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末法时期也许只是个幌子

楼主: Sorahane (空羽)   2018-10-25 22:21:25
※ 引述《hawls ()》之铭言:
: Sorahane大德您好:对于认真讨论的末学而言,这真是一个坏消息,代表讨论的有效性实
: 在太差。如果误解的比例这么高,请大德在发现时就做个澄清。毕竟良好的讨论,要顾及
: 所传达的意思有没有确实被理解。不然自个说自个话,就不是讨论了。
基本上,小的发文or推文的讨论,可以分两部分去看 : 1.论事。 2.论实修。
"不分别、不执著" 属于论实修。
因为小的希望把焦点引导回实修层面,不过几次讨论下来,您似乎比较希望论事。
之前提到,真经伪经这部份,不分别、不执著,属于修止观、修离相清净心。
这个是对任何境缘情况下,练习安住空性,不随妄转。
但这部分,是对内的自修,如经上说 :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圣解、魔解,二者都不执著,这时候是善境界。
对外呢 ? 如果对世间法迷迷糊糊,称为白痴,这叫无明。
对外清楚明白一切法,但对内不将法放在心上执取分别,真经伪经议题,是这个道理。
意旨所谈,属对内的时候该怎么练习。
对外,当然还是要有区别,知因果、懂规矩、有原则。
并不是要人真的将真经、伪经混为一谈而不知。
这一点稍为补充。
============
论事,属于对外。
对外,小的自然是顺一般讲的逻辑、概率..等等角度在讨论。
但前一篇其实已经总结过了。
举例 : 温度摄氏18度,在台湾的人民感觉冷,在高纬度极地的人民会感觉热。
18度,属于客观事实的条件。
但冷与热,属于相对性的认知,这部分确实有差异,也确实二者都客观存在。
在这个情况之下,要去分别谁的认知 "对与错",没太大的意义。
一位支持末法说的佛弟子,他若举证经教所说 : 正法1000年,像法1000年,末法1万年。
(台湾)
然后根据佛历推算,论定现在属于末法。
你能说他错吗 ? 依照他的根据,完全没任何错误之处,这不就是客观事实。
今天某甲想推翻这个论点,引述 教、行、证 来反驳,而不是根据前者的时间定义讨论,
(极地)
这样的反驳,基本上只是一种 "不同定义前提"之下的论证,自然没有共识。
除非前者放弃时间定义,或改变引用不同定义,这才有意义。
某甲根据他的引述推断,有错吗 ? 某甲也没错。
但某甲错在,想去挑战前者的论点。
这就是很多世间选举、宗派分歧...什么的,常常发生口角问题的根源。
就像前面的例子,高纬度 与 低纬度的双方,在18度C下争执对与错。
这样讲应该很清楚了 ~
是末法 (冷) 是像法 (热)
时间 (台湾) <===========> 正 像 末 (摄氏18度) <============> 教行证 (极地)
讨论问题,动机是什么非常重要,
例如您听我这样分析,
小的提过,我支持您的想法,也认同您的见解。但您似乎不接受这样的认同分析。
小的也说,我也支持末法说的见解与想法,您又说我支持的证据力不足。
两难阿 ~ 呵呵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0-25 23:03:00
Sorahane大德您好:末学以为,本次的问题就是论事,即使是实修,也是要在能回答本次问题的范围。比如:如果有怎样的实修,就可以知道“当今是/不是末法时期”。另外,末学在论事的部分也多次指出,您的说法仍不能为“当今是末法时期”提供足够的支持,这部分可能是末学的表达太差,使人看不出要处在哪,被认为大半是在做误解并且自说自话。不过也许您只想把本次问题化约到个人主观认知就停住。如您所言,把焦点带往实修的方向。
楼主: Sorahane (空羽)   2018-10-25 23:05:00
停住,是因为希望您先看到 "定义不同" 的先决要素,这部分如果没有先有共识,后面的讨论只是会不断的加入更多定义下去混杂,会更无共识。既然已经看到结果,当然我就没有想深入讨论的意思~光是三法期的时间,就有不少经教的论述,各自有差异性,只要每个人主张的前提定义不同,那结果当然不同。你要做的并不是在事证上面花时间,而是应该检视前提定义为什么你没有信心 ? 为什么会怀疑 ? 从根源下手去解决。佛法当中有很多相同名词的经教,但诠释角度却差异性很大这原因是,1.佛说法本来就会看听众根基而讲浅深权实。2.所以,佛特别强调四依法,依义不依语的标准。3.差异性的诠释,也是要破众生边见的分别执著心。4.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是学佛的强调的要领。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0-26 00:16:00
