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关于教义间并非矛盾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14 09:52:18
我们的导师世尊对于不同根器的弟子给予了最适合他的不同的教授,这当中产生了看似自
语相违的矛盾,其中宗义最主要分支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中观宗的见解,四宗之
间对二谛的看法皆不一致,也就是对表面的现象-世俗谛,跟真实的情况-胜义谛,认知并
不相同。
如同前面所说导师世尊为教化不同根器的弟子,选择最适合他的教授予他,目的是要对他
产生一定的帮助。
而佛法流传的过程中,巴利语系的传承有认为梵文语系传承并非佛所说、而梵文语系传承
则有认为巴利语系传承并非究竟等等的说法。
教法又因为流传学习的过程有“依共教成”与“依别众生”这两种,前者修习方式是依据
无垢大经大论,后者则由师长根据弟子给予适合他的教授、口诀。明显的,我们知道后者
并不是适用所有人,并且在某些时候是具有危险性;而前者不仅对教法的长久住世有帮助
,修习的过程,相对危险也较小,我们必须分辨行者是以何种方式学习。
这里只是要说明的是,教义中间的差别仅仅是善巧具悲的世尊,为调伏教化不同根器的弟
子,而流传的过程又有依别众生的方式。所以这样说来,批评不同宗义者显然是不恰当的
、非智者所为,如果可以,应该试着帮助让他接受更深奥的教授,如同我们的导师一般,
是这样吗?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8-01-14 11:17:00
是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在灵山法会上才会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信奉佛法,不如法修持,则是机缘未到,不需争辨,亦不攀缘。( 机缘未到时的强制推销,亦是攀缘 )而释迦牟尼佛为破众生无明,会依当下的状况如法说出。适用于此人,却可能对另一人则是矛盾。为不让后人起分别心,坏了修行,故说:不立文字然而,当如法修行时,会深知:一切都是佛法。并基于<不可说的第一义>,而延伸出的诸多<说法>( 推文第第四段:不攀缘。( 后面要加一段:故说,教外别传。教外别传并不是说,非教内人士不能知道。而是不让教外人士听闻佛法之后,反起谤佛谤法的念与行,是佛守护众生的善念。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4 11:44:00
教外别传,应该是另一个含义。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18-01-14 12:44:00
推,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又云: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根器不一样是故有不同圣弟子声闻虽证得涅槃,但无法看破生死涅槃不二,是故无法继续留在生死苦海而已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1-14 13:21:00
ㄟ楼上你这个解释就很好,无法看破生死涅槃不二所以才会选择去清修或干脆直接往生。 这个要看机运跟环境外境上要突破这些困境要有机缘,或者很强的执著就是他就是要跟众生同生死共患难 这个要靠十方如来加持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8-01-14 14:34:00
声闻.....有哪位是不闻的介绍一下。加持?能开光吗?所谓我我相无众生相....等是灵性的体验,没文字,也不是用头脑能解释的,顶多说个大概。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1-14 15:28:00
十方如来灌顶在楞严经里有提过 这个就是以心印心体会空性是一回事 证量能否通达十方又是一回事声闻是指他要依靠语言文字去修行开悟。 你说的不闻就是缘觉乘 他可以显现内在的觉知 以觉知去深入空性你就有一点介于声闻跟缘觉中 但有觉知尚未入觉照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8-01-14 16:18:00
我也不知道是闻还觉,但我常听大乘人说加持与灌顶,达赖喇嘛也会帮人灌顶,但我始终无法了解那个到底有什么效果,一贯道也有所谓开光,但我跟他们说话时倒也没什么感觉。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1-14 16:31:00
要能放光才能灌顶 但大乘很多只徒留形式 因为你有一点觉知开启 所以会很明显感觉到 没有真的被加持和灌顶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8-01-14 17:50:00
我还是不认同将所有的教义演变都归于佛说
作者: abbasxu (abbasxu)   2018-01-14 17:51:00
