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唯识论 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宏印法师著

楼主: WEINUO (行人)   2017-11-12 14:40:27
※ 引述《Xras (想不出来)》之铭言:
: 有一派人呢,他们建构这么一个大乘佛教的模型
: 这个模型就是阿含→中观→唯识→如来藏
: 后者是从前者发展而来,因为后者是晚于前者出现的
咦~后者是前者发展而来的,这是必然的
不过箭头应该是 阿含→中观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12 14:48:00
开头其实就有些问题了,除了阿含,当时也另外集结了所谓《杂藏》,这是除了阿含以外的经典。这也是当时听佛说法的僧众所集结的,大乘经也可能是从这边传承出来。《增一阿含》: 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所以后人提出阿含发展说的假设,基本上是有疑问的。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7-11-12 15:06:00
W大,您是否有读过学术界(史学历史系)的佛史书?像是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会这样问是看讨论到这里您跟X大的所读的文本有点接不起来的感觉 像是两人拿的两本书在讨论一件事这样我在想要不要先列清楚所读的文本再来讨论?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12 15:10:00
科学家也都有学术背景,但如果开头就假设错误,这在研究上是非常根本性的问题。所以若真要讨论,假设就要能站的住脚。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7-11-12 15:14:00
B大 我还没说谁有错误或是谁的假设怎么了只是我想先确定讨论当下两方都有读过相同的文献这样两方所有的资料才会齐全 讨论也会全面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12 15:15:00
末学推文是回应W大的~ ^ ^"因为他文中将阿含列为源头,这与阿含经本身经文集结过程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7-11-12 15:17:00
XD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12 15:17:00
就有分歧了。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7-11-12 16:41:00
我受戒、受习禅法于法鼓山,圣严师父的法恩重如山,但对于他老人家的佛教史观,我是一点也不能认同,如同印顺、吕澂的东西。因为他也是使用相同一套错误的方法论来处理佛教史,这是他们那一代人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要从这种错误扭转出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那些错误的观念已经影响台湾整整至少两三代以上的佛教徒,在我文楼下推一大堆文的b兄也同样掉坑里而不自知。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12 16:48:00
基本上我并没有详细读过楼上说的任何一位佛教史。唯一了解比较多的是太虚大师的佛教史整理。其余的都是根据佛经、律、论,去判断。在末学的认知中,大小乘显密,在佛陀弘法时期,并行施教~都是同源,没有什么谁先谁后的问题。先后是因应各地区根性成熟而产生的教化因缘。而学术界推论的先后发展,其实只是各地法缘成熟的先后,并无法代表法理本身的先后。另外,X大如果觉得上篇推文太多,可以删除没关系。^ ^"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1-12 17:32: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7-11-12 17:38:00
推文太多不是问题不要误会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12 17:45:00
没~其实我也觉得推太长了。抱歉~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7-11-12 21:25:00
对某类人而言 其几乎不po文只箭头发言的好处是讲话七分真三分假 七分事实里内含三分瞎掰 这时若要一一反驳 或日后只出其嘴砲"文章"出处 很麻烦 这是嘴砲者沾沾自喜的让反驳者辛苦的成本罢了如某个这类网友 以前曾在箭头瞎掰说增壹阿含就有写出净土的殊胜--这人引用的是阿含云"佛国不可思议"真是瞎掰得脸不红气不喘 结果好玩了 各位直接去读阿含该段意思 佛是指:佛国(如来身)不可(无)思议(记)因为这类人的谬见是躲在箭头中 让其他人很难查找所以这类人依旧在佛版走跳 以七分真三分假误导世人佛早就说过 若像法日渐兴盛 正法就日趋隐没大家还是留意比例不大但毕竟蕴含不正知见的论点为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