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关于<善> (补充:为渡众生的慈悲心)

楼主: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0-17 20:17:54
前几天私下回信与C大分享时,
在写文的当下,后学才想到,
或许,佛法的<善>,可以是<为渡众生的慈悲心>。
这种慈悲心后学猜想,应该可以在许多地方见到与听到。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回向偈(二)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于众生 皆共成佛道
三皈依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楞严神咒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稀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四宏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宏誓愿与三皈依是后学的最爱,
 只因这些字句曾印在广钦老和尚赐给后学的皈依证当中,)
此刻,在后学与老禅师的学习中,
后学认为上述字句中,都有隐含着<慈悲渡众>之意。
~~~~
回想之前,后学曾做错某事(此刻一下回想不起当时事件,无法细述)
唯记得,当时老禅师告诉后学:
你要去学习,释迦牟尼佛为渡众生,而寻求解脱之道的心。
这句话,后学从那刻至今一直铭记在心,
初发心,是为自己解脱?
还是为渡众?
又或者种种。。。当然会影响到之后的果。
即然 要拥有为渡众生的慈悲心,又要如何实践呢?
方法很多,
除了一般我们常见常听闻的 布施 义工....等。
善护念众生,勿使众生起分别心,也是一种。
今天,将工作做好,将生活过好,
不让老板或身旁的人为自己起烦恼心,也是一种善。
今天,将自己的物品照顾好,
不要让众生起贪念,甚至行窃,亦是一种善。
-----
此刻,若将后学第一篇发表<关于(善)>,
当做幼儿园 或 小学生可以理解的佛学资讯。
那么,这一篇<关于(善)(补充)>,
或许就等于是中学生才能理解的佛学资讯。
而之前C大和?大(写大的当下,不知道是那位大大,真的抱歉),
写出有关 空性 四念处 八正道.....或种种,
可能就是 大学甚至研究所才能理解的佛学资讯。
说真的,后学一直很想要看懂 楞严经,法华经....等,
然而 每次 Youtube 听了一些,脑子就打结了,
所以,后学暂时还是好好的和老禅师学习就好,
就依老禅师点醒的发愿渡众的慈悲心,
然后,勤修老禅师指导之禅,
勤修老禅师嘱咐的:
 忍辱、持戒、忏悔、除傲、勤布施、诵水忏,这六点在修行。
 忍辱、持戒,是释迦牟尼佛当时所行之法,亦是对佛弟子的嘱咐。
 忏悔、除傲,或许在记载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中,虽并没特别提醒,
  然而若佛弟子们反观世事,
  是否许多大小纷争,都起因于<傲慢>,
  且因<傲慢>之心,延伸有所执,进而造更多的业?
  为不犯戒,要降<傲慢>,
  为放下执,亦要降<傲慢>。
  此时,<忏悔>会是一帖很好的解药。
 诵水忏,则是协助<忏悔>的一帖有力的补药。
 布施则是协助我们可以生起 慈悲心。
----
先感谢C大询问老禅师的法号,
因老禅师长年在家照顾年迈的双亲,
有缘会再度出来普渡众生,
会提供老禅师的资讯给您。
~~~~
也谢谢C大提醒,或许老禅师所传之法并非真实佛法。
后学目前暂求 与佛结缘,并修善盼未来能续佛缘。
不求今世成佛,但求生生世世能学佛法,勤修善法。
此时,此法是否是真实的佛法,
对后学已不重要,
也就请慈悲看待 后学还只是小孩子的阶段,不懂大人以前曾经验过什么。
顶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引述《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之铭言:
: 关于<善>
: 在此后学先感谢 Y大的提问,
: 借此机会,让后学可以再整理一下关于之前和老禅师所学习的心得。
: <善>一词,基本上是后学用来提醒自己的用词。
: 底下后学摘要几则之前后学与老禅师的对谈,
: 对谈中有老禅师所参悟的佛法,
: 当然这也是后学当做善的准则,
: 提供Y大参考。
: 后学初结识老禅师时,是遵循老禅师指导的:
:  忍辱、持戒、忏悔、除傲、勤布施、诵水忏,这六点在修行。
: ----
: 去年9月初,后学和老禅师对谈,聊到持<不邪淫戒>时,后学问到:
:  有些人会主张<活在当下>,会认为<活在当下>就是<禅>,
:  若以<男女性事>作思考,有人甚至认为<想要性时,就要当下做>!