末学在本次问题上的态度一直相当明确:即是在求得经得起事实检验的“当今是末法时期”的支持证据。您提“光是三法期的时间,就有不少经教的论述,各自有差异性,只要每个人主张的前提定义不同,那结果当然不同。”这些论述里面有经得起事实检验的支持证据吗?如果论述各自有差异,那有一致的证据能断定“当今是末法时期”?如果这两个的回答都是“有”,那就具备被检验的价值。如果回答是“不清楚”、“不一定”,那用这些论述来支持“当今是末法时期”,只会变成:“当今是末法时期”是不清楚的主张、“当今是末法时期”是不一定成立的主张。您认为这样是前提定义的问题吗?末学认为并不是前提定义的问题。如果各个论述互相扞格,莫非从前提定义处理,它们之间就不再扞格了?如果没有办法让它们之间不再扞格,那就要逐个检视,哪个论述比较可信。这边也许前提定义派得上用场,可以把比较不合理的论述淘汰。但问题是这部分应该是主张“当今是末法时期”的支持者应该要做好的事情。总不能说,支持者连这部分都没做好,就在主张“当今是末法时期”。您觉得在乍听之下,这样的证据力会充足吗?举一个虚设的例子:如果基督教徒跟您说:“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是真的事情,我们有许多经典论述都有提到,虽然那些论述彼此扞格,哪一个论述又是比较可信还不知道,但的确是可以支持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我们是主张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所以相信我们吧,相信上帝吧。”您心里难道不会认为,他们自己“至少”要把那些论述做明白,否则先不论世界末日会不会到来,“即将”是多“即将”?有证据吗?证据符合事实吗?如果没有或不清楚,那是不是要再继续问“真的有世界末日吗?”问到最后会不会发现,“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只是个没有经得起事实检验的证据,主要是凭信仰而有的主张。(末学不反对凭信仰而有主张。而是反对,凭信仰而有主张,却否定是凭信仰而有主张)这里末学详细说了为何是证据力不足,以及即使是涉及前提定义,那也是支持者应该要做好的事情。如果有依据经文(例如大德在本文的佛弟子例子),末学认为这可以是证据。不过,那必须是主张“当今是末法时期”的支持者所认定接受的经文,而且如果有其它同样是支持“当今是末法时期”的经文,但是和这份经文相斥的话,那么支持者只能择一。末学以择一后的经文当做应被检验的证据。
楼主: Sorahane (空羽)   2018-10-26 00:28:00
证据足不足,是看接受者的认知。有些人对大乘佛教有信心,别人引用经教的说法,对这些人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0-26 00:28:00
没有证据,也是看接受者的认知。
楼主: Sorahane (空羽)   2018-10-26 00:29:00
而言,证据力就很足够了。我举一个例子,对无神论而言,轮回存在吗 ? 涅槃存在吗?请问您如何证明 ?我曾经引用西方科学家对轮回的研究报告,上千案例,还有许多佛法三传各修行人证的论述,无神论不信就是不信他们认为证据力不足以说服他们,这难道要打架吗? 哈哈香港前理工大学校长(诺贝尔奖被提名人),潘宗光教授,他现在就是修净土法门,也常演讲,用科学的角度分析净土的真实可信度,连他这样的背景学术身分,都不一定有能力说服别人了,这就是佛法讲的,有没有法缘的问题。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0-26 09:35:00
大德您好:如果要这样谈“接受者的认知”,那么对“宁可信其有”的人,其实不用什么证据,只要有个说法就差不多了。末学认为,这样使用“接受者的认知”只是一个泛滥的做法,把不同水准的差异给削弱或抹平。对任何人而言,包括骗徒都可以拿“接受者的认知”来做辩护。如果有任何一位“当今是末法时期”的支持者要用“接受者的认知”来辩护而且不提供自己认为最为可信的证据,那此人可信的程度要低于平常人。因为当平常人被要求为自己的话提供证据以示负责时,他们的态度起码会比较积极寻求事实上可支持自己所说的话的证据。即使直接事证不足,他们也会提供最有利的间接事证和说法,而不是愈来愈往“接受者的认知”走去。末学认为,提“接受者的认知”比较是在削弱“当今是末法时期”的主张。倒过来讲,如果有不错的证据,应该已经要提出来了,不用再多提“接受者的认知”。
楼主: Sorahane (空羽)   2018-10-26 09:46:00
你的想法,或许应该让自己多一点弹性。0 ~ 100,这当中什么样的情况都有,这才是真正现实社会~所谓的证据力,只是让大众有共识,最大公因子。但您必须学习接受,社会上所有人的观点与想法。学习与尊重,才是客观学术的基础。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0-26 09:50:00
