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是谁在观察心?

楼主: SamuelLuo (萨姆尔)   2018-04-26 01:24:53
各位大德好!
据说南传佛教确实不承认《心经》
这在中国知乎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22707
末学想回应这篇文
主要是希望除了像h大一样直斥其非
不如来研讨南传当中和《心经》最接近的经典
在上面文章中有网友提到《无我相经》(而且是用正体中文)
以下转录《无我相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34.htm
相应部22相应59经/无我相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SN.22.59/(7). Anattalakkhanasuttaṃ
  有一次,世尊住在波罗奈鹿野苑的仙人坠落处。
  在那里,世尊召唤[那]群五比丘们:
  “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色是无我。比丘们!因为,如果这个色是我,这
个色不会导致疾病,也会在色上得到:‘我的色要这样;我的色
不要这样。’但,比丘们!因为色是无我,因此,色导致疾病,
也在色上得不到:‘我的色要这样;我的色不要这样。’
  比丘们!受是无我。比丘们!因为,如果这个受是我,这个
受不会导致疾病,也会在受上得到:‘我的受要这样;我的受不
要这样。’但,比丘们!因为受是无我,因此,受导致疾病,也
在受上得不到:‘我的受要这样;我的受不要这样。’比丘们!
想是无我……(中略)比丘们!行是无我。比丘们!因为,如果这
个行是我,这个行不会导致疾病,也会在行上得到:‘我的行要
这样;我的行不要这样。’但,比丘们!因为行是无我,因此,
行导致疾病,也在行上得不到:‘我的行要这样;我的行不要这
样。’比丘们!识是无我。比丘们!因为,如果这个识是我,这
个识不会导致疾病,也会在识上得到:‘我的识要这样;我的识
不要这样。’但,比丘们!因为识是无我,因此,识导致疾病,
也在识上得不到:‘我的识要这样;我的识不要这样。’
  比丘们!你们怎么想:色是常的,还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是苦的,还是乐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苦的、变易法,你们适合认为:‘这是我
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真我。’吗?”
  “不,大德!”
  “受……想……行……识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是苦的,或是乐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苦的、变易法,你们适合认为:‘这是我
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真我。’吗?”
  “不,大德!”
  “比丘们!因此,在这里,凡任何色,不论过去、未来、现
在,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下劣、或胜妙,或远、或近,
所有色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不是我的,我不是
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
  凡任何受,不论过去、未来、现在,或内、或外,……(中
略)或远、或近,所有受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
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凡任何想……(中
略)凡任何行,不论过去、未来、现在,或内、或外,……(中
略)或远、或近,所有行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
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凡任何识,不论过
去、未来、现在,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下劣、或胜妙,
或远、或近,所有识应该以正确之慧被这样如实看作:‘这不是
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真我。’
  比丘们!当这么看时,已受教导的圣弟子在色上厌,在受上
厌,在想上厌,在行上厌,在识上厌;厌者离染,经由离贪而解
脱,当解脱时,有‘[这是]解脱’之智,他了知:‘出生已尽,
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群悦意的五比丘们欢喜世尊所说。
  而当这个解说被说时,[那]群五比丘们的心以不执取而从诸
烦恼解脱。
佛陀在《无我相经》很明确开示五蕴都是无常、苦、非我的
因此《心经》“照见五蕴皆空”还算有根据
但「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暗示在五蕴、六根之外还有“心”的存在
这在南传佛教的经典中并没有根据
https://goo.gl/zBgsBo
http://www.charity.idv.tw/43.htm
如果各位大德想看文言文汉译版:
这部又被翻成《佛说五蕴皆空经》(在上面网址)
据说本经是佛陀成道后开示的第二部经
在佛陀说完本篇《无我相经》后
五比丘都证得了阿罗汉
※ 引述《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之铭言:
: ※ 引述《feelthat (云端传送)》之铭言:
: : 心经: 无眼识界 仍至 无意识界
: : 这五种都不能修四念处
: : 如果实际观心就知... 觉本自照一切 遍十方
: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099_016
: 杂阿含经(四五一)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种种诸界。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为种种界?谓
: 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
: ,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是名种种界。”
: 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是佛说的佛法,
: 不过假佛经大乘心经却瞎掰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否定真正佛说的佛法。
: 这种鬼话也敢假冒佛经?
