引用这些
部份的经文单一句子,岂不就打脸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1-10 00:38:00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8-11-10 00:39:00
我也用他自己文章回了,其实光是菩提心就可能是高门槛更不用说其他至心或是深信等等,真的去了解,那些都是另一种门槛限制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1-10 00:41:00
门槛你个头...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8-11-10 00:41:00
这些事情,不论是圣严法师或是藕益大师都讲很清楚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1-10 00:41:00
佛要救你还要说 : 跨过这喔。我才让你得救...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8-11-10 00:41:00
只是一般人强调十念却忘记去细读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1-10 00:42:00
你边眼睛滑手机边走路飞机,我就不是你不会从登机梯摔下至心就是要你不要乱想,当下好好念。跟你认真划手机一样道理~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8-11-10 00:42:00
Sorahane注意你的用词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1-10 00:43:00
鬼扯蛋~去请版主水桶我吧。看多了也是醉了~晚安。:D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8-11-10 00:45:00
诚如stock网友所言 或许善导藕益等大师的简洁法语尚可依照圣严法师的努力诠释来拉回~至少慧净法师等的持名等同最大的功德之类诠释 就离正法更远~不宜采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8-11-10 00:49:00
光是菩提心三个字,一般版友有几个能够讲清楚???能够说服自己真的懂菩提心是什么要一个下品下生的发起无上菩提心,困难度不高??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8-11-10 01:09:00
很简单 阿婆都做得到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18-11-10 01:23:00
下品下生只是做错过事,但应该也是修行人才有可能。最困难的应该还是临终十念,所以中品不用十念。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8-11-10 01:25:00
临终各种业障现前 不多修德的阿婆就算很信很愿也很想力行十唸--圣严说届时不容易--所以弥陀不接阿婆也就没违反弥陀自己誓言中的条件啦:阿婆没具足十唸啊~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8-11-10 09:58:00
人家有没有修你都可以知道?阿婆是你?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8-11-10 10:42:00
关于发菩提心嘛~~~~为什么你们不觉的“功德是空”?我虽看似大乘支持者但其实我的适性可能偏向小乘入道就好因为我提早体会了功德空空没什么....(不过记录过的笔记藏得太深不知道哪里去了暂没办法讲解)其实就是这十几年来运气不好 硬盘坏了7颗左右去了想到有些零碎的档案 要挖回来就好烦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1-10 12:11:00
末学诚心建议在争论时应该避免某些语词加诸于彼此。//而且发文者在撰写时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挑选用词和缓冲情绪。//即使是为了驳斥,亦应针对意见本身和行为本身为佳,不适合将之归咎为个人特质。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8-11-10 12:21:00
楼上说的是大原则~我很相信你说的这个大原则~但有时就"就是有跳针习惯"的网友 不针对他此种习惯讲明确他反而会因为积习 而无法做出有意义的针对焦点回话如果是通常的网友 当然hawl网友说的原则是敬予采用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1-10 13:03:00
CassSunstein大德您好:末学相信,基于善心,每位大德都会尽力而为、自我要求,做自己业的主人。末学随喜每一位参与追求真实和立意良善的大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