末学要再提一次这件事实:“当今是末法时期”在台湾佛教并不是不主流的主张。
楼主: Sorahane (空羽)   2018-10-26 09:50:00
为什么我比较重视古代学者与修行人的论著与考据说法,因为古人的人格修养,确实在这方面更客观理性。不会随便妄下断论。我之前的文章其实已经提过了,时间 + 修证 + 环境评估所得到的百分比概率,是主张“当今是末法时期”的证据力您无法接受,但应该去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接受,当中甚至有许多佛门德高望重的修行人,如虚云老和尚。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0-26 11:04:00
大德您好:如果您没有谈证据的部分,末学只当是闲谈了。这里末学也闲谈吧。如果以人格修养来谈,并不是汉传的修行者才有,今日资讯流通,我们知道各个传承之间有不同的地方,粗分来看,最为传统保守的上座部,和汉藏两传的差异最为重大明显,甚至教理就不同。如果上座部接受所谓的大乘,那的确可以认为大乘是比较圆满的教派。但是事实上,上座部是不接受所谓的大乘。在两造双方见解不同之下,不可能两者皆为真,势必得求一解。但即使是讲求“方便”讲求“八万四千法门”的大乘,对于上座部的了解又有多足够?(末学对上座部比较不抱持跨教派交流的期待。不过,比起将自己根器讲比较大,但实际上是守自已门户的大乘。一致性方面,应该是上座部做的比较好。)上座部和大乘,教派之间能跨出门户进行正式交流的案例,目前末学尚未听闻过知名的案例。倒是有跨出佛教门户的案例,这以达赖喇嘛和科学的交流最知名。只是教派间没有互相都承认,又没有足够的相互交流,在不能直接认定两者皆是佛教正法(直接认定会顾此失彼),不管是对常人或已经是信众的人来说,这是个困难的问题。
楼主: Sorahane (空羽)   2018-10-26 11:06:00
大乘跟小乘,不是从地区性或宗派去区分的。上座部也有菩萨道,那就是属于大乘法。以成佛为最终修学目标称为大乘,以阿罗汉为最终修学目标称为小乘。这本身没有什么高下优劣,只是就客观条件下,佛与阿罗汉之间的差异性来区分,走成佛的属于大,这个大是责任大,心量要大,能力要大,智慧要大,所以,要学的非常广大。不是说今日修大乘就很大,没这回事的,大是从果地谈。其余的就不多谈了,讨论就先这样吧。感恩您~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0-26 11:41:00
大德您好:这应该是偏向大乘的说法。如果您重视各个不同的观点,那么陈述各个教派的说法,应该会是比较好的方式。不妨可以先提“以大乘观点而言”这类的话。
楼主: Sorahane (空羽)   2018-10-26 11:46:00
大小很敏感,我知道~简单讲,佛乘、菩萨乘、声闻乘。这样就不敏感了~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0-26 11:51:00
是的,大德。持平而论的坏处比较小。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8-10-26 13:29:00
闲聊 交流前要先想想目的是什么才知道为什么要交流...如果是教理差异的话https://reurl.cc/Mdld4上座部与大乘佛教的分别 罗候罗法师个人是觉得论上座部与大乘两边的差异其实没有那么大大乘自然写了很多不共的经典 但是大乘积极论破的小乘有可能是偏说一切有部的传承 那个也是上座部不许的以空观的意见来说两边大方向是类似的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8-10-26 14:07:00
上座长老们也集结过菩萨道的佛经 只是范围很严谨没有收录那些牴触阿含牴触律藏牴触佛陀本生的内容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8-10-26 14:14:00
还是闲聊 上座部比大乘系统两者的修行体系(修行位阶)因为历史发展跟论典的整理 写出不同的架构 但是回到基本的佛教元素来看 都有空观(解脱) 慈悲(菩萨) 这两个主要的元素在 可能只是比重差异 而我们知道佛陀的十大弟子本身就个性不一样 喜欢跟大众辩论的舍利佛还是喜欢持戒修的大迦叶 后世也存有这样差异亦属正常另外像是林住僧跟村住僧因为可以握有的社会资源不同两者间的对立关系 要处理这些问题还是需要用现代人文学科的研究法下来讨论可以获得更多洞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