: 如果反佛教的外道例如基督徒说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 那是很正常的,
: 基督徒本来就认为佛讲的佛法不对所以他们会否定佛说的佛法,
: 真正的佛不会说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否定佛自己说过的佛法。
: 大乘假佛经心经的诡辩术类似于白马非马论,
: 白马非马论的作者想要混淆守卫的判断力把白马混过关,
: 假佛经心经的作者想要混淆大乘信徒的判断力把假佛法混进佛教里面。
: 稍微有点理智就知道白马是马,
: 稍微对佛教有点了解就知道佛说有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 简单判别真假佛法的方法,所有的大乘经典都是假佛法。
: : (经典要相互参照)
: : 五蕴的识 是不清不楚的 知道或了解
: : 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觉察 称为心
: : 心的定义就是 五蕴以外的 称为心
: : 故无相 无不相!
: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099_049
: 杂阿含经(一三〇七)
: 佛告赤马:“我今但以一寻之身,说于世界、世界集、世界灭、世界灭道迹。赤马天子!
: 何等为世间?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是名世
: 间。何等为色集?谓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世间集。云何为世间灭?若彼
: 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著无余断、舍、离、尽、无欲、灭、息、没,是名世间灭。
: 何等为世间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 是名世间灭道迹。
: 你应该先把阿含经看清楚,
: 众生就是由五蕴组成,
: 幻想五蕴之外还有心那是假佛法,
: 把阿含经看清楚就比较不会被大乘假佛经心经误导。
: : 没有 心 和 心所的分别! 没有这样的分别!
: : 即无分别 爱恶 取舍 自心平等住
: : 修法:我无选择 都摄六根 净念(金刚心)相续(永不灭)
: 心经和假佛经没有分别。
: : 觉本自照 圆满的三身五智!!!
: : 故 [觉] 为 [佛]!
: : 这是离轮者 修风大归元
: : 方法若正确 证等觉
: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all.htm
: 为了拆穿大乘假菩萨道的错误,
: 明昆长老特别把上座部巴利三藏和注释中的菩萨成佛之道整理成南传菩萨道,
: 有兴趣了解真正菩萨道的人可以参考,
: 看清楚南传菩萨道的内容就比较不会被假佛法大乘误导。
: : 没有出定 入定这种事 离轮回的人 没有分别!! 24小时如此!
: 你信仰的假佛法大乘和外道迷信没有分别。
: : 敝人没有想要争论什么 如果您有意见不满意
: : 请自多方查证经典 细致地观察自心 24小时不断
: : 过些日子再讨论 祝成就
: 你没有想要争论什么就只是单纯迷信假佛法大乘所以看到真正佛教就忍不住想找碴。
: http://mbscnn.org/NewsList.aspx?CLASS=221
: 在这个网页点选帝释所问经讲记77页可以看上座部长老马哈希对假佛法大乘的评论。
: 马哈希尊者特别为你们这些迷信假佛法大乘的信徒开示,
: 你们应该检讨反省自己的错误迷信不可一错再错。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8-04-26 03:14:00
“空中无色”以下不是真的“没有色受想行识”,而是“色受想行识都没有自性”。(所以在见道位以上现观空性时,等引智看不到色受想行识,只看到空性)。h板友就是误以为心经说“没有眼等十八界”,但心经并不是说真的没有十八界,而是说“十八界皆没有自性”。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8-04-26 10:01:00
南传 弥兰王问经 有一句: 五蕴现时 名为众生修行者思惟 解离五蕴 众生消失 轮回消失照着 南传四念住 观心直修即可
作者: yaqqq (^^)   2018-04-26 10:12:00
空也是假名 不是东西~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6 12:00:00
末学希望在此可以求救一个疑问:《心经》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是用什么照见?是用眼或是耳鼻舌身意吗?可是后段又说“无眼耳鼻舌身意等等”。这样是否有不ㄧ致?
