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自杀式涅槃

楼主: tmac012004 (寂灭寂灭就好)   2018-04-24 17:56:34
065.遍寻不著瞿低迦的识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摩揭陀国,住在首都王舍城东方的毘婆罗山七叶窟中。
  那时,尊者瞿低迦也在王舍城附近的仙人山,住在黑岩石洞中,独自一人精进禅修。
  尊者瞿低迦在禅修中,因禅定力的专注,获得了暂时的“意解脱”,但不久之后,又
因定力不足而退失了。尊者瞿低迦继续努力,精进不懈,不久,又再一次地进入了“意解
脱”。不过,和上一次一样,这回的“意解脱”,也只是暂时性的留驻,不久之后就又退
失了。就这样,得证、退失,反复发生了六次。
  虽然反复经历了六次退失,但尊者瞿低迦仍然不气馁的继续精进禅修,当第七次又证
入解脱时,他心想:
  “我独自在这里精进禅思,努力修行,为的是让自己能够从修行中成就获益。之前已
经得证“意解脱”六次,也退失了六次,现在是第七次证入了,我应当把握这次机会,乘
还没退失之前,以刀自杀,断绝这来自生理的干扰,以免又发生第七次的退失。”
  当尊者瞿低迦这么打算时,恶魔王波旬知道了,心想:
  “如果真的让这位比丘自杀成功了,他必然会离开我掌管的世界。不能让他自杀!我
应当去告诉他的老师,来阻止他自杀。”
  于是,恶魔王波旬就来到佛陀住处,告诉佛陀说:
  “这位大智、大雄、大自在神力的成就者啊!你有一位被炽火攻心的弟子,正准备自
杀呢!大牟尼!你应当去制止他,不要让他自杀了。哪有在世尊正法、律中修学的比丘,
会因无法修成而自杀的道理呢?”
  就在恶魔王波旬对佛陀讲这些话时,尊者瞿低迦举刀自杀了。
  佛陀听了恶魔王波旬的这番激将之辞,同时也知道尊者瞿低迦举刀自杀了,就回答恶
魔王波旬说:
  “放逸的波旬!你一定是为了自己自私的目的才来找我的,哪里是为了瞿低迦呢!瞿
低迦是位坚定于修学的比丘,他常让自己安住在禅定中,不论是在白天或在夜里,他都不
顾自己性命精进勤修。他已经很清楚地明白,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生死流转的恐怖,
而彻底的断除了贪爱,他已经摧毁了你们魔军的干扰,证得解脱,入涅槃了。”
  听了佛陀这么说,失望的恶魔王波旬,觉得自己又失去了一位眷属,所以既懊恼又忧
心,就悄悄地消失离开了。
  恶魔王波旬一离开,佛陀就邀集了附近的比丘们,一同到仙人山的黑岩石洞,去探望
自杀入涅槃的尊者瞿低迦。
  远远地,世尊就看到在石洞内,枕臂卧在床上的尊者瞿低迦躯体,又看到有一股朦胧
的黑雾,在尊者瞿低迦躯体的四周上下飘绕。于是,佛陀告诉比丘们说:
  “比丘们啊!你们看到一股朦胧的黑雾,在尊者瞿低迦躯体的四周上下飘绕了吗?”
  “世尊!看见了,正如您所说的。”
  “比丘们!这是恶魔王波旬,在尊者瞿低迦躯体的四周上下飘绕,他正在找寻瞿低迦
死后的识到哪里去了。然而,瞿低迦比丘举刀自杀时,心中没有丝毫的贪爱与执著,他的
识已经入涅槃而不再有安住处了,哪里还找得到呢!”