别忘记择法觉支。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01-14 18:17:00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一书提到印度有些瑜伽门派认为只有上师才能给予弟子三摩地,该书作者追随其上师十余年,一直无法体验三摩地,有一天耍赖说他不想再练了,因为什么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8-01-14 18:18:00
其实你只要了解佛陀传授的实际修行方式是要让你有什么样的发展,再看看大乘的法门,不管是禅宗还是净土,你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为了达到相同目的,但方式不同,不够若曲解了其中的含义,就完全不会有效果,这就跟净土指的是彼岸的心灵境界还是真有一个地方是死后会被带去的认知差异,而坐禅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自己达到容易觉知念处还是坐到底就能证果,坐着但是不是枯坐?这些理解若偏差,将会走偏掉,是修到一个证量再来契合经文,还是先看经文取其意,这也有很大差别,但记得,佛陀在世时没经可看,弟子一堆证果,而很多经文内容到底是说给谁听,弟子还是一般民众,对弟子修了再讲或对民众说了再看缘分修,都可以思考。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01-14 18:19:00
都没有体验到,当天该上师给予他三摩地。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14 18:21:00
当行者慧眼具足,自然看到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4 19:27:00
无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三摩地的关键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8-01-14 19:37:00
感谢 U大 回应,后学有听过不同的<教外别传>之意。大部份的解释,网络上也搜寻得到,如果,U大的解释有所不同,欢迎 U大公开分享,或私讯后学,后学感恩在心而后学所写的<教外别传>的根本,是以<慈悲心> : 不让众生心生起谤佛谤法的意图,为基础对于 信佛者 , 信法者 , 我们当然可以与他们多聊 ,多沟通 , 正面的用意则可以检视 彼此对佛法的认识,增加学习的信心 , 甚至若注意到自己有偏 , 也可以更正.对于 不信佛 不信法者 , 则需多保留.为的是 , 不要在<未缘起>前 , 断<佛慧命>.<缘起> 是对方有开始想信佛 想学法 是为<缘起>.<半信佛法>前 , 亦可是缘起 , 然对这类众生则要非常小心千万不要让他起谤佛之意 , 那时 可能就断他的佛缘了.未来 要再结佛缘 , 就不知道要到何时了.由上述若再延伸,今天,若有一行 或 有一法,会害一位眼前的众生断了佛缘 , 甚至 下地狱.难道 , 我们不会跟去吗在后学的认知中 , 后学应该也会跟着去.(祖父早就为后学命名为:下地狱 了) XD~(纯属玩笑应该说 , 在四弘愿中 , 已向释迦立誓 : 众生无边誓愿度今日害人下地狱 , 当然就会跟过去 渡他了.以上 是后学的浅见 , 分享参考.顶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4 22:23:00
就是网络最流行的看法,来自禅宗的释义,天星觉得蛮合理的。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8-01-14 22:45:00
谢谢天星大分享上述 是后学在实修老禅师所指导的禅,所领悟的浅见。老禅师所传之禅法,就如六祖慧能大师在厨房中悟道一般。专心厨务而见自性本心,由此,其实多数教外人士,其实也能见自性本心。只差别在 对方同不同意这是自性本心,而已。后学 也是因着思考六祖的这段,因而领悟出这浅见 分享参考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01-14 23:25:00
能不昏沈不散乱,这就是定了。并没有玄之又玄的东西,但知易行难。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酿)   2018-01-15 00:42:00
学佛修行不是考试,没有成就感,也没有对抗者,也无需比较或占有,我们只是运气好碰到方法了解自己和整个世界,这一个房间没有别人,就是自己和自己,如果还要依著习气产生的各种妄想造作,那捡到的任何秘笈都只是小说而已,对我们对身边的人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捡到的法门,修到的果位,不是武器,也不是权力,也不是自我认同的任何东西,是捷径!但也要愿意走,不愿意走,光比光说,人还在原点,还在路上鬼打墙。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1-15 08:42:00
佛教是无常,随世间因缘的变化,佛教是会一直改变,改变是为适合配合众生根性,更为了佛法能继续延续下去,佛教是一直变化中,我们佛弟子有责任,使佛法能长久留传在世间上.很多佛教派系,佛法越来越淡了,只求信仰,没有正见智慧,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