作者: yaqqq (^^)   2018-04-26 15:28:00
“止观”是用什么止观?用五识六根吗?还是六根以外的「心」?虽然我不知道答案,不过六根以外的心,至少是不对的。#1QoaR7dq (Buddha) 所以如本文,才需要真实去参破才行,对我来说不是件简单的事。不过ptt卧虎藏龙,可能有人有答案。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6 18:23:00
请教neo大德,如果用“没有自性”带入,会不会得到色不异受,受不异色,色即是受,受即是色?‘因为色受想行识皆不异于空没有自性)。色受想行识即是空(没有自性)。’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4-26 19:16:00
白马是马,黑马是马,黑色不是白色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6 19:30:00
回kales大德:“是”这个字的确有“等于”或“属于”的意思。所以白马属于马,黑马属于马,但白马或黑马之间互不属于。其根本因素也在于白色和黑色互不属于。但是“不异”呢?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4-26 19:46:00
心经幽赞:“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不异空的异,梵文是prthak (如果我没看错)按照梵文字典的解释,是separatelyhttps://goo.gl/91WS9Z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6 20:03:00
谢谢kales大德,这样就合理了。但想要回头再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用到了两个“是”,如果使用“属于”做为解释,即得到“色属于空、空属于色”。可是除非两者是一样的东西,否则如何能够成立?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4-26 20:10:00
应该是双遣吧?双遣能不能在修证上成立我不知道,不过句式是双遣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6 20:34:00
双遣是指“空”这个字吗?末学的理解是,《心经》“空”的意思可以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部份来定义,这部份可以是双遣。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应该不是双遣?“色即是空(双遣),空(双遣)即是色”,它是提到了以双遣定义的字,但句式上应该不是双遣。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4-26 20:37:00
我不懂专用术语的指称,但色即是空应该是第一遣,空即是色是再谴第一遣遣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6 20:43:00
末学智慧不足,对《心经》的了解不深,盼请kales大德详加说明!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4-26 21:05:00
我的理解是:双遣句式会有双重否定,色即是空→否定色法有自性. 空即是色,否定执空见(以为没有色法). 在双重否定下证悟真正的空性,应该是心经的意旨然后不用说什么智慧不足的话啦, 这样我会很尴尬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6 22:35:00
回kales大德:抱歉,以后末学会留意!回到问题上,末学大致明白大德的意思了。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直接上不像双遣的句式。它比较像“《流浪者之歌》的作者即是《玻璃珠游戏》的作者、《玻璃珠游戏》的作者即是《流浪者之歌》的作者”从不同的出发来指同一件事物。有些人只知道《流浪者之歌》的作者是谁或只知道《玻璃珠游戏》的作者是谁,但不知道作者还有写另外一本书,所以那些人对作者的认识其实是有缺。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4-26 22:37:00
空本身就是否定词,所以我认为是双遣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6 23:38:00
回kales大德:末学接受,不论它是否为双遣的句式,它在表达上已满足了双遣。不过具体而言,双遣似乎会出现以下情形:“空”是“非色非非色”。//1.改写句子为:“色即是‘非色非非色’,‘非色非非色’即是色”。2.然后“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改写句子为“受即是‘非色非非色‘,’非色非非色‘即是受”。3.还原句子为“受即是色,色即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此。//换句话说,“x即是y,y即是x”不论y或x是不是双遣,仍然会满足x等于y,且如果y等于其他的东西(z),x也就会等于z的情形。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4-27 00:34:00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非色,非非色“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 非受,非非受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7 00:39:00
回kales大德:末学不明白。大德的意思是“色即是空”和“受即是空”,两者的“空”是不同的“空”吗?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4-27 00:43:00
我不明白为何会用“不同的”来形容“空”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7 01:03:00
末学的目前的理解是:如果“空”不会不同,那么“非非色”和“非非受”是相同,色和受也应该相同,那些符合双遣的色受想行识应该都要相同。那么“色即是受,受即是色”似乎就没有问题?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8-04-27 01:45:00
“空即是色”的“空”是省略语,指“色的空性”,并不包含“受想行识的空性”。意指针对“色蕴”观察时,在胜义谛所见的“空”。全句意为“观察色蕴时所见的空,在世俗谛中即是色蕴”。虽然没有自性是一样的,但观察的对象不同,面对色,以色为对象观察,进入胜义谛看到自性空,出来回到世俗谛中还是色,不会变成受想行识。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7 02:42:00