  佛陀这么说,是肯认尊者瞿低迦已经成就解脱,也就是受了“第一记”。
  这时,恶魔王波旬又来找佛陀,对佛陀说:
  “东、西、南、北、上、下,我遍寻不著瞿低迦的识往哪里去了。”
  佛陀回应他说:
  “这么一位坚定、一切无所求的修行者,他彻底的拔除了贪爱的根本,瞿低迦已经入
涅槃了。”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一0九一经》、《相应部第四相应第二三经》、《别
译杂阿含第三0经》。
  二、七叶窟,大概是类似山洞的石窟,以洞前有七叶树而得名。佛入灭后,佛陀的诸
大弟子,由大迦叶召集,就是在此地作佛灭后的第一次结夏安居,并进行第一次佛教圣典
的结集。
  三、仙人山,音译为伊师迦山。传说,过去有许多仙人(应该是指有成就的修行人)
在此山中修道而得名。(参考《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第一八四九页)
  四、波旬,依《佛本行集经》说,他是欲界内的统领(大正大藏经第三册第七七四下
),所以,他会阻扰想要断除欲贪的修行者,因为断除了欲贪,就不再是他所统领的欲界
眷属了。《相应部第四相应第二四经》就说,波旬曾经跟踪、监视佛陀达七年之久,想要
找出佛陀的不是,但都无所得。《阿含经》中,也有许多魔王波旬干扰佛弟子修学的纪录
。依印度传统的世界观,众生的世界中,福报最上的是无色界,其次是色界(大梵天就属
于这一界),最低的是欲界(包括六个欲界天、人间、三恶道等,参考《长阿含第三0世
记经》)。欲界中最高的,是他化自在天,《瑜伽师地论》说此处有魔宫(大正大藏经第
三0册第八0九上),大概就是魔王波旬的住处吧。
  五、依本故事来推断,尊者瞿低迦应该是属于重禅定这类的修行者,若参考故事第八
九〈须深盗法〉,可知道还有一类不重“根本定”的修行者,同样也能证得解脱。故事中
说,尊者瞿低迦所证入,然后又退失的“意解脱”,南传作“心解脱”(cetovimutti)
,显然不是指生死解脱的“解脱”,而是定力的一类,因为生死解脱一证入就不会再退失
的。依《相应部第四相应第二三经》英译本的注解,说定力的退失,与生理状况不佳有关
。注解中并列举印度传统医学中所说的风病、胆病、痰病为例,说患这类慢性病的人,对
禅定的修练,有一定负面的影响,这与平常人在生理状况不佳时,精神专注力也会变差类
似。
  六、尊者瞿低迦自杀死亡的那一刻,心中没有丝毫贪爱与执著而证入了解脱,这是极
为特殊难有的。在《阿含经》中,自杀而得到佛陀“第一记”的,除了尊者瞿低迦外,还
有尊者跋迦梨(《杂阿含第一二六五经》、《相应部第二二相应第八七经》)与尊者阐陀
(《杂阿含第一二六六经》、《相应部第三五相应第八七经》)。后面这两位尊者,都是
在疾病困顿,造成生理上极大痛苦的情形下发生的,所以,三个案例都与生理的干扰有关
。而尊者跋迦梨死后的躯体四周,也和本则故事一样,有恶魔波旬遍寻其识不著的记载。
  七、解脱者入灭后,识不再有安住处,这不是一般平凡人所能想像的,经典确实都是
这样描述的。如《杂阿含第九六二经》形容说,解脱就像熄灭的火、断了根的树一样,“
于未来世永不复起,若至东方;南、西、北方,是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永
灭。”《杂阿含第六四经》则说,一般人的“识”,要在色、受、想、行等四个识所安住
处(四识住)“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一旦离开了贪爱(如解脱者),识与
“四识住”的攀缘关系就断了,两者的连结一旦断了,则“识无所住,无复增进、广大、
生长”,《相应部第二二相应第三经》就说,色、受、想、行是“识之家”。此外,《杂
阿含第三九经》也有相同的内容,连同与这些经相当的《中部第七二婆蹉衢多火喻经》、
《相应部第二二相应第五四经》、《相应部第二二相应第五五经》,都可以与本则故事对
照参考。
五〇 病相应(1)
一(2);   一三三五八(一二六五)
(3)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有尊者跋迦梨,住王舍城金师精舍
,疾病困苦,尊者富邻尼瞻视供养。时跋迦梨语富邻尼:“汝可诣世尊所,为我稽首礼世
尊足,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住不?言:跋迦梨住金师精舍,疾病困笃
,委积床褥,愿见世尊。疾病困苦,气力羸惙,无由奉诣,唯愿世尊降此金师精舍,以哀
愍故”!时富邻尼受跋迦梨语已,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
者跋迦梨,稽首世尊足,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住不”?世尊答言:“
令彼安乐”!富邻尼白佛言:“世尊!尊者跋迦梨住金师精舍,疾病困笃,委在床褥,愿
见世尊,无有身力来诣世尊。善哉世尊!诣金师精舍,以哀愍故”!尔时、世尊默然听许
。时富邻尼知世尊听许已,礼足而去。
尔时、世尊晡时从禅觉,往诣金师精舍,至跋迦梨住房。跋迦梨比丘遥见世尊,从床欲起
。佛告跋迦梨:“且止,勿起”!世尊即坐异床,语跋迦梨:“汝心堪忍此病苦不?汝身
所患,为增为损”?跋迦梨白佛:如前叉(4)摩比丘修多罗广说。“世尊!我身苦痛极难
堪忍,欲求刀自杀,不乐苦生”。佛告跋迦梨:“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跋迦梨!色
是常耶!为非常耶”?跋迦梨答言:“无常,世尊”!复问:“若无常,是苦耶”?答言
:“是苦,世尊”!复问跋迦梨:“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于中宁有可贪、可欲不”?