: 老禅师当时则提醒我:是注意当下,而不是<活在当下>。
:
: 老禅师说:
:  活在当下您懂意思吗?
:  我写给您的此刻是当下,您读的时候是当下,读完您接下来要干什么,
:  读的当下已逝,接下来是您要行事的当下,
:  为何过去,现在,未来之心不可得,唯当下呢?
:  过去执事非,现在计较事非,未来空幻,用心计较设计他人,
:  唯有活在当下注意我此刻的一切行为和谈吐有犯戒吗?
:  请切记是注意当下而不是活在当下。
:  性交除了夫妻之外,犯了一律下犯戒。
: ---
: 去年11月有一次和网友讨论<以戒为师>和<持戒>一事,之后和老禅师讨论,
: 老禅师则说:
:  归依守几戒都是凭人各定,但是释迦牟尼佛是告诉阿难应<以戒为师>而传流,
:  您告诉他如此是对的,但是须解说:
:  以戒为师,守住当下的一切行为,如果说要注意当下不犯错,
:  倒不如把爱心大大的开放,爱父母,爱兄弟姊妹,爱亲族,夫妻相爱家庭必定和乐,
:  孩儿天真无邪,如果能贡献大爱的话,般若会涌流也就没有守戒的理由来绑住自己。
:  野牛需要用绳绑才能驹顺,野牛如果乖巧了何需再用绳子绑吗?
:  因此要解除戒之绳那就是要有宽宏大量的心,
:  但是人类却非常愚痴,却不知佛陀所传的“心量”第一之功德如天高。
:  对人客气礼让,与邻居,朋友……等等亦如是,这种行为功德很高,
:  又如果寸步不让人,必然是心胸狭窄之人,
:  以上二种人类一则天天积功德又不用花钱事业又腾达,
:  另一则是天天造业左旁右邻看都不顺眼,前程暗淡贵人消失。
:  佛陀所遗流的法其实是世间法(每一当下都是道埸),
:  不是壁关碰壁关死自己,人一诞生下来就必须是有因缘的存在,
:  一个人如果断了因缘是没有办法生存的,
:  又与人结缘之后我们务必要清醒善待有缘人(汇入功德库),
:  如果以客气谈吐无所不致的关怀对待一切有缘者……
:  说我们是奉献其实是我们捡到了功德,如果我们能彻底的了解,那么我们何必守戒呢?
:  是这些群众让我们成佛的我们感恩都来不急了哪会生起傲慢之心呢?
:  有计较下地狱,有奉献上天堂,再笨的人都要上天堂。
:  自古以来因为传法失误而苦了天下有心求法的众生,
:  因此之故您一定要了解“心量第一”的妙法,善加修行,加油!
: 后学,也就是在这次对谈之后,再加上<念念善>
: 也就将<忍辱、持戒、忏悔、除傲、勤布施、诵水忏>,
: 这六点简化成<忏悔除傲念念善>或<忏悔除傲结善缘>,
: 有时也会突然想成<心存正念念念善>来提醒自己。
: -----
: 某次老禅师说:
:  佛法:做人的道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以上遵守正行就是佛法。
: 这个大方向,或许可以当做善的准则,提供Y大参考。
: ----
: 文末后学心得补充:
: 暂不论是否因缘俱足,能够今世成佛。
: 也暂不论是否能够往生净土,持续修行。
: 至少,此刻生为人,就珍惜这难得的人身,勤修佛道。
: 后学从老禅师那儿领悟到的几个心得分享Y大参考:
: 1:或许来世大家都还有缘再聚。
:  那么此时此刻大家是否该好好的结善缘呢?