请教neo大德,意思是不是:空性有五种,分别是色/受/想/行/识的空性。空性是没有自性,但仍可以知道地水火风的空性是同ㄧ类的空性,它是不同于受/想/行/识的空性。也就是观察地会得到一个地的空,观察水会得到一个水的空,然后不用观察地的空以及水的空,就可以知道它们都是色的空(或者是观察地、水就直接得到色的空?)这样的道理在于,属于哪个空,是从一开始的观察对象而决定,只要分好类,在观察时并不会出现把五种空性混淆的情形;换句话说,并不是从比较色/受/想/行/识的空而知道哪个空是哪个空。而如果能亲证五种空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8-04-27 07:34:00
不是。空就是没有自性,怎么可能还有分类别?当你观察的对象是瓶子时,观察到自性的层面什么都没有,出来后它不会变成兔子,它还是原本那个瓶子。色受想行识意思是涵括一切现象,并不是空性还有分五类。之所以说“色的空性”,是因为这个东西在世俗谛中是色,在胜义谛中是空性。用“世俗谛”和“胜义谛”互相切换去理解这四句。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4-27 10:11:00
为什么非非色和非非受相同,色和受就相同?若非非白马和非非黑马都是马,白色就是黑色?又为什么空不会不同,非色,非非色就是非受,非非受?^是非非色=非非受,而不是不明白从何处/从谁,而推论出/得到 空性有五种的说法?对应五蕴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7 11:57:00
回neo大德,请问意思是不是:比方,观察瓶子。观察到最后发现瓶子只是x(比方说:物质),但这样并不会因此把瓶子不当成瓶子了?而且瓶子是x,其他东西观察到最后也全部都是x,所以说它们全部都是x。但是每个东西都还是它们自己,如同瓶子并不会在观察以后变成了不是瓶子。回kales大德:请见前面改写句的部份。请问kales大德的意思是:因为双遣,所以空性是非同非非同吗?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4-27 12:35:00
我没写过非同非非同,不知道那指什么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7 13:12:00
回kales大德: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大德能把意思讲得浅白易懂。末学比较外行,有简略的地方大概就不明白只能用推测了,如果推测不到位,难免徒增枝节。当然,也有可能不是大德讲得不够浅白易懂,单纯是末学程度不足的关系。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8-04-27 15:27:00
设x是不合理的,因为空性是“没有某个东西”,而不是“有某个东西”。更准确地,假设在胜义谛 可以找到瓶子的自性为x,但什么都找不到,故知x不存在。这个“x不存在”就是瓶子的空性。又设石头的自性为y,同理y不存在,这个“y不存在”就是石头的空性。试问x和y是否相同?两个都不存在,没有所谓相不相同。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7 19:14:00
回neo大德:在假设方面,x也可以是“空集合”、“不存在”、“非实体”、“虚构的事物”等等。如果要知道两者是否为相同,得视根据的条件是哪些。一般在直觉上会认为相等的两者应该是要在各方面的条件皆一样,不过这样的要求有时候其实太严苛,反而违反了直觉的认知。(比方说,把“空间位置的相同”做为相同的条件之一。但是有多少东西在空间上的位置是相同?一个东西(A)被放在特定的空间位置(s),另外一个东西(B)就不能被放在那个特定的空间位置(s)了;因为那个空间位置(s)已经被A占据了。)所以只要决定好特定的条件,且特定的条件皆可以被知道,那么就可以判断x、y两者是相同或不相同。当然,如果没有决定好特定的条件,或特定的条件不可以被知道,那就谈不上x、y是相同或不相同。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8-04-27 20:39:00
瓶子和石头在“没有自性”上是相同的,在胜义谛里,会相同地找不到自性。回到《心经》,前句“色(的自性)即是空”强调胜义谛,后句“(色的)空(在世俗谛的显现)即是色”强调世俗谛,前后两句,有离两边的中道意味。这样应该能差不多解答你的疑问了吧!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7 21:41:00
回neo大德:是,应该差不多了,谢谢大德的耐心回复!末学尚有一个不知是否正确的理解:恰如物体是质能(物体可成质能),质能是物体(质能可成物质),也恰如能量是质能(能量可成质能),质能是能量(质能可成能量)。所以物体是能量(物体可成能量),能量是物体(能量可成物体)。物体和能量,它们皆是由于本质的相同而得以成立,即使它们两者之间十分的不同,但那并非本质本身的问题,而是现象上的差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是雷同的道理。所以“色即是受,受即是色”也是由于本质的相同而得以成立。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8-04-27 22:26:00
现象上不同,就是不同。所以色的空性,在世俗谛中只能显现为色,不能显现为受,色的空性不是受的空性。但可以说“色的空性即是色”,因为是胜义谛和世俗谛互相切换。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8 17:07:00
回neo大德:如果从胜义谛和世俗谛互相切换的角度,“色(色的空性)即是受(受的空性)”也不能成立吗?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8-04-28 17:57:00
不能成立。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8 18:42:00
回neo大德:为什么呢?大德不也说过“瓶子和石头在“没有自性”上是相同的,在胜义谛里,会相同地找不到自性。”吗?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8-04-28 19:03:00
因为观察的对象不同。世俗谛和胜义谛可以理解为一体两面,只看其中一面都是空性,却忽略另一面的差别,当然错误。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04-28 20:03:00
末学明白大德的意思了!谢谢大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