跋迦梨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如是说。佛告跋迦梨:“若于彼身无
可贪、可欲者,是则善终,后世亦善”。尔时、世尊为跋迦梨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
从座起去。即于彼夜,尊者跋迦梨思惟解脱,欲执刀自杀,不乐久生。
时有二天,身极端正,于后夜时,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
者跋迦梨疾病困苦,思惟解脱,欲执刀自杀,不乐久生”。第二天言:“彼尊者跋迦梨,
已于善解脱而得解脱”。说此语已,俱礼佛足,即没不现。尔时、世尊夜过晨朝,于大众
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昨夜有二天子,形体端正,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退住一面,
而作是言:尊者跋迦梨,住金师精舍,疾病困苦,思惟解脱,欲执刀自杀,不乐久生。第
二天言:尊者跋迦梨,已于善解脱而得解脱。说此语已,稽首作礼,即没不现”。尔时、
世尊告一比丘:“汝当往诣尊者跋迦梨比丘所,语跋迦梨言:昨夜有二天,来诣我所,稽
首作礼,退住一面。语我言:尊者跋迦梨疾病困笃,思惟解脱,欲执刀自杀,不乐久生。
第二天言:尊者跋迦梨,于善解脱而得解脱。说此语已,即没不现。此是天语,佛复记汝
:汝于此身,不起贪欲,是则善终,后世亦善”。
时彼比丘受世尊教已,诣金师精舍跋迦梨房。尔时、跋迦梨语侍病者:“汝等持绳床,共
举我身着精舍外,我欲执刀自杀,不乐久生”。时有众多比丘出房舍,露地经行。受使比
丘诣众多比丘所,问众多比丘言:“诸尊!跋迦梨比丘住在何所”?诸比丘答言:“跋迦
梨比丘,告侍病者,令举绳床出精舍外,欲执刀自杀,不乐久生”。受使比丘即诣跋迦梨
所。跋迦梨比丘遥见使比丘来,语侍病者:“下绳床着地。彼比丘疾来,似世尊使”。彼
侍病者,即下绳床着地。时彼使比丘语跋迦梨:“世尊有教,及天有所说”。时跋迦梨语
侍病者:“扶我着地,不可于床上受世尊教,及天所说”。时侍病者,即扶跋迦梨下,置
于地。时跋迦梨言:“汝可宣示世尊告敕,及天所说”。使比丘言:“跋迦梨!大师告汝
:夜有二天来白我言:跋迦梨比丘疾病困笃,思惟解脱,欲执刀自杀,不乐久生。第二天
言:跋迦梨比丘,已于善解脱而得解脱。说此语已,即没不现。世尊复记说汝:善于命终
,后世亦善”。跋迦梨言:“尊者!大师善知所知,善见所见;彼二天者,亦善知所知,
善见所见。然我今日,于色(5)无常,决定无疑;无常者是苦,决定无疑;若无常、苦者
,是变易法,于彼无有可贪、可欲,决定无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然我今日,
疾病苦痛犹故随身,欲刀自杀,不乐久生”。即执刀自杀。
时使比丘供养跋迦梨死身已,还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以世
尊所敕,具告尊者跋迦梨。彼作是言:大师善知所知,善见所见;彼二天者,亦善知所知
,善见所见,广说乃至执刀自杀”。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共诣金师精舍跋迦梨尸所”
。见跋迦梨死身,有远离之色。见已,语诸比丘:“汝等见是跋迦梨比丘死身在地,有远
离之色不”?诸比丘白佛:“已见,世尊”!复告诸比丘:“遶跋迦梨身、四面周匝有闇
冥之相,围遶身不”?诸比丘白佛:“已见,世尊”!佛告诸比丘:“此是恶魔之像,周
匝求觅跋迦梨善男子识神,当生何处”。佛告诸比丘:“跋迦梨善男子,不住识神,以刀
自杀”。尔时、世尊为彼跋迦梨说第一记。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6);   一三三五九(一二六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尊者阐陀,住那罗聚落好衣庵罗林中,疾
病困笃。时尊者舍利弗,闻尊者阐陀在那罗聚落好衣庵罗林中,疾病困笃。闻已,语尊者
摩诃拘𫄨罗;“尊者知不?阐陀比丘在那罗聚落好衣庵罗林中,疾病困笃,当往共看”。
摩诃拘𫄨罗默然许之。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摩诃拘𫄨罗,共诣那罗聚落好衣庵罗林中,至
尊者阐陀住房。尊者阐陀遥见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𫄨罗,凭床欲起,尊者舍利弗语尊
者阐陀:“汝且莫起”!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𫄨罗,坐于异床,问尊者阐陀:“云何
尊者阐陀!所患为可堪忍不?为增为损”?如前叉摩修多罗广说。尊者阐陀言:“我今身