:  不论是对身旁的有缘人,甚至是网络上的朋友?
:  以三世因果来论,
:  今世结善缘,来世续善缘,
:  今世结佛缘,来世亦结佛缘。
:  反之,此刻交恶缘,来世再相报,
:  此时,结善缘岂不就很重要?
: 2:若要释迦牟尼佛所指导的<忍辱>,
:  那么甚至要和<怨怼>结善缘,
:  处处都是都是修成佛缘的善缘。
:  而也就没所谓的 冤亲债主。
: 3:行善修福若无法成佛,往生净土,得天人福报。
:  也但求再得人身,继续修善续成佛道。
: 老禅师所指导的东西,虽然浅,然而却很紥实,
: 后学和人分享佛法时,目前较不强调<忍辱>,
: 也只有当因缘俱足时,后学才会提醒有缘人<开始学忍辱>。
: <除傲慢>很重要,后学也比较少强调<除傲慢>,
: 因为因缘不足时,一个不留意,反而会引发人的<傲慢心>而造业,
: 而倒底只是单纯对方的<傲慢心>起,
: 还是自己的<傲慢心>勾起对方的<傲慢心>,这又不得而知了,
: 所以,在这点更是 小心 再小心。
: 见<傲慢心>起,就要立刻反省忏悔,方不造恶业。
: 而后学目前单纯的想法:
:  即然,未必在今生成佛,
:  那就好好的修善做人 勤学佛法,
:  与众生结善缘。
:  期盼来世再得人身,
:  再与众生能够续结佛缘,
:  如此生生世世修下去,直到成佛。
: 后学浅见 , 分享与您参考。
: 生生世世结善缘,
: 生生世世续佛缘,
: 直到成佛。
: 顶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0-17 20:25:00
其实 佛陀 已将善法根本归类为 身(三)、口(四)、意(三)。这十条佛陀说了,从世间乃至于无上菩提,都依此十善为根~末学认为,真的好好落实这十条就有很明确的方向了,会比版上常对善法猜测扑朔迷离的讨论,来的更具体有条。这十条这辈子认真受持,来世至少都是人天果报。所谓的声闻法是从这十善延伸出去,所谓菩萨道亦复如是。若佛教版要发挥真正弘法效果,实修<十善业>运动才是起头~像版上讨论,常见的许多问题争论,其实归因都是大家连最基本的善法都不愿意受持,所以佛版才会像八卦版一样。这是治本之法~一点愚见供养诸位。阿弥陀佛也感恩随喜原po分享。
楼主: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0-17 20:42:00
赞叹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10-17 22:27:00
现在因经济不景气,货币流通很不顺畅,我们社会人士能做的基本修行就是努力工作,消费时不要占人便宜,让其他公司行号稳定运作,有钱发薪水给员工,让员工也有能力出来消费,这是一个好的循环。关于渡众生的事跟你分享一下我经历过的阶段,还没学佛前往往看到穷苦人家时心中酸楚,心里一直问,为什么佛菩萨不能让全人类都是善良的,那么大家就不会那么可怜了。学佛之后看了佛陀的故事,然后慢慢有了一些佛学知识后,会迫不及待想让大家知道,而真正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到,其实大家都发现到了,天天看佛版就会知道了,不太可能,后来开始修行了,也明白了当初佛陀为什么要弟子们必须到达四果才能出去弘法,而且谁能得渡?有缘人。
楼主: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0-17 23:26:00
见心 现心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yaqqq (^^)   2017-10-17 23:50:00
我也认为自己是小学生,好好做好现在该做的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不过我个人认为治本之法是“亲近善知识”,趁机再宣传一下常驻活动一直都有喔!
楼主: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0-18 11:57:00
要...开童乐会吗?:)孩子每周最期待的是:玩具分享日:)大家都可以带玩具去学校玩:)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10-18 14:02:00
所谓善知识的认定通常都是与自己的想法相契合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