病,极患苦痛,难可堪忍。所起之病,但增无损,唯欲执刀自杀、不乐苦活”。尊者舍利
弗言:“尊者阐陀!汝当努力,莫自伤害!若汝在世,我当与汝来往周旋。汝若有乏,我
当给汝如法汤药。汝若无看病人,我当看汝,必令适意、非不适意”。阐陀答言;“我有
供养,那罗聚落诸婆罗门、长者,悉见看视,衣被、饮食、卧具、汤药,无所乏少;自有
弟子修梵行者,随意瞻病,非不适意。但我疾病苦痛逼身,难可堪忍,唯欲自杀,不乐苦
生”。舍利弗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阐陀!眼及眼识、眼所识色,彼宁是我,异我
,相在不”?阐陀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复问:“阐陀!耳……。鼻……。舌…
…。身……。意及意识、意识所识法,彼宁是我,异我,相在不”?阐陀答言:“不也,
尊者”!舍利弗复问:“阐陀!汝于眼、眼识及色,为何所见、何所识、何所知故,言眼
、眼识及色,非我,不异我,不相在”?阐陀答言:“我于眼、眼识、及色,见灭、知灭
故,见眼、眼识及色,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复问:“阐陀!汝于耳……。鼻……。
舌……。身……。意、意识及法,何所见、何所知故,于意、意识及法,见非我,不异我
,不相在”?阐陀答言:“尊者舍利弗!我于意、意识及法,见灭,知灭故,于意、意识
及法,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尊者舍利弗!然我今日身病苦痛,不能堪忍,欲以刀自
杀,不乐苦生”。时尊者摩诃拘𫄨罗语尊者阐陀:“汝今当于大师修习正念,如所说句:
有所依者则为动摇,动摇者有所趣向,趣向者为不休息,不休息者则随趣往来,随趣往来
者则有未来生死,有未来生死故有未来出没,有未来出没故则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
是纯大(7)苦聚集。如所说句:无所依者则不动摇,不动摇者得无趣向,无趣向者则有止
息,有止息故则不随趣往来,不随趣往来则无未来出没,无未来出没者则无生老病死、忧
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灭”。阐陀言:“尊者摩诃拘𫄨罗!我(8)供养世尊,事于今毕矣
;随顺善逝,今已毕矣,适意非不适意。弟子所作,于今已作;若复有余弟子所作供养师
者,亦当如是供养大师,适意非不适意。然我今日身病苦痛,难可堪忍,唯欲以刀自杀,
不乐苦生”。尔时、尊者阐陀,即于那罗聚落好衣庵罗林中,以刀自杀。
时尊者舍利弗,供养尊者阐陀舍利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
!尊者阐陀于那罗聚落好衣庵罗林中,以刀自杀。云何世尊!彼尊者阐陀当至何趣?云何
受生?后世云何”?佛告尊者舍利弗:“彼不自记说言:尊者摩诃拘𫄨罗!我供养世尊,
于今已毕;随顺善逝,于今已毕,适意非不适意;若复有余供养大师者,当如是作,适意
非不适意耶”?尔时、尊者舍利弗复问世尊:“彼尊者阐陀,先于镇珍尼婆罗门聚落,有
供养家,极亲厚家,善言语家”。佛告舍利弗:“如是舍利弗!正智、正善解脱善男子,
有供养家,亲厚家,善言语家。舍利弗!我不说彼有大过。若有舍此身余身相续者,我说
彼等则有大过。若有舍此身已,余身不相续者、我不说彼有大过也。无大过故,于那罗聚
落好衣庵罗林中以刀自杀”。如是世尊为彼尊者阐陀说第一记。佛说此经已,尊者舍利弗
欢喜,作礼而去(9)。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8-04-24 22:59:00
呵呵呵~~~~识不见了,呵呵呵~~所以说为什么要修习最原始的佛法因为念咒念佛号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涅槃什么脉轮、七轮、灌顶那些都是浮云阿~~只要能被波旬找到根本就是未解脱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18-04-24 23:07:00
不用说得好像自己都会,先好好面对无常吧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8-04-24 23:08:00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入灭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一些大乘人的确会这样认为呢...呵呵~~但是就像我说过的,修行觉知会愈来愈敏锐的呵呵~此灭非比灭其实很担心很多人因为误解就排斥解脱呢...应该说只是波旬找不到而已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4-24 23:24:00
你怎么不想成 通中脉念佛或灌顶的人 定力可以持续稳定就不用自杀了? 因为定力不稳定才要自杀吧?就像有些人病很重 死了就解除痛苦了 有些人要快快乐乐过完一生 你就享受那种痛苦?照你的逻辑 佛陀可以被波旬找到 他就未解脱囉?而且你知道南传的内观一样也有各种颜色光明的阶段吗?黄遍 赤遍 白遍 光明遍到虚空遍 最后才证自性空明这个跟修脉轮的清净是一样的意识 念佛、灌顶也是一样求心一境性 才能渐次除去觉知障碍 显清净光明 你讲得自己程度很高 如果真的有证果为什么这些阶段都跳过?根本就是气脉不通 觉知没有开显 业气一堆 然后逃避现实 骗自己想通了 跟李元松当年说自己成就“慧解脱”一
作者: yogi (Yogi)   2018-04-24 23:45:00
再来炮好吗楼上乱扯不打草稿XD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4-24 23:45:00
样 结果生一场病 业气爆出来 就马上忏悔了 你现在只是还没有查觉到这些业力而以不是针对原PO 说的是U
作者: SamuelLuo (萨姆尔)   2018-04-25 07:47:00
原文提到“后面这两位尊者,都是在疾病困顿,造成生理上极大痛苦的情形下发生的,所以,三个案例都与生理的干扰有关”https://tinyurl.com/yafvjtp2 此文章解释得不错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8-04-25 09:42:00
脉轮 是度生用的 解脱者不需要!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4-25 10:19:00
解脱者不需要脉轮 也不需要观照 不需要持戒 不需要念佛 没有行可修 没有心可观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8-04-25 10:59:00
解脱者 因持戒 因观照 因布施 而解脱 否则与众生无异!如果不持戒 那受苦时 就不要哎哎叫... 哈哈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4-25 11:15:00
解脱者因各种方法解脱 不会只认定自己的反对别人的如果业气没净化 不识风瑜伽 受诸苦所逼 也不要后悔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8-04-25 11:58:00
观世音曾说 照见五蕴解脱 你说不用照见 又说要识风瑜珈除非你 现在说 你的心证 如同观音本人的心 并显其功德否则 那只是你的修行想法...心经 为成佛最高要义 你都可以推翻了 讨论下去没意思那表示你的说法 高过那 四位译心经的圣者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4-25 12:07:00
你自己的逻辑很有趣 “照见”是指修行的过程中清净光明心显发而照见 清净光明心显发有很多种方法去显发持戒 念佛 修风瑜伽开显脉轮 内观 数息等等…然后解脱当然解脱之后这些方法都不重要 可是你只单独提自己讨厌的方法 说那个对解脱者不重要 我当然也回答你 对解脱者而言当然一切法门都不重要了 你去问观自在菩萨他还需要去观照吗? 当然不用了 无意识界啊当然他的脉轮开不开也不重要了 因为已经打开了啊用你的逻辑回答你 然后你自己再退回开悟前的方法 告诉我方法很重要 如果你真的认同方法很重要就不要打高空坚持你的法门最了不起 别人的都不能解脱 分别心这么重这叫持戒? 还是强迫别人去持你的戒?我的修行不谈想法 谈“照见” 就这么简单你的修行不谈照见 谈别人去持你的戒 才能观你的心会跟你讲这些是你也修很多年了 是应该要从思想观念行为导入内在的实相 既然谈观心了 就应该要往内在去照见各层次业气、心识的阻碍,并设法排除,否则用很粗糙的思想和行为要到何时才能真正深入? 如果说心不证自明为什么大家还没开悟? 因为实际上觉知的阻碍还一堆啊持戒当然也是减轻阻碍的方法之一 但讲了这么多年还在讲这个 是不是表示你被一些“法执”给束缚了 如同帝洛巴“大手印之歌”说的“执著戒律反破真实三摩耶”这个版上你最有机会证悟 因为有直心 又够真诚 不像楼下3楼那种只想出来挑衅的货色 但是你有一些恐惧和观念导致自心无法任运 要仔细观察啊
作者: SamuelLuo (萨姆尔)   2018-04-25 13:29:00
https://goo.gl/gviwmj末学认同f大是板上修养最好的人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8-04-25 14:37:00
感谢. 顺便研究一下 大手印之歌 再回帖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